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h Genre filtern
- 376 - AI大趨勢!文組學科的機會與挑戰 Ft. 師鐸獎得主 蔡淇華
AI浪潮幾乎影響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從產業升級、人工智慧應用,到職涯規劃、志願選填,人人都想搭著最新趨勢,找到更好的出發點。特別是今年在黃仁勳旋風訪台,也造成大學放榜出現「理工熱,人社冷」的現象,傳統文組強校出現缺額逾三成,人人都搶著念理工科系,文組學生該何去何從?
本集特別訪問到屢獲文學獎首獎,被譽為「最會教寫作的老師」,教育部師鐸獎得主蔡淇華。其實就蔡老師的觀點,寫作不只是寫作,而是更廣義的文組訓練,對美感有體會,能夠知道什麼作品是好?什麼作品是壞?優缺點與Bug在哪裡?文組學生若能精熟這些能力,AI帶來的新浪潮就不是危機,而是轉機;AI不能取代人,而是人類極大的助力!
蔡淇華老師的學生包括奧運影片製作人、告五人專輯製作人等,套句蔡老師的話:「正在大鳴大放當中!」請聽他用活潑的實例帶我們體會:如何理解AI?怎麼看待AI對產業、學子生涯帶來的衝擊?隨著各大學院校紛紛投入推動跨領域課程,文組學生有哪些機會與挑戰?學子可以注重培養哪些能力?歡迎收聽!Sun, 17 Nov 2024 - 22min - 375 - 三十年的原民志業,種樹一家的永續哲學 Ft. 屏東縣霧台鄉愛鄉發展協會理事長宋文生、志工勒斯樂絲
台灣早年因林業經濟需求,大規模砍伐樹木,對山林的過度開發導致環境破壞,大大降低山林的韌性,每當自然災害降臨,往往造成嚴重災害與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來自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的宋文生,眼看著熟悉的山林不再,三十多年前便將植樹視為畢生志業,不畏艱難、不計辛勞,與家人、族人一同把樹種回來,妻子勒斯樂絲也無怨無悔加入團隊。
以宋文生為首的種樹一家怎麼踏上植樹的旅程?謹遵祖輩教誨對樹木尊敬友愛,數十年來的投入讓山林有了哪些變化?種樹一家秉持原住民傳統的種樹理念,有哪些特別之處,對台灣山林水土保持、原生動植物生態有何影響?對種樹一家來說,他們最想留給下一代甚麼樣的觀念與環境?歡迎收聽!Sun, 10 Nov 2024 - 25min - 374 - 科系探索少走彎路,奠基學習第一步 Ft. 啟夢教育創辦人 許匡毅
您還記得,高中畢業時,面對大學志願選填的茫然嗎?
選填時的片面理解,到入學後才發現課程與想像中不一樣的挫敗感,是否記憶猶新?
台灣的大學科系共計約兩千八百多個,且隨著時代演變對新技能的需求,新的專業科系也應運而生,如何在各類學群與不同就學管道中找到符合個人志趣的方向,考驗學生們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科系課程內容、未來職涯發展的了解。
曾經以為是終身志業的科系,錄取後才發現讀得很痛苦,社會企業啟夢教育創辦人許匡毅有過這樣的切身之痛。他如何透過啟夢教育的探索方法,求廣、求深、求透,陪伴學子少走彎路,找到興趣,奠基學習的第一步?歡迎收聽!Sun, 03 Nov 2024 - 22min - 373 - 美國大選與美中台局勢變遷 Ft.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譚偉恩
美國大選風雲變幻,從今年七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遭遇槍擊後大難不死,聲勢大漲。緊接著,現任總統拜登退選,賀錦麗代表民主黨成為總統候選人,民調領先川普。到現在全美民調仍是賀錦麗領先,差距卻被拉近,考慮美國是以各州選舉人票的票數選出總統,共和黨與民主黨民調接近的幾個「搖擺州」將左右大選勝敗,英國《經濟學人》的選舉預測模型,甚至認為川普又逆轉了,勝選機率高於賀錦麗。當然也有其他民調呈現相反的結果。
本集特別邀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譚偉恩教授分析,短短時日,美國大選情勢出現了什麼變化?觀察美國大選對東亞地緣政治的重大影響,加上近日中共軍機的圍台軍演引發國際關注,軍機數量創下有史以來單日最多紀錄,都讓我們更加關切,美國時間11月5號的這場大選,將帶來一個什麼樣的美國,對美中台的關係又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歡迎收聽!Sun, 27 Oct 2024 - 29min - 372 - 以IC降噪音,保護聽力以人為本 Ft. 律芯科技創辦人 薛宗智
當一個人從半導體大廠的工作,走進IC設計創新創業,可能掌握那些契機,有哪些全新挑戰?
尤其他關注的是「噪音」,許多製造業的工廠、工作族、開車族可能都對這個話題很關心,長期處在噪音環境中,有可能造成聽力的損傷,這已是聯合國關注的一大健康危害因子!
噪音要如何避免?新科技可以如何幫助我們?抗噪晶片與AI、與智慧座艙全方位的人性化與舒適度,有何關聯?電動車會比燃油車安靜嗎?與降噪科技的合作契機何在?
本集特別邀請到律芯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薛宗智,從經濟部晶創計畫扶植IC設計產業,以及結合半導體的降噪科技原理談起,逐步進到相關技術實際應用的場域。新創企業面對科技、成本、車規認證等重重挑戰,如何發展,讓台灣技術在國際發光?歡迎收聽!Sun, 20 Oct 2024 - 33min - 371 - 國科會推動晶創臺灣,TTA搭建新創產業化基地,打造臺灣成為創新解決方案輸出大國 Ft. 國科會主委 吳誠文
臺灣亟需的半導體人才,只能與國際搶人?或有合作共贏空間?
晶創臺灣方案、主權AI等等,如何影響臺灣科技產業發展?
政府如何扶植高毛利、創新產業?國科會臺灣科技新創基地TTA扮演哪些角色?
生成式AI浪潮席捲全球,臺灣多年累積的IC設計、製造、封測等半導體產業優勢備受矚目。其實AI科技與晶片應用於百工百業,涵蓋眾多領域,不僅生成式AI,更深遠影響臺灣全方位發展,也直接面對人才匱乏等嚴峻挑戰。作為推動國家科技的關鍵部會,國科會肩負重任,尤其不可忽視的,除了產業研發,還有學術界一同研究尖端科技、培育人才的關鍵角色。
本集特別邀請到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精闢分析臺灣科技政策的前景與關鍵策略。2025年,政府將提出史上最高紀錄的科技預算1,596億元,包括晶創臺灣方案200億,AI 100億,以及跨部會的科技政策。晶創臺灣方案到底是什麼?這項國家級計畫帶動哪些晶片產業的研發與成長?
面對國際現勢,護國神山台積電海外設廠,供應鏈面臨海外人才需求。我們希望國際人才為臺灣所用,但吳主委點出國際現實,先進國家也要建立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鏈,也在搶人才!國科會有哪些國際合作新策略,讓先進國家的半導體人才庫一起擴大,發展前瞻技術,讓臺灣同蒙其利?
主權AI是什麼?臺灣如何結合自主的晶片科技優勢,發展對百工百業有助益的AI?同時,國科會臺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TTA)是臺灣新創基地當中最國際化的資優生,新創業者表現優異,屢屢獲獎,吳主委卻看到新創發展上的最大困境,他如何解析?國科會如何結合政府各部會,協助新創走出死亡之谷,打造臺灣成為創新解決方案輸出大國?歡迎收聽!Sun, 13 Oct 2024 - 27min - 370 - 在地素材綠建築,打造台灣竹構建築新未來 Ft.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甘銘源
潮濕多雨的台灣隨處可見竹林生長,據統計,台灣竹林面積約有20萬公頃,每年產量可達200萬支以上,在地擁有相當豐富的竹林資源。過去竹子常見於傳統「竹管厝」,也是生活用品的常見素材;如今乘著綠建築的浪潮,竹子搖身一變,更成為永續固碳的絕佳建材。
本集連線專訪的來賓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甘銘源,是台灣大型竹構建築的先驅。他在發現台灣木造建築需大量進口木材,未必環保之後,轉向竹構發展。甘建築師克服竹材料的先天特性,以高溫乾燥處理降低竹材含水率,維持竹材穩定,並研發出特殊銜接頭,讓他的竹構作品首次開創出竹結構跨距18公尺的紀錄。
甘銘源如何走上這條振興竹構建築的道路?為何說,竹構建築推廣最大的障礙並非技術,而是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他要以什麼樣的策略,一起找回台灣遺失的竹構建築記憶,更擴大竹構永續建築的應用範圍?歡迎收聽!Sun, 06 Oct 2024 - 21min - 369 - 教育,不用獎勵? Ft. 實人實驗教育創辦人彭瑜亮
在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是不是用過「獎勵」這個方法呢?答案可能99%是肯定的,甚至有人現在就在鼓勵孩子,做完作業、考試成績達標、或是有哪些品格的好表現,就會獎勵他們一下。
可是卻有一位在教育現場很有經驗,得過教育部青年團隊優質文教獎,由總統親自頒獎的老師,出版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為什麼?有些人可能會想,連獎勵都不用,要怎麼引導孩子,這種說法會不會太理想化?
教師節剛過,請聽今天的來賓「實人實驗教育」創辦人彭瑜亮,從他開班、辦教育,到上千場的座談、演講與活動的經驗,包含「親子教養、語文教育、班級經營」等等,與我們分享不用獎勵的教育。他對「不用獎勵」的定義與做法是什麼?獎勵有原罪嗎?或是觀念一轉,獎勵也能夠被運用得更好?
彭瑜亮以哪些實際的例子,示範「不用獎勵」而能收到良好效果的教育方式?從孩子的反應,得到哪些啟發?歡迎收聽!Sun, 29 Sep 2024 - 26min - 368 - 良師的用心,翻轉生命,過動兒邁向創新教育理想 Ft. 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 林哲宇
只要找到熱情,過動兒也能專注!
教師節快到了,讓我們聚焦SDGs永續教育,與其中動人的故事。玩轉學校是一家專注於「遊戲式教學」的創新教育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之一林哲宇,原本是一位注意力缺陷過動兒,後來卻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專注力,從臺大社工系畢業後,投身創新教育。當他面對學習難關的時候,除了父母的陪伴,一位重要的老師成為他翻轉的契機。這位老師是誰?做了什麼?以林哲宇的案例,克服注意力缺陷過動,發展出學習方法的關鍵何在?
愛玩是人類的天性,好奇是學習的起源。玩轉學校獲得不少肯定,獲選為親子天下教育 20+ 國家代表隊,也成為與環境、員工、社區等利害關係人共好的B型企業。他們的「遊戲式教學」怎麼做?透過議題式遊戲,如何讓孩子認識外籍移工的處境,或是地緣戰爭、族群歧視問題?這種有策略、有解謎、有同理心,就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習方式,培育孩子什麼樣的能力,與面對世界的觀點?歡迎收聽!Sun, 22 Sep 2024 - 23min - 367 - 城市建菜園,都市農耕的綠色影響力 Ft. 共耕食代發起人 詹凱毓、林子勛
都市農耕,顧名思義就是在都市裡進行耕作,這樣的概念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青睞,人們重視吃進身體裡的每一樣食材,無毒、有機成為必不可少的篩選標準,若是親自播種灌溉,更能確保食材安全無虞。
本集特別邀請都市農耕的實踐家,共耕食代發起人詹凱毓、林子勛分享。在繁忙的都會圈中,有地方耕作嗎?如何找到一片肥沃的喘息綠地?都市農耕概念在台灣發展十餘年,距離城市自給自足的理想是否更近了一些?
除了健康、減碳綠生活等誘因,拉近人與土地的距離還有哪些連帶的正面影響?甚至在物價上漲趨勢下,透過社區協作與生產,對退休長者、社區居民有哪些效益?請聽共耕食代帶來他們的四大創新價值,歡迎收聽!Sun, 15 Sep 2024 - 21min - 366 - 大學校長成樂齡大學生!從職涯高峰到退休的漸進轉型 Ft. 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名譽講座教授 顏鴻森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壽命達81.3歲,退休後的規劃是樂齡族群以及未來每個人都將面臨的人生新篇章。
退休後如何找到新的人生重心?由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退休,曾任大葉大學校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目前就讀東海大學中文系的顏鴻森教授頗有心得。73歲退休教授重回大學課堂,科學與人文,如何產生跨領域的連結?
從職涯高峰到退休的漸進式轉型,可以怎麼做?顏教授的退休規劃讓我們看到哪些不同的可能與選擇?歡迎收聽!Sun, 08 Sep 2024 - 25min - 365 - 技職「國手」生涯路!學用接軌創造技職榮光 Ft. Skills for U創辦人 黃偉翔
奧運國手奪牌,舉國歡騰,您知道技職國際競賽也有一群傑出國手嗎?
台灣的技職國手,技藝高超,在全球屢獲大獎,總成績經常躋身前三名!
本集從技職國際大賽出發,帶您認識這一群亟待被認識的年輕英雄。全國約有半數學子就讀的技職體系,相關的生涯發展,如何逐漸受到社會重視?我們要如何關切他們的教育?
本集特別邀請長期關注技職報導,爭取技職人被看見的Skills for U創辦人、十大傑出青年黃偉翔分享。過去台灣的技職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經濟成長動力,然而隨世代變遷與經濟、產業型態改變,技職教育勢必也須順應時代的需求。
台灣有優秀的技職人才,屢在國際賽事締造佳績,如何讓技職的榮光被社會看見?隨少子化缺工等影響逐一浮現,「一技在身」的觀念漸漸回到大眾視野,將如何影響技職教育的發展?未來的技職教育該如何與社會、產業更緊密的接軌?
今年剛落幕的台灣技職教育年會,主題著重在AI、雙語、永續,為何是這三項重點?未來技職人才的機會在哪裡?歡迎收聽!Sun, 01 Sep 2024 - 26min - 364 - 站在地方最前線,深化整合在地幸福生活 Ft.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陳美伶
面對少子化、高齡化帶來的人口負成長、城鄉發展失衡與人口外移等多重社會現象,行政院訂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目標藉由地方創生概念活化土地每個角落,均衡區域發展,打造更穩健的社會結構。本集特別邀請到前國發會主委、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分享近六年來地方創生的變遷與故事。
前幾年面對疫情挑戰,台灣地方創生團隊逆向成長,是因為哪些關鍵策略?
