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rar por género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由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策劃製作。主要以藝文生態的職業、議題、創作、策展等延伸出相關的聲音、談話內容。
除了具備《典藏ARTouch》藝文生態的嗅覺,聲音談話本質出發的「ARTbience」也附帶了 ambience(環境)與 bience(雙性)的雙重寓意,兼顧深入淺出的閱聽體驗,拓展新媒體使用者的多工生活面貌。
節目監製|典藏雜誌社
製作統籌|嚴瀟瀟、陳思宇
視覺設計|劉致宏
台呼音樂|王榆鈞
社群宣傳設計|Idealform 理式意象設計
節目錄音、混音、剪輯|複耳工作室
▍Business Cooperation 環境音工商洽談:artoucheditor@mail.artouch.com
➤➤追蹤《典藏ARTouch》官網|FB|IG|YouTub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88 - EP87|編輯部臨時動議|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藝想世界,「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 ft. 白適銘
▍主持人|李京樺
▍來賓|白適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在過去,抵達巴黎似乎是藝術家們需要攻略的任務之一。日治時期臺灣藝術家們所接受到的「西式美術」,是臺灣逐步建立起與「現代的世界」連結之伊始。當時臺灣作為日本「南國想像」之地,所舉辦的臺展也一直服膺於「南方藝術特色」而無法有所突破,更多是以作為「學習者的角色」,透過日本來觀看、模仿與學習世界的樣貌。
而顏水龍、楊三郎、劉啟祥以及陳清汾四位藝術家們,試圖找尋日本之外的「世界」,因此踏上了巴黎這個藝想世界。他們返回臺灣後,也為當時的畫壇帶來新的轉變,藉由來自他者的差異經驗,擴增自身的知識系統涵養。
本集節目邀請師大美術系教授白適銘老師,來為我們解說,這群藝術家到底在那時候的巴黎看見、學習到了什麼樣的內容與知識?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白適銘,日本京都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所)教授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學台灣藝術史研究中⼼主任。擁有豐富的藝術史學者背景與策展經驗,並參與多項臺灣藝術史展覽之學術工作。
▍延伸閱讀|透過「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重新勾勒臺灣藝術史的多元性與國際觀
▍展覽資訊|「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1樓、2樓
展出期間:2024/09/13 ~ 2024/12/0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ue, 26 Nov 2024 - 87 - EP86|映像體操|曾被禁演的左翼劇作「壁」,轉身成為當代饒舌歌曲 ft. 李佳泓、林奕碩
▍主持人|陳思宇
▍來賓|林奕碩(百合花樂團主唱)、李佳泓(藝術家)
今年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首獎《#壁Piah》,改編自日治時期左翼劇作家簡國賢,在1946國民黨來臺初期寫出的獨幕劇「壁」,該劇首次公演後隨即因題材敏感被禁演。
2020年藝術家李佳泓與百合花樂團主唱林奕碩,根據「壁」的劇本,將其改編成一首結合Drill, slap Bass, 和808 booming bassline,融合南北管傳統器樂的饒舌歌曲。
後由製作人鄭各均、金獎VJ邱智群等多位創作者,透過AI即時生成技術、lider sensor感應裝置、手機現場實拍等,聯手將《壁Piah》打造為前所未有的新型態科技展演。
本集節目邀請戲劇構作李佳泓、林奕碩來跟我們聊聊《壁Piah》的製作過程,以及兩人合作經驗,相識多年的他們其實製作過多首未正式發表的歌曲,還一起創作台語兒歌!?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來賓介紹
李佳泓,出生於彰化,在豐原長大,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目前居住於台北。創作形式主要以版畫、影像、裝置、音樂、劇場、參與式藝術為主。
林奕碩,藝術家,生於台北。2016就讀赫爾辛基美術學院、2019畢業於於台北藝術大學碩士班,視覺作品涵蓋攝影、裝置與表演,關注人文景觀,曾在泰國、韓國、芬蘭、台灣展覽。現為樂團百合花主唱、詞曲創作者。持續學習漢人傳統音樂、文化與台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8 Oct 2024 - 86 - EP85|編輯部臨時動議| 走過日治到戰後,認識臺灣最老的美術團體「臺陽美術協會」 ft. 蔡家丘
▍主持人|朱佑霖
▍來賓|蔡家丘(臺師大藝術史研究所所長)
臺陽美術協會創立於1934年,最初成立的創始成員有8位,陳澄波、顏水龍、楊三郎、廖繼春、李梅樹、陳清汾、李石樵、立石鐵臣。
當時這些畫家們年紀最大的是陳澄波39歲,最小是陳清汾24歲,他們大多擁有留學日、法的經歷,同時也都曾在官展或在野畫會美展中有著出色表現,都是當時畫壇中公認的菁英藝術家。
今年是臺灣最長青、最具影響力的民間美術團體「臺陽美術協會」成立第90周年。
本集邀請到臺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專書《裝飾台灣的春天》的顧問老師蔡家丘,在2024年尾聲,帶我們一起重新認識臺陽美協是一個怎樣的美術團體?這群在1934年創立台陽美協的青年畫家們,對於臺灣美術發展的未來有哪些期許?如果以臺陽展為主題辦展的話,未來還有哪些值得發展的面向?
*本集提及史料、作品:
〈石川欽一郎寫給陳澄波的信〉,約1933-1934年。
李石樵《合唱》,1934-1944年,李石樵美術館典藏。
▍來賓介紹
蔡家丘,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近代日本美術、台灣美術等。早在2018年便曾以台陽美協為題,執行科技部研究計畫。更在2024年出版的《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擔任研究顧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4 Oct 2024 - 85 - EP84|來顆讀書丸|藝術家的人設設定,工作室與他們的藝術宣言 ft. 高文萱
▍主持人|陳思宇
▍來賓|高文萱(《藝術家的工作室》譯者)
過去「藝術家工作室」不同於展覽現場的作品展示,是一個私密的環境,一直是神祕而引人好奇的世界。
如今藝術家工作室多褪去神祕薄紗,搖身成為對大眾開放的空間,也成為藝術家創作風格的一種展示。
藝評人詹姆士・霍爾(James Hall)《藝術家的工作室:藝術產地×創作故事×行業祕聞的文化史》就透過神話、傳說、彩繪陶瓶、圖畫和攝影等各式視覺紀錄,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進入藝術家的工作室。
本集節目邀請藝術史專業背景的譯者高文萱,來為我們分享小從作畫細節、生活起居,大至空間配置、設備陳設等,從工作室看安迪沃荷、庫爾貝、委拉斯奎茲、莫內等大藝術家的創作軌跡與行業秘辛。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高文萱,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與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藝術史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藝術家的工作室:藝術產地×創作故事×行業祕聞的文化史》、《博物館策展人工作指南》、《藝術評論的終結》、《策展時代》(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延伸閱讀|創造力的煉丹爐:藝術家的工作室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30 Sep 2024 - 84 - EP83|編輯部臨時動議|拍場外的常玉——「他者.他方:常玉與亞洲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 ft. 陳貺怡
▍主持人|朱貽安
▍來賓|陳貺怡(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提到常玉,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拍賣市場上屢屢刷新紀錄的高價作品。然而,你知道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其實擁有一批最為精彩豐富的常玉收藏嗎?
為慶祝重新開館,史博館邀請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陳貺怡以這些館藏為基礎,策劃了「他者.他方:常玉與亞洲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
睽違七年後,常玉的作品再度完整展出,這次陳貺怡與策展團隊將如何從不一樣的視角帶領觀眾重新認識常玉呢?
▍來賓介紹
陳貺怡,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兼美術學院院長,擁有豐富的藝術史學者背景與策展經驗,並參與多項國際藝術展覽的策展與學術工作。
▍《歷史文物》電子書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6 Sep 2024 - 83 - EP82|來顆讀書丸|「娘炮」錯了嗎?|怪誕的吸引力,一本為非主流者所寫之書 ft. 高千惠
▍主持人|陳思宇、陳晞
▍來賓|高千惠(《抵抗的原力:性別藝術與酷異美學的源起》作者)
藝人王陽明近期因拒絕與粉絲合比愛心手勢,並回應「我不做娘炮的動作」,在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
如果我們再盤點近半年與「性別」有關的爭議,巴黎奧運奪得金牌的拳擊運動員林郁婷,因外表特質和不透明的檢驗機制被認為「不是女生」。
曾獲美國《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冠軍的變裝皇后妮妃雅,於今年五月獲邀進入總統府演出,亦引起正反兩面評價。
這些案例不外乎都是與少數與多數、主流與非主流的兩套性別價值標準之辯論。
《抵抗的原力:性別藝術與酷異美學的源起》是藝評人高千惠最新著作,即是一本為少數、非主流、蛻變者、抗爭者、失敗者、孤獨者、身分不明者、無法被歸類者所寫之書。
她從神話到神學、從藝術史到當代流行文化,爬梳關於性別認同與差異的人類文化史,重新對焦「性別」與「酷異」。
▍來賓介紹
高千惠,藝術教學者、藝術文化書寫者、客座策展人。研究領域為現代藝術史、藝術社會學、文化批評、創作理論與實踐、藝術評論與思潮、東亞現(當)代藝術、水墨發展、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研究。 著有《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詮釋之外-藝評社會與近當代前衛運動》、《不沉默的字-藝評書寫與其生產語境》等書。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2 Sep 2024 - 82 - EP81|編輯部臨時動議|抓住瞬間|高美館「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特展 ft. 陳懷恩
▍主持人|朱貽安
▍來賓|陳懷恩(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
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英國泰德美術館、國巨基金會合作的特展「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於6月底正式開幕。
結合陳泰銘先生的收藏與泰特美術館的典藏,55幅從畢卡索、安迪沃荷、里希特到杉本博司等大家名作,探索百年來繪畫與攝影的互動關係。
繼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的古典學分之後,我們再次邀請到陳懷恩教授為我們解析「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特展,完整從古典到當代的藝術認識。
把握藝術家想傳達的關鍵點,當代藝術其實是我們最熟悉也最容易有共鳴的時代顯影。
*本集提及作品
佛洛依德,《女人與白狗》
蘭格(Dorothea Lange),《移工母親》
畢卡索,《哭泣的女人》
巴塞利茲,《吃橘子的人之二》
傑夫.沃爾(Jeff Ward )《突如其來的一陣風(借鑑葛飾北齋)》
杉本博司「海景」系列(擇一)
里希特《兩支蠟燭》
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
安迪.沃荷(Andy Warhol)《自肖像》
▍來賓介紹
陳懷恩,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著有《尼采的藝術形上學》、《當代美學對文化與生活的反省》、《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等書。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9 Aug 2024 - 81 - EP80|華麗島當代藝文誌|攝影家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資料庫」 ft. 彭雅倫
在日治台灣開始攝影創作的藝術家彭瑞麟,出身於新竹客庄的漢醫家庭,藝術啟蒙雖為繪畫,但卻以台灣第一位攝影學士著名。
在他十五年的攝影創作生涯中,從在日時期開始接觸的畫意攝影與後來廣州從軍時期的紀實攝影,形式幅度極廣。
現今由其後代彭雅倫主持經營的粉絲頁「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與「彭瑞麟資料庫」也已上線,在整理家族長輩的遺產時,雅倫遇過那些挑戰呢?我們就邀請她來分享一路走來到當下的心路歷程。
▍主持人|陳飛豪
▍來賓|彭雅倫(藝文工作者,彭瑞麟後代)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彭雅倫,「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臉書專頁、「彭瑞麟資料庫」共同創辦人與管理者。甫以〈落木.無邊〉作品獲得「亻厓等記得:客庄在地記憶的紀念形式徵件」首獎、2024年獲邀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駐館藝術家。2023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展覽《創世的松茸》,創作橫跨十年家鄉地景的轉變,其中展出〈我們一起這裡〉曾於2013年獲竹塹奧斯卡紀錄片銀獎。
說明:本集節目中,出現的客家詞彙,以受訪者彭雅倫的海陸腔為準,其中「阿公 a+ gungˋ」為爺爺、「阿婆 a+ po」為奶奶、「阿伯 a+ bag」為伯父,發音與台語「父親」的「阿爸 a-pah」接近,特此說明。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5 Aug 2024 - 80 - EP79|謎迷音|給替代空間的陋室銘──ft. 立方計劃空間 & 水谷藝術
▍主持人|陳晞
▍來賓|立方計劃空間(鄭慧華、羅悅全、區秀詒)、水谷藝術(彭才瑄)
替代空間之所以與藝術空間不一樣,或許是因為它的經營者更期望,這個空間更能有某種特定的態度或本質,而不只是單純做展覽與藝術推廣。而替代空間的出現,在臺灣也有它與藝術機構與藝術市場對話的異質性實踐與主題。
近年來,替代空間也隨著藝術生態改變,如今的替代空間還能替代什麼呢?本輯邀請要邁向15年的立方計劃空間,與成立10年的水谷藝術等兩個空間團隊,來談談他們承接了哪些替代空間的核心價值。這些空間跟他們所身處的環境有什麼關聯?而他們又是怎麼看「替代」空間在今天的異質共存?
▍來賓介紹
鄭慧華(立方計劃空間藝術總監/策展人)
鄭慧華是立方計劃空間的共同成立者,她以「拓展策展」為實踐,致力於與藝術家、文化行動者及研究者的深度合作,並發展長期的研究暨策展計畫。自2010年起,她共同推動台灣現代聲響文化的研究,並以立方計劃空間為平台,將其延伸至展覽、出版、線上資料庫及網路廣播電台等多種文化形式的實踐。鄭慧華策劃過的展覽包括:「液態之愛」(2020,台北)、「現實秘境」(2016-2018台北、吉隆坡、首爾)以及「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2011,威尼斯)等。
羅悅全(立方計劃空間與企劃經理/策展人)
聲響文化研究者,立方計劃空間共同成立者,長期關注於台灣獨立音樂、實驗音樂、及聲響藝術及文化等相關領域。1990年代曾為數家報刊撰寫台北獨立音樂文化相關報導文章。此外,他是「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2014)共同策展人,並擔任該研究讀本(2015)的主編,同時他是「聲軌:台灣聲響文化資料庫」網站(soundtraces.tw)及網路廣播「話鼓電台」(Talking Drums Radio)的總策劃。
區秀詒(立方計劃空間國際交流計畫主持人/策展人)
出生成長於吉隆坡,現工作、生活於臺北。其創作主要以動態影像、觀念、裝置等混合形式,探討和擴延影像與影像製造以及和歷史、政治、權力之間的關係。吉隆坡實驗電影、錄像及音樂節(KLEX)與「亞答屋84號圖書館」共同創辦人之一。
彭才瑄(水谷藝術創辦人暨總監)
曾任艋舺龍山文創中心總監(2018),創辦加蚋仔藝術季(2016),創辦酸水南行為影像藝術節(2018、2019)。曾於文化部藝術行政與策展工作坊擔任主辦人,獲得2015年臺北市立美術館藝術進入社區計畫獲最佳藝術獎,並於臺北雙年展論壇任與談人。曾協助水谷藝術與世界各地的美術館、藝術節、雙年展、藝術機構交流。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2 Jul 2024 - 79 - EP78|編輯部臨時動議|它們為何是經典?走讀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特展 ft. 陳懷恩
▍主持人|朱貽安
▍來賓|陳懷恩(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
2024最受矚目的展覽莫過於奇美博物館舉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開展前便以一分半鐘售罄一萬張早鳥票的紀錄,寫下臺灣藝術展覽史的新紀錄,足見大家對此世界級藝術的熱情與期待。
在最新一集的Podcast中,我們有幸邀請到深諳藝術史與圖像學的陳懷恩教授,為我們深入解析這次展覽的重要性與亮點。
懷恩老師將帶領我們探索國家藝廊的獨特收藏特色,從南北方文藝復興的風格差異、到古典繪畫中的明暗法與暈塗法的運用,以及作品中象徵意義的解讀。
而同樣都在畫肖像與風景,為什麼有些作品就是經典,可以寫入藝術史?藉由這場機會難得的展覽,讓我們一起從藝術史的角度認識藝術。
提及作品:
波拉尤洛(Piero del Pollaiuolo),《阿波羅和達芙妮》
梅西那(Antonello da Messina),《書房中的聖傑洛姆》
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
馬賽斯(Quinten Massys),《寶座上的聖母子與四位天使》
荷賽特(Jan Gossaert),《年輕公主》
布克雷爾(Joachim Beuckelaer),《四元素:水》、《四元素:火》
卡拉瓦喬(Carravaggio),《被蜥蜴咬傷的男孩》
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六十三歲自畫像》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陳懷恩,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著有《尼采的藝術形上學》、《當代美學對文化與生活的反省》、《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等書。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1 Jul 2024 - 78 - EP77|謎迷音|愛如潮潮水水——潮流藝術與潮流文化的潮水退了?! ft. Kea&Shawn
▍主持人|陳晞
▍來賓|Shawn CHANG(《Juksy 街星》總編輯)、Kea TSAI(DOPENESS ART LAB 創辦人)
自去年開始,藝術博覽會中逐漸出現「潮流藝術的潮水退了」的聲浪,在藝博會
中,我們越來越少見到那些通常會被大家視為潮流藝術的藝術作品。也因為潮流藝
術在市場上總是以行銷明星般的手法被宣傳著,而鮮少被冷靜地討論它的好與壞。
有些人認為,潮流藝術不過是具有時尚文化資本與娛樂經濟資本的素人藝術家作
品。但也有人認為,這個不被藝術學院討論、從「圈外」誕生、被市場炒作的藝術
類別,其實承襲著不同的文化價值。
大概在2010年代開始,藝術市場逐漸出現「潮流藝術」這四個字,它是中文世界
獨創的分類,在英文的語境裡,通常被認為與「Urban Art」較為接近。而潮流藝
術的內裡,則揉雜著街頭藝術、塗鴉藝術、低眉藝術、藝術玩具,乃至於村上隆的
「超扁平」美學。這讓我不禁好奇,那潮流藝術跟潮流文化在亞洲的誕生有什麼樣
的關係?它們之間又有哪些同質與異質的地方?潮水退了之後,我們可以怎麼討論
它?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圖片勘誤:《Jusky 街星》應為《Juksy 街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7 Jun 2024 - 77 - EP76|編輯部臨時動議|現象級展覽落幕?漫談近期臺灣美術史的策展趨勢 ft. 劉錡豫
▍主持人|朱佑霖
▍來賓|劉錡豫(藝術史作家,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大家還記得北師美術館曾展出「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等現象級轟動全臺的大展嗎?重新發現黃土水《少女胸像》與《甘露水》的故事,帶給臺人的感動至今仍深刻難忘。當現象級展覽熱潮落幕後,一波一波臺美展覽的推陳出新,又為臺灣美術史帶來什麼變化?或者成長?
故事從近期引起熱議的李梅樹紀念館開始,4月27日李梅樹紀念館舉辦了臺陽美協特展「春色無邊──初代臺陽人的春日和鳴」,因為展覽主視覺看板選用了李石樵《橫臥裸婦》,裸體畫作遭附近家長抗議要求撤下,最終館方也妥協下架了事,卻在網路上引起不少討論。而成立於1934年的臺陽美術協會,今年恰逢90周年,是臺灣最長壽的民間藝術團體,這個民間藝術團體與日治時期《橫臥裸婦》曾發生的撤畫風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本次邀請臺灣美術史專家劉錡豫,我們將一起撿拾過去歷史的記憶,透過他的經驗分享,一起來聽聽近期臺灣美術展覽的發展動向吧!
※典藏新書折扣※
《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https://reurl.cc/EjWoOA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劉錡豫
台灣美術史的學徒,經營《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粉絲專頁,從事藝術與藝術史的非虛構書寫跟推廣。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3 Jun 2024 - 76 - EP75|編輯部臨時動議|編輯來QA:故宮體檢與當代藝術的解殖之路
▍主持人|朱貽安、藍玉琦
本集編輯部臨時動議,以2024年五月號《典藏古美術》與《典藏.今藝術&投資》專題為內容,邀請雙方進行古今QA,互為讀者亦為彼此的聽眾。
「故宮體檢」與「絕地大反攻——解殖與後殖」這兩個看似完全不相干的題目,是否能有交集點?在彼此不同的視角中,又能看到什麼?
