Nach Genre filtern
中西交融的新編京劇、神秘色彩的家將陣頭、熱鬧歡騰的北管音樂...在《106說故事》中,你們可以認識到臺灣各類民俗藝陣、傳統表演藝術及民俗音樂,節目邀請各類藝術文化工作者與專家學者,藉由輕鬆活潑、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我們不可不知的臺灣在地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85 - EP82「結合藝術舞蹈創宋江陣新局面」—鳳武薪傳西螺鳳山館
上集的解說讓大家對宋江陣歷史脈絡與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接著介紹宋江陣演藝團隊鳳武薪傳-西螺鳳山館,邀請理事長陳建中、副理事長程泓福到節目中分享該陣頭特色。 鳳武薪傳-西螺鳳山館於2023年全國創意宋江陣頭大賽奪得亞軍,其以西螺農工螺陽武術社為中心,目前除原本鳳山館武藝外,也有學習其他武館,如武野館、勤習堂、同義堂的功夫,除了傳承,也將武術融合多項元素,讓武術呈現不同的樣貌,該團隊目標為傳承傳統武藝,並發揚光大,讓武術創造更高價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02 Dec 2024 - 84 - EP81「看熱鬧也要懂門道:宋江陣 」—黃名宏談宋江陣文化
擁有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的黃名宏,投入研究傳統陣頭多年,是臺灣武當終南派建興武館宋江系統武陣教練,任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宋江陣丙級裁判,並擔任多所學校與社區的宋江陣教練,至今仍在家鄉為了陣頭文化的研究與傳承不斷努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5 Nov 2024 - 82 - EP80「陰界刑警、逐漸失傳的武陣」—新莊地藏庵頭前庄官將首
本集帶大家繼續深入了解另一組神明護衛「官將首」,邀請新莊地藏庵頭前庄官將首會長陳志偉、社群小編李冠杰到節目中分享,發源於新北市新莊地藏庵的官將首,是臺灣本土的民俗陣頭,由人扮演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增損將軍,在迎神廟會中有負責保護主神、押煞等職能,是廟會活動中的一大亮點。 官將首可分為新莊派、艋舺派與石牌派,新莊派又被稱為老派、大廟派,根據地為新莊地藏庵,步法較為柔和,代表藝師為黃秋水。而由新莊地藏庵舉辦的「新莊地藏庵文武大眾爺祭典」,已於2010年被新北市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18 Nov 2024 - 81 - EP79「從街頭邁入校園傳承家將文化」—佳里吉和堂八家將
對家將文化有一定認識後,本集將介紹八家將演藝團隊,邀請到佳里吉和堂八家將副總幹事吳丞剛、企劃陳譽萱,該團隊創始於1911年、迄今113年歷史的佳里吉和堂八家將,於2009年被臺南市政府認定為「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是首批登錄為傳統表演藝術的家將陣頭。 百年將團被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團體後,校園傳承和出陣展演遍地開花,2022年10月首度走進大學校園,在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開辦「家將文化探索體驗」通識課程,讓學生認識健康正向的家將文化,顛覆大眾「八家將就是8+9代名詞」的刻板印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11 Nov 2024 - 80 - EP78「暢談傳統民俗家將文化,打破刻板印象 」—家將研究學者呂江銘
特別邀請呂江銘老師擔任節目來賓,他是臺灣少數專門研究家將、將團文化的文史工作者,曾出版《家將》、《官將首》、《蘆洲神將》、《八將》等十餘本與家將陣頭相關著作,對於家將臉譜、陣式、步伐、傳承、信仰等都有深入研究。從小就對家將陣頭文化充滿好奇的呂江銘,時常出沒於各宮廟遶境、慶典活動,踏查藝陣的傳承與歷史。 呂江銘目前為采風民俗學會執行長,致力推廣、保存臺灣珍貴的家將藝陣文化,盼透過出版讀物、導覽,打破大眾對家將的刻板印象,進一步瞭解如何欣賞家將藝陣的表演藝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05 Nov 2024 - 79 - EP77「臺灣歌仔戲發展與變遷的重要見證者」—歌仔戲後場樂師周以謙
節目安排歌仔戲後場樂師周以謙來談歌仔戲後場音樂人才培育,以及歌仔戲的歷史進化,周以謙曾擔任多個演藝團隊的首席和音樂設計,更創作多部大型舞台歌仔戲的劇場音樂,並進行領奏。 他說「很多東西要了解才會喜歡,要懂才會珍愛。」很多人認為,相較於崑曲的雅、京劇的實,歌仔戲是粗俗、簡陋的戲曲,但其實歌仔戲是相當多元、親民,且融合了早期流行歌曲、地方元素的特性,極具特色與豐富性。周以謙曾於2021及2022年獲得傳藝金曲獎「最佳音樂設計獎」殊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05 Nov 2024 - 78 - EP76「北港德義堂獨特的藝陣,龍鳳獅陣」—北港德義堂吳登興
節目邀訪現年43歲的吳登興是北港德義堂第五代傳人,也是全球僅存的龍鳳獅陣傳人,更是臺灣有史以來最年輕獲登錄兩項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者。 龍鳳獅陣是北港德義堂獨特的藝陣,最早出現於1894年的雲林北港,流行於雲林、嘉義、臺南、高雄等地的迎神賽會與民俗體育活動。出陣時由隊員打扮成龍、鳳、獅三種神獸,配合傳統樂器對陣鬥藝,與坊間常有跳躍、蹬高動作的廣東獅不同,龍鳳獅除舞獅之外,既有龍的威武,也有鳳的柔和,展現剛柔並濟之美,形成臺灣特有的藝陣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8 Oct 2024 - 77 - EP75「臺版迪士尼」 藝術家夫妻檔黃志偉、陳綵璘,將傳統藝閣之美推上國際
上集為聽眾介紹有關北港藝閣遶境文化的由來及演變,接著來深入認識嘉年華主角藝閣車、服裝設計的精湛技藝,節目邀訪本身是寺廟畫師的黃志偉及太太陳綵璘,黃志偉因對古典藝術的專業被藝閣公司禮聘,為藝閣做美術創作,其創作的閣臺和道具佈景屢獲好評,因此得到多家藝閣公司的邀請。黃志偉起初只做硬體設計,直到他成為北港傳統工藝文創發展協會與北港豆干舖金津順傳藝媽祖的爐主後,有鑑於現今北港藝閣流於形式,為改變現狀,便邀請太太陳綵璘在服裝造型的專業上投身加入,盼恢複傳統藝閣的古典美,努力在服裝、彩妝上做出改變,更加入音樂、舞蹈、演唱,或依照閣的主題來群演橋段,盼北港藝閣能躍上國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8 Oct 2024 - 76 - EP74「在地小孩鑽研北港藝陣」—陳瑜詩致力推廣北港藝閣魅力
節目邀訪來賓是出生於雲林北港的陳瑜詩,兒時最期待的就是每年農曆3月19日至23日的北港媽生日,因為藝閣車上總會撒下各式糖果餅乾,令她心滿意足。基於以上因素,在臺師大歷史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時,就以藝閣爲論文題目,因此對藝閣有更深入的了解。 她期盼透過自身的論文研究,能讓更多人認識藝閣文化,於是在2014與2023年,擔任北港朝天宮-北港迎媽祖遶境體驗營的藝閣文化講師,將北港藝閣的魅力推廣出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1 Oct 2024 - 75 - EP73「西港香特色文武陣頭,臺南藝陣”水族陣”」—女王駕到舞團
水族陣是由人背各種水中的魚、蝦、龜、蚌等生物的形狀而做一種表演的陣頭,演出的內容是以海龍王在操兵練將,而由龍王三公主職掌兵符,負責督陣的故事作一整體的設計,成為文武兼備的型態演出。 有鑑於曾風行南臺灣的水族陣失傳已久,由藝人舞者及劇場工作者組成的女王駕到舞團,藝術總監林羽黎在參與媽祖進香/遶境過程中發現,近年廟會陣頭不斷創新改變,動了自組陣頭的念頭,加上其對海上女神-媽祖的信仰,在與傳統民俗專家楊子逸討論並分析後,決定號召舞團成員復刻水族陣,並讓團員們發揮所長,在不悖離傳統根基中加入嶄新元素,找回水族陣的榮光。本集節目邀請藝術總監林羽黎、編舞老師陳培帆,一起來暢談水族陣傳統雜藝之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1 Oct 2024 - 74 - EP72「傳統民俗是一種生活態度」—學者溫宗翰