深耕地方不容易,天災外力等也是難以預期的威脅,以花蓮強震為例,地方創生如何在災後發揮動能?怎麼重建、重新出發?以人為本的地方創生,如何一步步成為實踐安居樂業、在地幸福生活的驅動力?歡迎收聽!Sun, 25 Aug 2024 - 29min - 363 - 美國大選變化與美中台關係 Ft.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 嚴震生教授
美國大選短時間內迅速變化起伏,讓人目不暇給,7月13日川普遭到槍擊刺殺,子彈擦過右耳,殺不死他的讓他更強大,氣勢上漲,如日中天。7月21日,現任總統拜登宣布退出大選,民主黨依然落後。然而最近,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在紐約時報的民調卻有逆轉川普的趨勢,短短時間變化之大,讓人深深感到時局的變化莫測。
然而美國選制特殊,是以各州的「選舉人票」分高下,普選民調領先不代表大選勝利,目前的形勢如何?當然,美國大選的情勢也跟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關鍵的美中台關係,以及區域安全息息相關。這些議題值得你我關切。本集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嚴震生教授,為您分享對這場大選的分析,對台灣的影響,以及我們的因應策略。歡迎收聽!Sun, 18 Aug 2024 - 26min - 362 - 花蓮強震的新啟示,建築物防震與補強須知! Ft.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物組組長林瑞良博士
2024年花蓮地震,發生於4月3日上午7時58分,震央位於台灣花蓮縣壽豐鄉,芮氏規模7.2。台灣民眾記憶猶新的,是這場地震帶來不斷的餘震,引發了很多的恐慌與擔心。現在雖然較為平息,仍需要長期關注。本集邀請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物組組長林瑞良博士,特別從建築物的耐震、防震專業,提醒建物的防震與補強須知!
從地震學的角度,如何解釋這次大震讓民眾感覺「特別多」的餘震?建築物補強與否,讓一街之隔,屋齡相近的老建築,在地震中產生截然不同的表現!是如何補強的?
民眾要怎麼知道自己的家耐不耐震、安不安全?其實,房子是何時興建、是否經過加蓋與改建、一樓的支撐力夠不夠、有無「軟腳蝦」的疑慮等,都是關鍵!
希望邀請建築物防震專家林博士,幫助民眾對建物防震有正確的觀念,了解自己家園的耐震能力,如有不足,積極進行改善。防災千日,用在一時,讓我們一起做好準備。歡迎收聽!Sun, 11 Aug 2024 - 26min - 361 - 3D版本立體空間的網路—元宇宙翻轉工作與生活 Ft.政大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
AI成為當紅關鍵字,元宇宙黯然退燒了嗎?
AI與元宇宙的關係是什麼?是競逐資源或相輔相成?
為何年輕人對於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需要花時間接觸,放手去玩?
從 2021 年 Facebook 母公司更名為 Meta 開始,元宇宙Metaverse成為當紅議題,然而在2022年底至今的AI熱潮下,迪士尼、微軟卻關閉元宇宙相關部門,連Meta自己都縮減預算?
然而不同的專家觀點,卻認為從電腦、網路到AI科技的逐漸成熟,結合大數據、XR與MR技術等,會讓元宇宙漸漸落實。本集特別邀請政大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以她專注虛擬實境、數位遊戲、以及社群媒體等應用的經驗,請這位「最年輕特聘教授」從傳播科學研究的角度,看待元宇宙的現在與未來。在運動健身、旅遊、工作,甚至轉換人類情緒、帶來幸福感等領域,元宇宙有哪些應用的實例與展望?
AI時代,我們如何看待元宇宙的發展?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除了科技以外,AI、元宇宙又會如何影響社會、傳播與媒體?未來人才要如何準備好自己?歡迎收聽!Sun, 04 Aug 2024 - 28min - 360 - 從新冠到腸病毒:國衛院最新研究,夏日傳染病防治提醒 Ft. 國家衛生研究院 陳為堅副院長、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 周彥宏
新冠疫情升高,我們要自動升級「口罩令」嗎?
腸病毒的幼兒照顧,該怎麼做?為了孩子好入口,吃甜甜的布丁、冰淇淋可以嗎?
炎炎夏日,面對當前主要傳染病,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專家有什麼提醒呢?
本集特別邀請國家衛生研究院 陳為堅副院長,和國家衛生研究院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 周彥宏 為您解惑!
最近新冠疫情上升,防疫再度成為民眾關心的話題,對於疫苗施打、要不要戴口罩都很關心。可是詢問周遭朋友,會去施打疫苗嗎?卻又未必。最新的新冠病毒到底是什麼,國際流行趨勢為何?以國際經驗來看,我們可在哪些方面加強防範?
腸病毒等傳染病也備受關注,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的研究,感染腸病毒會導致高血糖。因為腸病毒造成口腔潰瘍,家長常以布丁、冰淇淋等甜食幫孩子補充熱量,這個做法,會受到最新研究的影響嗎?腸病毒的預防該怎麼做?專家有何建議?歡迎收聽!Sun, 28 Jul 2024 - 23min - 359 - 走出憂鬱谷的三心二一 Ft. 科技部陳良基前部長、王素梅女士
面對憂鬱風暴,要有信心,這個病是可以好的!
要有耐心,因為病程很久,一度可能絕望,但支持過去就有光明。
需要愛心,以愛陪伴,家人朋友一起救援的力量很大。
本集繼續邀請前科技部長、台大電機系名譽教授陳良基和夫人王素梅女士分享,面對夫人的憂鬱風暴,陳部長毅然辭去部長一職,關鍵的原因是什麼?
請聽陳良基部長與王素梅女士攜手走出憂鬱流沙的秘訣,什麼是「三心二一」的陪伴SOP?家人與朋友帶來哪些幫助,如何一起救援?醫師提供哪些建議,尋找合適的藥物可能走過哪些挑戰?
王素梅女士更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憂鬱症病友感到絕望時,一定要提醒自己的重要關鍵!歡迎收聽!Sun, 21 Jul 2024 - 25min - 358 - 看見希望,走出憂鬱流沙 Ft. 前科技部長陳良基、王素梅女士
每位憂鬱的朋友,都有一個特別的故事。而每位陪伴他們的家人,都是英雄!
面對憂鬱課題,信心、愛心、耐心,多人合力,一起改變,一起救援是解方。
前科技部長、台大電機系名譽教授陳良基和夫人王素梅,面對夫人的憂鬱風暴,陳部長毅然辭去部長,兩人緊緊牽著手,並肩苦戰,互相鼓勵說:「總有一天,我們可以笑著說出這段痛苦的日子!」
憂鬱症的初期,有哪些可能的徵兆?如何及早因應,避免走進憂鬱流沙的深處?從好像沒有希望,看不見盡頭的病程,到最後逐漸痊癒,有哪些關鍵的真實經驗?
今天,陳部長與夫人王素梅女士,笑著坐在我們的錄音室,分享這段經歷,並出版成書《牽手就不放手》。更希望鼓勵憂鬱的朋友和陪伴者,路前面有光!Sun, 14 Jul 2024 - 21min - 357 - 教育學習沒有框架,雜學引領未來方向 Ft. 雜學校創辦人 蘇仰志
全球趨勢與產業發展瞬息萬變,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年代,探索與學習將是每個人的終生課題,教育方式不再像過去一樣制式,「雜學」可能成為新世代的因應之道。
雜學校成立於2014年,是目前台灣最大的教育新創平台,致力於集結與賦能社會的各式創新,推動終身教育的變革。今天特別邀請到雜學校創辦人兼校長蘇仰志,也是知名播客「不良大叔」成員之一,分享動人的教育理念與故事。
雜學校成立以來,協助台灣超過3,000個新創單位與體制內外文教工作者實現他們的目標,其中有哪些精彩案例?面對新世代的挑戰,雜學校如何成為關鍵的引路人?對於未來教育需求,透過每年一場代表性的教育大展,雜學校如何激發出更多想像空間?歡迎收聽!Sun, 07 Jul 2024 - 24min - 356 - 面對2050淨零碳排,綠色成長戰略如何定? Ft. 環境部長 彭啓明
面對2050淨零碳排挑戰,520新政府上任後的環境政策備受矚目。因為台灣的科技產業型態,電力需求居高不下,綠電需求殷切,復由於ESG與國際客戶的要求,許多企業甚至跑在政府前面。台灣的綠電夠不夠?比例如何提升?困難與挑戰在哪裡?從聯合國氣候峰會的角度,核能算是綠能嗎?如何滿足整體能源需求,擺脫依賴火力的高碳排型態?
同時,也有許多產業,對於淨零碳排趨勢可能增加的成本,感到不小的壓力。淨零碳排這項重中之重,已被環境部長視為施政關鍵。除了能源問題,碳費的徵收與碳定價的相關政策,如何促使台灣從科技業、傳產、服務業、中小企業都跟上節能減碳的腳步?
新政府的「綠色成長戰略」是什麼?為何淨零碳排需要高度的跨部會整合?環境部又如何強化內外整合?當賴清德總統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親任召集人,並請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研院長廖俊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擔任副召集人,對環境部的綠色戰略與施政將有哪些影響?
本集特別連線環境部新任部長彭啓明先生,探討在氣候變遷嚴酷挑戰下,台灣環境政策的下一步。Sun, 30 Jun 2024 - 25min - 355 - 向大自然學習,亞洲唯一永久綠旗生態學校 Ft. 虎山實驗小學校長 林勇成
一座憑藉糖廠社區成立的小學,在糖廠關閉後一度面臨廢校危機,但在各界努力之下華麗轉身,成為亞洲唯一獲國際認證 ECO SCHOOL永久綠旗的綠色實驗小學,招生年年額滿。台南仁德虎山實驗小學如何結合地方環境特色,成為小校轉型標竿?
本集特別連線台南仁德虎山實驗小學林勇成校長,分享ECO SCHOOL是什麼?與一般學程有什麼不同?虎山實小除了綠建築新校舍融入環境,校內生態課程如何帶給學生更多思考與想像?學校與海內外的教育機構交流頻繁,更吸引聯合國親善大使珍古德博士到校訪問,虎山實小的師生在過程中又有那些收穫與成長?學生自發的生態學習、研究、行動的成果為何?有哪些打動人心的小故事?歡迎收聽!
Sun, 23 Jun 2024 - 21min - 354 -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人工智慧浪潮下的台灣前景 Ft.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 杜奕瑾
在剛剛結束的COMPUTEX,生成式 AI 應用浪潮席捲台灣,黃仁勳旋風備受關注,輝達、AMD、Intel CEO都關注台灣,這座科技島已成為全球關鍵的供應鏈,地位不可動搖。
然而除了硬體之外,AI發展需要有自己的軟體產業。本集特別邀請到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分享他看到什麼樣的趨勢,才決定返台,以台灣的獨特優勢發展AI。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在做什麼?他們關於生成式AI的研發,對你我工作、生活、健康與醫療將帶來哪些影響?
除了為商業服務的AI模型,以及為國家利益服務的主權AI之外,能否找到更關注個人資料隱私、可信任、負責任的AI科技發展路徑?聯邦式學習是甚麼?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有那些技術特點,讓可信任、負責任的AI成為可能?民眾如何防杜AI可能帶來的威脅與弊端?歡迎收聽!Sun, 16 Jun 2024 - 22min - 353 - 小家電維修所,減廢減碳再造電器第二春 Ft. 小家電維修所發起人 黃子晏
壞掉的小家電別急著丟!交給小家電醫生,故障的電器也許能重獲新生!
小家電維修所成立於2016年,由幾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在自小成長的南機場社區當起電器醫生,讓原本故障的設備起死回生,成立八年來檢修上千家電,減少超過2500公斤的廢棄物和3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本集特別邀請到小家電維修所的發起人之一黃子晏,提供永續時代對故障小家電的修復指南,面對提供修理服務的店家愈來愈少,有些小毛病只要稍微動動手,甚至不必送修就能自己修好!既環保,又減少了浪費。猜猜看,在小家電維修所遇到的故障案例中,有多少可以修好?又有多少小家電問題,其實處理起來非常簡單?
這些電器醫生、電器護理師是誰?他們如何用以修代買的理念達到減廢減碳,還成為凝聚社區的重要例行公事?他們如何走出南機場社區,走入台灣其他縣市的社區角落,形成一股修復小家電的風潮?歡迎收聽!
══新綠金時代 (☞゚ヮ゚)☞ 永續金融專題══
當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綠色金融就是關鍵
IC之音推出永續金融專題,邀請金融與產業的專家學者,為您提供全方位的解答
想聽更多【新綠金時代-永續金融專題】請點選:https://www.digitimes.com.tw/seminar/SustainableFinanceAgeSun, 09 Jun 2024 - 22min - 352 - AI浪潮乘勢而行 讓科技為你省時省力 Ft. 台灣高效能創新研究有限公司創辦人 黃博駿
生成式AI的誕生除了在科技圈投下震撼彈,後續影響已逐漸觸及社會各個角落,從文案到圖像生成,再到策略的擬定與討論,AI成為超高效幫手,大幅降低許多領域的入場門檻,開創全新可能。
本集邀請到一位來賓,有一段特別的經歷。他從一個AI生手開始學習,大膽設定「用ChatGPT一百天賺到一百萬」的目標,不僅超額達標,藉AI之助,以生手之姿迅速接下商用的圖文生成案子,與業者雙贏獲利,而且後續在民間企業、機構、數位發展部、勞動部等都開課,他就是台灣高效能創新研究有限公司創辦人 黃博駿。
主持人沈春華請他分享,如何乘著這股AI浪潮,讓科技為你省時省力!黃博駿真的只靠ChatGPT就能達成目標?或他發現需要活用哪些AI工具?當AI給你的答案,你不滿意怎麼辦?掌握哪些訣竅能讓你更加善用AI?
還有一大關鍵,在這個AI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人」的價值在哪裡?歡迎收聽!Sun, 02 Jun 2024 - 24min - 351 - 回收大百科,讓資源不再走錯棚 Ft. RETHINK共同創辦人 黃之揚
每個迷路的垃圾,都有個丟錯的主人!
天天的生活,食衣住行總伴隨著廢棄物的產生,您是否想過手上的垃圾在丟棄後去了哪裡?它們是否被正確分類?是否有合宜的歸宿?
本集特別邀請RETHINK共同創辦人 黃之揚,分享這些年的循環經濟變化趨勢。環保團體RETHINK過去十餘年間推動淨灘不遺餘力,除了帶動公眾環境意識,更推出「回收大百科」圖解指南,這些努力都是為了讓大眾在面對日常的每個小抉擇時能夠「重新思考」。如何重新思考消費行為?如何改變丟垃圾的習慣,進而達到廢棄物減量的目標?面對循環經濟,台灣的社會觀念有哪些正向改變,又有哪些難以避免的挑戰?
企業如何加入環保與循環經濟的新趨勢?年輕人對相關議題的響應與回饋,又有哪些有趣的現象?面對環境問題,我們如何多走一哩路?歡迎收聽!
══新綠金時代 (☞゚ヮ゚)☞ 永續金融專題══
當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綠色金融就是關鍵
IC之音推出永續金融專題,邀請金融與產業的專家學者,為您提供全方位的解答
想聽更多【新綠金時代-永續金融專題】請點選:https://www.digitimes.com.tw/seminar/SustainableFinanceAgeSun, 26 May 2024 - 25min - 350 - 台灣為何要有自己的GPT? Ft. 國科會可信任AI對話引擎TAIDE專案模型訓練組召集人 蔡宗翰教授
ChatGPT 帶動生成式 AI 應用浪潮,許多國家及科技巨頭紛紛投注資源,發展所謂的「大型語言模型」。我們常說台灣是個小國,小國要有大戰略,我們不可能什麼都做,但是一些關鍵技術、基礎工業技術我們又不能缺席,如何取捨?