我們所關心的話題,不侷限於各自且試圖理解彼此,可以是已然發生的歷史,可以是正在進行的事務,可以是國際視野,可以是在地關懷。期待我們都能在這些對話中找到更多共鳴與靈感!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專題介紹
【故宮體檢】
1925年故宮博物院於紫禁城內廷正式成立,隨著歷史流轉,國立故宮博物院經歷北溝時期,終在1965年落腳於臺北外雙溪。2025年將是故宮百週年,也是故宮在臺60週年,作為指標性的博物館,故宮的未來除依循政策,更需聆聽公眾的聲音。
現在就是走向未來的起點。在故宮迎向百年的前一年《典藏.古美術》組織專題,邀請各界專業人士提出對故宮的觀察與期許,從硬體設施、軟體服務、展覽規畫,到館藏開放應用、行銷宣傳……「國立故宮博物院」應該是什麼?可以是什麼?又該如何以具體作為去實踐?並就現正進行之新故宮計畫「北部院區整(擴)建計畫」詳實說明其爭議交鋒。
【絕地大反攻——解殖與後殖】
近年來,黑人藝術、全球南方等後殖民與解殖議題成為藝術世界的顯學。它在藝術領域的發展脈絡是什麼?從流行全球的嘻哈與街舞,到近期的黑人藝術研究展與第三世界電影,我們又可看見什麼發展趨勢乃至於值得借鑑的地方?本期《典藏.今藝術》專題由此出發,期待帶給大家不同的思考。
電影《星際大戰》中,其惡勢力正是一個靠工業與科技征服銀河系的「帝國」,反抗軍由受到帝國高壓殖民統治的多元族群組成,而天行者聯合原住民等少數族群,利用他們的地方知識與力量瓦解了帝國統治。結合了古典英雄神話和東方思想,展示了典型的後殖民抗爭結構,我們也正從殖民抗爭終曲走向後殖民時代開啟的未來神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0 May 2024 - 75 - EP74|編輯部臨時動議|第22屆台新藝術獎真心話——文本、田野與何謂雅俗共賞 ft. 許仁豪、陳品秀、張韻婷
▍主持人|童詠瑋
▍來賓|許仁豪、陳品秀、張韻婷(第22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一年一度的台新藝術獎即將在6月1日揭曉得主!這份入圍名單反映出什麼樣的現象趨勢?身處後端的藝術獎又該如何回應時下的生產結構?本次邀請三位提名觀察人許仁豪、陳品秀、張韻婷出來打球。
從本屆熱議的「文本」與「田野」兩個關鍵字切入,我們除了回頭探討兩者之於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的各自發展脈絡,亦相互借鏡、省思藝術創作與觀眾/大眾的關係距離,如何彰顯「形式」與「內容」之間,乃至「雅」與「俗」之間的互動張力。其中的微妙變化,又如何牽動著藝術獎的評判標準?
尤其,表演藝術近年邁入大場館時代,確實更受市場機制左右,專業化的精品講求文本的精雕細琢;相對來說,視覺藝術雖看似較能維持在野特質,卻也無可避免地靠攏菁英、學術品味,而可能得另闢蹊徑、辨識模糊的觀眾面孔。
兩者所共同指向的,或許是從獎補助到場館資源分配等整體生產機制的成熟。生產鏈與資本鏈的需求,漸取代培育理想性的環境,為愈發朝向中小企業經營模式的藝術創作,複製出標準化的作業流程。
隨著台新藝術獎成立二十餘年,過去的文化生產正走向今日的文化消費,政策環境亦大力擁抱文創產業的永續經營;此刻,藝術獎作為結構中的一環,又該如何意識到此一問題,並匯聚不同領域專業相互對話,從彼此差異的現實條件,與共同面對的處境難題,商議因應之道?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許仁豪
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美國康乃爾大學劇場藝術博士。研究專長為華語文現當代戲劇,批判文化與性別表演理論,除了出版專業學術論文,也長年在表演藝術評論台撰寫評論文章。
陳品秀
舞蹈評論人。曾任《PAR表演藝術》雜誌資深舞蹈編輯,表演藝術評論台評論⼈,評論文章亦散見於媒體。2002-2022年間擔任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文獻室主任,同時協助雲⾨流浪者、創計畫、羅曼菲等獎助計畫的運作,淡水雲門劇場成立後擔任劇場節目經理。目前為自由評論人。
張韻婷
藝評人。現從事教學、書寫與展覽策劃。線上藝文平台「藝術圈圈」總編、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專長領域為當代藝術與藝術評論。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hu, 09 May 2024 - 74 - EP73|來顆讀書丸|在318學運十週年,聊聊藝術與公民運動的折返跑 ft. 呂佩怡
在318學運十週年之後,我們怎麼觀看當代藝術創作與公民運動之間的關係?
▍主持人|陳晞、陳思宇
▍來賓|呂佩怡《「藝術/運動」作為公共平台》作者
在318運動十週年之際,終於有一本專門討論臺灣當代藝術與公民運動的專書出版了!典藏藝術家庭出版邀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全英文學程(CCSCA)呂佩怡副教授撰寫出版的《《「藝術/運動」作為公共平台:當代藝術與社會運動之間》》,從當代藝術的視角出發,尤其是視覺藝術的創作實踐、展覽製作、藝術評論等,不以全景式解釋歷史變化,而採用個案串接時代轉折,透過論述分析、訪談與參與觀察,希冀提供一個不同的觀看視角,理解當代藝術與社會運動正在變動中的多重關係。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呂佩怡老師,除了與她聊聊《「藝術/運動」作為公共平台》這本書之外,也談談十年前她在318學運現場中,感受到藝術與運動之間的何種關係。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呂佩怡 策展人、研究者、藝評人。目前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全英文碩士學程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分為兩個主軸:一為美術館之外藝術實踐與策展,包括藝術與城市、社區/社群/社會參與、文化行動等。另一軸線則關注展覽史、策展研究。策展與策劃實踐包括:擔任2014年第八屆深圳雕塑双年展「我們從未參與」副策展人、2015年英國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微型小革命」策展人、2016年第五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負地平線」」共同策展人、北美館「對談雙年展」講座策劃主持、2017–2018年台北當代藝術館「春之當代夜-亞洲策展史I&II」策劃主持。其出版發表散見於國內外研討會、學術期刊等,研究計畫專書《台灣當代策展二十年(1992-2012)》獲得第十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出版提名獎」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8 Apr 2024 - 73 - EP72|華麗島當代藝文誌|日治台灣繪畫記錄下消逝的日本民俗 ft. 張靖委
▍主持人|陳飛豪
▍來賓|張靖委
在本單元的前一集,民俗眼看陳澄波主題中,我們透過他的繪畫看到了日治時期,在現代性都市概念下,嘉義與彰化的地景改變,所帶來的台灣本土民俗景觀變動。
另外一條由日本政權帶來的宗教脈絡之下,神道的神社以及日式佛教的相關建築物,也順勢進到這座島嶼,不只陳澄波透過了他的畫筆,記錄了這樣的改變,當時在台灣的日本畫家們,如木下靜涯、鄉原古統和野村泉月也曾將神社入畫,在不同的眼界視角之下,這些畫作又傳遞出怎樣的訊息?而我們又如何定義神社與佛寺的文化遺產?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張靖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民俗亂彈」編輯。
*主視覺圖片:
木下靜涯,口繪,《臺灣警察時報》,書籍插圖,1938-01-05。(新年特別號)
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
*勘誤|28:06 原鄉古統姓氏應為鄉原古統姓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5 Mar 2024 - 72 - EP71|來顆讀書丸|可愛不可以嗎?來看看江戶藝術史上的各種可愛 ft. 李芸蓁
可愛不可以嗎?
▍主持人|蔣倪
▍來賓|李芸蓁
一幅作品是否會因為「可愛」而讓藝術價值打折扣呢?可愛是透過線條簡化、形象拙趣、擬人化、稚齡化實現的嗎?藝術家如何發射可愛光波攻擊?可愛之於藝術創作,是風格、是目的?還是可愛就是正義!?
《可愛的江戶繪畫史》收錄俵屋宗達、伊藤若沖、與謝蕪村、圓山應舉、長澤蘆雪、仙厓義梵、歌川國芳,共七位江戶時代知名藝術家的作品,除了介紹他們的可愛作品,也介紹作品相關的文學體裁與文化表現。
本集邀請到《可愛的江戶繪畫史》譯者李芸蓁,她除了精通日文,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史博士生。我們將邀請她分別從譯者與藝術史研究者的兩個角度,來談談《可愛的江戶繪畫史》。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李芸蓁 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在日比嘉高教授指導下,取得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文學研究科日本文化學講座碩士學位。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兼任講師。興趣為解析日與文法結構與學習日臺韓藝術史。
* 《可愛的江戶繪畫史》封面影像由石頭出版提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1 Mar 2024 - 71 - EP70|謎迷音|翻開一座新的城市|藝術出版與在地社群 ft.傻瓜書日
▍主持人|陳晞
▍來賓|
何苑瑜 -大館「 BOOKED:香港藝術書展」副策展
洪松年 - THEBOOKSHOW 共同創辦人
趙夢莎 - ABCA 中國藝術出版文獻庫主持人
謎迷音新輯數特別與藝術書展品牌「傻瓜書日」合作,記錄了三位來自不同地區的藝術書社群組織者與創作者的交流論壇「翻開一座新的城市——藝術出版與在地社群」。
他們分別是新加坡「THEBOOKSHOW」的發起人洪松年、中國「ABCA中國藝術出版文獻庫」的創辦人趙夢莎,與香港大館「BOOKED:香港藝術書展」的副策展人何苑瑜。
對於在國際間或不同城市間從事藝術書、小誌與書籍創作的人,可能都有聽過他們在做的事情,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台灣聚在一起,公開談談他們在不同城市裡的藝術書社群,以及獨立出版展演策劃的現場。
▍來賓介紹
趙夢莎
「ABCA 中國藝術出版文獻庫」(Art Book in China Archive,abCa) 主持人,曾任國際媒體《VICE中國版》市場經理,2018年開始參與中國第一個藝術書展機構「Art Book in China」並主持非營利計劃abCa至今。
洪松年
攝影藝術家、新加坡藝術出版平台「THEBOOKSH OW」的共同創辦人,該平台啟動於2014 年,致力於為對獨立出版攝影書感興趣的藝術家和攝影師提供機會與連結。曾於新加坡DECK攝影藝術中心、東京寫真美術館、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曼谷大學畫廊等地舉辦個展,並獲佳能公司攝影新宇宙大獎、新加坡Noise攝影大賽等獎項。
何苑瑜
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學院策展與藏品碩士,早年投入版畫創作,後為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副策展人,為大館「BOOKED: 香港藝術書展」、「藝術家書籍圖書館」等項目策畫多檔藝術書內容。
關於 @傻瓜書日
傻瓜書日由劉兆慈與林君燁成立於2018 年5 月,是一個以影像自出版刊物為主體的傻瓜書(dummies)計劃,收錄海內外各種最稀奇古怪的影像書,並策劃同名市集、展覽與系列講座,將傻瓜書分享給島內外讀者。
2023年12月15-17日舉辦於 @C-LAB 的第四屆傻瓜書日攝影藝術書展,以「圖書館」為策展主題(其實也是有點呼應他們舉辦在空總的那個圖書館空間),進行一系列東亞及東南亞的攝影書與藝術出版活動。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6 Feb 2024 - 70 - EP69|編輯部臨時動議|北雙新作登場!也是你沒有想過的另類導覽 ft. 周安曼、張允菡、施昀佑
▍主持人|嚴瀟瀟
▍來賓|
周安曼 2023台北雙年展策展人
張允菡、施昀佑 害喜影音綜藝成員
本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幕兩個多月後,在農曆春節後又將有新作品進場!這既是一件「作品」,也會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北雙導覽體驗。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本集節目邀請到本屆北雙其中一位策展人周安曼、以及這件新作的創作團隊「害喜影音綜藝」的兩位成員張允菡、施昀佑,一同來開箱這一耗時超過半年時間所完成的計畫。
在這次計畫中,害喜團隊邀請幾位來自臺灣、以及成長於東南亞及中港兩地、近年移居到臺灣或在臺灣有生活經驗的華語文化工作者,共同進行了一系列根據北雙展覽概念為主軸的工作坊,透過「國界」、「想像與認同」、「幽默感」和「未來」四個關鍵字,作為成員間彼此對話的基礎,探討在主流文化下,細微差異的個體經驗將如何自處。成員透過協同書寫,精選出對部分雙年展展覽作品的另一種非官方詮釋,並錄製成語音導覽。
本集節目中,周安曼將與他們一起聊聊北雙的策展概念與展覽,是如何與害喜此次計畫互相結合,既成為「小世界」生長出的新作品,也創造出新的雙年展詮釋與體驗。
*害喜影音綜藝作品《聊一下:我們講了,你們想了,他們做了》於2/17起展出,活動講座。
▍來賓介紹
周安曼
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策展團隊成員之一。她也曾是第58屆卡內基國際展(Carnegie International, 2022)的策展委員成員之一,並擔任香港參加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客座策展人。此外她曾參與第6屆與第7 屆台北雙年展的策展團隊,並擔任第10屆上海雙年展的協同策展人,以及2015至2019年間香港 Para Site 藝術空間的教育與公眾計畫策展人。
害喜影音綜藝
害喜影音綜藝成立於2017年,由一群不同領域的藝文工作者所組成。他們關心各種社會科學面向的實踐,著重人與人的連結,透過團隊成員各自的專長,串接不同專業群體,形塑新的知識社群,打造專屬而獨特的工作架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2 Feb 2024 - 69 - EP68|來顆讀書丸|藝術家最大的敵人是親戚?藝術還能如何讓人有「感覺」? ft. 耿一偉
▍主持人|陳思宇
▍來賓|耿一偉(劇評人兼策展人)
藝術創作需不需要理論支持?
壞作品為什麼需要存在呢?
如何邁向成功藝術家之路?
你是不是也曾經問過自己這些問題?
這些提問都來自劇評人兼策展人耿一偉甫出版的新書《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書內總共提出了45個問題,收錄耿一偉這七年來,對藝術現象的觀察與思考。注意!這本書不會給你答案,但絕對會給你一些思考的靈感!
除此之外,2023年中,耿一偉也獲頒德國歌德獎章,成為首位得到此殊榮的台灣人。本集節目將從書的內容出發,更進一步「逼問」他關於跨界策展的想法和觀察,也邀請他分享獲頒歌德獎章的國際交流經驗——我們有沒有可能再打開國際合作的想像?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耿一偉
策展人、劇場工作者與作家。《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作者,曾任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臺南藝術節策展人,並於2023年獲頒德國歌德獎章。
▍延伸閱讀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9 Jan 2024 - 68 - EP67|編輯部臨時動議|「Voices」藝術台北新展會:藝博會辦得好好的,「Voices」策展為了什麼?
▍主持人|陳晞
▍來賓|
陳世彬 藝術台北OAT 2024執行會長
王焜生 首屆「Voices」策展人
劉忠河 藝術台北OAT董事
王瑞棋 藝術台北OAT董事
「我們希望OAT藝博與『Voices』不只能提供個人式的收藏,更能促進大型的、機構式的收藏,但這在台灣的展會裡很少做。」
此次「Voices」邀請到了9家實力堅強的國內外畫廊,在台北市南港瓶蓋工廠分別以類個展的形式,在5個展館與戶外園區中,帶來13位藝術家的作品組件。策展人王焜生進一步以「大型雕塑」、「裝置藝術」和「跨域整合」等面相,勾勒出作品之間呼應的面向,企圖以此吸引更大型、專業的機構收藏青睞。
為了迎接首屆「Voices」的到來,我們特別與主辦方藝術台北(One Art Taipei)合作,邀請到負責策展的策展人王焜生、OAT2024 執行會長陳世彬、OAT董事劉忠河與王瑞棋等核心成員,來到藝術環境音的錄音室,談談藝術未來在今年舉辦的「Voices」,究竟如何帶給藏家、畫廊主與藝術愛好者們一場新的體驗?
▍首屆「Voices」展會資訊
展會地點|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A2、B、F、G、M棟(全區)
展會地址|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13號
展會日期|2024.1.26-29
展會時間|13:00-21:00
開幕時間|2024.01.26 19:30-21:00
票價|450-2,000元
▍來賓介紹
陳世彬|臺南德鴻畫廊(1993-)負責人,畫廊以推廣在地與國際當代藝術為主。
王焜生|旅居德國10 多年,皆從事當代藝術觀察評論與展覽策劃,在英國、德國專研歐洲現代與當代藝術史及理論,同時擔任藝評人為藝術雜誌、展覽撰寫專欄。
劉忠河│臺北朝代畫廊(1984-)負責人,畫廊以經營國際名家作品收藏買賣與推廣台灣年輕藝術家為主。
王瑞棋│也趣藝廊(2002-)負責人,2019年於德國萊比錫開設Aki Gallery Leipzig Prospect展覽空間,致力於推廣台灣當代藝術,並積極與日本、歐洲等地畫廊合作,進行策略聯盟,搭建台灣當代藝術與國際對話的平台。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5 Jan 2024 - 67 - EP66|編輯部臨時動議|為什麼你該關心文化預算如何被監督?
▍主持人|陳晞
▍來賓|吳思瑤(民主進步黨臺北市第一選區立法委員)
張其祿(台灣民眾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大選快到了,你關注的文化政策與議題,有沒有出現在這次的總統和立委選舉政見裡面呢?
從2000年起,每逢選舉前夕,我們典藏雜誌社團隊便持續與藝文界一起,關注著候選人們提出的藝文政見。直到現在,藝文界或許已經逐漸意識到,真正的問題,恐怕不只是候選人們在文化政見中,提出什麼樣的支票,而是這些政見在文化部每年接受立委質詢且審議預算的時候,才能看到它如何被落實、妥協、扭曲或加碼的現狀。
而在這集節目中,我們出外景採訪了在2023年,於立法院教育與文化委員會監督文化部與教育部的立法委員,請他們談談這個任期中,監督了哪些問題,文化與教育預算又有哪些現象,是他們正在關注的。這些法案推動與監督,很可能是藝術界更可以在日常中稍微留意的面向。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吳思瑤|民主進步黨臺北市第一選區現任立法委員。長期擔任教育與文化委員會委員。任內曾審議推動「文化基本法」、「文化發展基金」、「藝術品分離課稅」、台灣設計研究中心升格研究院等政策。
張其祿|台灣民眾黨籍現任不分區立法委員、民眾黨中央黨部政策智庫召集人。於教育與文化委員會期間監督審議公視法、黃牛票防治以及公共藝術法規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hu, 11 Jan 2024 - 66 - EP65|謎迷音|Drag不只皇后:蕉佛妮妃雅相遇部落變裝表演場 ft. 妮妃雅Nymphia Wind & 呂瑋倫
▍主持人|陳晞
▍來賓|妮妃雅Nymphia Wind(變裝皇后)、呂瑋倫(策展人)
近十年來,臺灣的變裝皇后與變裝表演文化,逐漸從地下次文化擴散到不同的藝術展演、街頭遊行與派對文化。甚至更出現了變裝皇后界的「臺灣之光」——台灣變裝皇后妮妃雅,進入了全球最知名的變裝皇后實境秀《魯保羅變裝皇后秀》(16th)參賽,成為首位躋身這個全球變裝超級明星殿堂的台灣人。
短暫於同志驕傲月回台的妮妃雅,與其他臺灣變裝皇后、劇場工作者,一同在臺北石牌福佑宮舉辦了「彩虹芭仙傳」,這場大量翻轉本地流行文化與文本的變裝皇后秀,讓眾人體會到皇后翻轉文化的創造力與自由性。不只會在夜店裡搞派對,更可以在宮廟與街頭,藉由表演將臺灣文化轉化為充滿新意的體驗。前來一睹風采的長幼親友、善男信女擠滿了廟埕,主委不亦樂乎加碼小費,以上活動沒有申請文化部與國藝會補助。
另一方面,在臺灣,變裝文化可不只有「皇后」這一種脈絡。自六、七〇年代起,原住民族變裝表演者早融身於都會打拼的生活中,如今也活躍於各種喜慶活動的場合,在這樣的社會文化環境當中,並沒有將他們視為「皇后」的概念,也因此長出了一條有別於變裝皇后的文化系譜。
謎迷音的第六集節目「Drag不只皇后」,重磅邀請到了變裝界台灣之光「國際蕉佛」妮妃雅Nymphia Wind,以及持續研究原住民族酷兒文化的策展人呂瑋倫同台交流。在他們的對談中,歐美都會日常的變裝皇后文化,與臺灣部落日常的變裝表演文化,又會迸出怎樣的新滋味?