活絡於宗教禮俗與臺灣文學界的溫宗翰,為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博士、「民俗亂彈」主編、豐饒文化社總編輯、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理事,長期關注臺灣民俗學、無形文化資產發展等議題, 也曾參與多部地方志編纂、口述歷史訪談、民俗調查研究等相關工作,並以「史學皮肉、民俗骨、文學心」比喻自己的研究心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15 Oct 2024 - 73 - EP71「當代傳統武學藝術的一種展示」—金聲武道館
邀請金聲武道館館長吳正旭介紹武學藝術,該武道館於第十七屆高雄全國港都盃國武術錦標賽,榮獲國術團體總成績第一名,也參與過許多演出及國內外比賽,曾至總統府前廣場表演,表演場次已達260多場,比賽獎盃、獎牌數則有5000多面。 金聲武道館以教授南少林拳的洪家拳為主,另有刀、槍、劍、棍、扇子、雨傘等奇門兵器之教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04 Oct 2024 - 72 - EP70「笛聲四起,蕭震八方」—臺灣笛簫協會
介紹傳統音樂邀請到臺灣笛簫協會理事長、笛簫演奏家陳中申,分享笛簫傳統音樂之美及文化傳承,2019年成立以來,籌辦過各類笛簫藝術活動,包含笛簫入門研習、絲竹合奏團練、笛簫專場音樂會等,提供愛好音樂的民眾賞析及學習,該協會曾於全臺北中南東四地巡演,推廣笛簫藝術。 陳中申為笛界大師,已出版超過十張笛簫專輯 ,多次獲得金鼎獎、金曲獎的最佳專輯獎、演奏獎、作曲獎、兒童音樂等獎項。因個人音樂成就,於1992年獲選為臺灣十大傑出青年、1998年中興文藝獎音樂獎、2019年第21屆國家文藝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04 Oct 2024 - 71 - EP69「最溫柔的民族之歌」—絲竹空爵士樂團
絲竹空爵士樂團由一群極具開創性的爵士樂和國樂音樂家組成,令人驚艷的獨特配器與樂風,不僅贏得多項金曲奬、金音獎,更讓該樂團成為臺灣文創品牌的典範之一。 節目邀情到樂團演奏家吳政君演奏最溫柔的民族之歌,給予傳統音樂不同的詮釋方式,絲竹空2005 年成立以來,幾乎連年舉辦公演,也受邀參與國內外重要音樂節,至今公演近400場,精湛技巧及充滿張力的演出,每每獲得熱烈迴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30 Sep 2024 - 70 - EP68「走進廟會祭典,新傳統美學國樂」—鳳鳴齋國樂團
有別一般對「學音樂」的印象,鳳鳴齋國樂團團長法比走出自己的路,深耕臺灣廟會祭典,將廟會文化與傳統國樂結合成為另種新的詮釋方式,節目邀請到團長法比來介紹鳳鳴齋推廣的新國樂美學。 鳳鳴齋國樂團創立於2016年,2022年及2023年獲頒雲林縣傑出演藝團隊、第十九屆雲林文化藝術獎,並在與聯豐龍獅戰鼓團合作下,奪得「鬥陣菁英杯」戰鼓類首獎殊榮,更於2023年5月獲中國大陸莆田媽祖文化學院-媽祖官祭音樂團隊認證。而該團隊現為霹靂布袋戲配樂樂團之一,為新傳統美學國樂,以延續臺灣本土藝術為核心價值,推廣在地傳統傳承與保存,發揮創意與創新,落實文化生活化,充滿創意的客製化內容,廣受好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30 Sep 2024 - 69 - EP67「傳統、新編、前衛,三位一體」—秀琴歌劇團
歌仔戲是臺灣唯一土生土長的傳統戲曲,是目前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也是具代表性的表演藝術。每一劇團發展及創新方式不同,本集特別安排成立38年、深根南部的在地知名劇團秀琴歌劇團,由團長張秀琴談談想傳承的歌仔戲文化,該劇團近年除期許能走向國際外,也將重心移往傳承、培育與推廣,盼透過深耕本土,為藝術教育盡一份心力。 而張秀琴素有南部歌仔戲天王小生美譽,於2023年獲頒文化部文協獎章、2004及2018年榮獲中興文藝獎─戲劇獎、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地方戲劇類殊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3 Sep 2024 - 68 - EP66「新世代北管,小眾但不孤單」—慶美園亂彈劇團
慶美園亂彈劇團成員平均年齡24歲,一起認識這群對亂彈戲充滿熱情的年輕人,他們如何用新世代的思維來演繹傳統藝術。 節目邀請到青年演員胡毓昇、吳代真,他們都是坐科10年以上的專業演員,且慶美園亂彈劇團是臺灣現階段行當最完整的亂彈劇團之一,致力於傳統藝文的教育推廣,為保存及發揚亂彈戲曲,特邀亂彈戲人間國寶潘玉嬌親自傳藝授課,原汁原味復刻經典劇目,把瀕臨失傳的劇碼一套套的演回來,努力將北管戲推廣到校園裡,盼將道地的亂彈戲曲呈現於大眾眼前。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Wed, 18 Sep 2024 - 67 - EP65「聽屏東阿嬤唱民謠,打進年輕人排行榜」—滿州民謠協進會
屏東縣滿洲鄉共由八個村組成,滿州民謠協進會成員全來自八村村民,皆是熱愛演唱民謠者以及想要學習民謠演唱與演奏者。 為介紹滿州歌謠,特別邀請滿州民謠協進會藝生張錦桂、藝生黎竹紅到節目中分享,協進會如何以發揚固有傳統文化、推行民謠歌唱與藝術活動,讓全滿州鄉鄉民與旅外鄉親的生活更加樂趣充實、合作和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Wed, 18 Sep 2024 - 66 - EP64「百年歷史曲館,中部軒派代表」—榮樂軒北管劇團
在北管軒派中,中部地區的北管曲館多以「軒」、「園」命名,兩者皆信仰西秦王爺,雖在唱韻上有所不同,但明顯的外在特徵僅有團名的差異。榮樂軒北管劇團作為軒派代表,符合傳統藝術登錄基準,值得被登錄為彰化縣「傳統藝術」團體,於2009年經由彰化縣文化局登錄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 節目邀請位在彰化市阿夷庄的「榮樂軒北管劇團」,請團長游榮石、王漢章老師、班長鄭淑華來介紹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的曲館,歷經哪些興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10 Sep 2024 - 65 - EP63「傳統音樂技藝重現,客家八音」—美濃竹頭背客家八音團
節目邀請到美濃竹頭背客家八音團團長鍾兆生,他在攻讀博士班時,認識八音大師鍾雲輝及鍾彩祥,便一頭栽進客家八音的世界,從研究者身分轉變為八音演奏者。2012年鍾兆生為保存美濃傳統客家八音的完整性,提出客家八音傳統藝術保存計畫,成立美濃竹頭背八音團,起初聘請鍾彩祥教授傳統客家八音,包含二弦、胡弦及鑼鼓技藝,2016年更邀請鍾雲輝指導嗩吶演奏技藝及曲目合奏的演譯方式。 鍾兆生目前依循民族音樂學者吳榮順提出的「回歸傳統生態的保存傳習理念」,來推廣及保存客家傳統音樂,進行客家傳統音樂的調查、研究、保存及傳承工作。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10 Sep 2024 - 64 - EP62「在皮影戲遇見大未來」—影子傳奇劇團
傳統皮影戲技藝逐漸失傳,由蕭如訓先生創立的影子傳奇劇團,保留傳統皮影戲精隨,並以創新手法做演出,使觀眾和小孩找到共鳴,希望臺灣皮影戲文化能持續傳承,節目邀請到團長蕭孟通到節目受訪,分享團隊宗旨「教育傳承工程」,從幼稚園的啟蒙,到國中小學成立皮影戲社團,透過慢慢薰陶保留傳統皮影戲的精髓。 該劇團將戲偶演譯與多元藝術結合,它們能是傳統劇目也可是新創故事,用不同風格和材料的戲偶,透過細膩的動作和表情傳達故事情節,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可讓觀眾享受戲劇的魅力,同時欣賞傳統戲偶藝術的精湛技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02 Sep 2024 - 63 - EP61「揭開崑劇神秘面紗,認識真人戲曲表演」—風城崑劇團
崑劇是中國大陸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的表演體系,風城崑劇團是臺灣最早立案於臺北以外的崑劇團,本集邀請到團長鍾艾蒨、行政總監鍾廷采到節目中,暢談校園推廣崑劇遇到的挑戰,像是現在小孩從未看過真人戲曲演出,對於崑劇的裝扮、唱腔充滿了好奇。 風城崑劇團兼顧傳統與創新,除經常展演崑劇經典劇目,同時也注重崑劇新編劇目的創作,藉由校園巡迴演出,推廣崑曲藝術,提昇藝文風氣。該劇團於2015年及2017年分別以新編崑劇《風城奇緣》及《大地之淚》,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選劇本。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02 Sep 2024 - 62 - EP60「開創新領域,散發耀眼臺灣豫劇新風采」—臺灣豫劇團