本集特別邀請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國科會可信任AI對話引擎TAIDE專案模型訓練組召集人蔡宗翰分享,為什麼台灣要有自己的GPT?或者說為何要發展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台灣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TAIDE是怎麼發展出來的?使用TAIDE跟使用OpenAI的ChatGPT或其他生成式AI,會有哪些差異?如果想要使用,要透過什麼方式來進行呢?
蔡教授本身為AI的熱愛者與推廣者,本集也帶來輕鬆的AI話題,他為了推廣大學生的AI CUP競賽,使用AI作曲,生成歌手圖像與聲音,進而完成一首歌曲MV,是怎麼做的?目前的AI工具有哪些優勢與局限,如何活用AI達成自己想要的效果?本集也將讓您先聽為快,歡迎收聽!
AI CUP主題曲MV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rth.tsai/videos/1383947488854165
══新綠金時代 (☞゚ヮ゚)☞ 永續金融專題══
當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綠色金融就是關鍵
IC之音推出永續金融專題,邀請金融與產業的專家學者,為您提供全方位的解答
想聽更多【新綠金時代-永續金融專題】請點選:https://www.digitimes.com.tw/seminar/SustainableFinanceAgeSun, 19 May 2024 - 23min - 349 - 塑膠可迅速分解?PLA的挑戰與新生 Ft. 中山大學環工所副教授 張耿崚
回顧當年,台灣限塑政策啟動,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成為產業明星。經過多年檢討,我國環境部卻於2023年8月起,正式禁止8大類場所使用生物可分解塑膠PLA免洗餐具!
為什麼明星產品「可分解塑膠」反被禁用?PLA有哪些優點不該抹煞,但所謂的「可分解」有哪些限制?配套措施不足,反而造成回收上的哪些問題?PLA已經出局嗎?或有其他未來發展可能?
為何對於一次性的塑膠製品如免洗餐具、包裝盒等,環保團體不斷強調,鼓勵民眾使用「可循環利用」的產品,才是真正解方?
對於PLA的困境,台灣更在科技上提出新的觀點,不只幫助台灣,甚至可能影響全球!中山大學環工所副教授張耿崚,提出不需要在工業堆肥環境中,即可快速分解的PLA塑膠技術,獲得2023年日本發明展的金牌大獎!它有哪些具潛力的應用場域,又面對哪些可能的挑戰與限制呢?讓我們一起連線高雄中山大學,來聽聽關於塑膠的這項永續解方,展望可分解塑膠的發展前景。Sun, 12 May 2024 - 21min - 348 - 永續金融,推動企業ESG的新動力 Ft.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 劉宗聖
什麼是永續金融?我們節目經常提到SDGs永續發展,或是企業ESG,對於永續金融這個主題,卻是第一次正式介紹。
永續金融或許是個相對陌生的名詞,然而有些財經新聞大家卻很熟悉,比如國內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的規模迅速增長,而在ETF的投資當中,境內ESG基金就扮演重要角色。ESG相關投資也吸引了許多千禧世代年輕人投入。
永續金融、ESG投資對環境、對企業有甚麼意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它的影響力與風險呢?本集特別邀請到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博士為您解惑。
台灣企業ESG發展的現況如何,在國際上算是領先群嗎?什麼是永續轉型與議合,如何促使原本高汙染、被ESG投資排除的產業,願意投入永續轉型的行列?投資人在進行相關投資選擇的時候,又有哪些需要留意的地方?歡迎收聽!
══新綠金時代 (☞゚ヮ゚)☞ 永續金融專題══
當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綠色金融就是關鍵
IC之音推出永續金融專題,邀請金融與產業的專家學者,為您提供全方位的解答
想聽更多【新綠金時代-永續金融專題】請點選:https://www.digitimes.com.tw/seminar/SustainableFinanceAge
Sun, 05 May 2024 - 26min - 347 - 植物彌賽亞,打造台灣保種方舟 Ft.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董景生博士
你聽過羅山腹水草、台東火刺木嗎?
葛瑪蘭芭蕉生長在何處?對它做保種的重大意義在哪裡?
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在2020年以前,全球至少應有75%受威脅植物必須獲得妥善保存,人類的未來才能綿延永續。自然界動植物與人類的關係相依相存,植物更是人類高度依賴的糧食、藥品來源,如果有一天植物不見了,我們有可能透過保種的方式,讓珍貴的瀕危植物在適合的時機重新回到棲地嗎?台灣有多少種植物?保種行動的成果如何?
2019年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正式啟動,結合國內保育研究主管行政單位與民間機構共同努力,為台灣九百多種受威脅的植物進行系統性保種。本集特別邀請到長期實地投入「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的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董景生博士,分享全台植物園如何因應各地氣候特性、歷史脈絡肩負保育重責,讓整座島嶼成為植物的綠色方舟?面臨人為開發與全球暖化等因素,植物面臨哪些生存挑戰?植物方舟如何成為瀕危植物暫時的家?這些得來不易的珍貴物種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台灣的瀕危植物,舉例來說,有哪些可愛的物種?一般民眾可以如何了解這些植物,並為植物保種、保育做出一份貢獻呢?歡迎收聽!Sun, 28 Apr 2024 - 23min - 346 - 強震救災之後:花東醫療人才需求與培育面面觀 Ft. 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 陳宗鷹醫師
4月3日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7.2級的強震,震撼全台。政府、軍方迅速投入救災,民間的愛心湧入受災區,醫療機構積極救治傷患,醫護人員幾乎是不眠不休地付出。以花蓮慈濟醫院為例,強震後立即啟動應變機制,收治100多名傷者。本集特別邀請長居花蓮服務的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陳宗鷹醫師帶來第一手資訊。花東地區十七家醫院如何共同合作與提升,做好預警和演練,當災情來臨即時啟動應變,相互支援?目前病患救治的狀況如何?
而從強震的救災看花東地區的醫療,也讓我們更關心人才培育的問題。陳宗鷹院長是臺灣第一位赴美學習「神經麻醉」的醫師,後來深耕花蓮的醫療服務,更走上醫學教育之路,開創出花東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談到人才培育的點點滴滴,確實有成果,也有挑戰,需要兼具情懷與知識的人才投入。其中,慈濟大學有哪一項人才培育資源獨步全台灣,甚至讓全球都來學習?落實在搶救人命,成果如何?
您可能想像不到,在醫療普及的今日,花東還存在著五個「無藥師鄉鎮」!台灣東部的醫師、護理師與藥師人才的缺乏有多嚴重?如何育才與留才?目前成果與未來的需求是什麼?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焦點。歡迎收聽!Sun, 21 Apr 2024 - 28min - 345 - 扭轉奇『雞』,奧萬大楓紅雞化身地方產業最強發動機 Ft. 林國彰科長、土雞媽媽何美欄
全球暖化,竟會讓奧萬大的楓葉出現「不紅」的時候,怎麼辦?
在原住民的土地,如果把樹砍了,廉價租給別人種高麗菜,為土地與集水區帶來什麼傷害?
為什麼在原民部落推動「果樹下養雞」,在增加部落收入的同時,可以保護森林與觀光資源?
奧萬大的楓葉遠近馳名,楓紅時的美景是地方觀光相當倚賴的天然資源。然而有一年楓葉不紅,讓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 森林育樂科科長 林國彰與團隊及原鄉部落傷透腦筋。此時,滿地放山跑的紅羽雞和鮮紅雞冠給了他們靈感,催生出「奧萬大楓紅雞」品牌(中興紅羽1982),代替楓葉成為最強地方發動「雞」!
本集特別邀請到人稱「最雞婆公務員」的林國彰科長,以及第一線養雞、為觀光客準備美味餐點的楓紅雞農場主人:土雞媽媽 何美欄,共同來到錄音現場分享。楓紅雞的特色有哪些?如何成為地方發展和部落環境永續的驅動力?在小小山間部落養雞,有哪些令人動容的故事與甘苦談?穿針引線的「雞婆公務員」,如何善用產官學與地方資源,讓部落走出自己的路?我們又可以透過哪些方式取得資訊,一同支持部落的永續觀光與產業呢?歡迎收聽!Sun, 14 Apr 2024 - 22min - 344 - 邦克列酸(米酵菌酸)毒性與民眾食安防範 Ft.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孟孟孝
北市寶林茶室中毒案已造成2死、4例重症,30餘人出現不適症狀,多例個案驗出中毒元凶。全台首見的米酵菌酸,4/2寶林廚師手部樣本檢驗結果為陽性,引發部分民眾擔憂,避免購買米製品。
衛福部4/3舉行第2次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會後宣布,與會人員一致決議,米酵菌酸應該更名,改用音譯「邦克列酸」,以免民眾對米製品產生誤解,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米酵菌酸,或說「邦克列酸」,到底是什麼樣的毒素?為何毒性如此強烈?它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本集特別邀請到長期投入相關研究領域,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孟孟孝,為您解惑。專家說邦客列酸「跟米有關,又不只跟米有關」該如何解釋?目前推測毒素可能來源包括粿條、醬料等,尚未得出確切結論,我們的日常飲食,要如何防範呢?
為何說民眾不該對米製品過度恐慌?真正的重點在哪裡?
除了擔心邦克列酸,是否還有人類已知可能存在食物中的其他細菌、毒素等,對人體威脅巨大,可能成為未爆彈?有哪些食品衛生、保存觀念,可以大幅降低包括邦克列酸在內的健康威脅?歡迎收聽參考!
本集感謝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協助。參考資訊與專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米酵菌酸(邦克列酸)與食安事件」專家意見Sun, 07 Apr 2024 - 21min - 343 - 優秀軟體業,解台灣產業痛點! Ft. 運籌網通執行長 彭麗蓁
在一家公司看到女性企業領袖,刻板印象往往是尊稱一聲老闆娘,但根據政府最新發佈的「2023中小企業白皮書」,台灣公司的女性老闆已經接近四成。下意識稱呼別人老闆娘,很可能會叫錯!
在雲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領域,有一家公司,在男性創業、製造業為主的台灣,開闢出一條不同的成功路徑。它以軟體、大數據來處理繁瑣的物流,以及複雜的供應鏈協作溝通,成為臺灣最大的物流雲平台,與數千家物流業配合,可望節省企業15%~30%的物流成本。
運籌網通,這是一家女性創業的公司,也是軟體公司,獲得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矽谷創業之神陳五福等重量級投資者支持。它的創辦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來賓:彭麗蓁執行長。以女性創辦人之姿,推動科技軟體創業,需要克服哪些挑戰?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如何兼顧親子關係,彭執行長的秘訣是什麼?歡迎收聽!Sun, 31 Mar 2024 - 24min - 342 - 台灣海洋已推入加護病房?水下攝影揭開海洋生態美麗與哀愁 Ft. 李景白導演
台灣海域附近的沉船,有哪些秘密?意外沈沒的貨輪、軍艦人工魚礁、漁船人工魚礁,遍及台灣北部海域以及各離島,平常絕對看不到的水下風景,如今已經揭開神秘面紗!
沉船是海洋生物的家,也是生物最容易聚集的地方,然而在台灣周邊的沉船,卻看到一片荒蕪景象!為什麼台灣潛水員常說,台灣的海洋已推入加護病房?今天為您邀請到為了記錄海洋生態,親身潛入海中,以影像作見證的來賓,《沉睡的水下巨人》影集導演兼製作人李景白,聽聽他如何呈現台灣海洋的美與真相!
《沉睡的水下巨人》的水下攝影,挑戰台灣拍攝深度新紀錄!團隊曾面臨哪些危機與挑戰?這項珍貴的影像生態記錄,對台灣海洋的意義是什麼?從民眾的角度,我們可以採取哪些行動,成為搶救海洋生態的助力?歡迎收聽!Sun, 24 Mar 2024 - 23min - 341 - 循環經濟落地,國際趨勢引發企業轉化 Ft. REnato lab執行長 歐陽藹寧
永續已是當代全球共識,如何將資源妥善運用發揮最大效益,甚至達到資源循環成為各國與企業努力的方向。
本集特別邀請長期投入循環經濟實務,台灣少數可提供企業循環經濟顧問服務的REnato lab執行長歐陽藹寧,分享什麼是循環經濟?全球的進程如何?更有新的顧問觀點,不是顧問教企業怎麼做,而是企業開發出自己獨有的循環經濟模式!
從個人生活、企業戰略到國家政策,循環經濟除了將廢棄物回收,再生產、再利用之外,從源頭檢視,甚至以維修延長產品壽命等,也是循環經濟的重點!不同類型企業對循環經濟有不同的需求與解方,觀察當前台灣社會與歐盟等先進國家趨勢,能打動企業投入的經濟誘因何在?面對當代的永續共識,年輕人想讓自己成為跨領域的循環經濟人才,又要如何準備自己?歡迎收聽!Sun, 17 Mar 2024 - 22min - 340 - 鶯歌陶瓷重鎮再出發!設計開拓產業新生 Ft. T22計畫主持人 艾淑婷
鶯歌陶瓷與米其林餐廳、餐飲點心名店聯名合作,開創那些可能?
鶯歌陶瓷重鎮裡,為何年輕人變多了?設計力在當中扮演哪些角色?
產地見學,可以讓我們看見什麼?如何引進超過200萬人參觀?怎麼讓互相競爭的業者邁向合作?
客製、彈性、品質優良,MIT(Made in Taiwan)過去一直讓台灣產業引以為傲,然而要帶動整體產業的發展與轉型則需往BIT(Brand in Taiwan)邁進,也就是發展品牌,這也使得許多地方產業在面臨新世代的挑戰時舉步維艱,甚至逐漸凋零。
為了振興地方發展,台灣設計研究院提出「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透過深入蹲點挖掘產業痛點,並以精準的設計力為地方產業提出解方。
本集特別邀請到T22計畫主持人、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艾淑婷帶來精采分享。T22計畫由鶯歌出發,如何藉由引進顧問、台日合作、Co-Branding等策略,催化昔日陶瓷重鎮蛻變,將細膩的陶瓷工藝呈現給大眾?鶯歌的成功經驗給我們哪些啟發?歡迎收聽!Sun, 10 Mar 2024 - 25min - 339 - 城市美學計畫!跨域整合設計力 Ft.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張基義
你居住的城市,是否變美了?還有哪些努力空間?
民眾在IG、FB上Tag「台灣設計研究院」,為什麼?許下哪些願望?
更美的居住環境、更友善的公家機關服務流程,對產業、經濟、人才的意義為何?
2011年行政院定為「台灣設計年」,接下來數年間以各縣市政府為首的設計相關展演,如2016年由台北主辦的「世界設計之都」、2018年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以及每年的各地燈會等,都讓國人眼睛一亮。
本集特別邀請台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從城市美學更新舉例,談到公路運輸、台鐵、高鐵,以及藍色公路「海想要玩TAIWAN HI」,設計已不只是美的展演,背後更涉及產業發展更新,以及城市、公共設施意象的塑造!
越來越多縣市希望走出自己的特色,設計力如何成為改變的關鍵?衛生所、地方法院等等,原本民眾只想「快進快出」,無意逗留的衙門,能引進哪些更好的服務動線、更美更明亮的設計美學?設計甚至能幫助滅火器更好用,助益公共安全?如何做到?當美學由上而下融入日常生活,設計力還會帶來哪些周邊效益?歡迎收聽!Sun, 03 Mar 2024 - 25min - 338 - 近千位科學家,守護科學新聞真相! Ft.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 陳璽尹
深坑大火導致的空汙與民眾健康問題,如何從科學新聞的角度來解讀?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如何成為科學家與大眾媒體的橋樑,並與國際接軌?