*左起圖為原住民族變裝表演者巧克力(潘子星),變裝皇后Nymphia Wind 妮妃雅。
圖片提供:呂瑋倫、妮妃雅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變裝皇后妮妃雅Nymphia Wind
國際變裝皇后、「彩虹芭仙傳」表演製作人、變裝家族「House of Wind」之母,變裝皇后實境秀《魯保羅變裝皇后秀》(16th)參賽者。
呂瑋倫
策展人、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關注原住民藝術、後殖民與性別理論研究。近年策劃包括2023 Pulima藝術節「情山色海:酷兒.原民.祕密史」、「后古事紀:當代原住民變裝表演叢像」(2022)、「母神的背臉:武玉玲個展」與「靜寂的盛典:原住民當代藝術中的性別視鏡」(2020)等展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5 Dec 2023 - 65 - EP64|華麗島當代藝文誌|民俗眼看陳澄波:時代劇烈變動下的廟宇風景 ft. 張靖委
▍主持人|陳飛豪
▍來賓|張靖委(台灣民俗研究者)
從日治時期到當代,台灣的民俗風景,在城市現代化與各種統治政策下,皆發生了劇烈的改變。而日治時代在「地方色」創作熱潮的引導下,許多藝術家們的作品,皆紀錄了這段時間的變化,其中甚至包括了許多已經消失的地方民俗風景。
在這次的單元當中,我們邀請了台灣民俗研究者張靖委,用「民俗眼」的角度來告訴聽眾,有看出哪些藝術史或藝術評論中較少觸及的獨特價值呢?
本次節目則精選陳澄波分別以彰化元清觀、南瑤宮以及嘉義溫陵媽祖廟這三座廟宇相關的畫作,請靖委為我們解讀這些油彩風景中的民俗意涵與城市變遷。
▍來賓介紹
張靖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民俗亂彈」編輯。
*本集內容勘誤
16:43|「翹尾燕脊」為「翹脊燕尾」。
44:56|據查元清觀戲台其實有黑白老照片,而矢崎千代二的畫作提供我們看到戲台的顏色。
© 圖片來源: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網站
主視覺圖片|陳澄波《初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1 Dec 2023 - 64 - EP63|編輯部臨時動議|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
▍主持人|陳晞、陳思宇
花東的創作者們因當前許多跨領域的展演計畫,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矚目,也出現越來越多元的藝術創作者集結新社群。近年他們廣邀各地藝術家深入在地,一起討論議題、未來與藝術想像。這些交流與混血,也正在擾動藝術、工藝、表演、創作、策展乃至於勞動的意義與價值。
典藏ARTouch與《今藝術&投資》11月號推出的「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專題,便是針對現階段花東藝術創作生態現況的觀察與紀錄。我們邀請黃瀞瑩、呂瑋倫、徐國明、盧宏文與高立哲等關注花東藝術場域的研究與書寫者們,一起從「創作社群現況」、「新興藝文空間盤點」、「文化中介組織如何進駐活化花創」、「海洋文化行動現況」、「場外(off-site)策展實踐」等面向,密集訪問近30組藝術文化工作者。
這集節目將會對專題的內容進行重新的編輯和對話,從現有的材料中試圖開展其他可能性。探問如果在2020年代,有一種花東藝術圈,那它很可能會是什麼?如何在鬆動疆界與形成開放式網絡的同時,又確立自己的主體性?
▍主視覺插圖授權|葉海地 藝術家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專題
⭔ 社群創生藝術:部落、創作營、藝術節、藝術村、劇場、工寮、實驗場(上)
⭔ 社群創生藝術:部落、創作營、藝術節、藝術村、劇場、工寮、實驗場(下)
⭔ 重航海洋的文化行動——造船作為一種方法
⭔ 花東藝文空間,抽樣與現況 (2016-2023)
⭔ 園區流標了,然後呢?文化中介組織如何救花創?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7 Nov 2023 - 63 - EP62|來顆讀書丸|漫畫的有趣vs有思考性|《哆啦A夢》要告訴我們的事!ft. 彭俊人
▍主持人|葉晞
▍來賓|彭俊人 《哆啦A夢論》譯者
日本評論家杉田俊介在台灣出版的《哆啦A夢論》、《JOJO論》、《宮崎駿論》三本動漫評論,以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等多重觀點深度思考討論故事和角色們。而杉田的評論特點,是對弱勢的關懷、是看破主角和故事殘缺。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他這樣的思想?又或者這其實是日本文化的共通性?
杉田說:「漫畫的『精彩有趣』和『有思想性』這兩點並不衝突,覺得看漫畫不用思考什麼困難的議題,只要讀得開心就好的這種想法,其實小看了漫畫的精采程度。具有思考性反而正是漫畫有趣的地方!」
台灣人比較熟悉的宮崎駿動畫、《哆啦A夢》和《JOJO的奇妙冒險》等日本動漫作品,也成為杉田筆下的評論對象,面對宮崎駿、荒木飛呂彥、藤子不二雄等神級漫畫大師,他分別以什麼態度寫下評論?
這集節目主題是杉田的最新台灣譯作《哆啦A夢論》,杉田用「軟弱、無力」來貫穿了整本書的主軸——究竟大雄是如何成為漫畫主角,他充滿缺點的生命又是為什麼會存在?其實人類的命運也跟大雄一樣,不斷失敗、非常不完美,但總是一次次重新站起來繼續往前進。
今天邀請到《哆啦A夢論》、《JOJO論》和《宮崎駿論》書籍的共同譯者彭俊人(Toshi Peng)和我們分享他的這三本翻譯作品,除了進入動漫宇宙,也一起來理解杉田俊介這位評論家和他的思想觀點。多方斜槓的彭俊人是不是也有著特殊的替身能力呢?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本集菜單 ▓▒░
◍ 04:35 怎麼做到多方斜槓?藝文工作者們需要學習的替身能力
◍ 09:02 翻譯漫畫作品過程中的血淚史
◍ 15:00 關於《哆啦A夢論》、《JOJO論》、《宮崎駿論》作者——日本知名評論家杉田俊介的背景與核心思想
◍ 24:28 杉田俊介面對宮崎駿、荒木飛呂彥、藤子不二雄漫畫大師有著不同的態度?
◍ 28:08 為什麼用「軟弱」作為《哆啦A夢論》一書的主軸?可以用別的形容詞嗎?
◍ 35:05 從動漫和評論重新認識日本的文化
◍ 38:56 讓評論家說「不建議推薦給孩子看」的《哆啦A夢》到底哪裡恐怖?
░▒▓ 來賓介紹 ▓▒░
彭俊人(ToShi Peng)
1979年生。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業。標準的懷古廚,對經典電玩遊戲復刻版和漫畫周邊商品沒有抵抗力的中年男子。最愛的點心是銅鑼燒。譯有《宮崎駿論:眾神與孩子們的物語》、《JOJO論》,《為當下策展:南條史生的藝術現場 1978-2011》等書。
░▒▓ 關於本書 ▓▒░
📖 書籍連結|https://reurl.cc/RzaDdr
《哆啦A夢論》作者|杉田俊介;譯者|彭俊人;出版|典藏藝術家庭
家喻戶曉的哆啦A夢,應該是最平凡裡的不簡單!
藤子・F・不二雄老師藉由一個「永遠的小學生大雄」日常,深入探討軟弱、溫柔、率真,絕望與希望,以及科學、宗教、政治與進化。
大雄軟弱嗎?胖虎是蠻橫的惡霸嗎?靜香有著男子漢的內心?這些孩子生活化的日常是日本戰後民主主義下的理想?而哆啦A夢是瑕疵品還是未來科技的神代表?機器人、恐龍、颱風的小孩、雪精靈、樹寶、蒲公英小孩、石頭狗等非人類帶來的諭示又是什麼?
繼《宮崎駿論》、《JOJO論》後,評論家杉田俊介的第三波國民動漫評論《哆啦A夢論》。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3 Nov 2023 - 62 - EP61|藝術史去哪了|在AI圖像時代,看見藝術史的未來 ft. 賴毓芝
▍主持人|蔣倪、小董
▍來賓| 賴毓芝 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全系列最終回!聽過美術館館長、節目製作人、中學老師、藏家的分享,本集來聽學者談談他們心目中的藝術史到底是什麼?
在AI演算、圖像傳播的世代,藝術史還是遺世獨立的高冷學科嗎?或是,藝術史已經精準掌握了圖像與風格描述的流量密碼?
這集回顧了全系列談過的市場、策展、研究,守備範圍全方位,各位聽眾不可錯過!
░▒▓ 本集菜單 ▓▒░
◍ 藝術史與藝術市場:該保持安全距離還是敞開心胸擁抱呢?
◍ 藝術史策展:只能在「研究扎實但難懂 vs. 平易近人但稚拙」二選一嗎?
◍ 藝術史書寫:學者、館員、拍賣專家,誰可以寫藝術史?風格必然生硬?
◍ 圖像的世代:「AI 生成 + 圖像傳播」,藝術史恐成最大贏家!?
░▒▓ 來賓介紹 ▓▒░
賴毓芝,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博士。研究中國繪畫史,關注十八至十九世紀的中國繪畫與視覺文化傳播等議題。2022 年統籌出版《物見》、擔任總策畫,廣受迴響。近年曾擔任藝術史展覽策展人,並於臺大及師大藝術史研究所開課,藝術史專業經驗橫跨研究、策展、教學。
–
補充說明:節目中提到《物見》中收錄蔡家丘老師所撰《有香蕉樹的院子》專文,訪談中未提到作品名,謹此說明,以便聽眾理解。廖繼春《有香蕉樹的院子》(1928),現為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典藏,作品影像可至北美館「典藏查詢」網頁查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30 Oct 2023 - 61 - EP60|編輯部臨時動議|封閉?謹慎?漫談日本藝術市場 ft. 王瑞棋、黃亞紀
▍主持人|朱貽安
▍來賓|王瑞棋 也趣藝廊負責人、黃亞紀 亞紀畫廊負責人
一直以來我們聽到的日本藝術市場描繪便是相對封閉。然而隨著2021年開辦的京都新型態藝術博覽會Art Collaboration Kyoto(ACK)、今年隆重開幕的東京現代(TOKYO GENDAI)博覽會以及各地紛沓而起的藝術博覽會,日本藝術界吹起了一股不同於過往的「開放」風。
為了試圖理解日本對「藝術產業」的整體思考,《今藝術&投資》10月號除了製作「破繭而出的日本藝術市場」專題,更在本集節目中邀請甫參加完本屆東京現代藝博的亞紀畫廊負責人黃亞紀,以及大阪藝術博覽會的王瑞棋進行對話,與我們分享他們對日本藝術市場的近身觀察。
相較於疫情前,兩人觀察到日本藝術市場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日本畫廊界如何經營彼此的關係、創造共同的發展?台灣藏家維護什麼如此喜歡日本當代藝術?
░▒▓ 本集菜單 ▓▒░
03:15-08:00:疫情前後日本藝術市場與其博覽會特質。
08:00-13:07:日本畫廊彼此的深入合作關係。
13:08-16:10:不同市場的介入困境與挑戰。
16:11-20:57:分眾市場的建立。為了發展市場,日本如何思考。
21:00-26:10:日本當代藝術市場是台灣藏家造就的嗎?多元的日本藝術市場。
26:40-:建立更好的藝術市場。日本畫廊怎麼合作?
31:51-:台灣藏家特別喜歡日本當代藝術嗎?
░▒▓ 來賓介紹 ▓▒░
王瑞棋 Rick Wang
2002年成立也趣藝廊,2019年於德國萊比錫開設Aki Gallery Leipzig Prospect展覽空間,致力於推廣台灣當代藝術,並積極與日本、歐洲等地畫廊合作,進行策略聯盟,搭建台灣當代藝術與國際對話的平台。曾任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2015)以及首任亞太畫廊協會聯盟(Asia Pacific Art Gallery Association Alliance,簡稱APAGA)主席。
黃亞紀
2018年成立亞紀畫廊(Each Modern),致力於推廣亞洲與國際當代藝術的研究與收藏,希冀藉由對亞洲藝術的重新挖掘與再定位,加深與藝術家的合作以及與國際藝術的對話。對於畫廊經營,相信與其表面的國際化,「不如談畫廊展覽的國際影響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6 Oct 2023 - 60 - EP59|來顆讀書丸|文化行銷城市的秘笈|博物館能做什麼? ft. 殷寶寧
▍主持人|陳思宇、葉晞
▍來賓|殷寶寧 《臺北・城市・博物館》作者
為什麼我們會需要一座城市博物館?臺北其實早在30年前就提出要建設一座「臺北城市博物館」的概念,但後來是發生了什麼事,導致至今仍沒有一個完整面貌?
本集是全新的帶狀節目「來顆讀書丸」,會選讀藝文相關書籍,邀請作者、評論人、翻譯或一些神秘嘉賓來到我們的錄音間,從不同的切面跟我們分享書的亮點內容!
這次我們邀請《臺北・城市・博物館》作者殷寶寧來為我們解答「臺北城市博物館」的前世今生。她爬梳了從陳水扁、郝龍斌、馬英九至柯文哲四任臺北市長任內的「臺北城市博物館」計畫變遷軌跡,對照倫敦城市博物館的案例,延伸討論城市、博物館與地方行銷、文化治理等多層面向的關係。
以及我們這幾年也明顯觀察到臺灣地方藝術季、地方美術館、地方藝術節慶的蓬勃現身,「地方」二字已成為政府文化政策施政的重點關鍵字,那地方如何透過藝術來行銷?又如何結合「博物館」——典藏、研究、教育、休閒——的使命?寶寧也會在節目中一一分享她的想法!
░▒▓ 本集菜單 ▓▒░
◍ 03:30「臺北城市博物館」為什麼歷經30年卻遲遲無法動工?
◍ 21:55 為什麼要蓋城市博物館?它具備什麼功能?
◍ 24:27 英國倫敦的城市博物館:如何建構人民生活的集體記憶?
◍ 33:45 以藝術活動來進行城市行銷有秘笈嗎?
◍ 39:25「臺北城市博物館」的未來想像
░▒▓ 來賓介紹 ▓▒░
殷寶寧,生於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現職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專長領域包含文化資產與博物館、建築與文化研究、性別研究等。
░▒▓ 關於本書 ▓▒░
《臺北.城市.博物館》
作者|殷寶寧;出版|典藏藝術家庭
本書以臺北市政府推動的城市博物館為核心案例,從國際組織與專業論述為基礎,觀察與比較國際上不同城市博物館的個案研究,嘗試將「城市博物館」置放於都市空間結構與地景變遷的實質環境層次來檢視,以期從城市歷史發展、城市與建築美學、城市競爭力與文化行銷、以及博物館機構品牌形象等向度,思考都市文化治理與城市博物館的動態關係。
◍ 書籍連結https://reurl.cc/65Aqn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2 Oct 2023 - 59 - EP58|謎迷音|畫室2.0:學院外的當代創作教學為了什麼? ft. 陳韋鑑
▍主持人|陳晞
▍來賓|陳韋鑑 胖老師繪畫攝影教室創辦人
畫室在台灣藝術發展的歷程當中,總是在學院外扮演重要的轉運站角色。
從日治時期以來,也有相當多重要的前輩畫家開設畫室,在學院之外擔起藝術創作與美學推廣的孵化基地,例如廖繼春的雲和畫室、林之助畫室、潘春源的春源畫室、李仲生安東街畫室、莊世和創立的綠舍美術研究會。在戰後也有不少畫室,是作為銜接美術高等教育的美術補習班。
每一種空間的使命,都會隨著環境的政治變化而產生影響。在八九〇年代起,藝術教育的環境也越來越不同。藝術學院隨著海歸學者逐漸「當代藝術化」、大眾對藝術創作思維的普及化,畫室又從本來因應大專考試的術科補習班,成為成人當代藝術教育普及化的基地。
陳韋鑑創設十年的「胖老師繪畫攝影教室」,就是其中一個例子。近年來,像陳韋鑑這樣的學院外當代創作教育者,讓素人、非本科的創作者,逐漸養成了一股不同於學院藝術教學的創作能量。
因此我們邀請到陳韋鑑來聊聊他的「藝術補習班」在這幾年的創作教學實踐,以及他如何看待畫室在台灣的脈絡:作為一種聚集的空間、基地,如今它如何呼應「當代藝術化」的創作環境?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本集菜單 ▓▒░
◍ 不為了升學而教的畫室2.0,它為了什麼?
◍ 學創作一定就是要成為藝術家嗎?
◍ 為了「清爽地走入五十歲」
◍ 藝術大學—推廣中心—畫室2.0
◍ 當代藝術家也在升學畫室賺生活費?
░▒▓ 來賓介紹 ▓▒░
陳韋鑑
胖老師繪畫攝影教室創辦人。曾多年於畫室教授藝術史課程,如今的教學主力放在素人當代藝術創作教學,並曾在台灣各地開班授課。除了身為畫室老師之外,他也是台新藝術基金會特約藝評。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8 Sep 2023 - 58 - EP57|藝術史去哪了|什麼能讓學生帶著走出美術教室? ft.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作者潘家欣
▍主持人|蔣倪、小董
▍來賓|潘家欣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作者
如何寫出一本「生動有趣」的藝術史大眾讀本?關鍵是輕鬆的筆調,還是美食流量密碼?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讓人的眼球與注意力,為藝術史停留?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從在網路專欄分享備課教材,集結內容、斟酌筆調,再經過藝術史學者審稿;一本看似輕鬆的讀本,產出過程毫不馬虎,也絕不輕鬆。
藝術史可以跟學生、跟大眾在何處交會呢?原來談論藝術史,可以不在美術館、不在教室,而在餐桌、在廚房,在生活感的場景中。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本集菜單 ▓▒░
◍ 廖繼春 ft. 豬肺炒酸菜,究竟是什麼神秘宇宙連結?
◍ 傳說中的愛妻小被被,原來是愛妻魔人的大藝術家!
◍ 藝術史好無聊... 如何有策略地讓大家聽你說?
◍ 藝術教育的終極目標,要讓學生帶走什麼?