豫劇在臺灣舞臺上與歌仔戲、京劇呈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臺灣豫劇團是中華民國國家級的豫劇表演團體,也是臺灣目前僅有的豫劇團隊。 為介紹現代豫劇發展演變的脈絡及特色,特別邀請臺灣豫劇團旦角演員謝文琪、樂師范揚賢受訪解說,該劇團常應邀海外巡演,包括韓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義大利、法國、新加坡、香港及中國大陸等地,並積極舉辦兩岸文化交流聯演與論壇。2002年起連續五度榮獲行政院陸委會「兩岸文化交流績優獎」殊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6 Aug 2024 - 59 - EP59「古典融合流行元素,南管變得不一樣」–和美雅月齋
南管音樂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古典音樂之一,節目邀請和美雅樂齋團長王聖閔、許宜茜老師分享,中部南管音樂的特色與文化演變,王聖閔出身音樂世家,在家風的薰陶下,從小專攻笛藝,隨後投身音樂事業,成立聖銘國樂團,後來因認識了吹南管的妻子,便在樂團編制內加入絲竹樂,也因妻子曾在鹿港最古老的「雅正齋」學藝,為表示傳承之意,取名「雅月齋」。 雅月齋的演出對象從婚宴、壽宴、廟會、尾牙,甚至還有社團交接活動,演奏曲目從一般民謠到廣東樂曲,甚至還會演奏時下流行音樂,盼透過雅俗共賞的演奏,打破民眾對南管的刻板印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19 Aug 2024 - 58 - EP58「說唱藝術,相聲的前世今生」–台北曲藝團
台北曲藝團成立於1993年8月,自1998年起連年獲選為行政院文建會「優良扶植團隊」,迄今仍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TAIWAN TOP」團隊,並於2019年榮獲國際青年商會「薪傳獎」。 節目邀請到團長葉怡均、相聲x站立喜劇雙棲演員黃逸豪。台北曲藝團堅持說唱正統傳承,承繼傳統而不泥古,創新發揚而不改制,重視演員基本功養成,更不斷推出新作,盼達到將曲藝根植於臺灣的目標。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12 Aug 2024 - 57 - EP57「臺灣為數不多的南管劇團,扛傳承文化使命」–江之翠劇場
南管戲曲因曲高和寡,不符合臺灣廟會鑼鼓喧天的需求,目前台灣的南管多屬音樂社團,戲劇表演則僅存少數業餘劇團上能演出,其中包括臺北江之翠。 因此,節目邀請江之翠劇場團長魏美慧暢談南管戲曲的轉變,其創立於1993年,首演作品《南管遊賞》首開風氣之先,將傳統梨園戲結合現代劇場藝術,成功展現古老藝術在現代社會轉化的新契機,為傳統南管注入嶄新迥異的表演質素,成為「轉化傳統藝術,賦予當代精神」的極佳範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05 Aug 2024 - 56 - EP56「優美動聽客家歌謠,唱遍全世界」–臺灣客家山歌團
成立30多年的臺灣客家山歌團演唱經驗豐富,以演唱客家山歌、採集山歌、研究各地唱腔、創作新曲及加強表演藝術為宗旨。 節目邀請團長姜雲玉來談長期以來如何一面開拓客家文化新視野,又一面展現客家音樂文化的多元形式與豐富內涵,不斷為提升客家音樂、豐富臺灣文化而努力,並為培養青年客家歌舞表演人才不遺餘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05 Aug 2024 - 55 - EP55「北管臺灣調,唱出傳統西皮腔」—漢陽北管劇團
北管戲曲分為西皮、福路兩大系統,在鼎盛時期,臺灣中部、北部、東北部均曾發生派系對立現象,其中宜蘭、基隆地區的西皮、福路之爭尤為激烈。兩派最明顯的差異在於使用的主要樂器、社團命名、信仰神明。 所以本集特別找到位在宜蘭羅東的漢陽北管劇團,邀請後場結業藝生陳又華、前場藝生詹佳穎分享其劇團特有文化與特色,其是目前全國唯一的職業北管劇團,於2008年獲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北管戲曲類保存團體。該團為發揚及保存宜蘭特有的北管戲曲,秉持「日演北管、夜演歌仔」的傳統演出方式,讓北管戲曲於民間持續發聲。此外,劇團也積極與政府舉辦北管戲曲傳承工作,將北管戲曲推廣到新生代,培育北管人才。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9 Jul 2024 - 54 - EP54「多元展現在地文化」—五洲秋峰園掌中劇團
從上集知道傳統布袋戲的發展與演變,接著帶大家來深入認識現代布袋戲,其表演形式已經上升到藝術層次。 節目邀請五洲秋峰園掌中劇團團長羅國良來談布袋戲展現多元文化,該團曾獲2011年、2020至2022年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殊榮,以永續薪傳、推廣偶藝為目標,推出傳金光戲、親子布袋戲等豐富多元的作品,演出製作多次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藝會遴選肯定,演出足跡遍及北、中、南各大藝文場館、廟宇戲棚、觀光活動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9 Jul 2024 - 53 - EP53「在天馬行空中抓緊傳統核心,落實技藝傳承」—昇平五洲園
布袋戲起源於大陸閩南泉州,後來在臺灣發揚光大,傳統布袋木偶戲逐漸沒落,靠著少數演藝團隊大力推廣,使其文化得以傳承下來,所以特別邀請昇平五洲園團長林政興受訪,分享如何推展布袋戲並落實文化與技藝傳承。 昇平五洲園成立於1967年,老團長林宗男師承布袋戲大師黃海岱的五洲園派,以傳統與創新多元兼併為理念,藉由創新演出與教學活動傳導民間戲曲藝術,為傳統布袋戲藝術保存、活化與發揚創新技術、提升民眾對民俗技藝的重視而努力,並承辦傳藝中心的「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培養新生代走向專業之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2 Jul 2024 - 52 - EP52「傳統客家戲韻結合現代藝術美學」—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本集更深入介紹臺灣特有的劇種「客家戲」,尋找到由臺灣人間國寶鄭榮興創立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該劇團曾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等獎項,也是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藝術類「採茶戲」之保存團體。「清新高雅」為劇團演出風格,承繼傳統藝術特質,因應時代潮流趨勢,在不失客家戲曲山歌、採茶、九腔十八調的原則下,汲取亂彈、四平、外江等音樂元素,創作老少咸宜之新劇目。 節目邀請青年演員蘇國慶、編劇暨青年演員劉姿吟分享客家戲的表演形式及特色,如何創新與突破傳統客家戲曲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2 Jul 2024 - 51 - EP51「讓世界看見客家人重要性」-大襟客客家文化藝術協會
認識臺灣客家族群傳統藝術,先來介紹致力於全方位推廣客家藝文的大襟客客家文化藝術協會,協會設有: 1、臺灣客家傳統山歌樂團 2、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團 3、臺灣客家薪傳師 4、臺灣客家山歌合唱團 5、客家八音 6、客家藝陣 7、戲曲服裝。 節目邀請大襟客客家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賴仁政,他一生志業就是唱山歌、教山歌、傳承山歌,數十年來東奔西跑、馬不停蹄地教唱山歌,將客家山歌提升為文學藝術價值,永久傳唱下去。其從事客家歌謠、三腳採茶、客家弦樂、藝陣等教學近四十年,2011年起擔任客委會海外巡迴教學教師,負責區域為亞洲及歐洲,將客家音樂走入國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15 Jul 2024 - 50 - EP50「樂師襯托京劇藝術之美,伴奏與時俱進」-當代傳奇劇場
有一句俗諺「三分前場、七分後場」,強調後場的重要性,即傳統戲曲的伴奏樂隊,前一集談到前場及京劇演變,接著帶聽眾來了解「後場」,邀請當代傳奇劇場樂師張貽媛到節目受訪,她專攻京劇音樂,國高中時期主修京胡、京二胡,師承吳明生老師,學習梅派京胡、京二胡琴藝,目前參與當代傳奇劇場之「傳統藝術接人 駐團演訓計畫」習藝生。 曾參與臺灣京崑劇團年度大戲、臺北新劇團、柏優作、亦宛然布袋戲等各項演出。並於2016至2018年參與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榮獲大專A組國樂合奏特優第一名佳績。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15 Jul 2024 - 49 - EP49「臺灣京劇新美學,探索藝術新面貌」—國光劇團