在錯誤資訊、假訊息氾濫的現代社會,科學相關的新聞報導能否反映有根據的科學知識,建立大眾對科學的理解,對新聞的信任,可能是當前最具挑戰性的難題之一。
本集邀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台灣科學媒體協會秘書長陳璽尹博士,分享他們如何了解科學家與媒體記者雙方面的工作、立場與難處。新聞記者受限於專業領域和急迫的時效性,對於科學新聞的報導能否周延?該怎麼做比較好?科技媒體中心如何與近千位科學家,以及大眾媒體協作,在有限的時間內,針對「爭議科學新聞」提供民眾亟需的資訊?
從突發大火、食安蛋荒,到疫情與醫療、能源與環境,科學新聞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公益組織扮演媒體與科學家之間的橋樑角色,促進媒體做正確、負責任的科學報導,是可行的嗎?請聽本集為您分享。Sun, 25 Feb 2024 - 25min - 337 - 陽光下的綠金,有感綠電不只減碳還能賺錢 Ft. 陽光伏特家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馮嘯儒
您的家,也能發綠電嗎?
家戶綠電吸引的是純環保理念的支持者,或是財務投資導向的投資人?
2019年台灣發出第一張綠能售電執照,由陽光伏特家取得,本集邀請陽光伏特家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馮嘯儒,分享他們深入社區、走入家戶架設太陽能板的經驗。如何以類似「團購」的方式,讓人人能參與綠電的發電與售電,讓原本遙不可及的綠電成為大眾參與中的進行式?
如何讓閒置的屋頂能養出綠金,減碳、賣電甚至能夠收取租金?甚且,真正吸引屋主提供屋頂的理由,並非租金,而是其他的好處?
陽光伏特家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在用電、發電網扮演怎樣的角色?他們的模式在哪些環境容易實踐?與社區、企業ESG連結的最新發展,又有哪些重要的案例?歡迎收聽!Sun, 18 Feb 2024 - 21min - 336 - 女力創業!空間美學的科技創新 Ft. 明星電控科技創辦人 鍾菀婷
本集節目首播的時間是大年初三,大年初五晚上重播,在這裡跟聽眾賀年,恭賀新喜!
新年新氣象,與您分享不一樣的新創設計概念:電控玻璃。
用玻璃取代隔間牆,真的能夠讓室內空間更大、採光更好?優缺點有哪些?
女性創業面對什麼樣的挑戰?如何取得國際的資源與Knowhow?
根據政府最新發佈的「2023中小企業白皮書」中的調查資料顯示,在台灣,女性老闆已經高達38%,接近四成。2023年美國在台協會(AIT)舉辦的「AWE科技女創印太高峰會」,也肯定台灣女性的創業表現。
今天節目的青年創業,介紹一位女性創業家,明星電控科技創辦人鍾菀婷,這家公司的電控玻璃「科技隔間」的技術,如何結合科技與美學,實現節省空間、建材,甚至讓室內美感更多元的商業模式?鍾菀婷也是科技女創高峰會的台灣代表之一,她如何連結女性創業學院AWE與各項資源,讓女性創業得道多助?歡迎收聽!Sun, 11 Feb 2024 - 25min - 335 - 不是取代看護,是協助人類照顧!長照機器人更人性活潑! Ft. 陽明交大王聖智教授、全智通王兆祥經理
台灣已於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預估至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都在長照需求上一一體現,幫助人類的「機器人」也因而被寄予厚望。
就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上,來自台灣的照顧機器人AEO兼具照護、消毒、運送、監控等四大功能,活潑俏皮的應對成為全場焦點!
本集特別邀請研發AEO機器人的AI專家,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王聖智,與第一線研發及產業實務經驗豐富的全智通機器人公司產品經理王兆祥,分享照顧用機器人的發展點滴。從展示的理想狀態進到實際落地應用,長照機器人可能碰到哪些困難?
大眾印象中,機器人應該有手臂,但在業界實況,有手臂是少數!看看餐廳的送餐機器人就知道了。而AEO機器人卻是有手的,請聽它重現人類「雙手萬能」的特色,解決現場困難,達成消毒、物流、替醫護人員巡房等任務!
然而,對AI機器人的過度期待,認為它「無所不能」,仍可能為產業現場帶來哪些困境?如何更實際地把機器人定位成「協助人類照顧」而獲得成功?在可期的未來,機器人如何協助醫療院所與每一個照護家庭?歡迎收聽!Sun, 04 Feb 2024 - 22min - 334 - 從飛彈到半導體,微波科技應用與創新創業 Ft. 宏碩系統總經理 陳漢穎
一般人聽到微波,第一印象是微波爐,為什麼微波技術可以用於國防產業,成為飛彈的眼睛?
台灣自有的微波技術,如何在國防之外找到另一片天?跟蓬勃發展的半導體產業有何關聯?
本集特別邀請宏碩系統總經理陳漢穎,分享微波科技的應用,早期創業挫折與翻轉的經驗,以及在技術上與國際大廠競爭,讓半導體領域營收超越國防領域的故事。從現在到未來,還分享了用於製鞋等領域的微波加熱、用於半導體產業的人造鑽石等發展,歡迎收聽!Sun, 08 Oct 2023 - 21min - 333 - 移動平權!從計程車出發的城鄉孤老交通服務 Ft. 台灣微光行動協會理事長 侯勝宗教授
「移動」與「交通」是一般人最熟悉的生活場景,上下班通勤、購物、旅遊,都是移動。但您知道嗎?台灣還有許多地方、許多人,因為「可見」與「不可見」的障礙,讓「移動」面臨困難。
例如計程車司機往往不敢載老人,因為害怕老人家從計程車上摔下來。尤其是輪椅族,他們更不敢載!可是經過訓練,運匠大哥卻成為載送偏鄉老人交通最熱心的天使,也讓司機收入獲得保障。這就是「移動平權」的一個案例!
那麼,如果我們自己或家人有類似的需要,可以上哪搜尋相關服務呢?
本集特別邀請「最懂計程車司機的教授」,逢甲大學特聘教授侯勝宗,也是台灣微光行動協會的理事長,分享他們如何與政府共同建立類似「長照Uber」的新模式,解決台灣偏鄉交通困境,也讓城鄉年長者、身心障礙特殊族群交通不便的難題,得到紓解。歡迎收聽!Sun, 28 Jan 2024 - 23min - 332 - 轉型脫離化石燃料!COP28之後的全球與台灣挑戰 Ft.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汪中和博士
面對全球氣溫升高,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簡稱COP28),於2023年12月13日終於決議,首次承諾「轉型脫離所有化石燃料(Transition away from all fossil fuels)」,包括煤炭、石油與天然氣。這是一個好消息嗎?
本集特別邀請長期研究氣候變遷與相關科學的專家,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博士為您分析。回顧這場COP28,在全球十大石油生產國之一阿聯舉辦,大會主席賈柏是石油企業的CEO,而且化石燃料的說客達到上一屆的四倍,多達2500人,都受到批評。
但是最後的結論「轉型脫離所有化石燃料」,卻被認為是歷屆COP都無法達成的突破。然而,這項決議的未來如何?要面對哪些挑戰?台灣從政府到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如何因應?
化石燃料是產油國、產煤國的重大收入來源,想要這些國家主動支持「轉型脫離」,恐怕相當悲觀,汪中和博士的看法如何?未來的希望何在?從全球各國與年輕世代的觀點,讓「轉型脫離化石燃料」、「2050淨零碳排」實現的重要驅動力,可能來自哪裡?歡迎收聽!Sun, 21 Jan 2024 - 24min - 331 - 從混跡街頭到走上舞台,逆風劇團給迷途青少年一雙翅膀 Ft. 逆風劇團團長 成瑋盛
從混跡街頭到走上舞台,曾經的「問題孩子」、「頭痛人物」蛻變成為最溫柔的牧羊人。這是逆風劇團創辦人成瑋盛的人生寫照,也是他與無數迷途青少年生命交會的路口。
本集邀請到成瑋盛分享,他與兩位志同道合的夥伴邱奕醇、陳韋志在2015年成立逆風劇團,從舞台、藝術到成立社會企業,帶非行少年找到方向,培育足以謀生的一技之長。成瑋盛與夥伴都曾是「社工帶大的孩子」,如何從接受幫助轉換身分,到成為提供幫助的人?他們的人生經歷如何帶一群非行少年一起逆風飛翔?
在夜裡、在街頭,逆風劇團把迷途青少年從危險中搶救出來的經歷,令人動容!如何讓社會安全網絡找到被遺漏的困頓靈魂,及時伸出援手給予幫助?未來逆風劇團延伸的社會企業願景又是什麼?歡迎收聽!Sun, 14 Jan 2024 - 24min - 330 - 食農教育當道,每天的生活選擇題 Ft.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陳玠廷
食農教育近年來逐漸成為熱門話題,英語俗諺「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不僅如此,在糧食種類、生產方式、是否浪費的議題,與全球減碳息息相關的今日,甚至可以說,我們對食物的偏好也形塑了世界。
受到疫情與俄烏戰爭影響全球供應鏈重組,使各國重新思考糧食自給問題,食農教育的概念,是否恰好成為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本集特別邀請食農教育專家,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分享,隨著食農教育法的鼓勵,食農教育的意義與現況為何?
每天的吃食決定了我們世界的樣貌,你知道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影響力嗎?如果從食物的選擇就能幫助到個人、社區、產業與環境,如何讓更多人能夠加入此一行列?在學校、企業、個人等層面,分別有哪些新的轉變,或我們可以採取的行動呢?歡迎收聽!Sun, 07 Jan 2024 - 21min - 329 - 廢棄物細分類,由社區出發的資源循環力 Ft. 國立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 劉炯錫教授
垃圾,或說廢棄物,是讓人頭痛卻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根據環境部資料統計,全台每年產出廢棄物總量約3000萬公噸,其中一般廢棄物在2021年首度突破千萬噸。雖然一般廢棄物回收率達62.5%、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達85%,然而,回收的廢棄物是否都能順利進入循環再利用的體系?受到許多人關注。
環團擔心回收率與實際的再利用率存在落差,當回收物無法去化時,或許又會變成垃圾。此外,按目前的現況,來不及消化的垃圾量更是只能進入掩埋、暫存與焚化。
台灣自2005年起推動垃圾強制分類,十多年來我們都熟悉並落實了垃圾分類嗎?本集特別邀請前環評委員,親力親為推動社區廢棄物「細分類」有成的專家,國立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劉炯錫教授,分享廢棄物再利用的關鍵。環境永續全賴你我的每一個行動與選擇,如果多一步驟做更精細的垃圾分類,能大大減少焚燒垃圾產生的毒性物質,提升回收率與再利用率,您願意貢獻舉手之勞嗎?台東最大國宅東海社區居民自發性做到了,我們能如何借鏡他們的經驗?歡迎收聽!Sun, 31 Dec 2023 - 21min - 328 - 世界當教室,尋找生命價值的冒險課程 Ft. 冒險教育家 謝智謀教授
曾經混跡幫派的謝智謀,翻轉人生,成為師鐸獎得主,投身冒險教育!
亞斯伯格、自閉的孩子,或遭性侵、家暴的受傷心靈,在戶外冒險中如何改變並療癒?
冒險教育顧名思義,透過一系列的冒險與挑戰,將一次次不可能、不敢想的任務,透過穩紮穩打的訓練與計畫,給參與課程的學員勇敢向前的力量。幾十年來謝智謀帶著學生上山下海走天涯,探索世界、尋找生命的價值。什麼樣的孩子、青少年受到幫助?有何成果?
然而誨人無數的謝智謀也有段充滿挫折的人生經歷,童年時的家暴陰影、青少年時混跡街頭,走過人生幽谷,因而懂得失落的徬徨。面對種種人生挫折,他如何轉化這些經驗成為引導學生的養分?什麼是冒險教育?現今在台灣的各級學校已經導入嗎?如何培育相關人才?冒險教育能帶來哪些一生受用的學習與成長?歡迎收聽!Sun, 24 Dec 2023 - 21min - 327 - 一對一課輔不斷電,薪傳書店點亮嘉義鄉間 Ft. 薪傳二手書店創辦人 黃金山
繁華熱鬧的台北信義區世貿中心,每年舉行各式各樣的大型展覽,更有全台最重要的國際書展,爆滿的人潮在尋求知識。然而時任世貿二館館長的黃金山,看著眼前的繁榮景象,心裡總放不下對故鄉的牽掛。因為在當年的民雄,書店以販賣參考書、文具、繡學號為主要業務,堪稱「知識交換平台」的書店,一家也沒有。
2009-10年,黃金山回到故鄉嘉義民雄創辦薪傳二手書店,卻發現贈送二手書都沒有人讀,這才醒悟,要翻轉當地孩子的人生,必須從教育和建立成就感做起,於是他毅然成立課輔班。黃金山曾經遭遇那些挑戰與挫敗?如何找到對弱勢孩子的一對一教學成功模式,進而大規模開辦?這項公益行動,至今何以為繼?
薪傳二手書店成立至今,用知識的力量影響超過2000名學子,更陸續成立水上、大林與高雄分部。黃金山的使命感從何而來?過去策展連接上下游,現在開書店連接師生,黃金山如何在薪傳創造環境,翻轉孩子們的命運?他們創造哪些不可思議的奇蹟,與課輔的高成功率?歡迎收聽!Sun, 17 Dec 2023 - 20min - 326 - 以經濟驅動減碳!循環材料綠建材 Ft. 再生綠建材產業推動聯盟召集人 陳文卿博士
淨零碳排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環保議題,可是如何達到淨零?光從能源角度努力,顯然是不夠的,國家的淨零政策也不能單單偏重於再生能源的開發。
依據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19年針對「全球性減碳策略」的研究,發現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低碳運具等能源策略,約可減少總碳排55%。剩下45%的減碳缺口,必須相當程度倚重循環經濟才能補上。
本集特別邀請再生綠建材產業推動聯盟召集人,也是政府的綠建材標章評定委員陳文卿博士,分享綠建材是什麼?為何「再生綠建材」在循環經濟中,角色最為吃重?
然而,再生綠建材的推動遇到困難,不只民間建商的採用意願上有挑戰,連政府標案都如此!原因何在?這些「卡關」的現象是否有改善?改變的契機在哪裡?與當今淨零碳排、ESG趨勢有何關聯?
台灣在再生綠建材的生產與認證上,有哪些「現在進行式」的新案例?可望在淨零碳排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歡迎收聽!Sun, 10 Dec 2023 - 21min - 325 - 地球解方!5% Design Action開創永續發展合作模式 Ft. 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執行長楊振甫博士
5% 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已經連續三年在世界地球日,為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7項「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建立永續願景」舉辦年會。今年以地球解方為題,成功聯合跨領域的策略夥伴。其實在年會的首年,總統蔡英文就出席,三年來連結中央政府官員與跨黨派的地方首長,當然也包括許多企業、NPO組織等,為永續這個具備高度共識的領域,開創更多的創新作法。
5% Design Action,邀請廣義的設計師,即各行業的領域專家捐出5%的時間心力,來「設計」更有效率、更有美感的社會服務,短短幾年就號召破萬的設計人才,成為儲備行動家。這個念頭,竟是從「成效很不好」的乳癌篩檢推廣開始?設計這件事,如何幫助永續與SDGs目標的達成?本集特別連線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創辦人與執行長楊振甫博士,談他們如何一步一腳印,連結公部門、企業與各界團體。社會企業的服務模式是什麼?他們是透過什麼樣的策略,連結各方資源,在盈利同時推動公益,甚至舉辦大型永續年會?