░▒▓ 來賓介紹 ▓▒░
潘家欣,超斜槓中學美術老師;除了教學、創作,也寫詩。曾獲南瀛藝術獎、府城文學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不止斜槓,是優質斜槓。2019 出版《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受各大圖書館推薦。從餐桌與飲食出發,呈現藝術史具有生活感的切面。
(本集節目為連線錄音,部分段落音質受影響,敬請包涵。)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4 Sep 2023 - 57 - EP56|編輯女子會|維持土下座,人生就不累| 最不應該的,就是被工作PUA ft. 黃麗群
▍主持人|張玉音
▍來賓|黃麗群(《新活水》總編輯)
本集「編輯女子會」邀請被封為「不想工作大使」的—黃麗群來上節目。身為文學家的她,卻自我揭露並不喜歡在非自願的情況下書寫,目前仍擔任《新活水》總編輯的她,如何「自我勒索」完成每期雜誌必備的「刊頭語」。
「絕對不要愛上你的工作。」不想工作大使開始開示,「工作這件事,最好的狀態就是你擅長這份工作,卻不討厭。」她認為最有毒的關係是對工作有愛,在愛裡人會盲目,會內耗,會被工作PUA。「最高的境界,就是對工作沒有愛,也沒有恨,但我對工作負責。不要把工作等於你自我的延伸。」
回到女子會的主題,在黃麗群的眼裡,「好的編輯具備哪種特質?」她認為是創造力,任何領域頂尖的專業人才,都是具有靈光與突破性的特質,她最敬佩兩種特質的編輯—一種是具有強大細節執行力、一種是對於自圓其說的方式有無限的創造力。
為何維持「土下座」截稿周就天下太平?!為何黃麗群會脫口「人是由腸道菌、基因、賀爾蒙所駕駛」的結論?!皆在本集精彩的訪談。本集也是典藏ARTouch前總編輯張玉音職務任內所錄製的最後一集,感謝聽眾對於「ARTbience.藝術環境音」的開台以來支持,未來請繼續支持新團隊所企劃的內容。
黃麗群的科普書單
1. 《自私的基因》
2. 《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3. 《腸道.大腦.腸道菌》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來賓介紹 ▓▒░
黃麗群,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金鼎獎等。著有散文集《背後歌》、《感覺有點奢侈的事》、《我與貍奴不出門》,小說集《海邊的房間》等,從紙媒《壹週刊》一路到新媒體《娛樂重擊》、《旅飯》,現為《新活水》總編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1 Aug 2023 - 56 - EP55|藝術史去哪了|用「跑」的做臺灣美術史研究 ft. 林育淳
▍主持人|蔣倪、小董
▍來賓|林育淳(臺灣美術史研究者)
美術史出身的前南美館館長林育淳,過去在缺乏基礎研究的年代,她的第一本研究臺灣美術史碩論是怎麼生出來的?
研究者上山下海跑訪談、跟藝術家和家屬搏感情,還用你想不到的方式把不給影印的文獻帶回家!
在被檔期追著跑的美術館裡做臺灣美術史研究展,只能勇往直前!隨著臺灣美術史歷年來的發展,研究者、策展人所肩負的責任也在與時俱進的路上。
這集來聽聽曾經擔任南美館館長、北美館典藏組組長的林育淳怎麼說,藝術史與美術館、與社會之間,密切又錯綜的共生關係。
░▒▓ 本集菜單 ▓▒░
◍ 臺大的第一篇臺灣美術史碩論?
◍ 在那個不給掃描、影印的年代,前輩怎麼文獻取材寫研究?
◍ 「成功不必在我」美術館研究者要為後人鋪路的宏大精神!
◍ 卸任的館長(比較)沒有偶包,(可能)有卦的一集。
░▒▓ 來賓介紹 ▓▒░
林育淳,前南美館館長、前北美館典藏組組長。長年研究臺灣美術史並推廣重要臺灣美術作品,曾策畫重要研究展覽包括「臺灣製造.製造臺灣」、「心內的所在─郭雪湖望鄉特展」等。
*藝術史去哪了 系列最終集,神秘大來賓名單召集中!歡迎許願或是出賣身邊藝術史背景的強者我朋友!請填寫推薦名單
▍延伸閱讀|當非典型公務員進入行政法人—林育淳談南美館願景:推廣臺灣藝術史是我的職志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7 Aug 2023 - 55 - EP54|編輯部臨時動議|行走姿態造就觀看景緻|走入浪漫台三線複數歷史 ft. 林怡華、鄒婷、馮馨
▍主持人|陳思宇
區秀詒 x 陳侑汝《在藍海盡處:三則不可能的南方旅行》|北埔梁廷毓《往返客庄與部落之間的人》|新竹金廣成文化館康雅筑《上簇》|新竹縣原住民族文化教育產業推廣中心洪梓倪《指軌-聲音樣本作動計畫》|苗栗中油出磺坑陳湘馥《沉睡的少年》|橫山韓屋落羽松田趣劉千瑋《橫山B計畫》|橫山安魂工作隊《今日中港沒有霧——七十年前客庄農運畔悼念曲》|苗栗三灣國中
你出發去浪漫台三線了嗎?150公里的藝術季大補帖來了!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於今年(2023)六月再次開展,策展範圍沿著台三線公路蔓延150公里,跨越行政劃分的區域隔閡,也跨越族群、領域與時空界線。
本屆以「淺山行路人」為主題,以行經台三線沿途總是穿梭在高山與平原之間的淺山景深作為發想,帶出內山地理特色與客家庄生活場景,同時「淺山」一詞似乎也有著更多精神意涵的延伸?不同於在美術館的白盒子內,台三線藝術季又隱藏著什麼樣的策展心法?
節目邀請到藝術策展總策展人林怡華,與協同策展人鄒婷、馮馨,來揭秘這次長達150公里的藝術季的策展過程,也透過客家文化、產業經濟、多元生態/族群、在地白色的政治史等關鍵字,為我們空中引路本屆藝術季的部分亮點作品,以及作品背後挾帶的創作故事。
如果你正要出發、或已經出發,不妨都透過節目一起走入浪漫台三線,跟著策展人的腳步看到藝術季的更多面向。
░▒▓ 來賓介紹 ▓▒░
林怡華
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策展總策展人,「山冶計畫」藝術總監。關注藝術的在地實踐,延展藝術能動性與作用力。致力於連結國際與在地的藝術家、創作者與多元領域的專業者跨界合作。
鄒婷
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策展協同策展人,研究員與文字工作者,現階段的研究方向著重於策展文化與展覽史,與其涉及的跨學科性、當代性、文獻研究、典範創建與歷史書寫。
馮馨
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策展協同策展人,文字工作者,近年研究主要關注臺灣聲音藝術、新媒體藝術與當代文化展演發展。
░▒▓ 本集提到作品 ▓▒░
░▒▓ 延伸閱讀 ▓▒░
展覽評論 ▍與淺山相映:關於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淺山行路人」
專訪策展人 ▍共創是創造集體記憶的起始點:專訪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策展人林怡華、鄒婷、馮馨
*圖片:柯迪科布《遠方綻放》,提供:藤木植人、山冶計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4 Jul 2023 - 54 - EP53|華麗島當代藝文誌|日治台灣藝術家何德來、楊三郎的家庭相處之道!──feat. 李孟學
▍主持人|陳飛豪
▍來賓|李孟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生)
在過去我們常聽到的,藝術家與家人相處的情境當中,最常聽到的是誰誰誰含辛茹苦地支持他們的創作事業。但在這之外,日治台灣的創作者們,與家人的相處真的只有這種想像嗎?
首先在與家族的互動方面,台灣社會在當時依舊有根深蒂固的宗族思維,身為養子的藝術家何德來為何會踏上旅日之路從此與故鄉台灣維持著疏離的關係?身為家族親兒子的楊三郎何以必須要鬧家庭革命才能一圓留學之夢?
這兩位深受家族關係影響的創作者們,在日後組建自己的家庭時或許也是因此理解了經營婚姻的重要性,與妻子常維持著「共享彼此藝術生活」的互動關係。何德來就曾為了身為三味線演奏家的妻子秀子學習古箏,楊三郎亦常與同樣是油畫創作者的妻子許玉燕共同出遊寫生,這兩對夫婦如何透過藝術分享彼此?本次節目也將詳盡介紹!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來賓介紹 ▓▒░
曾任《典藏Artouch》網路編輯,目前就讀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0 Jul 2023 - 53 - EP52|謎迷音|諾講迷因:迷因創作裡的癲客、前衛與超現實──feat. 諾勒謬
▍主持人|陳晞
▍來賓|諾勒謬 「諾身心診所—腦內噪音障害諮詢中心」創辦者
除了好笑之外,迷因還可以是什麼?可以被原創嗎?原創的素材又會是什麼?
迷因(meme)通常被認知為某個特定想法和情緒的媒介,在大量的傳播、複製、轉譯的過程中,擴散它在數位網絡裡的共鳴。然而,迷因又如何原創?又如何在個人化的原創之後,發揮它本身的傳播力?
本集節目「諾講迷因」,邀請到諾身心診所—腦內噪音障害諮詢中心粉專創辦人諾勒謬,談談他如何從喜歡的癲客(dank)迷因,進一步融合自己在生活中看的電影文本、動漫影集、時事內容,創造出既屬於自己、又能令大眾產生共鳴的迷因創作。
這些共鳴除了讓你發笑以外,偶爾還會碰觸到你內心中的某些道德邊境,又或者是那些處於情感類別灰色地帶的情緒。
除了分享自己對網路迷因文化在台灣的脈絡觀察之外,諾更分享了他心中所想像的「前衛」迷因是什麼,又如何反應這個時代的創作觀。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6 Jun 2023 - 52 - EP51|編輯女子會|在貓的脖子上掛鈴鐺|編輯就是複數人格——feat. 丁名慶
▍主持人|張玉音
▍來賓|丁名慶(極資深文學雜誌、書籍出版編輯)
編輯女子會迎來首位「男性」來賓!丁名慶的編輯生涯,其實也見證了台灣文學雜誌、華文書的編輯資歷,包括參與過《誠品好讀》、《幼獅文藝》、《文訊》、《印刻文學生活誌》等雜誌編務,更見證台灣書籍裝幀的設計演進斷代史。
對丁名慶而言,他如何定義「編輯」這項職業?編輯,始終是多工的,然而在既是「工匠」或是「橋樑」角色間,甚至延伸無數負數人格,在這過程中,編輯能逐漸找回自己的「主要人格」嗎?
料理雜誌的專題企畫,像是一場場無盡的派對。編輯華文書籍的過程,作者和編輯間更像一種長期的感情經營。
華文出版何時開始大量與設計師合作,打破過去許多設計的限制,並開啟重視書籍書封與視覺的時代,面對過去傳統出版社對於成本方針的保守限制,編輯該如何從中談判、突圍?
當「策展」這個字眼當代人都可以輕易的挪用到各種領域,新聞、編輯也會偶而提到自己在做內容「策展」,但為何丁名慶卻不認為文學雜誌上是存在「策展」的?
░▒▓ 來賓介紹 ▓▒░
丁名慶
半百大叔,中二職人。嫻熟進退失據,習慣左右為難。參與過《誠品好讀》、《幼獅文藝》、《文訊》、《印刻文學生活誌》等雜誌編務,寫過一點採訪和評論稿,編過大約80本書。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2 Jun 2023 - 51 - EP50|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什麼是盪盪盪盪盪?台灣超級瑪悧!——feat. 吳瑪悧
這一集特別企畫,從台北盪到高雄,帶大家認識「盪—吳瑪悧個展」,更要認識吳瑪悧一路以來的創作歷程。
Only you,能伴我去樹梅溪
Only you,能陪我吃早餐
Only you,能照料參與者,叫生命與生態無法被忽視
你參與最多,就是Only you
♡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這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是否讓人忘卻,原來家離水邊那麼近?
在斜槓還沒有被定義以前,一名翻譯、編輯如何深入經藏並悠遊在藝術之海?
新類型公共藝術究竟在新?類型?公共?藝術?什麼?讓觀者參與、與觀者對話,互動的過程也可以是作品的一部分嗎?
打破白盒子侷限的作品如何在白盒子裡展示?藝術一定要讓人反思嗎?「讓人反思」是藝術可以預設的嗎?上述諸多提問,藝術家吳瑪悧如何透過創作迴盪其中?
「盪—吳瑪悧個展」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黃海鳴、崔綵珊和田倧源所組的策展團隊,籌備三年時間,可謂藝術家近年最完整的回顧與呈現。
▍主持人|劉星佑
▍來賓|吳瑪悧(藝術家)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來賓介紹 ▓▒░
吳瑪悧,1957年出生於臺北,1985年獲德國杜塞道夫國立藝術學院雕塑系大師生文憑,1995年代表台灣參與威尼斯雙年展,2010年與竹圍工作室共同合作發起的《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該行動影響力持續至今不輟,2016年獲頒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得獎。2018年共同策劃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作為台灣當代藝術的先行者,是參與式創作的先驅,近年轉向生態關懷,不斷打破藝術疆界,擴張藝術的定義。
░▒▓ 盪-吳瑪悧個展▓▒░
展覽時間|03.11-07.02
展覽地點|高雄市美術館104-105展覽室
延伸閱讀|2018台北雙年展搶先問:專訪策展人吳瑪悧、范切斯科.馬納克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5 Jun 2023 - 50 - EP49|藝術滯留鋒|橫跨VR與電影的導演,創作靈感來自作夢?——feat. 陳芯宜
陳芯宜是台灣近期重要的影像創作者,作品橫跨電影、紀錄片、電視影集,以及VR,近期在北師美術館展出「無法離開的人」,其中VR《無法離開的人》榮獲2022年威尼斯影展「沈浸式內容」單元最高榮譽「最佳VR體驗獎」,更是吸引眾影迷紛紛搶票入場觀影。
初次在美術館展覽的陳芯宜,也並不是以影展的概念輪播放映,而是將展覽以「群展」的面貌呈現,這樣來看她的「導演」身分若放入當代藝術領域的談論脈絡,似乎更接近於一位「藝術家」?跳脫各種影視創作格式,始終不輕易離開藝術家的紀錄檔案,她更像是活在那些影在其中,亦敬亦友而無法離開的人。
於是她的創作方法,「陪伴藝術家」反而可能比「創作」佔了更多時間,像是大家熟悉的拍攝無垢與林麗珍的《行者》、《山靈》的王文志、《如果耳朵有開關》的王福瑞、林其蔚、Dino等,也或者像找海筆子大樂隊參與的《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都是她蹲點至少5年起跳的藝術家。
本集邀請陳芯宜來到我們的錄音間,來與我們聊聊她從電影、電視影集、紀錄片、VR等作者導演到個人藝術家,再從電影院、頭顯再到美術館,一路緩緩走來的創作心路歷程,同場也加映小名「阿飽」的由來,以及創作靈感竟然是來自作夢?
▍主持人|吳牧青
▍來賓|陳芯宜(《無法離開的人》導演)
░▒▓ 來賓介紹 ▓▒░
陳芯宜
影像工作者。作品橫跨電影、紀錄片、VR與電視影集。常聚焦在人生存的處境與信仰,藉此探尋生命的本質。以魔幻寫實的手法、細膩的敘事,突顯現實的荒謬,建立獨特的影像語言。重要作品有VR360《無法離開的人》、劇集《四樓的天堂》、VR360《留給未來的殘影》、紀錄片《恍惚與凝視的練習》等。曾獲威尼斯影展、柏林影展、金馬獎、台北電影節、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釜山影展等三十多個影展競賽入圍或獲獎肯定。 近期以 VR360《無法離開的人》榮獲2022年威尼斯影展「沈浸式內容」單元最高榮譽「最佳VR體驗獎」。
延伸閱讀|在美術館蓋一座沈浸式電影院:陳芯宜「無法離開的人」正式開展
陳芯宜專訪|說服觀者「沉浸」的技術,專訪陳芯宜:VR的語言─攸關「身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2 May 2023 - 49 - EP48|編輯部臨時動議|第21屆台新藝術獎的造浪幕後|自我與他者的脈絡——feat. 吳孟軒、汪俊彥、張晴文
一年一度的台新藝術獎即將在5月27日揭曉得獎名單!為什麼這次是他們入圍?這份名單之於藝術環境,又反映出什麼樣的整體現象趨勢?本次邀請造浪幕後的三位提名觀察人吳孟軒、汪俊彥、張晴文,來一場直球對決。
本集節目從「自我」與「他者」兩個關鍵字切入,除回應疫情所指向的「內縮」與「外延」兩股趨力,亦重探「評論」與「創作」間的關係位置。
三位首先分享「等待」好作品現身的時間感與身體感,並反向地重省加速度生產下的「平庸」。倘若評論與創作在這個時代下休戚與共,皆疲於奔命、力有未殆甚至被耗盡絞碎,前者可以如何過透書寫梳理當代的集體困境,後者又可以如何開展出更豐富的時間向度?
「累藏不住,但其實誠懇也藏不住。」三位接著強調將作品置放回「脈絡」當中進行閱讀與對話,並解析本次入圍作品,如何挑戰「自我」與「他者」的二分謬誤;無論是看見後者如何內存於前者,或從技藝功底回應經驗世界,甚或引領觀眾接近未知狀態等。
最後,三位再將此二關鍵字推展至對藝術現代化過程的再提問。台新作為一個獎項,究竟如何從不同創作媒材或思維邏輯中,評選出優勝劣敗,抑或持續被擴充與鬆動?
▍主持人|童詠瑋
▍來賓|吳孟軒、汪俊彥、張晴文(第21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 本集菜單 ▓▒░
◍ 提名觀察的視角與判準為何?如何與創作共同參與在整體藝文生態環境中?
◍ 疫情如何突顯既有的產製結構?國家資源的挹注為何反倒使疫後復興趨向平庸?
◍ 藝術評論的所看、所想與所寫的距離為何?評論人與藝術家如何同舟共濟?
◍ 創作如何從肚臍眼望向全身或世界?如何在創造自我的同時創造他者?
◍ 作品如何從本地長年積累的跨文化、跨地域、跨領域等方法中進行區辨?建立關係如何作為方法而非目的?
◍ 台新真的有特定的品味嗎?某些形式類型的創作是否會先驗地獲得入圍門票?
░▒▓ 來賓介紹 ▓▒░
吳孟軒
舞評人、舞蹈戲劇構作、表演工作者。
汪俊彥
國立台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
張晴文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 延伸閱讀 ▓▒░
👉台新藝術基金會第21屆台新藝術獎官網
👉第21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2022年度觀察報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8 May 2023 - 48 - EP47|藝術史去哪了|用生命在拍的藝術節目《藝術很有事》——feat. 徐蘊康
新聞系到藝術史研究所,是受到藝術的感召?
藝術節目製作和野外求生節目製作,竟然只有一線之隔?
當閱聽眾的耐心變成傳媒的稀缺資源,深度藝文節目該如何自處、怎麼因應?
本集節目邀請到《藝術很有事》製作人徐蘊康,來與我們聊聊,以藝術史專業眼光製作深度節目的真功夫!
▍主持人|蔣倪、小董
▍來賓|徐蘊康(公視《藝術很有事》金獎製作人)
░▒▓ 本集菜單 ▓▒░
◍ 攝影大哥:「不是藝術節目嗎?怎麼上山下海,還是這裡是野外求生節目我跑錯棚!?」
◍ 又是攝影大哥:「不是藝術節目嗎!怎麼開拍前要燒金紙,開錄影像還中斷!?」
◍ 你沒想過的各種節目拍攝挑戰,藝術史也是可以用生命實踐的!#藝術很有事 第五季近期即將上線,趕快追起來。
░▒▓ 來賓介紹 ▓▒░
從新聞系轉往藝術史研究所發展的蘊康,曾經擔任商業類雜誌記者,後來在公視曾企劃製作了許多節目,包含《台灣百年人物誌》、《以藝術之名》,以及最廣受藝術界推崇的《藝術很有事》。其中《藝術很有事》於2019年獲得金鐘獎人文紀實節目獎、紐約電視獎娛樂類生活風格節目銅獎的肯定,目前節目仍在持續製作深入的藝文紀實報導。
*全員召集中
歡迎許願或是出賣身邊藝術史背景的強者我朋友!請填寫推薦名單
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4 Apr 2023 - 47 - EP46|編輯部臨時動議|蒲添生的定神術,與雕塑造像裡的臺灣史──feat. 許遠達、蕭瓊瑞
杜聰明,楊金虎,吳三連,蔡培火,楊肇嘉,劉啟光,連震東,沈屘,王貞治,蘇友讓,林歡邦,吳稚暉,黃朝琴,張其昀。這些台灣史「頭人」,他們名留青史,也照片中留下身影,但只有在雕塑中,他們的形象因寫實而定神。然而,再如今的創作裡,寫實的意義是什麼?寫實是關於像不像,那又是什麼樣的像?