介紹京劇的歷史演變、文化傳承及創新思維,邀請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導演彭俊綱、新生代主力演員林庭瑜到節目中受訪,國光劇團自1995年創團以來,不斷嘗試於京、崑劇傳統中注入當代意識,以現代化與文學化為創作方針,題材多元、手法靈活。 除傳統京崑劇之外,多齣新編劇作廣受文化界高度重視,更積極擴大展演場域,推廣傳統戲曲至各個角落,曾推出新編京劇與兒童京劇,有別於傳統京劇的演出形式,將京劇文化深根臺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08 Jul 2024 - 48 - EP48「龍獅獻瑞舞薪傳,舞獅文化傳承」―臺中大肚同仁堂
舞獅,可以說是東亞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時常會在各式廟會慶典等場合看見,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文化圈也是相當重要的活動。但古代的中國又沒有獅子,這個舞獅的文化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臺中大肚山同仁堂,成立於1958年,團員對國術、舞獅等傳統文化有共同的喜好而集結,致力於民俗文化的保存與推廣,多次榮獲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這次我們邀請到行政總監江岳哲與現任團長江淳豪,來到節目上和大家聊聊舞獅的文化故事,並分享他們兩位的教學演出經驗。舞獅文化的起源還沒有一個公認的說法,一般認為獅子是作為貢品跟著絲路從中亞南亞傳入中國,再結合中國原本的表演藝術而變成的驅邪祈福儀式。舞獅在東亞相當熱門,也在不同的地區發展出不同的文化,像在臺灣就有至少三種不同的舞獅表演類型。重視力與美的舞獅表演,時常會結合武術以及舞龍的表演,相信未來還是會隨著時代,從傳統中尋求創新,並持續的作為東亞文化共同的文化語言。仁堂舞獅團,來讓大家對於舞獅文化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05 Jul 2024 - 47 - EP47「舊官署有什麼新使命?臺中州廳再造計畫」―臺中州廳
清領後期曾經在臺中興建臺灣省城,雖然還沒有完成建設臺灣就被割讓給日本,日本也在臺中實施「市區改正」都市規劃,在西區臺灣省城的「元誠考堂」位置興建了臺中州廳,並成為當時的臺中市政府中心。臺中州廳在戰後也持續作為政府官署,直到2010年臺中市政府才搬遷到現在位於西屯區的市政大樓;現在臺中州廳退役之後,又有什麼樣的使命呢?雖然元誠考堂大部分已經拆除,但還是讓臺中州廳不只擁有僅存的清朝臺灣省城建物群,更可以說是經歷清朝、日本、民國三個時代的官署建築。今天邀請到設計師羅世宏來到節目中講述臺中州廳的故事,包含設計它的建築師、附近的文化旅遊景點,和面對未來的一些可能發展。擁有獨特的建築風格,更見證臺灣中部地區的發展,現在臺中州廳除了被登錄為古蹟之外,也曾經被規畫要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合作,整合周邊區域和舊市議會成立「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州廳園區」,預計在整修之後繼續為市民服務。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02 Jul 2024 - 46 - EP46「百年公園,見證臺中發展史」―中山公園湖心亭
說到臺中市,你的腦海裡會浮現什麼形象呢?相信不少人的回答會是作為臺中市政府府徽的湖心亭吧!湖心亭位在臺中公園裡面,這裡可是全臺中最古老的公園,也經歷過各種大事件,見證著臺中市區的歷史發展。邀請到墩點文史工作室的負責人林宗德老師,臺中公園與臺中歷史發展息息相關,不只是結合霧峰林家捐獻的私有花園,公園還包含了讓臺中被稱為大墩的地理特色「砲台山」,甚至還有清領後期在臺中興建的臺灣省城「北門樓」。公園中有接著綠川的天然湖泊「日月湖」,湖中間的湖心亭則是現在大家對臺中的重要印象,湖心亭是為了紀念縱貫鐵路全通而建設的;超過百年的公園不只具有歷史文化意義,也成為了臺中市的精神象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28 Jun 2024 - 45 - EP45「鮮為人知的臺灣騎兵故事」―后里馬場
后里馬場是國內最具規模與歷史意義的公營馬場,最早建於1912年,是日治時期的產馬牧場,國民政府接受後做為種馬繁殖與國防騎兵的訓練場所。邀請到中華民國馬術協會林增雄榮譽理事長到節目分享,他表示,隨著時代轉變,現在已經轉型為觀光休閒遊憩的馬場,保存日治時期的古樸風格,向人們訴說著臺灣曾經的騎兵文化。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后里馬場是亞熱帶地區少見的種馬繁殖地。馬匹是六千多年前就被人類馴化的生物,可以說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不論是運動的騎術、戰爭的騎兵還是度量衡使用的馬力,都可以看出馬與人類的關係緊密。后里馬場不只提供軍需馬匹,也是騎兵訓練的大本營,雖然說隨著時代變遷,馬隻的軍事功能逐漸消失,但騎術與過去的騎兵文化還是人類歷史文化上相當重要的一環;現在的后里馬場也以這些文化特色配合牧場周邊的自然環境,轉型成為觀光旅遊馬場公園,讓民眾可以學習馬匹與人類的關係。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21 Jun 2024 - 44 - EP44「全臺最大規模媽祖遶境,一生必來一次」―大甲鎮瀾宮
「媽祖」是個幾乎所有的臺灣人都聽過的名字,但大家都知道媽祖的本名是什麼嗎?媽祖信仰是怎麼出現的呢?媽祖文化在臺灣又有什麼重要的祭典活動呢?節目邀請到臺灣媽祖聯誼會 鄭銘坤會長,來和我們聊聊大甲鎮瀾宮與媽祖遶境的文化祭典故事。最初建於1732年的大甲鎮瀾宮,有著全臺灣最盛大的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更是國際級的宗教盛事。因為漢人移民過海峽來到臺灣的歷史背景,媽祖不只是出海保平安的漁民保佑神,還成為了渡海的移民心中地位重要的守護神,成為了臺灣社會非常普遍的民間信仰。澎湖馬公、連江馬祖群島等等地名都與媽祖文化相關。媽祖信仰與漢人社會的緊密連結,甚至在2009年入選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身為臺灣在地人更不能錯過獨特的媽祖遶境盛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18 Jun 2024 - 43 - EP43「聽布農族用音樂溝通」―達瑪巒文化藝術團
臺灣有許多的原住民族,不只是這塊寶島重要的文化珍寶,他們的價值觀,也讓人們認識另外一種與土地連結的方式;其中居住在高山地帶的布農族,更曾經用俗稱「八部合音」的「祈禱小米豐收歌」震撼國際音樂界。邀請到「達瑪巒文化藝術團」的全淵能團長,他指出,布農族主要居住在臺灣的中央山脈兩側,在日治時期因為日本政府的政策而被迫遷移,與其他原住民族共同居住進行管理,並也讓布農族文化與其他民族的文化產生交互影響。布農族的文化重視小米,傳統祭儀繁多,俗稱為「八部合音」的「祈禱小米豐收歌」,更曾被日本音樂學者寄交聯合國文教組織,獨特的唱法對國際認同的音樂起源論點帶來震撼。達瑪巒文化團為了要保存逐漸散失的原住民文化,聚集社區群眾的力量,結合在地觀光資源與布農傳統文化,用表演藝術來將在地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14 Jun 2024 - 42 - EP42「藏書萬卷筱雲軒,文雅詩文鳴里中」—筱雲山莊
書本是知識的象徵與載體,現代圖書館林立,幾乎每個學校也都有自己的圖書館,書本與知識的取得不再像以往那麼困難。位在神岡的呂家私宅「筱雲山莊」,不只是讀書人以文會友的重要地點,也傳說是當時臺灣藏書最豐富的私人圖書館。節目邀請到文史工作者陳仕賢老師,來跟大家說說呂家人對臺灣中部文教發展的影響。身為當時地方上的大家族,與霧峰林家有姻親關係的呂家,不是從商業起家,而是以書香詩禮傳家,富而好禮、喜好結交文人雅士,私宅「筱雲山莊」成為了當時中部的文教發展重鎮,也培育出了不少在地的重要文人。筱雲山莊建物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本身也隨著時代不斷演進,整個建築群可以說是臺灣民居建築歷史的時光隧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11 Jun 2024 - 41 - EP41「古法製陶,燒出鄉土生命力」―水里蛇窯