當復仇者聯盟的成員,來自不同的組織與背景,為了挑戰獨力難以擊敗的大魔王,聚集在一起。難以解決的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是否也像是一個「大魔王」呢?請聽楊執行長透過5% Design Action凝聚各界力量的經驗,期待永續路上有你有我。歡迎收聽!Sun, 17 Sep 2023 - 26min - 324 - 四季料理,自覺飲食,傳遞『真食知識』的酸女孩 Ft. 酸女孩創辦人 蔡靜如
台灣的剩食問題嚴重,每年等於15000座台北101!
為什麼推動天然醃漬跟發酵?因為提倡買當季蔬菜,價格便宜,買得多,吃不完可能會浪費產生剩食,醃漬與發酵就是最好的保存方法之一!
無添加、健康的飲食方式,可以讓家人和孩子吃得更健康!有哪些值得參考的食譜呢?
「吃飽沒?」是台灣最常見的問候,俗語「吃飯皇帝大」也體現飲食在文化中的重要性。然而現代社會步調緊張繁忙,方便、快速與高CP值往往是人們消費的首要考量,每天不可或缺的「吃」也經常草草帶過,我們真的了解吃下肚的每一口食物嗎?
初為人母的蔡靜如曾經也面臨同樣問題,因為在乎家人健康而投入飲食教育推廣,酸女孩傳遞「真食知識」的使命也就此展開。從季節認識食材特性推出季刊食譜,到製作天然食品、推出實體烹飪教室,酸女孩的食育金三角如何吸引消費者甘心為內容付費?自覺飲食有哪些優點?掌握哪些重點就能開啟自覺飲食的第一步?
酸女孩的自覺飲食女性創業,獲得非常木蘭的支持,卻在面對消費者時遭遇挑戰,如何溝通與克服?歡迎收聽!Sun, 03 Dec 2023 - 24min - 323 - 創新教育 AR/MR技術與校園實境解謎 Ft. 國立新化高中 莊蕙瑄、楊雅玲老師
科技進步,社會環境迅速變遷,學校教育的內涵與方式,需要不斷創新!
因應108課綱的素養導向目標,為啟發學生的潛能與競爭力,教育部國教署舉辦創新教學獎,以高中為徵選對象。今年獲得大獎團體組金質大獎的團隊,是台南的國立新化高中四位老師蔡淑錚、莊蕙瑄、李紀箴、楊雅玲,以多元選修課「校園實境解謎設計」獲得大獎。
本集特別為您連線台南新化高中,訪問獲獎團隊成員:生物科莊蕙瑄老師、公民科楊雅玲老師,帶來第一手經驗分享。國文科、生物科、生活科技科與公民科,來自不同領域的老師如何組成校園實境教學團隊?藉由專業領域分工創造哪些優勢?如何帶學生一起設計遊戲,並透過實境解謎,讓新生認識校園?
「校園實境解謎設計」透過手機App進行,居然沒有外包,而是老師自學,再與學生共創!結合AR、MR等科技,帶來高中創新教育的哪些可能?未來除了認識校園,還可能結合哪些跨領域學習,開拓新化高中自己的「新化學」?歡迎收聽!
Sun, 26 Nov 2023 - 21min - 322 - 垃圾堆中的蛻變,螢火蟲書屋成社區心臟 Ft. 螢火蟲書屋創辦人 葉家豪
記憶中的溪流不再清澈、點點螢火消失於黑夜,葉家豪曾經美好的童年畫面,一度只留下滿山滿谷的垃圾與嘆息。在區域發展重心轉移後,曾經繁華的石碇礦村面臨人口外移與產業凋零的困境。
不捨童年美景不再,2016年葉家豪回到石碇,開始他的礦村蛻變計畫——從撿垃圾開始。
2017年,他創辦螢火蟲書屋,竟然受到颱風侵襲,連屋頂都沒了!葉家豪如何與一千多名志工們協力,開發新的能力與商業模式,讓礦村蛻變計畫得以永續?不僅如此,後來更獲得文化部首屆社區營造獎肯定!
從一個人、一群人到整個社區,葉家豪如何翻轉家鄉?青年返鄉是眾望所歸,但這條返鄉的路充滿挑戰,葉家豪如何在垃圾堆中找到信念與希望?歡迎收聽!Sun, 19 Nov 2023 - 23min - 321 - AR大熱門!科技生活的新時代
台灣AR技術,跑得比寶可夢快?
神奇寶貝在許多人的童年佔有一席之地,近年日本遊戲公司更推出「精靈寶可夢」,讓玩家親身體驗當訓練師的樂趣;美國平價服飾品牌引進新科技,讓消費者不須進更衣室,也能看到自己試穿新衣的樣子;瑞典家具大廠也使用擴增實境,添購家具不須再丈量空間與尺寸,消費者在付款前,能先模擬物品放在家裡的樣子。AR、VR新科技近年在全球掀起轟動,新科技帶來的改變已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這個新興且虛實交融的科技舞台人人搶進,台灣也有團隊慧眼獨具,早已搶先站穩市場並深耕。我們該如何利用現有的基礎,面對這場科技大戰?AR的未來又會如何發展?請聽宇萌數位科技創辦人白璧珍的分享。Sun, 29 Apr 2018 - 24min - 320 - 每天你有三次機會改變世界!台灣食育協會
聯合國2013年報告,每年全世界有高達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掉,等於浪費了三分之一的食物。台灣人每天丟棄約四萬桶廚餘,一天就能堆出七十棟臺北101大樓。從這個角度看,似乎人類的食物非常豐足,才會這樣大量被丟棄。
然而,聯合國的年度飢餓報告卻讓我們震驚,全球處於飢餓的人數高達7.95億,十個人就有一個人處於飢餓。甚至在台灣,還有多達160萬人處於有一餐沒一餐、不穩定的飢餓狀態。一邊是大量浪費,一邊是極度缺乏,問題出在哪裡?飲食教育,或許是其中一部分的解答。
積極推廣食育的台灣食育協會理事長黃兆徽。她說,每個人每天都有三次改變世界的機會。作家張大春、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是食育協會的「食育大使」,其他還包括吳寶春、魏德聖、法國名廚簡天才等等,甚至空拍時不幸失事身亡的齊柏林導演,在協會草創時,都從愛護台灣的角度響應。他們為什麼願意一起來推動呢?
您知道我們每天買的食材,通常浪費掉多少嗎?答案可能讓你我嚇一跳!進一步想,大賣場或餐飲業把即期的食物一箱一箱、一桶一桶地倒掉,似乎更讓人痛心,然而,他們卻也有不得已的理由……如何解套?怎樣把這些被浪費的食物,真正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又保障飲食的新鮮與安全呢?
這些都是食育協會在推動的事,而且還不只如此。請聽黃兆徽理事長從「吃在地 、趁當季、愛土地、不浪費、親手做、樂分享」六大理念,分享跟你我每天生活相關的飲食觀,從中聽見台灣暖實力!Sun, 22 Apr 2018 - 23min - 319 - 聚焦台灣文創、劇場與社會:郎祖筠專訪
郎祖筠與方芳擔心,她倆把婆媳演絕了怎麼辦?所以她們的戲決定探討男人內心的世界,竟在當場引得男性嚎啕大哭?
外籍看護對家人的照顧,可以成為讓人一生感念的貢獻,甚至成為戲劇題材?
戲劇如果沒有中心思想,只玩形式的話,一下子大家就疲倦了。郎祖筠從她豐富的經驗,如何看戲劇的核心,甚至直擊人心?
郎祖筠,表演藝術工作者。現為「春河劇團藝術暨教學總監」。
1997年,她以電視節目「我們一家都是人」首嚐電視金鐘獎,自此開拓了更廣闊的演藝事業。1999年依循古禮,拜投「人間國寶相聲大師」吳兆南門下,成為其門下唯一女弟子。2000年,即以豐富的傳媒經驗及深刻女性視野創立了「春河劇團」及「表演學堂」。
談到戲劇的中心思想,如何化成被觀眾接受、拍案叫絕或感動落淚的形式?有一些鮮明的例子。如2003年,春河劇團將舞台劇著作【愛情哇沙米】改編為電視劇集,同時入圍金鐘獎多項殊榮,到2018年的今天,仍以創新歌舞劇形式,呈現人們面對愛情、婚姻困境的挑戰,及社會的真實情狀。
而在台灣的新住民議題,郎祖筠與劇團也沒有缺席,她更以音樂劇導演的身分,投入新住民、外籍人士的台灣故事【我的媽媽是ENY】。
除了暢談劇場、演藝方面豐富的成果,及其背後的理念。透過郎祖筠的眼睛,主持人也觀察到台灣藝術表演者的困境。該如何殺出重圍?郎祖筠在大學教表演,台灣年輕人在相關領域的表現如何?如果有心走上表演之路,要從哪幾方面訓練自己,祕訣何在呢?
請聽沈春華與郎祖筠,為您聚焦台灣的文創、劇場與社會。Sun, 15 Apr 2018 - 24min - 318 - 省下2.5座核電廠!太陽能發電與物聯網
物聯網未來在全球可能有一兆個裝置!一個個換電池可不得了!
在台灣,以十億個物聯網裝置來估算前景,如果都裝上太陽能發電,等於省下2.5座核能電廠!台灣能把握這個商機嗎?
手指不見了?35歲的創業家,飛立威光能創辦人周俊賢,現在已經擁有一項優異的太陽能模組技術,率領公司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投資博覽會最有創意團隊。科技部更輔導他們前往矽谷,吸取創業經驗。但他進行相關研究,竟是從垃圾桶裡偶然撿起一塊材料開始的。那是一塊透明的材料,他拿在手上,照理說可以透過材料,看見自己的手指。然而,周俊賢卻沒有看到!
其中的道理是甚麼?周俊賢如何從這個小小的發現,讓材料「抓住光」,製造出既軟Q可變形,方便應用,而且更有效率的太陽能電池?
你知道嗎?太陽能電池本身比洋芋片還薄!它很脆弱,又需要透光,所以要用其他的透明材料保護。不同技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再者,為什麼現在的太陽能發電,往往需要設置一套「追日系統」,藉著機械讓電池追著太陽跑?可是,小小的物聯網感測器沒辦法裝這麼大的追日系統,卻可能裝在巷子裡或大樓的角落,未必陽光普照,想利用太陽能發電,該怎麼做?
在這一集,主持人沈春華與來賓,為您從分析台灣太陽能產業現況開始,談到物聯網未來的重要性,以及它的耗能問題如何解決。從青年創業、科技展望的角度,請聽台灣產業如何抓住綠能機會。
Sun, 08 Apr 2018 - 23min - 317 - AI會搶走你我的工作嗎?為您解析人工智慧發展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預測,未來人類50%工作將被AI取代!
AI會取代你我的工作嗎?我們需要恐慌嗎?迎向AI時代,要培養哪些能力?
請聽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前理事長、台大資訊工程學系許永真教授為您解析。
從圍棋人工智慧Alpha Go打敗世界冠軍,AI取代人類就成為熱門話題,但聽了許教授的分析,您或許會比較安心。當Alpha Go與世界冠軍李世乭、柯潔對弈時,看起來是一台電腦打敗了人類,其實在Alpha Go的背後,有上百人的團隊,一千多顆CPU、一百多顆GPU。雖然後來技術改進,但在當時,Alpha Go一天的電費就要一萬美金,Google工程師的薪資更不用說,在在顯示這是一個昂貴的計畫。因此,AI打敗圍棋世界冠軍是一件很特別的事,需要大量資源投入,一般人並不需要擔心自己隨時會被AI所取代。
然而,這卻不意味著AI人工智慧,對你我的生活與工作全無影響。AI實際上有哪些應用層面?我們如何適應AI時代的來臨?如何藉著AI來幫助人類?迎向人工智慧發達的未來,我們又需要培養哪些能力呢?請聽本集的重點分析。Sun, 01 Apr 2018 - 23min - 316 - 美中台關係,深切影響台灣!從台灣旅行法談起
3/16川普簽字生效台灣旅行法,是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以來,規範了美中台關係格局的歷史性事件。
美國國會一致同意通過「台灣旅行法」,允許美國高級官員前往台灣,反之亦然,目的在促進台美之間高層級的實質互訪交流。這看似無害的法案,在一連串美中台三方微妙競合關係中,引發中國強烈反彈,「台灣旅行法」的簽署,如何牽動台灣的外交位置?是利多,還是危機?
主持人沈春華本集與陸委會前副主委、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與外交政策專家黃介正教授,對談台灣旅行法及相關的美中台關係。
台灣旅行法的意義到底是甚麼?如何執行?現任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黃之瀚來台,被視為這項法律通過後一個重要的指標。未來還會有更重量級的官員前來嗎?台灣在外交上可以如何借力?然而,對於外交上的這項利多,為何黃教授說:我們可以暗自竊喜,卻不能放鞭炮?這個觀點,與中國大陸、美國、台灣實力的消長,有甚麼關聯?
稍早,中國大陸發布惠台31條,跟台灣旅行法、美中貿易戰,同為牽動美中台關係的重要變因。大陸以政策利多吸引台灣人才,會掏空台灣嗎?黃教授不諱言,恐怕磁吸效應已經產生!我們該怎麼辦?
請聽本集為您聚焦台灣,探討與你我息息相關的兩岸與國際情勢發展。Sun, 25 Mar 2018 - 22min - 315 - 青少年、小孩寫程式?是噱頭或趨勢?專訪資奧金牌小子何達睿
現在的何達睿,正在MIT麻省理工學院就讀。他達成了:當上資訊奧林匹亞國手、拿下金牌、申請到MIT入學的夢想三部曲。
然而,這樣的何達睿,在他最挫折的時候,夢想之路充滿不確定性的那一刻,他為自己下的決心卻是:為資奧的衝刺設立「停損點」,不惜休學一年,再失敗就認輸,回到學測的軌道。換句話說,就是「連失敗後的路都接受,而且想好處理的方法。」接著,他便訂下以百日為一期的計畫表,規劃五百天內各階段的目標,包括程式設計的訓練,也包括運動、飲食等方面的計畫,而且嚴格執行。
這是一個在逆境中力爭上游,終於成功的好故事。然而在過程中,從家庭出發,為何他爭取父母的支持,一開始那麼不容易?從學校的角度,為何台灣體制下的師長,堅決不肯放行?其中有個人的因素,也是升學的制度使然,何達睿如何突破?