藝術環境音的編輯部臨時動議,出外景來到嘉義市立美術館與蒲添生雕塑紀念館,要與大家聊聊蒲添生與寫實雕塑的故事。
蒲添生生於民國與大正的元年,是繼黃土水後第二位赴日留學雕塑的臺灣美術家,也是台灣畫伯陳澄波的女婿。在那個連補助與市場都沒有的大環境裡,他是極少數能以雕塑創作養家活口的雕塑家,也為台灣的雕塑普及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最近,在嘉義美術館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許遠達策展的「定神-蒲添生臺灣頭人巨帙」,這個展覽從2月23到5月29日於嘉美館展出,以「來自米街走入雕塑」、「寫神入形」、「生活風景裡的蒲添生」等藝術養成學習、臺灣歷史與日常生活的三種面向,勾勒並呈現這位出身嘉義的臺灣雕塑巨擘蒲添生的藝術生命。
「定神」這檔展覽的作品,聚焦在蒲添生數量最多,也是與台灣社會歷史人物最接近的類別:胸像。蒲添生為台灣政商頭人造像的數量驚人,但較少被單獨提出作為展覽主體研究,但其實,這正是他以雕塑寫下屬於台灣頭人像的巨帙鴻篇。
如同藝術史家蕭瓊瑞認為,蒲添生的人像塑造系列,等同於以藝術書寫了「台灣歷史的一個重要面向」。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0 Apr 2023 - 46 - EP45|難寶堅尼|Tezos上的清「浣」雅集|4000台幣陪藝術家任性一把──feat. 羅仕東
放完「育嬰假」的難寶堅尼再次回歸,移駕到𝗔𝗥𝗧𝗯𝗶𝗲𝗻𝗰𝗲開錄第二季!首集來賓邀請難寶堅尼老朋友——羅仕東來談談Web3藝術購藏。
張寶成、黃豆泥、羅仕東三人皆為台灣Tezos上的Volume DAO成員,並對於Tezos鏈上的作品積極進行購藏觀察,然而面臨熊市,羅仕東以藏家身分是如何檢視Tezos鏈上獨特個性的藝術家?
在傳統藝術世界達成規模「收藏」行為通常需要鉅額成本,然而在Web3的世界,可以平價的成本,任性支持認同其創作理念的藝術家,陪跑他們的創作推廣與價格成長。
羅仕東表示,在Web3的的購藏不僅是一種去精品店挑貨的買賣狀態,有更多的樂趣是如何識別發展藝術家,在市場、社群、購藏等多重因素下,維持一種共同成長的對話關係。
▍主持人|張寶成、黃豆泥
▍來賓|羅仕東(「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站長、Volume DAO 成員)
░▒▓ 本集菜單 ▓▒░
◍ 藝術家在fxhash和Art Blocks平台發表作品意義有何不同?
◍ Web3藝術收藏者通常會以幾種方式檢視購藏意願?
◍ Tezos和以太坊藝術購藏的跨鏈間的關聯性?
◍ 何謂「以太輸血論」?
◍ NFT藝術家的大版次小版次差別為何?作品地板架通常是如何炒高?
◍ WEB3∕WEB2藏家的生態的差異?
░▒▓ 來賓介紹 ▓▒░
羅仕東
為「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的核心成員並目前擔任站長,並且為Volume DAO 成員。羅仕東的實踐軌跡沿著幾種不同引力繞行,個人的藝術創作追求以及對於集體實踐的熱情並行在他的工作與思想裡。羅仕東在尋找跨文化觀點及藝術實踐的交互潛力上,扮演著相當特殊且具有接著力的角色,探索合作過程之形式、空間、模式、關係中,所進一步形塑和動員的藝術力量。另一方面,他的個人創作實踐則關注某脈絡場景、環境,或世界運作與組成中的片碎敘事及反思空間。近年亦涉足Web3、區塊鏈、以及NFT,在新的環境與未知的邊界上摸索,試著串連起另種社會、文化、藝術與經濟所建構起的生態系,以及其中萌發的各種野生行動。
➤羅仕東NFT藝術購藏清冊
https://objkt.com/profile/cryptocoffee/own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ue, 28 Mar 2023 - 45 - EP44|謎迷音|關於這個時代的小誌、藝術書與書籍藝術──feat. 邱璽民&蔡胤勤
近十年來,如草率祭、傻瓜書日、藝術書展等小誌市集在台灣越來越蓬勃發展,「藝術家的書」(Artists' Books)也逐漸受到當代創作者與市場的關注。
在北美館出版的現代美術學報第42期《出版作為藝術實踐的可能》中,賴雯淑副教授指出「藝術家的書」此一概念的誕生,是受到歐美70年代觀念藝術與抽象藝術創作裡出現「類書的物件」與「書雕塑」的創作影響,當時的藝術家們進而有意識地以書作為創作和行動媒介;另一方面,《毒草》小誌的創作者路熙所撰寫的《小誌指南》裡,他則將馬丁路德反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視為初代的小誌行動。
而在台灣,研究者夏菉泓指出小誌的概念在80年代隨著龐克文化引進台灣之後,於在地下與另類文化場域開始出現,實際的在地創作則可追溯至90年代開始的雜誌時代。不過,藝術家的書則是藉由學院教授們引入此一觀念,直到近年來才擴散到學院之外的創作場域之中。
隨著10年代的市集風與自造者浪潮,以及疫情影響的環境封閉,如今的小誌與藝術家的書,正在成為台灣新世代創作者們探索的物質媒介。然而,我們可以如何看待他們兩者之間的關係?而又該如何去理解坊間如藝術書、書籍藝術、藝術家手製書...等多種相近詞彙之間的脈絡?
▍主持人|陳晞
▍來賓|邱璽民(小誌市集Not Big Issue主辦人)、蔡胤勤(藝術家書籍文獻庫創辦人)
░▒▓ 本集菜單 ▓▒░
◍ 小誌與藝術家書籍在台灣是怎麼開始的?
◍ 如今出版業年年寒冬,為什麼小誌與藝術家書籍的趨勢卻逐年成長?
◍小誌與藝術家書籍到底差在哪裡?
░▒▓ 來賓介紹 ▓▒░
邱璽民,小誌市集「Not Big Issue」主辦人 & 設計師,2013年與小誌團隊「搖擺少女」共同舉辦了第一屆市集。
蔡胤勤,書籍藝術研究者╱獨立策展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藝術實踐與批判研究博士生。 畢業自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曾訪學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結業於敬人書籍設計高級研究班;目前實踐範疇與研究主題以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和攝影書為核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0 Mar 2023 - 44 - EP43|編輯部臨時動議|攝影只是其中一個沙堆|臺灣攝影家雷驤的跨域之旅──feat. 梁秋虹
拍照現在幾乎成為每個人的日常行動,隨手拿起手機就可以記錄下身邊的風景。在這個人人隨手都可以拍照的時代,我們該怎麼理解「攝影家」?
攝影在臺灣藝術教育體系中並沒有單獨成為學科,為了促進臺灣攝影史的研究與建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自2017年開始編印《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至今已出版24位攝影家專書。
本集節目邀請到110年度選作的攝影家之一雷驤的專書主編梁秋虹,從編輯與研究的角度,與我們分享橫跨文學、寫生、繪畫、紀錄片拍攝的雷驤,究竟是一位怎麼樣的攝影家?
▍主持人|陳思宇
▍來賓|梁秋虹(《臺灣攝影家雷驤》主編)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本集菜單 ▓▒░
◍ 雷驤跨足文學、繪畫、紀錄片等多元的媒材創作,出版超過35本書,卻從來沒有出版攝影集!?
◍ 作為雷驤第一本攝影專書,秋虹的編輯方法是什麼?
◍ 雷驤拍照數十年,怎麼從海量作品中精挑細選?
◍ 《臺灣攝影家》系列藏書對台灣攝影史的意義在哪裡?
◍ 秋虹給讀者閱讀的小tips,如何更接近每個攝影家的世界?
░▒▓ 來賓介紹 ▓▒░
梁秋虹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科技部博士後學術研究獎得主。曾任《破週報》記者、公共電視節目部歷史紀錄片研究員、國立臺灣博物館「臺灣攝影史綱研究計畫」及文化部駐英國臺北代表處文化組專案研究員、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及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等。
*本集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贊助製作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6 Mar 2023 - 43 - EP42|藝術史去哪了|帶你來去傳說中的「圈子」裡!新生代藏家大揭秘──feat. 吳囿瑩
藝術史是收藏圈的共同語言嗎?踏入藝術市場收藏古董,藝術史知識該懂多少才夠呢?這個大哉問,有請新生代藏家來賓吳囿瑩來解答。
藝術史去哪了的系列節目第一集「EP32|藝術史去哪了|新節目開台試播|藝術史的N種可能」提到的神秘年輕藏家獲得超高詢問度,正式開播第一集力邀藏家囿瑩上節目分享,談談他如何從剛接觸、初入坑,到現在成為藝術空間經營者、推坑推手(?)的心路歷程。
▍主持人|蔣倪、小董
▍來賓|吳囿瑩(新生代藏家)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本集菜單 ▓▒░
◍ 藝術市場誰講話卡大聲?懂藝術史的還是有錢的?
◍ 圈子就圈子,還有微生態?原來藏家圈有不同流派
◍ 收藏是獨樂樂還是眾樂樂?藏家互相交流之餘也會互相 DISS?
◍ 博物館也會打破瓷器,客人來來去去的藝術空間怎麼辦呢~
◍ 藝術史學生如果要進入藝術市場,點滿哪個技能可以好找工作?點滿哪個技能可以入手收藏?
░▒▓ 來賓介紹 ▓▒░
吳囿瑩,銅川草堂創辦人、川藝術共同創辦人兼營運長。由於品茶經驗開始接觸收藏古董茶器,並展開藝術史的研究與探索,而後開始收藏古陶瓷。大學畢業於臺大物理系,大學時期曾於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實驗室擔任研究助理,協助分析文物電腦斷層掃描。現就讀臺大天文物理所,並修習藝術史研究所課程,是藝史所班上的最強理科同學。
*全員召集中!歡迎許願或是出賣身邊藝術史背景的強者我朋友來到我們的節目!填寫推薦名單!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0 Feb 2023 - 42 - EP41|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浮游健康攸關藍鯨存亡|談談藝術之死?——feat. 游騰緯
藝術曾讓你感動嗎?想讓這份感動變成一個職業,需要知道哪些事?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藝術的起心動念、個體差異與無限可能性,但我們卻很少花時間,面對藝術機制運作的現實情境。
《藝術家之死:數位資本主義、社群媒體與零工經濟全面崛起,21世紀的創作者如何開闢新局?》不只是一本書,更是關於藝壇現象的考察實錄,由英國學者William Deresiewicz所著。書名很長,看完之後,嘆的氣會更長?
此次邀請到被翻譯、文字工作耽誤的歌手游騰緯,談談自己翻譯此書後的諸多心得,以及自己與文學、視覺藝術交往後的甜美與苦澀。
▍主持人|劉星佑
▍來賓|游騰緯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來賓介紹 ▓▒░
游騰緯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筆譯組。現為自由譯者、文字工作者,合作單位包括國家兩廳院、台北當代藝術館、《藝術收藏+設計》雜誌等。譯有《古典音樂之愛:指揮家的私房聆聽指南》與《藝術家之死:數位資本主義、社群媒體與零工經濟全面崛起,21世紀的創作者如何開闢新局?》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6 Feb 2023 - 41 - EP40|藝文藏書房|我們與臺美史的距離|《臺灣美術兩百年》和你的關係是?——feat. 顏娟英
田調一下,大家會覺得「臺灣美術史」距離自己很遠嗎?
是不是感覺臺灣美術史雖然與我們切身相關,但又好像有些距離感?那臺灣美術史的研究者們會如何進行美術史建構,並與自身的生命經驗和研究相連結呢?本集宇宙榮幸,邀請到中研院藝術史學者顏娟英老師來到我們的錄音間,來分享她對臺灣美術史研究與建構的精闢看法,你各位不要錯過啊!
本集選書《臺灣美術兩百年》是2022 OPENBOOK「中文創作獎」的得獎好書,由學者顏娟英、蔡家丘總策畫,23位作者共同寫成。跨出大眾熟悉的日治時代50年,用兩百年的時間尺度進行研究書寫,涵蓋作品包括清末書畫與當代裝置作品,帶領讀者用更宏觀的視角認識臺灣美術史,也許你會驚覺,原來藝術史離我們那麼近!
▍主持人|蔣倪
▍來賓|顏娟英(藝術史學者)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本集菜單 ▓▒░
◍ 顏老師的臺灣美術史專書,屢次獲獎、無一例外;本書絕對品質保證。
◍ 23位作者共同寫成,作者群怎麼合作、怎麼挑作品?
◍ 臺灣美術兩百年,什麼類型作品都有,對美術史研究是種挑戰嗎?
◍ 美術史一定是嚴肅生硬嗎?從自己的生命經驗談起,分享心中最柔軟的那一塊。
◍ 互相漏氣求進步?建構臺灣美術史的路上,學者與機構對彼此的期許是什麼?
░▒▓ 來賓介紹 ▓▒░
顏娟英,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研究範疇涵蓋中國、佛教美術與臺灣美術兩大領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退休,現任兼任研究員;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並曾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著作包括:《臺灣近代美術史大事年表》(1998)、《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2001)、《臺灣美術兩百年》(合著,2022)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6 Jan 2023 - 40 - EP39|編輯女子會|自由是需要學習的|接案工作陪跑教練在線等──feat. 蔡雨辰、陳韋臻
你聽過《破報》嗎?你曾在紅色鐵箱前等待過最新一期的《破報》和它的油墨味嗎?
這集「編輯女子會」 邀請兩位眼神銳利的女子編輯——蔡雨辰與陳韋臻,兩位都曾在時代的眼淚——台灣覺青媒體第一把交椅——《破報》工作過,當時在沒有專業職前編輯專業訓練下,被拋上即時戰場,採訪、寫稿、編輯、邀稿樣樣都得會,雖然這份職場初體驗,是一段幾乎用生物本能生存的編輯生涯體驗。但也深厚的影響她們至今價值關懷。
離開《破報》後,蔡雨辰與陳韋臻展開不同的自由工作者生涯探詢,但最終又匯聚在成立由美編、編輯工作者所匯聚的公司——沃時文化,是什麼樣的契機,或者是怎麼樣藏鏡人讓沃時得以成立呢?為何自由工作者需要組織化?成為自由工作者有條件限制嗎?為何「自由」會需要學習呢?
▍主持人|張玉音
▍來賓| 蔡雨辰(沃時文化執行總監)、陳韋臻(沃時文化出版總監)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蔡雨辰
沃時文化執行總監。曾任《破週報》執行主編、《新活水》特約企畫編輯,現任沃時文化總監。文字散見於博客來OKAPI、放映週報、《今藝術》、《聯合文學》等多家藝文媒體。主編書籍皆試圖挖掘與記錄台灣的歷史:《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獲第卅八屆金鼎獎年度圖書大獎)、《踏青─蜿蜒的女同創作足跡》、《拆解藝穗.十年報告》、《漫遊雙和:走尋城市故事》。
陳韋臻
沃時文化出版總監。中央大學藝術學碩士,資深採訪編輯,曾任台灣青年文化刊物《破週報》記者,為多家電影、藝術、文化媒體撰寫專題及人物專訪。曾獲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2017年補助「趨向非典版塊的日常──藝文青年勞動口述史」,展開藝文非典化研究迄今。擅長當代文化現象銜接歷史發展脈絡,曾參與各文化場域之口述出版之採訪撰稿、編輯。參與出版作品包括:《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以進大同:臺北同志生活誌》《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回顧》等,企畫編輯包括:《拆解藝穗•十年報告》《一瞬二十:臺北電影節二十年紀念出版》《踏青:蜿蜒的女同創作足跡》《編年‧卅‧北美館》等,2022年編輯《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獲Openbook年度好書獎。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ue, 03 Jan 2023 - 39 - EP38|謎迷音|別再跟我說什麼「動漫美學」──feat. 柏阿橘&老B
台灣藝術界看待漫畫的視角,與圖像繪畫與藝術在90年代之後的論述方式大有關係。
在目前已知的文獻資料裡,21世紀以前的台灣藝術界對漫畫並沒有太多關注,而到了2004年,由資深策展人陸蓉之策劃的「虛擬的愛—當代新異術」,則是第一檔以動漫美學之名,讓看似受到動畫與漫畫影響的創作進入美術館的一檔策展。在展覽中,她借用了村上隆回應日本畫脈絡的「超扁平」美學觀,來表述漫畫與動畫作為一種「動漫美學」,其對於70、8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創作中的影響。
這種嫁接自不同地域繪畫脈絡的視角,讓台灣藝術界近20年來,持續地以「動漫美學」來看待當代的圖像藝術,以及漫畫在當代藝術裡的存在。因此,「謎迷音」第二集,我們邀請到了黑白文化的主編柏阿橘,以及獨立漫畫空間Mangasick的主理人老B,來談談在漫畫是怎麼被當代藝術消費的,而漫畫在台灣這幾年來的轉變又是什麼。
▍主持人|陳晞
▍來賓|柏阿橘(黑白文化主編)、老B(Mangasick創辦人)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柏雅婷(柏阿橘)
曾任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藝術行政、獲選2018年臺北市立美術館「策展徵件計畫」的協同策展人,現為「黑白文化」主編,以及「超展開策畫」負責人。
黃廷玉(老B)
2013年與黃尖(黃鴻硯)於台北公館成立另類展覽空間兼獨立漫畫店Mangasick〈漫畫私倉〉,如今是所有台灣資深漫畫迷與次文化愛好者的閱覽天堂。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9 Dec 2022 - 38 - EP37|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如何跟直男一起爬蓬萊仙山還能全身而退?──feat. 倪瑞宏
▍主持人|劉星佑
▍來賓|倪瑞宏(仙女aka藝術家aka作家)
白天勸世叫賣藥,午夜清涼少女跑,這是電視頻道內容,你信嗎?
「以奶頭對抗拳頭」作為政見的候選人,你會投他嗎?
藝術的定義來得太晚,不然,有些人肯定成為藝術家。
藝術的定義有時差,有些人用第四台開外掛,綻放出短暫的狂與靈光。
繼《仙女日常奇緣:藝術家倪瑞宏的女子妄想》一書,倪瑞宏與黃郁仁攜手合作,出版《蓬萊仙山【春遊記+悲情夢】》,邀請大家,攀登這座被遺忘的蓬萊仙山。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來賓介紹
倪瑞宏
1990出生於台北,常在台北以外的地方發現創作靈感,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在臺南藝術大學就讀時,就奠定了認真歪樓的創作之路,目前全職創作生活中。創作主軸在研究當代迷茫精神狀態,習慣用帶有黑色幽默的高彩度繪畫與空間裝置,來描述我們身處的世界和那些說也說不清的關係。作品曾入選2019年「臺北美術獎」,曾參與了第29屆「金曲獎」插畫設計,2020年將創作歷程出版成《仙女日常奇緣》一書廣受好評,現在仍以成為台灣好媳婦目標努力中。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Sat, 10 Dec 2022 - 37 - EP36|編輯部臨時動議|是音樂祭還是論壇?「聲波薩滿」的聽覺與經驗實驗場 ──feat. 鄭慧華、羅悅全
本集邀請到「聲波薩滿─立方論壇音樂祭」策展人鄭慧華、 羅悅全來到我們的錄音間,來跟大家聊聊「聲波薩滿」究竟是藝術展演、藝術論壇,還是音樂表演活動?
立方計劃空間對聲音的關注與研究大概從2011年「聲音與時代」的系列講座就已經看出端倪,之後接連策了「文化干政十七年:黑手那卡西樂隊文件展」(2013)、「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2014)、「聲經絡:台灣、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聲響文化製圖」(2020)等展覽;在2019年也開始製作以廣播為媒介來談論聲音現象與文化的「話鼓電台」。
而今日「聲波薩滿─立方論壇音樂祭」,可以說是立方計劃空間對於聲音文化研究的一種新型態策展實驗,嘗試將策展從我們慣常的視覺藝術領域思維中延伸,將帶來電子音樂、實驗聲響、表演式演說等跨地域的實驗性活動,來討論我們如何再次理解對造聲展演的想像?以及如何捏塑、創造一種集體共感的聽覺經驗?除此之外,本集也會搶先播放這次演出者的音樂,帶著大家一起先來場耳朵暖身!