陶瓷工藝在中國文化的象徵意義,可以說是與絲綢齊名,英文中的China指的既是中國,也是瓷器。在南投縣的水里鄉,有著一個造型獨特的「蛇窯」,狹長圓筒狀、沿著山坡攀爬上去的窯體,看起就像一隻巨蛇。節目邀請到窯主林國隆,來和我們聊聊陶瓷工藝文化以及水里蛇窯的故事。他指出,陶瓷工藝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藝,從陶壺或陶偶,到餐具或磁磚,甚至是貴重的青花瓷等,可以看出陶瓷是人類文明非常重要的工藝技術,也幾乎可以在所有的文明中找到陶藝的發展。水里蛇窯在現代化的浪潮之下,將傳統工藝轉型變成兼具歷史意義與旅遊價值的陶藝文化園區;除了燒陶之外,也積極傳承推廣這個美麗的工藝文化,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陶瓷工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07 Jun 2024 - 40 - EP40「日治培植傳承到今天,漆出臺灣在地生命力」―蓬萊漆塗器
漆器,指的是包覆在漆液中的物品,從手中的餐具到櫥櫃等家具都可以是漆器;亞洲東部有著長久的漆工藝傳統,以中國和日本最出名,可以說是東方文化的精隨之一。節目邀請到陳清輝老師,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漆工藝在臺灣的發展,以及漆工藝與東方文化的關係。漆液有黏著加固的效果,並且能防水防腐,通常也還會加入顏料之類的作為裝飾效果;從調配漆液到塗裝,彩繪到雕刻,漆工藝可以說是相當專業化的手工技藝。傳統的漆工藝工法細膩精密,這個發源自亞洲東部的工藝文化,值得讓更多的人來一起學習體驗。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04 Jun 2024 - 39 - EP39「千絲韶光繞指柔,刺繡文化的傳承」—劉千韶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衣服上、床單上都只是單調的色塊,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人類學會了編織之後,又出現了刺繡的技術,這是否也代表著人類文明對美的追求呢?不論答案是什麼,刺繡技藝的確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多元美麗美麗。刺繡技藝傳承者劉千韶老師來到今天的節目上,向我們介紹了他與刺繡接觸的故事,分享了她從學徒到達人的這段路,也針對機器電腦刺繡與人工刺繡的差異做出評論。在科技的進步下,機械等自動化技術的出現,很多勞力密集的手工藝產業面臨失傳的危機;被臺中市文化資產處頒定為刺繡的技藝保存者,劉千韶老師用從日本師傅身上學到的匠人精神,持續的精進手工刺繡的技術,並透過開班授課,希望能夠讓更多的學生投身手工刺繡領域,讓這個美麗的手工藝能夠繼續傳承,並成為更專業、更優美的藝術創作。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31 May 2024 - 38 - EP38「山區豐饒環境,釀出臺灣好酒」―埔里酒廠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飲酒在現代是人們尋常的飲食娛樂。 說到臺灣酒,大家會想到什麼呢?其實埔里在日治時期就開始發展釀酒產業,甚至還一度被選為御用貢酒呢!邀請到埔里酒廠副廠長丁丞康,來跟大家分享臺灣的釀酒產業歷史故事。享有在地優質的水資源,埔里酒廠釀出甘甜的美酒,不只被選為製造御用貢酒,戰後嘗試的紹興酒也大為成功,甚至還研發出了知名的愛蘭白酒。從酒廠創建與發展的歷史,到經歷九二一大地震的災後重生;也跟各位講到了拜訪酒廠時,必須品嘗體驗的美食玩樂項目。現在的埔里酒廠,除了釀酒之外,也積極發展文化觀光,發揚在地獨特的釀酒文化,向來訪的旅客訴說埔里的釀酒發展歷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28 May 2024 - 37 - EP37「賽德克族傳統文化的保存與推廣」―清流部落谷路邦大地劇場
霧社事件是臺灣在日治時期爆發的慘烈事件,因為不滿日本人的欺壓,霧社的賽德克族人起身反抗,並演變成大規模的衝突,許多族人因此不幸喪命;但在事件結束之後,倖存的其他賽德克族人到哪裡去了呢?邀請到清流部落谷路邦大地劇場的行政總監馬姮.巴丸,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賽德克族的文化、清流部落谷路邦大地劇場的成立過程,以及霧社事件和「川中島」的故事。在霧社事件之後,日本政府將倖存的賽德克族人遷移到川中島集中管理,也就成為了現在的清流部落;雖然適應的過程困難重重,但現在族人已經在清流部落逐漸重建家園。有感於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地方的文史工作者除了調查傳統文化,也透過表演藝術、教育活動等等方式,一邊發展在地的休閒旅遊產業,一邊向更多人訴說賽德克族的歷史文化,以及清流部落的美麗風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24 May 2024 - 36 - EP36「現代都市中的史前遺址」—惠來遺址
臺中市原先規劃為雙核心副商業區的七期重劃區,在人口成長與經濟重心轉移的因素影響下,逐漸取代中區成為了臺中市的新商業核心。而在這樣的都市規劃、水泥叢林之中,卻意外的發現了史前遺址,就是位在惠來里的「惠來遺址」。邀請到惠來文化協會的楊智仁理事長,來與我們說說這個都市水泥叢林中的史前遺址故事。他指出,惠來遺址在2002年出土,並在2010年正式公告成為臺中市第一座市定遺址,這裡的文化層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而且是中部第一次挖掘到的大型村落遺址,遺址保存狀況完整,對於了解中部地區的史前聚落文化有很大的幫助。現在惠來遺址所在地附近改建為「小來公園」,並有設置展示棚架,模擬當時的挖掘場樣貌,用親切的方式向市民們介紹中部地區的史前文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21 May 2024 - 35 - EP35「昔日武道場,今日六藝塾」―臺中刑務所演武場
日本人獨特的武士道文化,是日式教育的重點,日治時期的臺灣也有興建武德殿、武道館等推廣武道,許多這些建築在戰爭的時期受到破壞,而戰爭結束之後也有不少遭到拆除。位在臺中市西區的「臺中刑務所演武場」,就是臺中市僅存的日治時期武道館建築。節目主邀請到文史工作者張明權、許惠雯老師,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演武場的歷史背景,以及武道館建築在現代的成為古蹟與文化館的故事。臺中刑務所演武場原先是為了讓司獄官練武而設置的,周遭也曾經做為臺中監獄與眷村來使用,後來被登錄成為歷史建築並進行修復工程,現在委外經營成為了「道禾六藝文化館」。如今的演武場,不只保存著演武場原先的歷史文化外觀,更將古蹟歷史空間再利用,重新與現代生活接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17 May 2024 - 34 - EP34「磺溪浩瀚起文瀾!大隱隱於市的中部文教象徵」—磺溪書院
磺溪書院,是大肚區最古老的建築,最初是當地仕紳等人推廣地方文教的場所,到了現在已經被指定成為古蹟,也是臺中市現在僅存的唯一一個書院,節目邀請到文史工作者陳仕賢老師,來和大家說說臺中地區在清領時期的文教啟蒙歷史故事。磺溪書院原身是1799年的「西雝社」,是當地仕紳建來作為文人雅士以文會友的聚會場所,後來聯合更多在地的仕紳再度募集籌建,1887年擴建成「文昌廟」,並在文昌廟中開設「磺溪書院」,在大肚地區廣收學子、作育英才。磺溪書院走過了清領、日治、中華民國三個政權的轉變,也經歷過天災人禍、見證戰爭,不只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書院的存在也從中部地區啟蒙學習的實踐者,轉變成為了文化教育的象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14 May 2024 - 33 - EP33「筆墨點滴,歷史長河」―臺中文學館
臺灣文化協會、櫟社、臺灣文藝聯盟,到戰後的銀鈴會、笠詩社等等,都是在中部活動的重要文化組織。墩點文史工作室的負責人林宗德老師來到我們的節目上與大家分享臺中文學館以及臺中作為「文化城」的文學故事。改建自日治時期的警察宿舍,臺中文學館呈現時代變遷的歷史脈絡,並記錄著在地的文學成就與臺中的文化貢獻。文學公園搭配日式建築,獨特的風格與濃厚的文學氣息,臺中文學館同時兼具文化教育與觀光休閒,成為臺中市的新旅遊景點。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10 May 2024 - 32 - EP32「關懷鄉野,深耕在地的文人」―潘樵
潘樵老師在節目上向我們分享了他踏入創作領域的契機,以及他對於臺灣自然環境的看法。潘樵對於土地的關懷與熱忱也成為了他的創作主題,積極進行臺灣的自然人文走訪調查,透過文學來書寫在地的生態、文化、歷史故事,更在2016年以最年輕的得獎者之姿,獲得了南投縣玉山文學貢獻獎的肯定。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07 May 2024 - 31 - EP31「聽見歷史傳承的聲音:國樂文化」―聞韶軒絲竹室內樂團