再觀照到整個社會,何達睿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學寫程式,是天才的特例嗎?或是學習程式的年齡層真的在下修,也應該要下修?當Google資助「不插電」的程式教學,從小學生到成年人都可以學。台灣也開始有人推動,甚至進到偏鄉去教。青少年、小孩寫程式有什麼意義?對台灣的競爭力有影響嗎?何達睿以一個極年輕的「過來人」身分,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請聽沈春華為您發掘「青年競爭力」。
同場加映:沈春華在《春風華語‧聚焦台灣》的專訪現場直播:資奧金牌小子何達睿來了! > https://goo.gl/BVH6xfSun, 18 Mar 2018 - 22min - 314 - 與世界水準並駕齊驅,人臉辨識的台灣之光—交大eBus團隊
聽技術,談產業~
台灣也有人臉辨識?與世界水準相比,程度如何?
人臉辨識能做甚麼?限制在哪裡呢?
談笑間,說應用~
變臉!整形了辨識不到怎麼辦?
好可愛的雙胞胎喔!人臉辨識分得出來嗎?
本集節目專訪 交大eBus團隊鐘孟良博士,暢談台灣人臉辨識技術最尖端的發展。由交通大學AI專家吳炳飛教授的技術出發,在科技部的輔導下,成熟的台灣技術,正逐步邁向產業化。這個領域,不僅能創造商機,也是台灣很重要的「暖」實力,例如,利用人臉辨識技術,每提醒一次疲勞駕駛,事先停車休息,就可能預防好幾個家庭破碎的悲劇!
以美國為例,交通事故死亡一年超過四萬人,疲勞駕駛是其中的嚴重問題。台灣把人臉辨識應用在交通安全的產品,成功機會如何?請聽沈春華、鐘博士,從刷臉時代來臨說起,暢談比刷臉支付更先進的尖端技術。歡迎收聽!Sun, 11 Mar 2018 - 23min - 313 - 沈春華帶您聚焦台灣
什麼是建設性新聞?為何它是台灣當前的需要?
對於台灣亟需討論的議題,媒體人、文化人的觀察為何?
台灣青年的競爭力,要從哪些方向去培養與發掘?讓我們一起聚焦!
這一集是《春風華語‧聚焦台灣》第一集的播出,資深媒體人沈春華為何起心動念開播這個節目?請聽她為您娓娓道來。
本集也邀請文化、學術、傳播界重要人士,元智大學前校長暨《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主持人彭宗平、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賴祥蔚、公視前總經理丘岳、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暨中視前董事長林聖芬,帶來對這個節目的期許,以及他們連結台灣現狀與未來的觀察。歡迎收聽!Sun, 04 Mar 2018 - 24min - 312 - AI人才需求殷切,稀缺現況如何解? Ft.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 蔡明順
從2018年開始,每年AI職缺都以15%左右成長,2023年人力銀行提出台灣的AI職缺達到2~3萬,確實指出了目前對AI人才的強烈需求。
AI在各種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製造業、醫療、金融到娛樂業等,都在積極探索和應用AI技術。這意味著需要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來開發、應用和管理這些技術。台灣在AI領域的人才需求持續增長,供給夠嗎?是否面臨人才荒?
本集特別邀請這些年致力培育台灣AI人才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蔡明順校務長,為您分析產業界需要哪幾類的AI人才,人才缺口問題如何解決?
除了高度專業的AI技術專家、與資訊相關科系人才必然稀缺,文科生或其他領域的年輕人,也能掌握AI的契機嗎?該怎麼做?廣義的中年就業者,包括二度回到職場的人,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校友占比高達四成!這些人的著眼點又在哪裡?歡迎收聽!Sun, 12 Nov 2023 - 23min - 311 - 企業得人,人得幸福,職涯與家庭分工再平衡 Ft. 得人資源整合有限公司創辦人 蔡淯鈴
男性是否願意共同照顧兒女,與能否找到對象有關?
台灣職缺比人多,為何中高齡就業不易?致命傷在哪裡?
友善職場的企業有增加嗎?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彈性工作機制,如何設計?
今年勞動部發表分析,2021年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51.5%,低於日、韓,可能跟日、韓女性在50歲左右,偏好再就業並進行「部分工時」工作有關。國發會官員指出,其他國家的女性勞參率同樣會因為照顧家庭而下降,但過幾年會重回勞動市場,但台灣女性在25至29歲達高峰後,就一路下滑,而且下滑態勢比其他國家更陡峭。
然而,由臺大王麗容名譽教授和得人資源整合公司研究團隊發表,臺灣第一次針對職場友善育兒議題的跨產業、大規模研究,卻發現:各種「友善職場」措施都有助於提升員工的組織承諾感跟個人幸福感。最關鍵的是主管支持、彈性工作、育兒資訊、支持團體及企業托兒。
職涯發展的選擇,不只影響台灣競爭力,更直接攸關個人與家庭的幸福。本集特別邀請得人資源整合有限公司創辦人蔡淯鈴,深度分享這家社會企業幫助中高齡就業,與求職者職涯兼顧家庭的第一手經驗。台灣的友善職場現況如何?將會如何影響台灣女性的就業參與?為何倡議「友善職場」在台灣比推動「部分工時」更實際?
中高齡者如果離開職場一段時間,想要重新進入職場,開啟第二人生,需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台灣女性就業與男性照顧家庭的角色,又有哪些最新的趨勢變化?歡迎收聽!
2023年末專題策展—【職涯引路計畫】
〈專家專訪❑Podcast〉 x 〈職涯引路人❑專欄〉 x 〈引路工具包❑懶人包〉
透過職涯規畫讓你更接近理想生活!
►【職涯引路計畫】傳送門:https://www.ic975.com/event/職涯引路計畫/Sun, 05 Nov 2023 - 24min - 310 - 眼中微光引領方向,身心障礙藝文推廣 Ft.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秘書長 朱萬花
眼前雖然只有微弱的光,但不妨礙他們前進的步伐。
視障者因身體限制,在就業與求職路上往往選擇有限,本集特別邀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秘書長 朱萬花,分享他們如何從視障音樂工作者如蕭煌奇、黃裕翔等的巡迴表演出發,不斷努力,替具備音樂、表演藝術才華與專業的身心障礙者,包括新世代的年輕人才,開拓平等的演出與工作機會。
朱萬花出身南投中寮,從小發現自己對歌唱的熱愛,積極精進歌唱實力,被譽為民歌三十年後新自然美聲,更成為長榮交響樂團唯一指定長期合作之女高音。本集聚焦身心障礙者藝術工作的「消除不平等」議題,並請朱秘書長帶來專業演唱。
朱萬花如何一步步從清寒出身走上專屬於她的舞台?圓夢不只是一個人,更要把舞台與掌聲分享給更多與她同樣有天賦的人,她如何克服種種的不便與不可能,帶更多人一起實踐?又如何在面對生命挫折、考驗時堅定自己的信念?歡迎收聽!Sun, 29 Oct 2023 - 24min - 309 - 以巴戰火爆發!渺茫的和平,難解的習題 Ft.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嚴震生教授
以巴戰火爆發。自從10月7號,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突襲以色列,造成重大傷亡並擄走人質之後,以色列隨即發動嚴厲的報復攻擊,誓言殲滅哈瑪斯。為何哈瑪斯明知以色列會報復,仍採取激烈而殘忍的突襲手段?為何以色列的反擊行動同樣受到譴責?
人質解救有哪些機會?困難何在?為何各方期待透過埃及開放關口,人道支援加薩走廊難民?埃及的立場是什麼?以巴的和平曙光為何遲遲不能到來?
本集特別邀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的嚴震生教授連線分析,美國的立場迅速、堅決倒向以色列,原因何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相互承認」與巴勒斯坦建國,為何困難重重?伊朗可能介入,導致更大規模的區域戰爭,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戰嗎?台灣位於地緣政治高度敏感的地區,在烏俄戰爭、以色列與哈瑪斯衝突之後,台海情勢備受國際矚目,如何避免戰爭風險?歡迎收聽!Sun, 22 Oct 2023 - 24min - 308 - 福島核汙水排放,輻射監測與食安知多少? Ft. 核安會輻射防護組簡任技正 林貞絢
核汙水、核廢水、含氚廢水,日本福島核電廠最近排放的是什麼水?
為何強調是含氚廢水?除了氚以外的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何處理?
因應日本福島核電廠今年8月24號開始排放核汙水,核安會(舊稱原能會,112年9月27日更名)在109年,也就是日方110年宣布將要排放之前,展開跨部會評估,差不多從三年前就開始啟動,並到日本考察。面對民眾疑慮,福島核電廠排放點距離國人常吃的秋刀魚魚場僅有700公里,對漁業、食安與民眾健康,我國如何因應?
本集特別邀請核安會熟悉各項跨部會監測、防範作業,以及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等公開資訊的核安會輻射防護組簡任技正林貞絢,從科普角度帶來目前的監測結果,以及後續長期追蹤並公開資訊的方式。
面對環團質疑,為何日方宣稱核廢水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只有「氚」這一種?其他的放射性同位素能夠妥善去除嗎?日方的「多核種去除設備(ALPS)」為何獨獨對「氚」無可奈何?如果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或我國的後續監測發現問題,在哪些條件下,日方必須停止排放?歡迎收聽!Sun, 15 Oct 2023 - 23min - 307 - 永續教育,從解決身邊的問題開始 Ft. 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執行長 許芯瑋
您聽過DFC學習法嗎?這個來自印度的學習方法,源自於設計思考,它想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協助全台灣近7成在傳統學科成績定義下,承受著巨大學習壓力的孩童。
DFC(Design For Change)挑戰,就是讓孩子捲起袖子,思考如何解決身邊的問題,並且採取行動。本集特別連線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創辦人暨執行長許芯瑋,暢談如何啟發孩子多元的潛能,獲得成就感。同時,也藉由「解決問題」的思考,讓學校教育與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結合。
108課綱希望孩子主動學習、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顯然要改變行之有年的教學方式,對於老師們是極大的衝擊,此時老師們赫然發現,「主動學習、問題解決」正是過去多年來DFC在推動的理念!推動DFC Taiwan的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是從何開始的?遇到哪些挑戰?以哪些方案與學校和教師一同轉化?又為台灣永續教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歡迎收聽!Sun, 01 Oct 2023 - 23min - 306 - 存一座森林,領永續的利息:原鄉森林博物館的故事 Ft. 鸞山森林博物館館長 阿力曼
「森林銀行的概念給我許多啟發,比讀任何書都讓我感動。」 —宮崎駿
一座沒有門、沒有牆的博物館與真實「活著」會走路的樹,坐落台東的鸞山森林博物館守護著台灣最後一片榕樹原始林,豐富的森林與動植物資源,卻曾經差點在財團的開發之下面臨危機。
見過政府與財團主導的部落發展走向衰落的前例,布農族人阿力曼不忍看到同樣的悲劇在心愛的家鄉重演,憑自身與部落之力籌資買下大片山頭,以建立森林博物館、森林銀行的概念「存一座森林」。成立多年,已有70幾個國家、逾20萬人次造訪。聯合國的地球憲章組織曾在此舉辦研討會,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搭乘計程車直奔這裡尋找靈感。
土地與人文的經營模式不必向外尋,部落的發展應由族人領導、循著族人的生活方式,這是阿力曼的堅持與信念。二十年來這座森林博物館挺過哪些大小難關?博物館留住了山林裡的生命,也為部落帶來哪些發展生機?歡迎收聽!Sun, 24 Sep 2023 - 25min - 305 - 人文思維成AI科技助力,人工智慧與假消息的神魔對決 Ft.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蔡宗翰
新科技與網路犯罪猖獗,投資詐騙已躍居台灣最嚴重的犯罪型態,不只是詐騙,歹徒運用現代科技,甚至AI的深度偽造,讓詐騙防治與假新聞的識讀都更加困難,甚至衍生認知作戰的國安問題。本集特別邀請兼具人文與科學素養的AI專家,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蔡宗翰博士,為您分析AI偽造圖文影音的樣態,以及如何分辨,避免危害。
進一步討論,蔡宗翰博士更強調,面對AI時代,無論文科、理科人都要認識AI。反過來說,隨著AI對社會的影響不斷加深,AI領域也需要文理兩方面的人才。據蔡博士觀察,理科出身的工程師,雖然程式能力優秀,但若完全不注重人文,可能在AI發展上如何卡關?文科思維又能在AI領域發揮哪些重要的作用?面對這些迫切需求,大學教育可以如何改善呢?歡迎收聽!Sun, 10 Sep 2023 - 23min - 304 - 虛擬主播的能與不能 Ft. 民視新聞傳播群副總經理 胡婉玲
亮麗的外型、清晰的口條,今年六月一張嶄新的面孔出現在電視螢幕上,為觀眾帶來國際氣象新聞播報,不同的是這位主播無論外型與聲音全都來自電腦運算而成--她是敏熙。
由民視與光禾感知科技、台灣微軟合作推出的首位AI主播敏熙,剛一上線就登上無線台與新聞台的黃金時段,引起各界關注。
敏熙背後的團隊如何運作,呈現出這位全台首見的AI主播?新科技與傳統新聞產業碰撞將帶來什麼新的火花?虛擬主播的實驗已進行多年,如今引進人工智慧技術,成效如何?即使有生成式AI技術,目前仍受到哪些限制?人類播報的不可取代性在哪裡?新技術、商業模式與法令,可能如何進展?歡迎收聽!Sun, 03 Sep 2023 - 23min - 303 - 海龜天堂的環境教育 Ft. 正好友生態環保旅店負責人 蔡正男
為何小琉球有「海龜天堂」的美稱?海龜點點名,當地有多少的海龜呢?
其實在過去,小琉球岸邊很難看得到海龜,經過那些努力才翻轉生態環境?
從海龜保育到環境教育,有哪些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海龜的戶口名簿是如何建立的?
今天的來賓蔡正男出生於屏東縣小琉球鄉,29歲那年為了讓兒女能夠認識故鄉「小琉球」毅然決然返鄉,且有感於小琉球生態環境的變化,因此以記錄、維護小琉球自然生態與環境為己任。蔡正男持續在小琉球當地推廣生態旅遊,創辦了「正好友生態環保旅店」,也結合在地的夥伴一起推動各種減碳保育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他以民宿為基礎推動環境教育,鎖定民宿主人及觀光客為目標,獲得國家環境教育獎特優獎的肯定,他們是怎麼辦到的?您現在到小琉球,又能感受到哪些生態與環境的魅力?歡迎收聽!Sun, 27 Aug 2023 - 24min - 302 - AI浪潮衝擊!美術從業者被取代?還是優化? Ft.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兼任講師 高捷
生成式AI的浪潮,不只在於很會聊天的ChatGPT,圖像生成來得更早,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這些生成圖像的AI,讓人感受到「用簡單文字就可生成豐富圖像」的魅力。
2022年八月,由人工智慧 Midjourney生成的繪畫作品「太空歌劇院」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比賽中奪得首獎,引發爭議。不禁讓人思索,這個獎項應該頒給毫無藝術背景,只負責下指令的老闆Jason Allen,還是頒給AI呢?
本集為您連線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兼任講師,也在業界木下曰本動畫公司實務進行AI圖像生成研究的高捷老師,為您介紹生成式AI如何生成令人驚豔的圖像。為何說AI生成圖像,宛如做夢一般?在美術、設計、動畫上運用AI,甚至參加競賽,可能面臨哪些著作權爭議?當前業界可能採行哪些方法,既避免爭議,又運用AI生成的優勢?