▍主持人|吳牧青
▍來賓|鄭慧華、羅悅全(策展人,立方計劃空間主持人)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聲波薩滿—立方論壇音樂祭 2022. 12.08-12.11
ıllı 12.8(四)19:00-01:40 @ The Wall Live House
ıllı 12.9(五)18:30-22:20 @ C-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
ıllı 12.10(六)14:00-23:20 @ 恆成紙業
ıllı 12.11(日)13:30-22:00 @ 牯嶺街小劇場
▍延伸閱讀|【專題】聲波薩滿─立方論壇音樂祭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05 Dec 2022 - 36 - EP35|編輯部臨時動議|台灣光節圖鑑|光影藝術節「數據光景」如何創造新一代的公共藝術論述?──feat. 葉廷皓、邱誌勇
台灣近十多年興起藝術造節的現象,「光」也成為吸引民眾的節慶重點之一,目前台灣北、中、南都有光節相關的慶典,如寶藏巖、關渡光藝術節、月津港、龍崎光節-空山祭等。
而由國美館所主辦的「光影藝術節」,在第一屆明確將新媒體、裝置藝術與公眾節慶結合。「光影藝術節」很重要的出發點,是服務國美館館內展覽以外的觀眾客群。利用館外的戶外公共空間,將臺灣新型態燈節的氣候和美術館園區規畫並行思考。
本屆「光影藝術節」,由葉廷皓、邱誌勇共同策展,策展主題為「數據光景」,並以數據運算介入、感官資訊轉換、5G即時交流等子主題,擴延整個光影藝術節的亮點作品。其中異地共演在5G技術下如何挑戰演映互動不延遲的技術,以及國際論壇也試著探討,如何在消費性節慶下,持續成為新媒體藝術生態長期公共性穩定支持的發表平台,藝術節又如何肩負新媒體環境的永續、培育責任?光影藝術節這樣的平台,未來又將產生何種新的公共藝術論述的可能?
▍主持人|張玉音
▍來賓|葉廷皓(「數據光景」共同策展人)、邱誌勇(「數據光景」共同策展人)
▍來賓介紹
葉廷皓
新媒體藝術創作與教育者,擅長創意程式設計、實驗聲響與表演藝術。作品聚焦於聲音與影像之間的關聯,企圖融合預製與即時發生的事件,進一步拓展與回歸至空氣振動與光的沉浸與環繞。曾策劃「聯覺共振」(國立臺灣美術館數位藝術方舟,2018),並參與國立臺灣美術館U-108 SPACE沉浸式空間的首檔互動展覽與跨域演出〈潘朵拉幻象-迴聲震盪〉(2022)。
邱誌勇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暨所長、藝術學院學士班主任,新媒體藝術策展人、評論與評審。近期策劃「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展」(臺灣攝影文化中心,2022)、「未來狂想曲」(新北市文化局,2021),並執行「臺灣數位表演與科技劇場的歷史、美學與創作研究暨出版計劃」(文化部110台灣藝術研究補助)。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02 Dec 2022 - 35 - EP34|編輯部臨時動議|當我們談論空間時我們在談論什麼──feat. 黃姍姍&王德瑜&林柏陽
「空間」在建築與視覺藝術的討論範疇裡,如何不同?
本集編輯部臨時動議,我們邀請到近期在典藏IG上的流量新⾼點—忠泰美術館實驗性展演計畫「感知現場」的核⼼團隊,來到我們的錄⾳間。這檔由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邀請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兩⼈從零開始規劃的再造空間感知計畫,藉著時間長達2年的討論與共同製作,讓視覺藝術與建築在「裝置」中產生交集,藉此也反映兩種範疇思考空間時的差異。
在既有的美術館空間裡,兩位創作者搭建臨時的天梯、氣囊與葉片造型的不同裝置,為這個空間與來到空間的⼈們,提供⼀種更需細緻體會的感知路徑。而思考空間時的差異,也反映在兩位創作者對於環境光源的思考。例如,在王德瑜思考空間時,時常將光視為一種材料,但林柏楊在思考建築中的光時,他並不考慮人工光源,而是將環境光視為「空間開口」的必要元素。
觀眾的進入,是催化這個展演計畫的關鍵之⼀。在本集節⽬裡,他們除了分享展覽籌備過程中的思辨,也將談到藝術、建築與策展三者如何在展演中共構「空間觀」。
▍主持人|陳晞
▍來賓|黃姍姍(忠泰美術館總監)、王德瑜(藝術家)、林柏陽(建築師)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本集重點
03:00|「感知現場」如何跳脫館內策展的既定模式?
11:04|空間的關係項:王德瑜與林柏楊如何討論「感知現場」中的空間
20:15|如何看待共同創作空間的作者性?
25:29|園林中的觀看
29:19|建築與視覺藝術看待光的差異
34:00|裝置的技術性討論
41:50|體驗空間之必要
▍延伸閱讀|忠泰美術館五週年,發表2021-2022年度展覽計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1 Nov 2022 - 34 - EP33|華麗島當代藝文誌|《南街殷賑》何以為神作?日治台灣繪畫中的民俗線索一次告訴你!——feat. 張靖委
郭雪湖的《南街殷賑》很有名了不是嗎?還有什麼可以談的呢?
不!不!不!這幅畫雖然現在在大稻埕隨處可見,好像稀鬆平常,但是這件作品除了高超的繪畫技巧,在台灣美術史有劃時代的意義之外,郭雪湖描繪中元時節的大稻埕街頭景象,一方面留下許多民俗學的線索,另一方面也將新舊曆中元不同的民俗實況,像是時空交錯般聚合成一個新的奇幻空間,讓我們好好聊聊這件神作吧!
其次,膠彩畫家蔡雲巖的《我的日子—男孩節》,創作於戰火正炙熱的1943年,自然畫面上的家庭景象也會出現關於戰爭的符號,特別是戰後被改為國民黨黨徽的日之丸飛機,幾乎都會被大家拿來討論二戰後的政權轉移狀態。不過有件值得討論的事情,即畫面後方神桌上沒有被帶到頭部的神明圖像,現在許多介紹文字都寫說這可能是鍾馗,但是我們跟民俗研究者張靖委討論之後,卻一口斷定,這絕對不是鍾馗!如果不是,那蔡雲巖畫的到底是什麼神呢?
除此之外,還有以端午划龍舟為主題,蔡雪溪的《扒龍船》,龍頭的龍船是何時出現的呢?以及描繪台灣民俗活動「基隆放水燈」的經典作品村上無羅《隆燃放水燈圖》又內涵什麼民俗線索呢?綜合以上眾多疑問,這次我們請到民俗學研究者張靖委來到本集節目為大家解析,一起來收聽華麗島當代藝文誌第三集,探索更多畫作的秘密!
▍主持人|陳飛豪
▍來賓|張靖委(台灣民俗研究者)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來賓介紹 ▓▒░
張靖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民俗亂彈」編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4 Nov 2022 - 33 - EP32|藝術史去哪了|新節目開台試播|藝術史的N種可能
▍主持人|蔣倪、小董
在學中的藝術史研究生是否都好想趕快畢業?畢業的學長姐們都獲得幸福了吧!(嗎?)讀完藝術史的人們,都在社會的哪些崗位呢?想知道學藝術史的人們如何守護小鎮村的和平?
聽過了EP08|為什麼想不開去念藝術史?考取藝術史研究所的心路歷程、聽過了EP26|畢業心茫茫,工作在何方?強者小藍學姊的王道出路,那,難道這是唯一的方向嗎?是不是總覺得藝術史好像還有更多可能?
其實我們也很好奇!一起跟著「藝術史去哪了」的腳步一探究竟吧!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本集菜單 ▓▒░
◍ 主持小白蔣倪&小董登場!…誰啊?
◍ 藝術史研究員與寵物溝通師的距離
◍ 矛盾大對決:唯一首選藝術史進修的產業 vs. 也想知道藝術史出路的學者
◍ 神秘少年藏家?你不可不知道但真的不知道也不會怎樣的一百幅世界名畫?
◍ 節目口袋名單有誰?偷偷透露即將來對談大來賓!
░▒▓ 關於節目 ▓▒░
全新系列節目「藝術史去哪了」,將邀請藝術史學門出身的各行各業學長姐來聊天。讓ARTbience史上最不正規的主持人組合蔣倪&小董,一起來聊聊藝術史的各種腦洞可能!!藝術史到底...會去哪呢?
*全員召集中!歡迎許願或是出賣身邊藝術史背景的強者我朋友!請填寫推薦名單!
░▒▓ 主持人介紹 ▓▒░
蔣倪
發散、取悅型人格的藝術史研究生。
小董
冷靜、對藝術心死的多功能上班族。
兩人當初在藝術工作實習場合相遇,如今已經在藝術職涯的道路上分道揚鑣;但兩人都想知道,藝術史在世界角落的N種可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31 Oct 2022 - 32 - EP31|編輯部臨時動議|前主編的薄荷糖時刻,典藏雜誌30週年特輯──feat. 秦雅君、游崴
生日快樂! 典藏雜誌30歲啦! 我們特別邀請到《典藏・今藝術》雜誌的兩位前主編秦雅君與游崴,來一場《薄荷糖》式的回訪。
或許我們可以將1992年視為台灣藝術環境產業化進程的起點。文化藝術獎助條例、協會、畫廊,以及重要的藝文媒體與策展事件,都碰巧在這個年頭紛紛出現。
典藏雜誌也在92年創刊、00年後陸續分版,到2018年再製作獨立網路媒體品牌《典藏ARTouch》,陸續回應藝文生態與環境趨勢。
整個90年代後的社會發展,與雜誌反映出來的當代藝術現象,以及主編個人生命經驗與自我實踐之間,又牽引出什麼樣的心境與故事呢?
▍來賓|秦雅君、游崴
▍主持|陳晞、吳牧青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關於來賓 ▓▒░
秦雅君
《典藏・今藝術》前副總編輯與前主編。自90年代到10年代之間,曾三進三出典藏雜誌社。現擔任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資源發展組總監。
游崴
《典藏・今藝術》前主編。曾在任職期間參與許多跨領域與次文化專題。現擔任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策展人。
░▒▓ 延伸閱讀 ▓▒░
【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古今之變/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4 Oct 2022 - 31 - EP30|編輯部臨時動議|林茲電子藝術節與NFT的距離|FAB DAO「百岳計畫」 到底在爬什麼山?──feat.黃豆泥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以及歷史最悠久的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一直以來都聚焦探討社會科技與藝術的關連,是定位為學科與產業之間的橋樑,也是一個具有前瞻實驗性的展會。
林茲電子藝術節每年也不斷探詢每個階段世界共同面對的挑戰,以及面向未來在政治、社會、文化和技術變革有哪些進展,以及如何推進?
這次台灣文化內容策進院與林茲電子藝術節展開合製計畫,雙方共同合製作品 FAB DAO「百岳計畫 Projrct %」,計畫作品也於今年電子藝術節期間現場展出。究竟加密貨幣與慈善、公益應用可以產生什麼關聯呢?
來賓|黃豆泥(FAB DAO貢獻者)
主持|張玉音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本集菜單 ▓▒░
◍ 什麼是web3?DAO又是什麼?FAB DAO神秘組織解密!
◍ 豆泥在林茲電子藝術節的觀察到什麼酷東西?
◍ 豆泥如何看待「百岳計畫 」中台灣的數位生態?
◍ 豆泥對台灣部門挹注新興科技領域的期待是什麼?
◍ NFT從牛市墜入熊市,豆泥如何看待NFT起落,以web3未來的發展?
░▒▓ 關於來賓 ▓▒░
黃豆泥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曾為台北榮總住院醫師,現為非營利去中心組織FAB DAO核心貢獻者。以NFT為媒介完成十數項行動,涵蓋美術館群眾參與、公益應用、社會倡議、文化傳播。激進市場信仰者,相信web3工具可以由下而上改變數位生活型態。
░▒▓ 延伸閱讀 ▓▒░
◍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於首次發行 NFT 前夕:Web3 是「毫無疑問的未來」
◍ 重點其實從來就不只是「NFT」:北師美術館《Kng》,Web3.0未來社群經營的佈局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17 Oct 2022 - 30 - EP29|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攝影大哥作為方法|不發廢文還能做藝術嗎?──feat. 汪正翔
攝影大哥作為方法,如何不爆料的聊當代藝術圈最不談的階級?攝影跟書畫有什麼關係?你知道原來攝影大哥是文人畫專家嗎?所謂純友誼,難道就是對攝影大哥唱完王心凌的《愛你》,依然可以心平氣和的聊書畫、聊攝影、聊藝術? ♡
本集節目邀請到自稱碧潭彭于晏aka攝影大哥汪正翔,要從他最近因連續發廢文出版的新書《旁觀的方式》出發,聊聊旁觀的旁觀,是怎麼樣既殘忍又真實。
且攝影大哥近期的一則臉書貼文,除讚數破千外,竟然還有高達八百多次分享!?難道有晉升為網紅的機會?成為網紅之後,攝影大哥還能莫忘初衷的做藝術嗎?
▍來賓|汪正翔(碧潭彭于晏aka攝影大哥)
▍主持|劉星佑
░▒▓ 關於來賓 ▓▒░
汪正翔
台北人,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波士頓美術館藝術學校(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 Boston)藝術創作碩士(肄業)。目前往返碧潭與台北之間,接案維生,也從事攝影評論與創作 。看得見,會按快門。
░▒▓ 攝影大哥流量金句 ▓▒░
▹ 什麼時候我們意識到階級,就是你發現別人的日常其實是你的夢想。
▹ 網紅跟iPhone都有一個問題,就是當他們取得一定成功之後,不得不開始進行一種內部的再利用。
▹ 藝術是一種奇蹟,欣賞藝術是見證奇蹟,而奇蹟這件事是沒有脈絡的。
▹ 認真講表面上當代藝術最講究平權、開放、多元,但實際上在這小小的圈子當中也把人分成三五九等,一點都不平權。
◈ 延伸閱讀|汪正翔評論集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節目最後彩蛋突襲♡♡♡
如果你突然按了個快門
那一定就是攝影大哥
如果半夜被手機吵醒
啊~那是因為滑手機
常常想你發廢文 是不是別有用心
明明很想相信 卻又忍不住懷疑
在你的心裡 藝術是否就是唯一
愛~就是有我常私訊你
Oh Baby 照片多拍一點 想我就多看一眼
修圖多一點點 讓業主 都看不見
Oh Bye 少說一點 想拍你不只一天
多拍點 業主 心甘情願 付錢
♡♡♡邀請聽眾跟我們雲端K歌連線♡♡♡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6 Sep 2022 - 29 - EP28|編輯部臨時動議|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台灣科技藝術走過拓荒期了嗎?──feat. 蔡宏賢
近年以台灣數位與新媒體為號召的活動越來越多,包括地方長年舉辦的數位藝術節,以及機構策動的未來媒體藝術節等,「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目前為全國少數由地方政府主辦之大型科技藝術節慶活動,數年來已成為科技與藝術跨界產業交流之重要平台。
2022年「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由近年關注科技藝術發展議題的蔡宏賢策劃。以「前進之路」(The Way Forward)為主題,策動了科技與藝術交流跨界,串聯桃園豐富的產業資源,形塑科技藝術與產業合。展覽涉及數個規劃重點,包括衍生藝術 × 5G沉浸、機械手臂 × 產業策略、數位話語權 × 循環經濟、默示前夕 × 科研實驗,各自呼應社會與產業現況?
2022年「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首度與中央攜手合作,匯集了文化部「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及「媒合藝術家及科研單位發展科藝創新實驗計畫」的新創作品,並匯聚廣藝基金會的「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的公佈。然而蔡宏賢策展經常會將科技使用的反思帶入,這樣的策展脈絡在這次於「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又是如何串連?「造節」、「造獎」對於新興的領域的優劣影響又為何?
▍來賓|蔡宏賢
▍主持|張玉音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本集菜單 ▓▒░
◍ 桃園科技藝術節的特色是什麼?又與桃園在地的哪些產業和城市特質有關呢?
◍ 策展人親自解說,本展覽的規劃重點大解密!
◍ 除了藝術作品外,更多有趣活動通通報你知
◍ 科技表演藝術獎對於數位藝術生態的影響
░▒▓ 關於來賓 ▓▒░
蔡宏賢
新媒體藝術工作者、製作人與策展人,現為Dimension Plus超維度互動創意總監、文化部「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及國立臺灣美術館 「5G沉浸式科技應用實驗場域軟體技術開發與建置」計畫主持人 ,2022忠泰美術館《生生LIVES 》、臺中國家歌劇院《光之曲幕》沉浸展及《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策展人。曾任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科技媒體實驗平台資深顧問、第58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3x3x6》製作總監、2021《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策展人、2020《Lab kill Lab》計畫及《FUTURE VISION LAB》計畫製作總監、2016-2017《白晝之夜》策展人、2017《桃園科技藝術節策展人》、2016《伊東豊雄的劇場夢》觀念建築展策展人。
░▒▓ 延伸閱讀 ▓▒░
國境之門的文化科技力:「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創造科研與藝術對話的產業平臺
「舞」「劇」「景」「光」中的女性生命故事:2022年桃園科技藝術節「秋光.塘水.舞鮮鮮」
*本集節目由「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贊助播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16 Sep 2022 - 28 - EP27|謎迷音|Party這個概念──feat. 羅智信&DJ Andy CHIU
❝ Party作為一種概念,不是逃避現實的享樂主義,而是每個時代的不同群體聚集與創造美學精神的交會所。❞
░▒▓𝗔𝗥𝗧𝗯𝗶𝗲𝗻𝗰𝗲 第二季開跑啦▓▒░
➤➤ 全新深夜線節目「謎迷音」閃亮登場
「假如我不能跳舞,我就不要加入你們的革命」,艾瑪.高德曼的這句話,或許是我們今天在想像「Party」這個概念時,最言簡意賅的名言。
不管是胡士托音樂節與嬉皮文化、安迪沃荷記憶中的「Studio 54」、《POSE》裡的變裝舞會、《地下狂熱趴》的銳舞文化,到選舉催票的競選造勢、海岸山脈旁的海或瘋市集與社會運動裡,派對的精神總是在社交群聚中,創造屬於每個群體的思想與美學,而藝術也因此時常折射出派對中的思想。
那麼,Party與台灣當代藝術之間又有甚麼產生影響的交集?從原本的環境出圈之後,Party如今又可以是甚麼樣的概念?
在「謎迷音」的首集節目當中,我們邀請了藝術家羅智信,與「了然瑞迪歐」主持人DJ Andy CHIU,以去年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個展」、從柏林傳奇夜店Berghain的啟蒙到回台灣的出圈、以及如何在派對中的vibe(氛圍)等角度,來談談他們所認識的Party、派對圈與派對文化。
聽完本集節目,你去過哪些印象深刻的派對呢?對派對又是怎麼想的?我們也想聽聽你的看法。歡迎在本集謎迷音的臉書、Instagram或Podcast平台貼文留言的表單裡,偷偷告訴我們,我們將在下一集的節目開頭裡,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些想法與回饋。
▍來賓|羅智信、DJ Andy CHIU
▍主持人|陳晞
░▒▓ 關於謎迷音 ▓▒░
由藝術媒體「典藏ARTouch」Podcast品牌「ARTbience藝術環境音」所製作的節目「謎迷音」,是一個探索當代藝術出圈後、與特定場域和另類文化交集的節目。我們將邀請藝術工作者與特定領域的從業者,談談不同場域之間的交集、出圈與它的創造性。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關於來賓 ▓▒░
羅智信
羅智信關注生產架構與模式所衍生的認知經驗,擅長捕捉日常生活間不穩定的、虛幻或甚至妄想的時刻。近日展覽包括:台北市立美術館(2021),台北;國立臺灣美術館(2020),台中;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2019);亞洲文化殿堂,光州(2017);時代美術館,廣州(2017);皇后美術館,紐約(2013)。
DJ Andy CHIU
身為台北新世代 DJ 的其中一員,受到柏林電子音樂場景與唱片行啟發,2015 年開始耕耘台北電子音樂場景。
░▒▓ 本集菜單 ▓▒░
03:25|「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中的空間感如何構成?