音樂,是國際共通的語言,世界各地的文明也都有屬於自己的音樂文化。古代中國的音樂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七千年,歷史悠久,也與社會緊密連結。節目邀請到「聞韶軒絲竹樂團」的榮譽團長廖木春、團長黃勝宏來和大家分享聞韶軒絲竹樂團的故事,從《詩經》中詩歌不分、儒家主張的「禮樂制度」,到士大夫推崇的「琴棋書畫」,可以看出中國傳統音樂與社會文化的連結。聞韶軒絲竹樂團多次入選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樂團宗旨「發揚固有文化、推廣國樂教育、提升演奏水準、普及國樂風氣」;教學傳承努力不懈。面對全球化的浪潮,傳統音樂也受到外來音樂的影響,如何持續文化的傳承、如何適應新時代的衝擊,是傳統民俗藝術要面臨的重大課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03 May 2024 - 30 - EP30「廟會陣頭文化,展現民族記憶」―九天民俗技藝團
廟會喜慶時,陣頭表演鑼鼓喧天,不論是載歌載舞的鑼鼓陣、氣勢磅礡的宋江陣,或是避邪招福的舞龍舞獅,這些都是東亞一帶漢人的傳統民俗技藝,而這些表演形式也被統稱為「陣頭」。節目中,邀請到了「九天民俗技藝團」藝術總監許懷文帶領我們一起來認識九天民俗技藝團故事,以及陣頭文化與台灣社會的歷史互動。陣頭文化的發展與漢人移墾社會息息相關。來自臺中市大雅區的九天民俗技藝團,努力地將陣頭這種貼近庶民生活,卻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的民俗表演藝術,提升到具有專業性與藝術性的文化層次。九天民俗技藝團曾經多次入選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並在國內外多次演出,除了積極傳承陣頭民俗技藝,更是向外推廣臺灣的傳統表演藝術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30 Apr 2024 - 29 - EP29「開埤造圳,飲流懷源」―八堡圳 / 二水跑水節
彰化是台灣中部發展較早的聚落,墾殖農業發達,也號稱是中部的穀倉,而說到彰化的農業發展,就不能忘記在彰化二水的八堡圳。二水在地的獨特慶典「二水跑水節」,就是在紀念八堡圳的開鑿哦!節目邀請到了文史工作者張碧照、張錫池帶領我們一起來認識「八堡圳與跑水節」!雖然臺灣的雨量偏多,但雨量不平均,而且坡短流急,留水不易,建造水圳就成為了開墾時的重要工程。彰化、甚至是臺灣,能夠有如此的發展,八堡圳絕對功不可沒。因為感念水資源的珍貴,同時感謝當時幫忙造圳的人們,二水的「跑水節」也成為在地具有獨特歷史意義的民俗節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26 Apr 2024 - 28 - EP28「承先啟後,蔗糖產業文化在臺中」―臺中產業故事館
臺灣的經濟發展史上,糖業是相當重要的產業,甚至成為臺灣貿易外銷最主要的產品之一。今天臺中文史復興組合的格魯克來到節目上和大家分享了帝國糖廠的歷史、製糖產業如何帶動聚落發展,糖鐵與臺灣的鐵道故事,以及舊臺中市區的各種故事與展望。臺中糖廠持續運作到1990年才停止壓榨甘蔗,在關廠之後陸續經過各種規劃利用,也遭到颱風毀壞積水形成現在的生態池;登記成為歷史建築之後正在準備重建,結合歷史故事、文化價值與觀光休閒,以湖濱生態公園以及臺中產業文化園區的方向進行規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23 Apr 2024 - 27 - EP27「漁業文化,彰化八景之一」―王功漁港
農業大縣彰化,其實也有漁港?「王功漁火」可是彰化八大美景之一呢!彰化王功漁港不只是傳統的漁業,更有潛力發展觀光休閒,並可以藉此將在地獨特的漁港文化與民俗節慶推廣出去;音樂會搭配煙火秀,對比嫻靜的漁村風光與海天一線的自然景致,為海洋音樂祭帶來不一樣的體驗。王功漁港所在的芳苑,海面上時常可以看見整片的蚵田,在地特有的海牛文化也是重要的文化資產。魏清水「水哥」在節目上,向我們分享了許多彰化的海洋文化,從蚵仔煎披薩到與海牛相處的注意事項,也告訴我們為什麼燈塔要設計成黑白相間的。王功漁港有充滿生命力的的紅樹林、淨化地球的溼地景致、全台最年輕的芳苑燈塔,這些美麗的景觀配合「王功漁火節」的海洋音樂祭、當地的養蚵產業、傳統的民俗文化等等,讓王功漁港在觀光旅遊業找到了新的機會,並將在地的特色發揚出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19 Apr 2024 - 26 - EP26「傳統建築化身歷史博物館」―南投縣文化園區
南投位在台灣的中心,發展的進程與其他縣市不同,再結合當地的多元的原住民族,南投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位在南投市中心,有一棟仿唐式建築物,還有雕像紀念一位南投縣出生的導演,這裡就是南投縣文化園區,是台灣第一個縣級的歷史博物館。節目邀請到旅遊達人蘇猷雅,來跟大家說說「南投縣文化園區」,以及南投的歷史與文化故事。蘇猷雅在節目提到不論是同樣傳統建築再利用的南投稅務出張所,還是南投著名的陶藝、竹編工藝等等。就在南投稅務出張所附近的南投縣文化園區內,也有一棟南投縣僅存的仿唐式建築,是由建於日治時期1937年的武德殿「傳統建築再利用」翻修而成的。在歷史發展的過程,武德殿的功能也多次改變,曾經作為警察局、農牧局、環保局等,最後在1997年才正式改為南投縣縣史館,多種歷史身分見證南投的開發過程,並繼續的培育在地的文教事業、撰寫新時代的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16 Apr 2024 - 25 - EP25「展演地方史蹟,舞動臺中」―瓊瑢舞蹈團
瓊瑢舞蹈團創立在臺中市的豐原,團長王瓊瑢老師在地方已經深耕多年,致力於舞蹈技藝的專精與推廣,希望能夠落實舞蹈技藝文化的傳承,並透過表演讓更多的人能夠看見舞蹈的文化。王瓊瑢老師在節目上分享了出去演出的一些故事,也告訴聽眾她在編導「舞動葫蘆墩圳開發傳奇」這齣歷史舞劇時經歷過的調查,以及如何的透過這次的經驗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瓊瑢舞蹈團將舞蹈表演藝術結合在地的歷史故事,透過舞蹈來展現豐原的開發歷史,不只為舞蹈技藝帶來更多的可能與機會,也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說在地的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12 Apr 2024 - 24 - EP24「醞釀在地文學之處」―八卦山文學步道
「八卦山文學步道」的起點旁邊就是推廣彰化在地文學成就的「彰化文學館」,而八卦山文學步道更是讓文化教育走出圖書館,與大自然結合,讓人們感受是什麼樣的環境孕育出這些文學作品的。今天康原老師來到的節目上,分享了以及彰化文人獨特的風範,就如同賴和「我生不幸為俘囚」、「勇士當為義鬥爭」,具有批判性與社會關懷,追求公理正義的文學精神。老師自己也實際創作歌曲,透過音樂與故事的結合來傳承在地的語言和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09 Apr 2024 - 23 - EP23「透過舞動傳承部落回憶」―泰雅原舞工坊
在時代的演變洪流與高速的科技發展中,臺灣的原住民獨特的文化格外顯得珍貴。根據許多現代的研究,臺灣的原住民可能是南島語族的發源,更加深國際對南島大家族的「根」,也就是臺灣原住民文化的重視。節目邀請到泰雅原舞工坊的團長黃雅玲,談到泰雅族的文化、團長自己的生命經驗,以及團隊的成立機緣、外出表演時難忘的故事。泰雅原舞工坊不只是一個表演藝術團隊,更是透過部落的傳統表演藝術來落實文化的傳承,並帶領大家對原住民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02 Apr 2024 - 22 - EP22「鐵道文化全臺唯一,鐵道迷朝聖景點」―扇形車庫
位在中部鐵路山海兩線的交會點,彰化可以說是臺灣的鐵道文化發展重鎮,而這個全國僅存的扇形車庫更是臺灣交通史的見證人。邀請了資深鐵路導遊「1000次」來到節目上,跟聽眾聊聊鐵道文化與有趣的火車小故事。除了介紹了「忘憂列車」等較為特別的列車之外,也分享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鐵道冷知識。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29 Mar 2024 - 21 - EP21「武術文化之武藝傳承」―半線武苑