為何動畫成本很高,甚至比真人拍攝的電影還高?AI可能在動畫上取代人工,節省成本嗎?生成式AI目前還有哪些事情做不到?聚焦年輕人的未來競爭力,藝術家需要擔心被AI取代嗎?若要活用AI成為助力,哪些能力是未來美術、設計、動畫界發展的關鍵?歡迎收聽!Sun, 20 Aug 2023 - 26min - 301 - 金山漫遊!北海創生論壇帶領地方共好 Ft. 北海創生論壇創辦人 賴家華
從一畝家傳地瓜園到北海岸店家共同經營地方創生,一個在地共好的論壇,如何從沒有一個人報名,演變到大家踴躍發表,甚至共創「金山漫遊」的地方品牌行銷?
本集特別邀請北海創生論壇創辦人賴家華,為您聚焦在地產業、永續城鄉。面對北海岸金山的先天地理條件限制,如何以靈活思維,讓在地產業聯合起來,闖出一片天?地方產業與企業、學校等團體客群對接,有何經驗與祕訣?
金山好玩嗎?有哪些讓人感興趣的體驗?令人驚豔的磺火捕魚法是什麼?賴家華本身是汪汪地瓜園的創辦人,從地瓜農到體驗經濟,如何提升在地產業的產值?藉由體驗經濟與在地共好,帶動地方觀光,北海創生論壇的在地經營者們有何策略?在地方青年與有識之士的努力下,金山如何華麗變身?歡迎收聽!Sun, 13 Aug 2023 - 25min - 300 - AI百花齊放,ChatGPT與真實世界的碰撞衝擊 Ft. 寶博士葛如鈞
2022年Open AI推出Chat GPT,在短短5天內就吸引百萬用戶;兩個月使用者人數破億,寫下歷史最快紀錄。今年推出的4.0版更是在瞬間引爆全球話題,2023年4到6月,ChatGPT每月平均造訪數快速攀升到超過16億人次,同時,各大科技巨頭也急於投入生成式AI新戰場。
在這場數位革命浪潮下,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帶來哪些新的應用?隨著ChatGPT開放給公眾,終於讓多數人對AI有感,造成哪些影響?
本集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葛如鈞,也是大家熟悉的寶博士,從大學教師、趨勢觀察家、開發者三個身分觀察AIGC。過去我們耗費時間心力所學習的知識,ChatGPT在轉瞬間即可提供解答,而且它通曉上千種語言,更擴大了應用面,有哪些可能應用的場景?
用AI生成內容,會不會與人重複?如何面對著作權歸屬的疑慮?實際與AI協作來創作文章甚至寫書的寶博士,也分享了他的第一手經驗。
在AI快速發展的同時,對真實世界帶來哪些衝擊與無可逆轉的改變?AIGC如何衝擊大學教育,對人類創作作品、撰寫論文、學術研究又有哪些影響?本集都將與您一同探討。節目最後,寶博士更提出在AI世代學會駕馭科技的「AIQ」,與您分享!Sun, 06 Aug 2023 - 26min - 299 - 紙感相機極簡美學,時代雜誌欽點的台灣創意 Ft. 紙綸科技創辦人 林秋吉
台灣青年創業,入選時代雜誌最佳發明獎,如何辦到?
當紙可拍相機從三樓落下,結果如何?
手機上的照相功能五花八門,人人皆有,創意紙可拍如何區隔市場,有何國際迴響?
百變外型與環保材質,獨特的將紙材與相機結合的巧思,讓紙可拍相機一舉在2021年入選時代雜誌最佳發明獎,相機極簡的攝影功能,更讓紙可拍在近來吹起的文青復古潮流中找到定位與客群。
在數位相機與手機不斷推陳出新的時代,紙可拍如何用「新科技找回老味道」?發明紙可拍的紙綸科技創辦人林秋吉,在訪談中談到堅持使用MIT材料,另類的台灣隊如何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步?
台灣優異的科技業、高品質,是如何與文創設計系統化整合,吸引全球年輕客群?紙做的相機要如何耐用且環保,怎麼連結台灣的發明?林秋吉的創業故事又如何回應、縮寫了人生中的經歷?歡迎收聽!Mon, 31 Jul 2023 - 24min - 298 - 天氣熱,電價漲,需要節電節費新觀念!Ft. 今時科技共同創辦人 陳信宏
天氣好熱!隨著淨零碳排議題發燒,和電價調漲的影響,需要空調的夏日,節電蔚為風潮,大家都希望省荷包的同時也能減碳愛地球。
台灣的新創事業,投入節能減碳的案例不少,今天節目中訪問很有特色的新創,邀請今時科技共同創辦人陳信宏分享。他們擅長的是AIoT能源服務管理,成立近八年來,為顧客省下兩億多的電費,是目前台灣電價管理服務長約數目最多的公司。而且只要條件許可,不收一毛錢,就能為客戶安裝節電的軟硬體,如果電費不減反增,還會賠給客戶?節能減碳也要有營收,商業模式如何建立?
不只是企業、社區,還有小家庭,節電節費有哪些重要的觀念?為何以省電費為出發點的服務,也能創造減碳的效益呢?歡迎收聽!Sun, 23 Jul 2023 - 27min - 297 - 永續食材指南!改變世界從吃開始 Ft. 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郭華仁
台灣物產豐饒,但因在地生產成本高、消費者需求不同等因素,糧食自給率僅約33%,近7成仰賴進口,氣候變遷與俄烏戰爭等國際局勢的變化都影響著我們最重要且基本的糧食供應。農委會2020年就訂定目標,預計提升糧食自給率到40%;2021年九月也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然而這些改變要成真,都離不開關鍵決定因素──你我的日常選擇。
本集特別訪問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同時也是共同成立「永續飲食推廣協會」的食農教育倡議者郭華仁,為您介紹何謂「永續飲食」,有哪些重要的原則?
我們了解每天吃進去的食物帶來的影響嗎?改變世界,每個人從日常生活中的「吃」就能做起?有哪些食物選擇的依據?疫情與戰爭如何讓「糧食安全」成為更受矚目的議題?若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提高不易,當前可以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推廣有機耕作,友善自然環境,關鍵可能在消費端!從個人、企業、產銷體系,以及食農教育的角度,台灣可以怎麼做?有哪些具體案例?歡迎收聽!Sun, 16 Jul 2023 - 26min - 296 - 廢棄物成低碳再生燃料 Ft. 隆順綠能科技共同創辦人陳俊宇博士
「如果廢棄物可以產生熱源,為何不把它做得更好,更有效率,將它做為燃料來使用?」
說起廢棄物的處理,您可能想到掩埋,或是焚化,這些都需要處理成本,也讓人擔心環境汙染的問題。但進入淨零碳排的新時代,光是處理掉廢棄物以減少汙染,是不夠的!
本集特別為您邀請隆順綠能科技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陳俊宇博士,介紹由廢棄物再生產出燃料棒,可以完全替代煤炭,且比煤炭的碳排放減少3成多!這項稱為固體再生燃料(SRF)的技術,是如何進行的?
固體再生燃料(SRF)的使用,相對從地層中挖出煤炭,為何有減碳的效益?有統計數據的支持嗎?從學術到創業,如何以新技術讓過去無法作成SRF的紡織廢棄物、成分較複雜的塑膠等,成為SRF的料源,進而開創能源產品的多元可能?
固體再生燃料(SRF)還是會排碳,執行長坦承它無法作到「淨零」,那麼,為何它有實用價值?在淨零碳排願景與浪潮中,其定位又是什麼呢?歡迎收聽!Sun, 09 Jul 2023 - 22min - 295 - 社群串聯力量大,學習分享推己及人 Ft. 2023年總統教育獎得主 李宛軒
一名國二生創立的網路社群,如何在短短時日,吸引多達30萬人加入?
一個年輕女孩,自認並非學霸,卻藉著討論學習、給人溫暖、拓展影響力,榮獲2023年總統教育獎!
網路社群力量大,網路跨越時間、空間的特性是現代人分享與聯繫情感的重要管道。目前高三剛畢業的李宛軒,在國二時期就創立課業討論群,後來又延伸發展成更寬廣的「學習討論群」,創設「學生的心聲筒」等,在開放的網路空間讓學子能互相分享知識、不同意見甚至是生活中的煩惱,連家長、老師都趨之若鶩!
數年間社員不斷成長,「國中學習討論群」最終成為超過30萬人的龐大社群,「高中學習討論群」也有15萬人。李宛軒如何在繁忙課業中管理如此龐大的討論群?她自己的生命起伏,甚至消沉的低潮期,如何催生了「網路討論學習」這段特殊經歷?她的故事與未來期許為何,給新世代的教育什麼樣的啟發?歡迎收聽!Sun, 02 Jul 2023 - 21min - 294 - 社會學家創辦社會企業,做小農誠食的靠山 Ft. 好食機農食整合公司創辦人 謝昇佑
為什麼要保護小型食農生產者?鄰家老闆的貼心服務、社區中輟生的工作機會……種種案例告訴我們,小型社區產業不被大型連鎖業者取代的價值!
在經濟與利益掛帥的現今社會,一場由社會學家推動的小型食農生產者革命,如何改變資本主義市場?
這不是一項簡單任務,而且受到政策法規、社會觀念、市場行銷等盤根錯節的影響。本集特別邀請到在這個領域服務無數小型業者,深諳產業現場困境的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創辦人、台大城鄉所博士謝昇佑,分析深在社會各角落的社區型生產者,為何是活絡社區經濟、達成社會整合的要角?好食機如何協助小型食農生產者取得生產所需的技術、知識與管理概念?為何大型連鎖業者也開始願意買單,甚至成為這群小業者的助力?
一場由社區出發的革命,如何開闢一條龍服務,讓地方初級民生產業提升,建立小規模、可行,且影響深遠的運作方式?歡迎收聽!Sun, 25 Jun 2023 - 23min - 293 - 低軌衛星的風險:台灣的角色與機會 Ft. 中研院院士、臺灣太空科學聯盟主席 葉永烜
為什麼低軌衛星對通訊產業很重要?為何我們需要大量的低軌衛星?
衛星太多會有什麼風險?有可能相撞產生高速太空碎片,造成危機嗎?
台灣可以做什麼?我們的地理環境上有何優勢,讓我們可以採取具體行動?
低軌衛星產業正夯!馬斯克的SpaceX 星鏈計畫以及其他通訊衛星公司如亞馬遜等,將在未來幾年發射超過一萬顆的低軌道通訊衛星,把全世界推向5G甚至6G的通訊時代。台灣在太空產業也不會缺席,將要建立自主衛星供應鏈,並發展可將衛星送入低軌道的發射載具。然而,「衛星太多」這件事有沒有風險?
本集特別邀請到中研院院士、臺灣太空科學聯盟主席葉永烜教授,從低軌衛星的科普知識出發,為我們解析發射大量低軌衛星可能帶來的撞擊風險、太空碎片的風險,甚至衛星落入大氣層燒掉、蒸發掉,都可能有意想不到、令人擔心的效應!
葉院士從設立監測站、太空技術發展的角度,提出建言,分析台灣基於既有優勢,對於「太空防災」可以採取的積極行動。也從人才培育的角度,提出台灣新世代人才亟需培養的能力。歡迎收聽!Sun, 18 Jun 2023 - 23min - 292 - 搶救科技人才新血輪,高中學分與大學考招再思索 Ft. 台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 張耀文
108課綱實施首年,當屆高中新生進入台大,數理程度比上一屆明顯弱化?
高中自然科的部定必修學分,明顯少於社會科?有何影響?
現行考招制度有哪些問題?高三生無心就學、賭博式考招等疑慮,是否有解?
國科會3月於新竹舉行的「台灣半導體產學論壇」中,台灣大學電機與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指出,整體來說,108課綱新生(目前大一學生)在上學期的基礎學科表現,相較於上一屆的成績「有明顯弱化」。
深入分析,108課綱減少高中自然科的部定必修時數,以及一直以來的大學學測、申請入學等考招制度,導致部分學生無心學習高三課程等等,都可能造成學生程度下降。相關的疑慮,半導體產業可能最早有感。對於台灣科技產業亟需的人才培育,怎樣的學制與考招制度是最好的?課綱五年一小調,十年一大調,113年或許是一個調整的契機?邀您一起探討優化學習的可能!歡迎收聽!Sun, 11 Jun 2023 - 23min - 291 - 從線性到循環,新經濟模式開創永續商機 Ft. 國立成功大學環工系助理教授 林心恬
您用過YouBike嗎?曾經自帶飲料杯,享受飲料折五元嗎?
忘記帶杯子怎麼辦?還有循環杯可以借,而且同樣可折五元?
別小看這些日常行動,聚沙成塔影響人類生存!從民生到工業,全球已掀起循環經濟風潮!
2022年11月15日,聯合國宣布當天為80億日,全球人口成長來到史無前例的80億人,面對人口成長、過度開發與無效的資源運用,若要維持當前生活水準,遲至2030年,我們將需要兩個地球才能承載人類對資源的需求。
這當然不可能,地球只有一個。資源有限,產品在製造之前就先思考如何循環利用,或許正是這個世代所需的新商業思維。
本集特別邀請到積極推動循環經濟,倡議減塑等具體方案,甚至為此開闢「永續生活家」Podcast的成功大學環工系助理教授林心恬,分享她對台灣循環經濟的深度觀察。
從線性到循環,新的商業模式將成未來十年的關鍵?從工業到民生,分別有哪些可行案例,存在哪些挑戰與機會?在循環經濟人才培育上,最大挑戰可能是跨域思維不足!為什麼?歡迎收聽!Sun, 04 Jun 2023 - 31min - 290 - 從一碗拉麵湯頭到地方創生 Ft.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誠食生活家創辦人 任聿新
地方創生需要找到第一或唯一的特色,如何解釋?
家咖哩以老建築「修舊如舊」,投資於景觀與料理內涵,如何打造差異化優勢?
一碗拉麵湯頭熬煮出七星潭小漁村的濃郁海味,為花蓮地方創生開闢哪些空間?
誠食生活家創辦人任聿新與團隊合作,透過事前精準的調查與分析,找出在地特點、潛在客群與市場接受度高的商品,推出七個品牌,成功將人潮、錢潮帶到花蓮熱門景點。他與團隊是怎麼做到的?透過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任聿新傳承給其他創業青年的商業模式架構是什麼?
在地青年要經營產業,最大的缺欠可能在哪裡?如何補強?在創生帶動產業的縝密布局運作下,花蓮的觀光迎來哪些改變?從哪個角度切入,能帶來源源不絕的生意?成功的經驗可以複製嗎?任聿新實戰中累積的地方創生心法,歡迎收聽!Sun, 28 May 2023 - 28min - 289 - 漁電共生,不能重電輕漁 Ft. 旭海安溯水產公司負責人 黃國良
台灣訂下超高的再生能源目標,光電發展備受重視,但也引起一些雜音。漁電共生,會不會「重電輕漁」?會不會以快速拓展光電為主,忽略了在漁業養殖上用心經營?
其實養殖漁業經濟潛力極大!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水產養殖市場規模達2000億美元,估計約50%以上來自陸地,台灣只要能掌握其中1%就有10億美元商機。漁電共生需要光電與養殖並重!