19:55|意識到一個派對圈的存在
26:19|「出圈」的焦慮
38:10|如果Party是一種流動
49:14|重視觀眾/以客為尊的藝術家
52:52|要堅持表現自己,還是要注意現場的「vibe」?
░▒▓ 延伸閱讀 ▓▒░
你還認為「派對」不重要嗎?臺北當代期間的社交場與高端文化消費(文/張玉音)
https://artouch.com/art-market/content-12429.html
了然瑞迪歐:一個完整Club Night│https://soundcloud.com/liaulian-radio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ue, 06 Sep 2022 - 27 - EP26|編輯部臨時動議|畢業心茫茫,工作在何方?念藝術史的出路──feat. 藍玉琦
正值畢業季的八月,相信許多藝術史相關系所的同學們,準備要步入職場。然而在求職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困境與迷茫,這時是否很想大聲吶喊藝術史的出路究竟在哪裡啊!?其他可能的工作方向到底是什麼?!
去年𝗔𝗥𝗧𝗯𝗶𝗲𝗻𝗰𝗲的編輯部臨時動議節目第8集,曾以「為什麼想不開去念藝術史」為題,討論有志要去考藝術史研究所的同學們可能會碰到的情況。而現面臨畢業心茫茫之際,別擔心!我們又來啦!ヾ(*´∇`)ノ❤
這次邀請同樣是藝術史背景的《典藏古美術》副總編輯(現已榮升總編)的藍玉琦來到本集節目,身為典藏編輯群中數一數二資深的老鳥,想知道她會分(ㄅㄠˋ)享(ㄩㄢˋ)什麼樣的職場經驗嗎?本集將一一為你解密雜誌社的工作秘辛!
▍來賓|藍玉琦(典藏古美術 總編輯)
▍主持|李孟學
☰☰☰ 本集菜單 ☰☰☰
㊙ 小藍進入社內是為了圓未竟的藝術夢?
㊙ 總編輯求學過程的心路分享
㊙ 校稿工讀生到總編輯的鍛鍊術
㊙ 網路時代紙本雜誌的因應策略
㊙ 有佛!給藝術史學生的工作秘笈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𝕎𝕚𝕤𝕙 𝕌 𝕠𝕟 𝔸𝕚𝕣 ✦✦✦✦✦
歡迎聽眾留言・分享.提案.敲碗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26 Aug 2022 - 26 - EP25|編輯部臨時動議|情人節敲碗特企|愛情、工作一兼二顧,藝術行政「脫單」大作戰──feat. 王欣翮
來賓|王欣翮
主持|張玉音、陳晞
藝術行政經常不意外是藝術產業中「負能量」指數最高的一群。😵
工時高、薪資少,在周末一般社畜與情人出門約會時,藝術行政卻因為藝文活動的高峰經常在假日,周末的約會時間也經常被犧牲,這些工作型態也導致我們經常看到長相甜美、個性優質的藝術行政,卻因為工作型態,耽誤了尋覓愛情的機會啊!
然而年輕世代的交友模式也轉為更有效率的線上軟體交友模式,這次邀請善用各種數位工具的前北師美術館PR欣翮,來分享如何高效利用數位工具的便利性,在藝術行政的工作型態上,增加浪漫邂逅的機率。
本集評測Okcoupid、Tinder、Bumble、Coffee meets bagel、Goodnight、探探、Her、SERGE各家交友軟體強項。自介如何寫才能既展現自我又討喜?Tinder竟然可以變成LinkedIn使用?快一起加入藝術行政「脫單」大作戰!❤ ヾ(*´∇`)ノ ❤❤
☰☰☰ 來賓簡介 ☰☰☰
王欣翮
十六型人格「INTJ」。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前美術館館員,現為派對漫遊者,試圖以偏狹的觀點、醉倒的姿態紀錄城市。文章散見於《藝術認證》、《典藏ARTouch》、《every little d.》等不同媒體,近來花在賽車與足球的時間比展覽多了一點。
☰☰☰ 本集菜單 ☰☰☰
● 各家交友軟體強項大比拚,內夾時代的眼淚
● 交友經驗的不藏私分享
● 自介如何寫才會討喜又吸引人
● 聊天起手示的密技公開
● 交友軟體要避開的三大地雷
● 交友軟體還可以找到事業夥伴?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延伸閱讀
➤「若眾」─這麼可愛肯定是男孩子
➤偷走柬埔寨的男人:Douglas Latchford
✦✦✦✦✦ 𝕎𝕚𝕤𝕙 𝕌 𝕠𝕟 𝔸𝕚𝕣 ✦✦✦✦✦
歡迎聽眾留言・分享.提案.敲碗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hu, 04 Aug 2022 - 25 - EP24|華麗島當代藝文誌|礦工藝術家洪瑞麟與他身邊的阿舍藝術家們,本集滿滿的貧富差距請小心服用──feat. 李孟學
近期繼黃土水,而引發藝術界熱烈討論的日治時期創作者非洪瑞麟莫屬,不只北美館與國美館策劃了相關展出,亦有民間單位瑪德蓮藝廊共襄盛舉。
回到這位礦工藝術家的出身地大稻埕,本集介紹的倪蔣懷與陳清汾也出身於此,但洪瑞麟來自受薪階級的家庭,倪蔣懷身兼礦業公司的主管,陳清汾則是茶商家庭的貴公子,三人的經濟狀態可說是天差地別,為錢奔忙的他們如何創造出台灣藝術史最初始的一頁?請大家聽我們細細道來。
來賓|李孟學
主持|陳飛豪
☰☰☰ 本集菜單 ☰☰☰
● 洪瑞麟竟畢業自無政府主義者辦的學校?
● 倪蔣懷幫助洪瑞麟去日本唸書,又幫他找工作!是怎樣一位大天使啦!
● 1929年由倪蔣懷出資創立的台灣繪畫研究所,培育了多少大師?
● 跟洪瑞麟年紀差不多的陳清汾為何年紀輕經就可以去法國?!
● 陳清汾家多有錢?請GOOGLE陳天來故居
*勘誤:本集內容中的台灣美術研究所應為台灣繪畫研究所
延伸閱讀|掘光而行:北美館展出「礦工畫家」洪瑞麟完整創作面貌
✦✦✦✦✦ 𝕎𝕚𝕤𝕙 𝕌 𝕠𝕟 𝔸𝕚𝕣 ✦✦✦✦✦
歡迎聽眾留言.分享.提案.敲碗
✦✦✦✦✦✦✦✦✦✦✦✦✦✦✦✦✦✦✦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ue, 26 Jul 2022 - 24 - EP23|編輯女子會|媒體重大工程:改版|交出妳的落版單來——feat. 江家華 、方敘潔
「編輯女子會」,來自日劇裡常見的閨蜜、姐妹淘的聚會。「女子會」 具有舒壓的用意,通常在職場與家庭被壓抑的抱怨話題,都會是女子的重點 。
單身時 ,固定下班和朋友聚會聊天的日子已經遠去;但身為編輯其實因為工作交流認識很多能力相當強悍、怪物級的女性編輯。藉由聲音節目假公濟私,進行職業媽媽難以在日常生活中重啟的女子會行程。
本集邀請《PAR表演藝術》雜誌客座總編輯江家華、《LaVie》全媒體主編方敘潔,一起來談談兩本雜誌面對「改版」重大工程,是如何讓媒體產生健康的新陳代謝。讀者所扮演的測試端在改版中,又有何重要性?改版象徵新觀點的介入,編輯又從中累積哪些方法學?
來賓|江家華、方敘潔
主持人|張玉音
☰☰主持人與來賓簡介☰☰
江家華
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文化研究碩士畢業。現任接下來工作室負責人、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雜誌客座總編輯。過去曾任:《中國時報》文化線、調查採訪室記者,《誠品好讀》副主編;曾參與《臺南美術》、《AAA城市藝術生活誌》、《Fountain新活水》及《PAR表演藝術》雜誌,並於2019年以《Fountain新活水》雜誌榮獲文化部金鼎獎「最佳主編獎」肯定。
方敘潔
現任《La Vie》全媒體主編,策劃2014-2019年「台灣創意力100大獎」、「體驗製造所」、「共同生活的可能」、「推測未來的設計」、「給下一代的設計」等封面專題。曾任「日日器/生活的輪廓」協同策展人、2021台灣文博會工藝館「微物集會」策展人、「金點概念設計獎」等評審顧問。
✦✦✦✦✦✦ 𝕎𝕚𝕤𝕙 𝕌 𝕠𝕟 𝔸𝕚𝕣 ✦✦✦✦✦
歡迎聽眾留言・分享.提案.敲碗
✦✦✦✦✦✦✦✦✦✦✦✦✦✦✦✦✦✦✦✦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15 Jul 2022 - 23 - EP22|台北當代現場特別節目|打臉分野|「跨界」這個假議題── feat. 迪拉、張碩尹
來賓|迪拉(顏社主理人)
主持人|張碩尹(藝術家)
當「跨界」已經成為文化生產常態,為什麼總是有人要一直把它當口號喊?好像喊得越大聲才能不顯露自己對於分門別類界線的仰賴,好像跨出一步,就是驚天地,泣鬼神。本集節目在「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現場錄製,邀請嘻哈音樂界的跨界慣犯——顏社主理人迪拉,與一下是影像導演,一下是情色手遊開發者,一下是塗鴉客的市場之王張碩尹,談談「跨界」為何是個假議題?為何「跨界」成為一個累積文化名望的「標籤」?
☰☰☰主持人與來賓簡介☰☰☰
迪拉
顏社音樂(KAO!INC.)創辦人。畢業於淡江大學電機系,2005年成立台灣饒舌嘻哈音樂廠牌「顏社」,曾以獨到慧眼發掘歌手蛋堡 Soft Lipa(杜振熙)、葛仲珊 Miss Ko、李英宏 aka DJ Didilong,現在廠牌旗下藝人包括國蛋 A.K.A. DR. PAPER、夜貓組、LEO王、春艷、PUZZLEMAN、萬志軒 A.K.A. 嘻哈魯智深、DJ MR. GIN、李權哲 CLOUDRIVER 等人。發行過許多台灣嘻哈饒舌史上的重要作品,亦跨足演唱會製作、展覽、紀錄片、書籍、音樂節等領域,屢獲金音獎、金曲獎、金馬獎、金點獎等多項重要大獎肯定。
張碩尹
1982年生,台北人,工作與居住於台北、倫敦間往返。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學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碩士。街頭塗鴉客出身,早期以「Bbrother」為名,在大街小巷拓下軌跡。其後創作觸角大開,憑藉多樣媒材與領域,探究人、科技、社會、自然之間的關係。近期獲獎包括臺北美術獎首獎、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英國皇家雕塑學會獎、香港Art Central新晉菁英大獎。作品受臺北市立美術館、巴西駐英大使館、韓國Noblesse Collection、墨西哥JM SR Collection典藏,與亞洲歐洲私人收藏。
✦✦✦✦✦✦ 𝕎𝕚𝕤𝕙 𝕌 𝕠𝕟 𝔸𝕚𝕣 ✦✦✦✦✦
歡迎聽眾留言・分享.提案.敲碗
✦✦✦✦✦✦✦✦✦✦✦✦✦✦✦✦✦✦✦✦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01 Jul 2022 - 22 - EP21|編輯部臨時動議|在藝廊機制裡「作浪」|生態X女性主義的策展混搭方案——feat. 吳虹霏
來賓|吳虹霏(本事藝術策展總監)
主持人|張玉音
位於關渡科技園區裡的「本事藝術」(Solid Art),自2019年夏季成立,以高度議題性、回應社 會的策劃型展覽為其顯著的經營方向。本事藝術除了與已具口碑的青壯世代合作,更積極挖掘首度於商業畫廊展出的潛力新秀。扮演靈魂人物的策展總監吳虹霏,近年帶領本事藝術明確回應對於環境生態、身體與性別、在地歷史的深入關注。本集節目以本事藝術近期的展覽「作浪」(Tides in the Body)為例,從希瑪利.辛格.索恩(Himali Singh Soin)、lololol、林安琪 (Ciwas Tahos)、楊季涓的作品,闡述商樣畫廊如何縝密與藝術家共生創作。專注於限地製作或計劃型創作的本事藝術,對生態X女性主義的關注,又將為台灣藝廊機制,注入何種多元的經營模式?
來賓簡介|
吳虹霏
英國Essex大學MA Gallery Studies with Critical Curating畢業,現職策展人。於2015年創立「Nature More本末工作室」,2019年起任職於本事藝術擔任策展總監。曾任職藝術雜誌編輯,擁有豐富撰稿、策展、研究與國際交流策劃執行經驗。自2015年起投入生態與社會的永續價值,以此核心問題意識先後在台灣、歐洲展開踏查研究、書寫與出版,重要策展包括2016年的「空談」,及2020年獲得台新藝術獎提名的「///\\///」。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17 Jun 2022 - 21 - EP20|編輯部臨時動議|關於跨領域公共藝術創作可能讓你很意外的point|藝術面向大眾教戰守則——feat. 台灣高鐵藝術計畫柯智豪、陳怡潔
來賓|柯智豪(「台灣高鐵藝術計畫—寶島隨身聽」音樂總監)、陳怡潔(「台灣高鐵藝術計畫—寶島隨身聽」藝術總監)
主持人|童詠瑋
跨領域公共藝術怎麼做?藝術專業與面向大眾必然是一刀斷的嗎?公部門一定會很形式官僚,比爸媽還難溝通?本集邀請兩位身經百戰的藝術家,分享他們如何摸索此類創作的框架,進而從中尋求更自由的藝術表達。
兩位投身建築光雕投影等跨領域公共藝術創作的這十餘年來,正也貼合著台灣公共藝術的建制化軌跡:我們看到各種公部門之於公共藝術的委託製作、標案,乃至大型節慶展會百花齊放,大眾的藝術晉用需求以及公共資源的挹注業已成常態。尤其,近年愈發廣納當代藝術創作,或交由相關背景的藝術工作者主導策劃。藝術家在走出傳統藝術範疇後,如何思考媒材、受眾、時間、空間等面向的轉變,以及場域、關係、機制等面向的辯證?而當我們面臨既有認識與評論系統的學習及再建構時,這又可能如何再擴充我們對當代藝術創作的理解或定義?
兩位近期參與的「台灣高鐵藝術計畫—寶島隨身聽」,則是台灣高鐵公司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二度合作推出的跨域新型態展演。這般難得的藝企合作案例,又可以從「聽覺」以及高鐵的時間性與速度感等元素中,激盪出何等的「與藝術不期而遇」?
來賓簡介|
柯智豪
台灣音樂家,曾獲台灣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金鐘獎最佳音效,金音獎最佳嘻哈專輯之製作人,最佳搖滾專輯之製作人,法國金音叉獎,誠品選樂,TAIPEI TIMES年度最佳專輯,金曲獎最佳樂團,最佳客語專輯之製作人;入圍金馬獎最佳電影音樂,最佳原創歌曲,台北電影節最佳配樂,金音獎最佳電子音樂之製作人,最佳民謠單曲,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等。音樂作品涵蓋古今東西古典、演唱會、電視、電影、舞台劇、京崑、歌仔布袋戲等戲曲。
陳怡潔
台灣藝術家,率領跨世代專業陣容的演出製作團隊,近期創作許多展現台灣軟實力的大型展演。如三度完成「台北燈節」北門與中山堂古蹟建築光雕、擔任「2017 台北世大運開幕式」影像視覺統籌製作、策劃「2018 幸福共好—101 跨年煙火大秀」影音製作等,並自2017年起連續三年創作國慶總統府光雕展演:「祈求吉慶—總統府古蹟建築光雕展演」、「TAIWAN—中華民國一〇七年國慶 · 總統府建築光雕展演」,「世界同行.台灣耀飛—2019國慶總統府光雕展」。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ue, 07 Jun 2022 - 20 - EP19|藝術滯留鋒|國表藝八歲如何「登大人」?|當公共事務討論都變成標案——feat. 黃俊銘
來賓|黃俊銘(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主持人|吳牧青
3月底,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三屆董監事名單出爐,由企業家高志尚接任董事長。這位表演藝術界尊稱「老爺爺」的義美食品董事長,要如何帶領八歲的國表藝「登大人」?
國表藝的行政法人體制轉型雖然僅有八年,卻有國家兩廳院35歲的包袱與體質,並同時要揹著七歲的臺中國家歌劇院,和四歲的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兩位弟妹。當藝術在台灣的概念不斷轉變,國表藝從過去專業治理的特徵,轉為由企業主管理,藝術界的專業性自主與民眾的公共參與、倡議概念是否能落實?來賓黃俊銘剖析近期國表藝董事長到總監人事所代表的意涵,而其中,文化部作為國表藝監督者的責任為何?新任的人事,又能否讓台灣整體的表演藝術品質的提升?
來賓簡介|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愛丁堡大學社會學博士,倫敦政經學院社會學碩士,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學士與碩士。曾任《聯合報》文化組記者。研究領域:文化社會學、音樂社會學(藝術音樂與流行音樂)、傳播社會學、兩岸流行文化與身分認同。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27 May 2022 - 19 - EP18|編輯部臨時動議|第20屆台新藝術獎真心話|地方與身體、評論與文化——feat. 吳思鋒、龔卓軍
本屆台新藝術獎即將在7月2日揭曉得獎名單!隨著頒獎典禮因疫情延期,大家或許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深度認識今年的入圍作品,並思考其所反映的藝術創作現象與趨勢,乃至整體藝文生態環境的綜觀。我們究竟欠缺了什麼樣的評論與文化累積?本集邀請低嗓系提名觀察人吳思鋒與龔卓軍獻聲說分明!
兩位首先從評論人的身分位置出發,分享提名觀察經驗所帶來的刺激,並從特定領域如纖維編織創作、地景藝術節等的評論缺席,提問評論生態系的構建必要,乃至台灣當代藝術的概念可如何被再打開;接著我們藉由來賓上山下海的經驗,直面藝術資源的地域分配不均難題;而在疫情對實體展演的阻撓下,本年度卻可見多個關注「地方」的作品入圍,它們究竟呈現了什麼樣的身體感與歷史化路徑,這又可如何延伸至疫情下的整體藝文創痛進行閱讀?