彰化的舊稱是「半線」,背負著這樣的名號,「半線武苑」旨在發揚傳統武術文化,不只注重武術需要的身法技巧,也重視「止戈為武」的武德精神。邀請半線武苑的創辦人林明瑋教練來到節目和聽眾分享他的習武過程與小故事,不論是小時候愛打架,還是跟師兄弟們追求同一個女孩,武術對他來說已經成為人生的志業。經歷了多年的堅持與付出,半線武苑的名聲也逐漸增加,持續努力讓武術做為一個傳統文化,能夠向下傳承、向外推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Wed, 27 Mar 2024 - 20 - EP20「庶民文化與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新和興總團
新和興總團的江陳咏蓁老師和她的女兒江怡璇來到節目上與聽眾分享了他們與歌仔戲的故事,教導大家關於歌仔戲的唱腔技巧與發聲方式,也介紹了臺灣的歌仔戲從「落地掃」開始,在這百年光陰以來的歷史進展。新和興總團對歌仔戲文化的保存與推廣貢獻良多,除了開班授課延續傳統之外,也努力向外推廣並創新劇本與風格,讓民俗藝術文化能夠技藝薪傳,並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歌仔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22 Mar 2024 - 19 - EP19「霧上桃源,雲南文化在清境」―南投清境
清境農場從原住民的農場、日治時期的「見晴農場」,到退輔會接手後的「清境農場」,產業與居民經過多次的轉變。居住在附近眷村的雲南義民,大部分都是中國大陸西南山區邊境的反共游擊軍,也為清境農場帶來雲南少數民族的獨特滇緬文化。因緣際會之下,清境農場的主力產業從農業轉型為觀光旅遊業,有著優美的環境與滇緬文化體驗,現在已經成為全臺知名的觀光景點。節目邀請到清境社區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魯文印來和大家分享清境農場的產業發展與歷史文化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19 Mar 2024 - 18 - EP18「日治時期花的故鄉,繁星點綴青色平野」―田尾公路花園
彰化的田尾鄉在清末開始出現花卉園藝產業,日治時期又大力推動發展,奠定了田尾成為臺灣「花鄉」的基礎;在戰後也參考國外的做法,規劃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公路花園」。現在的田尾公路花園不只是全國花卉產業的中心,更運用當地的園藝產業文化,發展知識教育與生活體驗的創新嘗試,成為了喜愛花卉、想要學習園藝的人們不能錯過的熱門觀光景點。所以節目邀請到田尾公路花園協會理事張鑫源來說有關彰化田尾成為臺灣花藝產業文化重鎮的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15 Mar 2024 - 17 - EP17「新社地區的生命之河」―白冷圳文化景觀
白冷圳解決了新社地區的農業用水困擾,開創了新社的農業新時代,這個灌溉工程困難艱鉅、規模龐大,甚至號稱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規模的水利設施。白冷圳在2002年被列入歷史建築,並成為見證新社地區開發過程的歷史活教材;節目邀請到農田水利會大南工作站韋炎明站長,告訴聽眾朋友雖然經過了取水源頭的改變與921地震等事件,白冷圳還是持續的為新社地區提供水源,帶著一起來認識這條灌溉新社地區的生命之河。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12 Mar 2024 - 16 - EP16「一生清白林將軍,摘星山莊享餘年」—摘星山莊
摘星山莊是閩南風格的四合院,從建築本身完善的防衛機制就可以看出主人林其中的武官身分,整棟建物所用的建材幾乎都是來自福建;建築本身乍看之下可能只會覺得是一般樸素的古宅,但細看就會發現浮雕、彩繪、結構等等都相當精緻講究。節目邀請到文史研究者陳仕賢老師,帶領大家一起來認識林其中將軍、他為自己興建的宅第,以及清領時期的戰爭故事。摘星山莊曾經多次面臨拆除的危機與惡意破壞,終於在1997年被指定成為古蹟,完成修復之後也正在努力推行相關的文創觀光事業,不只要保存著這棟「清代傳統民居典範」,也讓古蹟與現代接軌,促進在地的文化休閒發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08 Mar 2024 - 15 - EP15「薩克斯風之故事殿堂」―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
張連昌先生對工藝與音樂有高度熱誠,偶然的機會下他得到一支損毀的薩克斯風,並在自行研究之下成功的研發再造,成為了第一把臺灣製造的薩克斯風,並開創后里成為了全國製造薩克斯風等西洋樂器的產業重鎮。節目邀請到其後代張宗瑤,現任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董事長到節目中分享薩克斯風與爵士樂的關係,以及臺灣的薩克斯風產業故事;現在博物館中記錄著張連昌先生的生平故事,向來訪的人們展示著薩克斯風產業在臺灣的歷史沿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05 Mar 2024 - 14 - EP14「日本時期臺中貴婦逛街好去處」―百年歷史第二市場
第二市場這個「日本人的市場」是全臺中現存歷史最悠久,也是全臺灣少數保存完整的日治時期傳統市場。節目邀請到了 旅遊玩家 Chester,來和我們聊聊第二市場的歷史、傳統市場在中部的發展,以及庶民消費文化的故事。隨著時代的改變,以及臺中市的經濟核心轉移,曾經以販售精品為主的第二市場,現在也融入臺中火車站周邊的舊城區景緻;見證了這段時間的庶民消費文化發展,第二市場保留著眾多中部在地的美食小吃,成為了中部著名的觀光景點,仍然充滿活力,準備迎接新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01 Mar 2024 - 13 - EP13「南投第一所書院,百年樹人、青出於藍」―藍田書院
書院是源自唐代的傳統文教機構,招收學生、作育英才並宣揚文教。具有150年歷史的縣定古蹟「藍田書院」,是南投地區的第一所書院,從西元1831年建成的時候開始就背負著促進在地文教發展的重要使命。節目邀請到文史研究者陳仕賢老師來告訴大家,究竟「書院」為什麼與地方的文教事業有什麼關係呢?「樹人如同種玉、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乘載著這樣的名字,秉持著這樣的理念,藍田書院不只是南投最古老的書院、重要的歷史古蹟建物,也是古文物的保存者、傳統文教的象徵,至今應考的學子們也還是會來到此處靜思讀書、祈求考運,書院也會繼續承擔宣揚教化的重責大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27 Feb 2024 - 12 - EP12「眷村文化,戰後都更案之南投行政園區」―中興新村
「都市更新」,在現代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名詞了,但你知道在臺灣曾經有一個因為都市更新而出現的「花園城市」嗎?在南投的中興新村,就是在政府面臨國共內戰時而出現的;究竟臺灣在當時是遭遇到什麼樣的情況,會需要把省政府從臺北遷到南投呢?節目邀請到拍攝中興新村紀錄片的陳樂人導演,告訴聽眾有關戰後的臺灣歷史,以及中興新村的發展故事。在戰況緊張的時期,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況發生,政府將中央政府與省政府的位置分離,而為了要乘載搬遷到南投山區的省政府,中興新村便成立了。參考歐美「新市鎮」的都市規劃,中興新村在當時不只有高度綠化的優美景緻,還有先進的下水道系統、生活環保水準與獨特的囊底路設計;這個行政與住宅結合的市鎮,彷彿來自不同時空的社區樣貌,可以說是臺灣絕無僅有的存在,不只被登錄成為文化景觀,更是見證了過去超過五十年以來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歷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23 Feb 2024 - 11 - EP11「曾是鹿港辜家大宅,現化身民俗文物館」―鹿港民俗文物館
鹿港的發展時間很早,也是臺灣歷史上重要的市鎮之一,因為開墾時期的歷史發展,經濟的發展也促成了地方的文教與民俗技藝產業發展,孕育出獨特的「鹿港文化」。文史工作者陳世賢老師接受專訪時提到,鹿港辜家這棟豪華的洋樓,內部也收集了當時精巧工匠們的作品,在鹿港的發展逐漸緩慢、人口移出的狀況開始出現之後,當地的文物與傳統技藝也面臨失傳的危機。鹿港辜家提供這棟宅邸,成為「鹿港民俗文物館」,設展並協助保存當地珍貴的文化資產,也是向後人訴說著鹿港曾經的輝煌風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20 Feb 2024 - 10 - EP10「朽木生花,技藝傳習」—彰化木雕工藝大師黃紗榮