今天的來賓,旭海安溯水產公司負責人黃國良,以友善養殖聞名養殖業,曾獲國內水產界最大獎項海宴獎,連帛琉總統來臺都特地參訪,還邀請他到帛琉協助水產養殖升級,聲名大噪。他在漁電共生的在地現場,看到哪些挑戰與機會?曾是科技人並在LED產業任職的他,如何看待漁電共生這件事?Sun, 21 May 2023 - 23min - 288 - 品牌不會自然形成!品牌力,營造台灣競爭力
今天節目從一個關鍵的角度看台灣的競爭力,就是品牌。一直以來,台灣的代工非常專業,隱形冠軍為人稱道,但是一說到品牌,卻有許多企業覺得自己做不來。市場行銷專家更有個觀察,三十年來在台灣,品牌是最被輕視的市場競爭利器,真的嗎?有什麼案例佐證?台灣產業界與社會大眾缺少的品牌觀是甚麼?
本集邀請從事整合傳播、廣告創意近四十年,歷任聯廣集團經營總監等職的資深市場行銷創意人黃文博,從建立品牌的底層邏輯,指出形成品牌的過程與架構。進一步從許多市場案例,歸納出品牌不會自然形成,也不是一蹴可及,提出經營品牌的方法與概念。
做品牌就是打廣告?不只如此,想建立企業在大眾心目中的良好印象,還有好些關鍵!為何不須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供應鏈廠商,仍需要經營品牌?有哪些成功與失敗的模式?品牌經營與ESG趨勢有何關聯?如何解析?想了解品牌的您,歡迎收聽!Sun, 14 May 2023 - 24min - 287 - 教授創業!眼動追蹤、元宇宙趨勢與創新創業 Ft. 見臻科技創辦人、台大電機系教授簡韶逸
在鋼鐵人電影中,鋼鐵人用眼睛當成滑鼠,靈活操縱機械與武器,現實生活可能成真?
Apple、Google、臉書Meta都看重的「眼動追蹤」Eye Tracking,優勢何在?未來可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交通、工作中?
大學團隊擁有創新技術,開創無限可能;但是要產業化,也有許多關卡要過!本集為您聚焦新科技與創新創業,邀請台大電機系教授,現為見臻科技創辦人的簡韶逸分享。台灣的「眼動追蹤」技術到了甚麼程度?有哪些功能與應用領域?教授帶著優秀學生團隊共同創業的見臻科技,獲得哪些寶貴的經驗?簡教授會給擁有獨特技術的老師、學生哪些建議?歡迎收聽!Sun, 07 May 2023 - 21min - 286 - 地方有「人」,才有地方創生!建立民間地方創生大平台 Ft.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陳美伶
地方有「人」,才有地方創生!
高齡少子化曾讓日本面臨滅村危機!台灣情況如何?
地方創生為何要從經濟著手?為何成功無法複製?
地方創生必須由下而上整合,用需求驅動供給!
成功無法複製,經驗可以傳承。這一集,主持人沈春華特別邀請到前國發會主委、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從整體策略到個案,分享「地方創生」這個影響台灣發展極其深遠的概念。
面對少子化、高齡化帶來的人口負成長、城鄉發展失衡與人口外移等多重複雜社會現象,行政院訂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目標是藉由地方創生概念活化土地每個角落,均衡區域發展,打造更穩健的社會結構。
地方創生上路五年,這個嶄新的概念如何落實到每個地方?每個地方創生團隊在跌跌撞撞摸索中,如何給與他們需要的協助,讓地方創生計畫能走得更長更遠?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期許成為媒介資源與需求的平台,如何成為地方創生計畫的最大助攻?本集也分享從新竹在地成長起來的有趣案例。歡迎收聽!
Sun, 30 Apr 2023 - 24min - 285 - 海島台灣─探索漁業、生態與人海關係 Ft.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 張卉君
對漁民來說,鯨豚恐怕不是可愛的動物,為什麼?
大海中,不只存在民生廢棄物如吸管、餐盒、飲料杯,漁業廢棄物也有相當比重?
漁業廢棄物與海洋生態保育的衝突,如何有解?了解海域和漁民的現況是第一步!
四面環海的台灣有豐富的海洋生命,卻也在密集經濟活動下,面臨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根據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統計,台灣海洋垃圾當中的漁業廢棄物,有60%是廢棄漁網、漁具,其中包括許多硬塑膠。如何改善?
本集邀請長期關心海洋環境、生態保育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張卉君,他們為何把倡議的心力轉向較少被關注的漁業廢棄物?海洋經濟活動因應需求而生,漁民不該擔負唯一罵名。該用怎樣的角度重新審視人與海洋的關係?刻板印象中,海洋保育團體與漁民往往對立,如何找到雙方共通的目標與共同語言?面對海洋環境的破壞,你、我可以如何協助盡一份心力?歡迎收聽!Sun, 23 Apr 2023 - 25min - 284 - 生生不息綠建築的全新樣貌 Ft.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林章鍊主持建築師
綠建築如何走進你我生活中?買一幢房子,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投資,如何選擇?
根據《2020年全球建築狀況報告》指出,全球的建築,包括營建與後續的使用,年碳排放量占全球的38%以上。為達成永續目標,綠建築扮演關鍵角色。大自然的循環生生不息,萬物的形成最終也能回歸於自然,循環經濟概念能否運用在綠建築上?
過去對綠建築的印象不外乎「節能」、「減碳」,但因應每次需求不同,建築師也在不斷挑戰自我極限。本集邀請長年投入綠建築的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林章鍊主持建築師,從綠建築的定義談起,一幢建築綠不綠?不僅在於專業的數據指標,更在於人們原本就具備的,對於風、光、水的感受。
從鑽石級的綠建築北投圖書館觀察,節能這件事結合自然,以人的舒適和環境友善為目標。新近的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聚落,結合循環經濟,更讓房子搖身一變成為建材銀行。全新的概念為建築、自然與人的關係提供一套不同的思考方向,也由台積電租下作為工程師宿舍。
新的永續概念如何落實在建築工法?要達成更有野心的減碳目標,綠建築如何成為關鍵?歡迎收聽!Sun, 16 Apr 2023 - 22min - 283 - 網路詐騙、個資外洩威脅大!個人防護與資安對策 Ft. 亞太網路資訊中心主席 黃勝雄
你收到過假冒名人的投資詐騙嗎?
臉書「藍勾勾」對於核對帳號真實身分有何幫助?
面對個資外洩威脅,你的密碼有幾碼?安不安全?
最近網路上出現許多假冒名人的投資詐騙,手機滑開臉書、YouTube等,充斥著「釣魚式」詐騙廣告,其中又以投資詐騙居多。手段多為在社群平台誘騙民眾加入LINE投資群組,詐騙獲利。網路詐欺造成民眾財產損失,逐年上升,2022年,詐騙造成財產損失超過2億元。一年通告案件數超過2萬件!
此外,2022年10月,網路上出現販售2300萬筆台灣民眾個資的貼文,讓民眾的生日、身份證字號等外洩,也可能造成詐騙的進一步猖獗,或其他資安危機,我們應該如何防範?網路犯罪IP大多設在國外,我們就束手無策嗎?政府對於網路詐騙與入侵電腦等犯罪行為,還有哪些具體措施可以保障民眾?請聽亞太網路資訊中心主席、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董事暨執行長、行政院資通安全稽核委員黃勝雄,為您分析!Sun, 09 Apr 2023 - 23min - 282 - 永續潔淨環保餐具!企業ESG與商業模式新結合 Ft. 鉅田潔淨技術公司創辦人 黃千鐘
環境汙染與氣候變遷,使永續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課題,如今大到國家策略方針,小到食衣住行裡的每個選擇,永續都成為必要的考量選項。
在台灣有一家企業從食物殘渣中找到他們的解答,從獲獎無數的小小甘蔗渣、咖啡渣環保吸管開始,將來自台灣的循環經濟帶向國際,乘載起對永續的使命。本集特別邀請鉅田潔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黃千鐘,分享環保餐具如何兼顧好用、可分解、而且低碳。
過去印象是環保吸管用不到40分鐘就會軟化,新科技環保餐具,有多耐用?它的製造過程得要多環保?什麼是英國BSI碳足跡盤查?如何確知產品從生產、運輸到使用,消耗多少碳?減了多少碳?產品從吸管與餐具,發展到鞋類、3C包裝、桌椅,甚至與企業ESG合作,回收潔淨廢料並再製餐具,面臨哪些挑戰?他們如何點石成金?歡迎收聽!Sun, 02 Apr 2023 - 23min - 281 - 給青少年出路,陪伴與保護的未來咖啡 Ft.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秘書長江元凱
最近新聞報導的高中生輕生事件,令人沉痛的消息,讓我們重新思考青少年輔導該怎麼做,以及青少年真正的需要。
投入少年關懷輔導長達三十年,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秘書長江元凱,談到輕生與犯罪行為,是青少年輔導最不樂見的兩種極端。兩者之間不見得相關,往往卻有類似的情緒過程。當青少年面對環境的困難、難以排解的情緒,如果有值得信賴的人,伸出援手,或許他們就能走出難關。
台灣每年新增2000至4000名少年進觀護所,總犯罪件數更多,可能達9000至10000件,江秘書長特別提到青少年跟的是「人」,需要與他們建立信賴的關係,才能談如何幫助這些孩子重返社會。青少年的問題,到底有哪些令人心痛的成因?該怎麼做,才能建立完整的社會保護網,「網」住從觀護所離開的少年,避免因經濟與人際壓力陷入再犯漩渦?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與他們創辦的「未來咖啡」,又採取哪些行動?
哪些輔導策略與現實狀況,可能與你我的想像不同?協會如何結合企業與社會資源,永續幫助有需要的孩子?歡迎收聽!Sun, 26 Mar 2023 - 22min - 280 - 大缺工時代!中高齡就業與營運思維再調整 Ft.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暨人資長 鍾文雄
受到少子化影響,勞動力供不應求已成現況,各行各業大缺工,求職者供需比降至2022年的0.48人,相當於每兩個職缺共搶一人。今年兔年寫下缺工的新高峰!
然而,一方面在缺人,一方面中高齡人力往往沒有工作。根據2022年統計,台灣55歲以上勞動參與率不到五成,相對於日本接近八成,南韓接近七成,我們低於歐美日,甚至低於曾經出現經濟危機的希臘。中高齡就業不僅是社福議題,關乎永續發展,讓人人有一份合宜工作;在今日的台灣,更直接影響產業競爭力與經濟成長。本集特別邀請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暨人資長鍾文雄,從數據與案例為您分析。
中高齡者提早退休的原因是什麼?某些企業歧視中高齡就業者,狀況是否有所改變,如何改善?雇主應有哪些新思維才能適應變化,中高齡從業人員本身如何調整心態?對於目前還在職場中,年過六十的從業者,又有何建議?歡迎收聽!Sun, 19 Mar 2023 - 24min - 279 - 從田董開始的美麗故事,讓農地成水鳥之鄉 Ft. 新南田董米創辦人 林哲安
環境的好,田董最知道。因為「董-董-董-」的叫聲被稱為田董的董雞,曾經一度消失在宜蘭蘭陽溪口。無可救藥的愛鳥青農林哲安,從十歲起賞鳥超過二十年,他想要與種植水稻的農民契作,採行友善土地的農法,兼顧農民收入與保育,讓家鄉的水田再現田董這種候鳥的芳蹤。沒想到,來到此地的水鳥嬌客,卻給他意外的驚喜與轉折!
林哲安與他一手創立的新南田董米,如何在益趨破碎的農地,為水鳥嬌客打造合適棲地?從以往使用化肥、農藥追求產量的耕作模式,逐步降低到不再使用,他如何「自己撩落去」證明這是一條可行的路?農民伯伯可愛的反應,曾讓林哲安哭笑不得,他們卻終究接受他的理念,這條路是怎麼走通的?故事中充滿人情的況味。
保育與社會企業,不能只有理念!林哲安更從青年創業的角度,對不分年齡的創業家、社會企業理想家說出心裡話,他的忠告是什麼?理念再好,東西難吃,客人也不會再買!從理念、農法、品質、產品創新到行銷團隊,聽林哲安分享他的經驗!Sun, 12 Mar 2023 - 24min - 278 - 森林是淨零碳排關鍵,政策到位不可缺 Ft. 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
台灣的土地,森林面積占了60%以上,森林是淨零碳排的重要關鍵,但是我國國發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當中,對於森林碳匯的目標卻過於保守?如何解釋?民間學者專家對這個議題的看法為何,我們可以有更好的策略嗎?
本集邀請長期研究永續發展、綠色經濟、環境保護,特別是相關經濟分析與政策規劃專家,前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現任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教授,分享如何積極運用森林減碳,其中包括哪七大方式?可以產生多大的效益?
想要大幅度增加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需要相當大的資金,為什麼?蕭教授對於森林碳匯及其他減碳行動所需的資金來源,包括碳費先行與未來可能的碳稅制度,又有哪些看法?歡迎收聽!Sun, 05 Mar 2023 - 26min - 277 - 山林影像、珍貴生態,史前神獸山椒魚的前世今生 Ft. 麥覺明導演
外型彷彿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被稱為微笑精靈,帶有一種天生萌感的山椒魚,生長在高山潮濕隱蔽的腐木碎石間。牠們既是史前神獸,也是台灣珍貴的特有種!
本集邀請曾執導《MIT台灣誌》、《黑熊來了》的麥覺明導演,分享用性命與堅持換來的全新珍貴紀錄片《山椒魚來了》,正是因為研究學者、麥導與拍攝團隊的堅持,才讓世人得以一窺山椒魚的真面目!
從黑熊到山椒魚來了,麥覺明與團隊用鏡頭記錄下這些嬌客的身影與棲地,珍貴鏡頭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汗水與淚水?這場橫跨17年的追尋,讓他走遍台灣高山,鏡頭又捕捉到哪些環境的改變?我們來得及在棲地與物種消失前,及時發現、記錄甚至力挽狂瀾嗎?歡迎收聽!Sun, 26 Feb 2023 - 23min
Podcasts ähnlich wie IC之音|春風華語‧聚焦台灣
- Global News Podcast BBC World Service
- El Partidazo de COPE COPE
- Herrera en COPE COPE
- The Dan Bongino Show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 Dan Bongino
- Es la Mañana de Federico esRadio
- La Noche de Dieter esRadio
- Hondelatte Raconte - Christophe Hondelatte Europe 1
- Affaires sensibles France Inter
- La rosa de los vientos OndaCero
- Más de uno OndaCero
- La Zanzara Radio 24
- Espacio en blanco Radio Nacional
- Les Grosses Têtes RTL
- L'Heure Du Crime RTL
- El Larguero SER Podcast
- Nadie Sabe Nada SER Podcast
- SER Historia SER Podcast
- Todo Concostrina SER Podcast
- 安住紳一郎の日曜天国 TBS RADIO
- TED Talks Daily TED
- The Tucker Carlson Show Tucker Carlson Network
- 辛坊治郎 ズーム そこまで言うか! ニッポン放送
- 飯田浩司のOK! Cozy up! Podcast ニッポン放送
- 武田鉄矢・今朝の三枚おろし 文化放送Podcast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