木雕文化在臺灣的發展歷史悠久,許多古蹟也都可以看到精緻的木雕手藝,在古代是木製品產業的重要環節,在講求生活文化美學的現代也轉變往專業的藝術領域發展。黃紗榮老師數十年的木雕歲月,不只練就了一身精巧的技術,在木雕藝術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上貢獻良多,也持續的學習精進、努力的推廣傳承,希望能夠讓臺灣的木雕文化持續發展、永續保存。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16 Feb 2024 - 9 - EP09「臺日以震會友,共同面對大自然」―鷹取Paper Dome紙教堂
鷹取Paper Dome紙教堂,不只見證了日本阪神大地震的災情與復甦,也做為臺日友好的象徵,來到了經歷921大地震的臺灣,在地方人士的努力之下,作為生態社區的一部份,邀請到了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廖嘉展來跟大家說故事,「鷹取Paper Dome紙教堂」如何誕生,又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在臺灣這塊偶而搖晃的土地上,持續寫下新的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06 Feb 2024 - 8 - EP08「緣結竹藝,臺灣傳統竹編工藝文化」—竹編工藝大師劉興澤
劉興澤老師在節目中向我們分享了他學習竹編工藝的歷程、他如何進行竹藝創作,以及對他來說,竹編工藝的文化意義。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慢慢的看不到以竹子做為材料的用品,但透過竹編工藝的藝術化,以竹子在中華文化的內涵,配合上手工藝精巧的技術,讓竹編工藝具有了不一樣的藝術象徵意義,更透過生活與藝術的結合,讓傳統手工藝能夠技藝薪傳、開創不一樣的未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02 Feb 2024 - 7 - EP07「日治時期的五星級飯店,高賓閣之前世今生」―彰化鐵路醫院
建於日治時期的「彰化鐵路醫院」,其實前身叫做「高賓閣酒家」,是當時最壯觀的情慾文化場所,也是當時文人雅士重要的聚會場合。透過景觀設計師林俊明的專訪,了解到從「高賓閣」到「彰化鐵路醫院」,這棟建築看著戰後的臺灣社會發展,更一度面臨拆除的命運;現在的彰化鐵路醫院以縣定古蹟的身分,向遊客們訴說著彰化曾經的娛樂文化歷史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30 Jan 2024 - 6 - EP06「沒有他就沒有民主臺灣,隱居臺中的將軍」—孫立人將軍故居
孫立人將軍,可以說是我國近代軍事史中的重要人物,擔任孫立人將軍紀念館的資深志工廖煥平在節目專訪中提到,孫立人不只是少數具有留洋經驗的將領,他的許多決策也對抗戰的勝利有著正面的影響,就如同他的忠心愛國,孫立人隨著國民政府來到臺灣,擔任臺灣防衛總司令,也大力推動國軍的改革,在受到誣陷之後,他就被軟禁在臺中的居所,在他逝世之後,他的故居成為「孫立人將軍紀念館」,繼續向後人訴說,這位將軍傳奇的一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26 Jan 2024 - 5 - EP05「貢獻在地發展的鹿港首富」―鹿港日茂行
鹿港早期的發展歷史,可以說是與日茂行的林家關係緊密;日茂行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不論是著名的鹿港龍山寺搬遷工程,還是地方的守望相助、造橋鋪路、修建廟宇等,都讓日茂行得到了造福公益的形象,並受到鹿港鄉里的稱頌。節目邀請到文史工作者陳世賢老師來告訴大家日茂行雖然經過整修並曾面臨拆除危機,已經不再具有當時叱吒風雲的豪氣,但成為古蹟之後,充滿歷史的一磚一瓦,仍然向後世訴說著鹿港當初的繁華歲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23 Jan 2024 - 4 - EP04「順著鐵軌走入時光隧道,一探臺中聚落發源」—臺中火車站
超過百年歷史,乘載臺灣西半部鐵道無數的乘客,而這些老建築在新時代中,也還是有各自被賦予的任務。不只是有著獨特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臺中火車站身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交通門戶,象徵著中部地區的鐵道歷史,也見證臺中的聚落發展。身為臺鐵第二代的臺中火車站站長葉仁和在節目上分享許多有關臺中火車站的有趣故事,包含三代車站的關係,糖鐵「五分車」的歷史,以及對他來說臺中火車站的重要意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19 Jan 2024 - 3 - EP03「走入藝術,認識鄉土美術文化」―林淵石頭厝
醉心於創作的林淵,可能自己都不在意「何謂藝術」,卻在無心之間搭上臺灣鄉土文學論戰的風潮,成為了臺灣樸素藝術發展的重要角色。節目邀請到了深耕在地、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顏新珠來跟我們聊聊這間奇妙的「林淵石頭厝」與臺灣樸素藝術的故事。一生務農的他,純樸與天真的個性都展現在作品之中;石頭厝現在變成「林淵樸素藝術紀念館」,向後人訴說林淵的故事。林淵的故事也促成了在地社區「長青藝術班」的開設,讓更多的長者可以透過創作來展現自己、豐富人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12 Jan 2024 - 2 - EP02「說唱臺灣,認識傳統唸歌文化」―微笑唸歌團
微笑唸歌團團長儲見智,在節目與主持人聊到對唸歌的第一印象,介紹唸歌的發展歷史、表演特色與藝術地位,也有說到唸歌文化面臨到的挑戰,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機會。微笑唸歌團透過創新的表現,得到了「2016紅點傳達設計大獎」,就如同是在向我們證明,唸歌自由多變、瀟灑隨興的風格,總是有辦法能夠抓到社會的脈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05 Jan 2024 - 1 - EP01「掌上乾坤,技藝薪傳」―臺中聲五洲掌中劇團
布袋戲文化是與臺灣社會緊密連結,並且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藝術之一。臺中聲五洲掌中劇團團長王英峻是創團者的兒子,從小跟著父親走遍大小文武場,見證布袋戲過往繁華,也接下第二代團長職務,肩負起傳承的擔子。王英峻團長在節目中介紹了布袋戲的歷史發展、臺灣布袋戲的各種流派、布袋戲與庶民文化的關聯,也和聽眾分享了他帶領劇團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如何在困境中創新、傳承推廣布袋戲文化,並為民俗技藝開創新的可能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29 Dec 2023
Podcasts ähnlich wie 106說故事
- Global News Podcast BBC World Service
- Kriminálka Český rozhlas
- El Partidazo de COPE COPE
- Herrera en COPE COPE
- The Dan Bongino Show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 Dan Bongino
- Es la Mañana de Federico esRadio
- La Noche de Dieter esRadio
- Hondelatte Raconte - Christophe Hondelatte Europe 1
- Affaires sensibles France Inter
- La rosa de los vientos OndaCero
- Más de uno OndaCero
- La Zanzara Radio 24
- Espacio en blanco Radio Nacional
- Les Grosses Têtes RTL
- L'Heure Du Crime RTL
- El Larguero SER Podcast
- Nadie Sabe Nada SER Podcast
- SER Historia SER Podcast
- Todo Concostrina SER Podcast
- 安住紳一郎の日曜天国 TBS RADIO
- The Tucker Carlson Show Tucker Carlson Network
- 辛坊治郎 ズーム そこまで言うか! ニッポン放送
- 飯田浩司のOK! Cozy up! Podcast ニッポン放送
- 武田鉄矢・今朝の三枚おろし 文化放送Podcast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