來賓|吳思鋒、龔卓軍
主持人|童詠瑋
來賓簡介|
吳思鋒
從台北搬到東部的鄉下人。在社會中劇場,在劇場中寫作。目前可見的身分是澳門《劇場.閱讀》副主編、藝評人,主以文字工作參與劇場。過去十餘年來,與柳春春劇社、足跡(澳門)、窮劇場、差事劇團等合作,主編場刊(節目單)逾十冊,希望讓場刊脫離單一作品的輔助說明功能,以有限的條件延展書寫的空間,熔接創作與論述的二分;近期的策畫、製作工作包括:「要說的都在這裡——馬華文學劇場」(2015)、「臨界點劇象錄及其經歷的時代——共學講堂03 」(2017)、「共同」的作法——劇場與社會討論會(2017)等。製作計畫包括:「第二屆水田部落行為藝術節」(2018)、黑名單工作室「《哈姆雷特機器詮釋學》觀念劇場-影像計畫(第一階段)」、「第二屆返身南島——亞洲行為藝術節」(2017)、「望南藝評」(2019)等。主編(與鄭尹真)《親密:高俊耀劇作選》(2019)、《起落疊•字Khí-lo̍h-thia̍p.Jī:藝陣與當代劇場專刊》(2022)。
龔卓軍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現象學與當代法國哲學,長期關注身體哲學、美學、現象學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的相關議題。著有《文化的總譜與變奏》(台灣書店)、《身體部署》(心靈工坊),譯有《眼與心》(典藏)、《現在之外》(典藏)等書。2013年起展開展覽策畫工作,參與包括「我們是否工作過量」 (誠品畫廊,2013)、「鬼魂的迴返」(鳳甲美術館國際錄像藝術展,2014)、「近未來的交陪」(蕭壟文化園區國際藝術節,2017)、「野根莖」(國美館台灣雙年展,2018)、「妖氣都市」(C-Lab,2019)、「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高雄市立美術館,2021)、「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總爺藝文中心,2022)等展覽。2018年「近未來的交陪」獲第16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
👉本集提及之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棉花研究計畫」、「裹山」、「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勒法利計畫」、《共狂》、《王子.哈姆雷特》、《母親.李爾王》、《感傷旅行(kanshooryokoo)》、《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
👉勿漏上集>>> EP17|編輯部臨時動議|第20屆台新藝術獎真心話|技術與批判、歷史與當下——feat. 王柏偉、汪俊彥
👉延伸閱讀|
台新藝術基金會第20屆台新藝術獎官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ue, 17 May 2022 - 18 - EP17|編輯部臨時動議|第20屆台新藝術獎真心話|技術與批判、歷史與當下——feat. 王柏偉、汪俊彥
來賓|王柏偉、汪俊彥
主持人|童詠瑋
一年一度的台新藝術獎即將在5月28日揭曉得獎名單!為什麼這次是他們入圍?台新的提名觀察判準為何?更甚者,評論人究竟都在想些什麼?本集邀請聲優系提名觀察人王柏偉與汪俊彥獻聲說分明!
兩位首先從對線上展演趨勢的解析,強調術創作為媒介形式找到適切語言的重要性,並觀察本屆入圍的實體展演,如何反身地提點技術內部的盲點,或揭露藝術形式過程的展現。而這也推展至兩位之於提名觀察的關鍵,亦即創作者如何拉開批判性的距離,既內且外地進行位置性的再提問;接著,我們回望本屆入圍名單中時間跨度極大的歷史回返,思辯「歷史」與「當下」之間多重且複雜的關係;最後,兩位來賓分別從各自的專業——行動主義與文化翻譯,指引當代藝術創作該如何面對「體制」與「西方」,重省建構自身的條件。
來賓簡介|
王柏偉
藝評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理論、當代藝術史、文化與藝術社會學、藝術/科學/科技(AST)。與人合譯有Niklas Luhmann所著《愛情作為激情:論親密性的符碼化》(台北:五南)。現為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汪俊彥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戲劇研究所碩士,康乃爾大學劇場藝術博士。開設文化研究、跨領域人文、華語劇場與文化批評等課程。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國科會菁英留學計畫獎學金、傅爾布萊特留學獎學金等。研究領域為臺灣當代劇場與文化翻譯,關注認識論與美學間的關係,近年著重華語全球表演的跨領域呈現。長期擔任表演藝術評論台評論人。
👉 本集提及之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入圍作品:「總是春光乍現」、《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月桃B面》、「最後身影之後」、「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複本」、《江/雲・之/間》、《王子.哈姆雷特》、《母親.李爾王》、《感傷旅行(kanshooryokoo)》、《王心心吟唱─長恨歌》、《國姓爺之夢》
👉 下集預告>>> 編輯部臨時動議|第20屆台新藝術獎真心話|地方與身體、評論與文化——feat. 吳思鋒、龔卓軍
👉 延伸閱讀|
台新藝術基金會第20屆台新藝術獎官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ue, 10 May 2022 - 17 - EP16|藝神星之音|一鍵切換的藝術家|專家、屁孩,和她的占星日記。——feat. 劉文瑄
來賓|劉文瑄
主持人|嚴瀟瀟
藝術創作中的張力,時常來自於藝術家本人於內、外在世界中的複雜和多元,以及他們對於世界、對於自身的好奇心。本集「藝神星之音」邀請台灣當代視覺藝術家劉文瑄(Mia),她的作品辨識度強,近年來在國內外展演與公共場域中的能見度也很高,「美」是大家對其作品的第一印象,而她本人私下其實是個屁孩?甚至可以在不同形象間一鍵切換?本身對占星就有多年研究的她,如何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創作與生命?請不要錯過Mia的肺腑之言!
「人格分裂」的藝術家,星盤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讓創作力爆棚的另一個「生理期」是怎麼回事?
創作美麗外表下的天蠍式陰暗在哪?
被藝術創作耽誤的婚姻諮商師?
被藝術耽誤的實力派歌手?
來賓簡介|劉文瑄
活躍的台灣當代藝術家
延伸閱讀|
V-Touch人物|牛俊強 X 劉文瑄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29 Apr 2022 - 16 - EP15|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在什麼時候會想唱魯冰花?「純」聊聊那些年我們的藝術養成——feat. 蔡明君
來賓|蔡明君(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
主持人|劉星佑
當手中握住繁華,心情卻變得荒蕪
才發現世上,一切都會變卦
當青春剩下日記,烏絲就要變成白髮
不變的只有那首歌,在心中來回的唱下一句要怎麼接,讓策展人蔡明君跟主持人唱給你聽
到底聊到了什麼會想唱魯冰花?是什麼年紀的人在唱?
究竟「不專業」到什麼程度,才有機會成就今日的專業?
究竟是斜槓還是養成?過去的自己如何影響現在的自己?
藝術大師是怎樣成為藝術大師的?藝術大師等於成功嗎?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這一集邀請到目前於東海大學美術系擔任專任助理教授的蔡明君,除了聊聊自己的養成,也分享目前於TKG+ Projects策劃的「那些年我們的藝術養成」一展。直接探討台灣的藝術教育體制太嚴肅,透過藝術家的藝術養成談體制,更鮮明,也更肺腑……。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Wed, 20 Apr 2022 - 15 - EP14|藝術百工圖|角落Diva|小編、迷影與自媒體時代下的幕後工作──feat. UG
來賓|UG
主持人|童詠瑋
日本導演濱口竜介在過去這一年內爆紅,兩部新片《偶然與想像》及《在車上》颳起現象級的討論旋風。這一切或許有些出人意料,卻不是偶然,也不是想像,而是經本地代理片商長期經營與引薦,為作者導演培養觀眾基礎。本集邀請東昊影業行銷企劃UG,首先以濱口竜介為例,與我們分享東昊──在資深菁英影迷與新世代社群思維結合下──的行銷策略;廣為人知的「東昊小編」,又是如何創造出一個個分享數破表的電影迷因,卻得以平衡亦莊亦諧的尺度界線,肩負起迷影文化的當代延續?更甚者,小編究竟是自我主體的展現,抑或更多地是隱身幕後的機構工作者?接著,我們進入UG的多重宇宙,循線追索他如何從站在粉絲頂端的初代YouTuber,走向服務影迷的社群小編,並再開展出跟很緊卻又有意識的變裝民眾?洗盡鉛華的生涯選擇,又指向近十年來何等的數位媒介演進?而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幕前與幕後的界線何在,未來是否還會有「藝術百工圖」的想像呢?在角落可以當Diva,人生不是終極二選一,不要為難天秤座。
來賓簡介|
UG(東昊影業行銷企劃、變裝民眾)|Instagram、Facebook
與梁朝偉同姓,政大傳播學程畢業,是個會變身各種造型的過氣網紅,洗盡鉛華擔任東昊小編,努力說笑話行銷電影。我的願望就是:World Peace、永遠美麗。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08 Apr 2022 - 14 - EP13|編輯部臨時動議|飯店型藝術博覽會這麼多,我怎麼經營OAT?──feat.王瑞棋
來賓|王瑞棋(亞太連線藝術執行董事)
主持人|朱貽安
從 2009 年開始首次舉辦飯店型藝術博覽會,ONE ART TAIPEI(OAT)也是台灣第一個飯店型藝博,當初在什麼考量下才選擇此一型態的博覽會?飯店型藝博在近十年如雨後春筍般成長。以 OAT 而言,如何思考區隔性的問題?具體的方法與作為是什麼?Rick也將透露經營藝博會五大要素。今年,擁有32年歷史的台北西華飯店宣布熄燈,在OAT飯店選擇上,將如何重新抉擇?什麼樣的飯店適合舉辦博覽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0lqwjnn90t50833kgegv6bm?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11 Mar 2022 - 13 - EP12|藝術百工圖|在出版的邊緣呼喊愛情|一個人的藝術出版社──feat.陳柏谷
來賓|陳柏谷
主持人|張玉音
「現在不是買書的錢貴,而是消費者的時間貴。」
現任阿橋社編輯陳柏谷過去曾任典藏藝術出版總編輯,他如何在出版光譜相對邊緣的藝術出版打造暢銷書的可能?對他而言,如何在書籍上架後短暫被討論的生命周期裡,打造行銷的暢銷準則?藝術類書系又是如何觀察產業的「痛點」,並以出版方式回應,台灣藝術書系還有哪些待開發的方向?為何暢銷排行榜對出版人如此重要?以及為何要從機構的藝術出版社,將職涯轉折往一個人的出版社發展?
來賓簡介|
陳柏谷
藝術專書出版社阿橋社(Pont D'Art Publishing)編輯,阿橋社在藝術社群有很高討論度,阿橋社創立後出版了《創造展覽》、《原創的真相》、《藝術家的職涯管理術》、《當代藝術大白話》、《藝術家的著作權指南》、《繪畫獨立》等,接下來的新書將出版是在美國已經有40年歷史的《藝術寫作指南》。
阿橋社|FB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zz10hau0lay0943pmh14toy?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25 Feb 2022 - 12 - EP11|華麗島當代藝文誌|甘露水案外案之黃土水的太太廖秋桂去哪了?──feat. 李孟學
來賓|李孟學(典藏ARTouch編輯)
主持人|陳飛豪
去年末台灣藝術界的大事,想必是黃土水的傳奇名作《甘露水》消失近半世紀,在多年的耳語傳聞之後,終於在北師美術館開幕的「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重現於世人眼前了!但不論是《甘露水》的討論聲量還是去年的《少女胸像》造成的觀展熱潮,大家有沒有發現,似乎沒有黃氏宗親的人出現,這時我們就想到一件事情,黃土水的太太廖秋桂去哪了?這個突然被注意到的案外案,要如何解釋說明?這對原本定居日本的夫婦,他們的遭遇如何反映當時的藝術家生活與命運?
本集菜單:
為什麼黃土水對於台灣美術史而言這麼重要?藝術史中極少提及的黃土水
黃土水的太太廖秋桂其實是黃家的童養媳
呈現東方女性體態的《甘露水》的美學想像
艋舺仕紳魏清德委託製作的《釋迦出山》
廖秋桂與陳昭明
延伸閱讀:【北師「光」展覽】臺灣啟蒙之曦的「甘露水」與文協百年框架外的原住民現代性經驗,文/陳飛豪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zh5m1ol0eix09860f5xj39r?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11 Feb 2022 - 11 - EP10|編輯部臨時動議|撒古流性侵疑雲|媒體和藝文工作者如何看待#MeToo的社會正義──feat. 方念萱、劉昌德
來賓||方念萱(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數位女力聯盟成員、行政院/文化局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劉昌德(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值班主持|吳牧青
一個月前,在網路具名受害者與數位藝術工作者見證背書之下,所指控的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Sakuliu Pavavaljung)涉嫌妨害性自主事件,其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與參展代表性。在本集臨時動議的談話,我們邀請到兩位關注性別平等、文化勞動權益與面臨媒體流變時態原則的傳播學者,深入針對權勢性侵、藝術人格權和作品權如何看待,也討論自媒體生態下,機構專業自治與新媒體不斷更新之下的「下架」或「鼓動議論」舉措的差異。主持人也另外佐以#MeToo事件前後,台灣藝文界看待張作驥性侵案,我們可以就撒古流事件有什麼樣的平行觀看參照與警覺?
嘉賓簡介|
方念萱
任教於政大傳播學院、前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現任台北市文化局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近期研究多與數位分身、數位性別暴力有關。
劉昌德
任教於政大傳播學院、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研究媒體產業與文化勞動,喜歡看運動賽事,關注社會運動。想的寫的注意的,都跟正在動的事物有關。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ys06f46ohbm0868vgy52b1r?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n, 24 Jan 2022 - 10 - EP09|編輯部臨時動議|解析藝術財富密碼|盤點2021藝術市場三大事件──feat.詔藝
來賓|詔藝(典藏ARTouch【詔藝之眼】專欄作者)
值班主持|許雲喬、鄧韻琴
2021年的藝術市場無論是一級還是二級都發生了多元且有趣的變動,因此編輯部特邀市場的專家、同時也是專欄作者詔藝,共同選出2021年藝術市場中的三大有趣議題。本集將回顧與分析藝術市場中持續發跡的現象,並展望2022年的市場趨勢與走向。
三大關注現象筆記:
1.NFT對藝術市場的影響,詔藝沒有入坑的原因是?
2.拍賣行與名人的合作,為藝術家帶來什麼效益?12月落幕的蘇富比「時尚老佛爺」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遺產專拍詔藝又有何看法?
3.持續刷新紀錄的新 世代藝術家,名單有哪些?從中暗藏了哪些財富密碼?
4.2021年年度代表關鍵字
5.2022年預測關鍵字
相關文章|2021拍賣市場的回顧與幾個現象,文/詔藝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ycr3hoo5fa109247gq0ztqh?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14 Jan 2022 - 9 - EP08|編輯部臨時動議|為什麼想不開去念藝術史?|台大、師大藝史所學長備考小技巧大公開──feat. 何冠緯、劉錡豫
來賓|
何冠緯(臺大藝史所 碩士生)
劉錡豫(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值班主持|李孟學
藝術史是小眾學問,從事藝術史研究的人,是如何接觸藝術史,並進入藝術史研究的領域呢?本集邀請兩位正在就讀與剛畢業於藝術史研究所的學長一同分享,聊一聊想要接觸藝術史的原因,報考藝術史研究所的準備與過程,面對學校公開的龐大書單,備考時如何消化?進入面試階段時,台大與師大藝史所將有什麼面試小技巧?考進學校只是關卡的開始,開始就讀之後想像與現實的差異、上課的狀態是什麼?藝術史所的老師都教了什麼?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iavo1horpa0858u4s71cak?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hu, 23 Dec 2021 - 8 - EP07|藝術滯留鋒|再議,機構策展時代|美術館展覽CPU──feat. 蕭淑文、黃香凝
滯留嘉賓|蕭淑文(臺北市立美術館 策展人)、黃香凝(新北市立美術館 策展人)
主持|吳牧青
「策展」是機構體制的展演介質,因涉及到資源分配,始終是火線上的題目。展覽組在正統的美術機構內,如同行政院的內政部,本集邀請兩位在機構策展人,談談展覽組的內部策動力競合,機構策展人如何脫穎而出、組內如何協作?關於授權政治議題,當策展人進入機構,這個機構的授權關係應該如何被確立?如今台北當代館的爭議,以機構策展/館內策展人理解美術館策展是否可以被「評核」(auditing)?傳統的美術館/博物館都設有「諮詢委員」,這樣的設制在2012年北美館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遴選爭議和今年當代館爭議又再度浮出檯面。在公開資訊透明化的時代,「諮詢委員」和機構策展制度比較良善的協作方式是什麼?
來賓介紹|
蕭淑文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碩士。臺北市立美術館資深策展人。從2015年起策畫多檔混合形式展演包括「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愛麗絲的兔子洞:真實生活可理解與不可被理解的交纏」(2015)、「生活帶來的種種愉快與不安之間」(2016)、「社交場── 關於展覽和表演並進的激進表態」(2017)、「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2018)、「池田亮司個展」(2019)、「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2020)、「現代驅魔師」(2021)。
黃香凝
前台北當代藝術館資深專員,目前服務於新北市美術館籌備處展覽教育組。在當代館任職期間,策劃過「羅莎的傷口」(2017)、「影像的謀反」(2018)、「烏鬼」(協同策展2019)、「穿孔城市」(協同策展2020)等展覽。沒有拿過2000萬的預算,至今仍然是名藝術勞工。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yboq7h0ayk0985qmthrg7p?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hu, 09 Dec 2021 - 7 - EP06| 藝文藏書房|藝術市場不只是金錢遊戲|三本傳奇人物傳記|美國畫廊教父卡斯特里、藝術經紀人貝耶勒、俄羅斯藏家舒金──feat. 李政勇
來賓|李政勇(安卓藝術總監)
主持人|葉晞(典藏叢書部企劃)
➤李歐.卡斯特里被稱為美國畫廊教父的關鍵是什麼?
➤畫廊經紀在藝術投資和創作的天秤如何平衡?
➤如何看待收藏族群年輕化的現象與趨勢?
➤若想要入門收藏,或是精進自己的收藏眼光,有什麼具體實踐的方法?
藝文藏書房首集邀請安卓藝術總監李政勇,談談畫廊的經營哲學與藝術市場觀察。
從閱讀《李歐和他的圈子-美國畫廊教父卡斯特里的一生》一書談起,了解畫廊教父經營畫廊的待人處事之道;接著從《貝耶勒傳奇:巴塞爾藝博會創辦人的藝術世界》的主角貝勒耶身上,看見藝術經理人對藝術的熱愛與對藝術收藏的敏銳直覺;而身為收藏家,謝爾蓋·舒金又是如何改變俄羅斯的藝術觀?藉由這些故事,梳理畫廊主、藏家與藝術家的複雜關係。
書籍資訊|
《李歐和他的圈子-美國畫廊教父卡斯特里的一生》:https://bit.ly/3jyvpcR
《貝耶勒傳奇:巴塞爾藝博會創辦人的藝術世界》 :https://bit.ly/3lqJA3z
《大收藏家:謝爾蓋.舒金和他失落傑作的故事》 :https://bit.ly/3EkEcrb
關注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FB|IG|典藏網路書店|更多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ebuaip0rly08677k2u77oh?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hu, 25 Nov 2021 - 6 - EP05|藝神星之音|男神與女神們的星星故事 · 藝術行政的六宮 ︳被神話原型困住的達利與布爾喬亞?——feat.呂卿
來賓|呂卿
主持人|嚴瀟瀟
可能是「ARTbience.藝術環境音」最岔題的節目,「藝神星之音」試圖打開的是藝術世界與宇宙法則之間的廣闊詮釋空間。首集以漫談形式探討這其中的象徵性關聯,譬如哪些星與藝術創造有關,或是藝術產業的不同角色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星盤配置,都在此有初步涉及(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再以達利與布爾喬亞為例,看看大藝術家們如何活出自己星盤中的神話形象?
本集談到的重要星星們|
-大陵五(Algol):
屬性為凶的恆星,英仙座β星(實為三合星系統),目前位於金牛座26度的位置,對應希臘神話中被勇士柏修斯(Perseus)割下頭顱的蛇髮魔女梅杜莎(Medusa)之右眼,占星中的象徵意涵包括暴力、恐怖、強烈等,也與女性力量密切相關。
-四女神星:
穀神星(Ceres):對應希臘神話中的大地之母、農業女神狄蜜特(Demeter)。
智神星(Pallas):對應希臘神話中的智慧與戰爭女神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工匠、藝術的守護者」也是其諸多象徵意義之一。
灶神星(Vesta):守護祭壇聖火的女祭司,對應希臘神話中赫斯提亞(Hestia)。
婚神星(Juno):婚姻女神,對應希臘神話中的天后赫拉(Hera)。
-如何調出自己星盤中的這些小行星或恆星:在繪製星盤的占星網站或軟體中,於設定裡面勾選相關小行星或恆星名
來賓介紹|
呂卿
曾任職於公立美術館、商業畫廊、拍賣公司等,現為藝文產業自由接案者;也正深入研習占星學,從閱人無數邁向閱盤無數。《四女神星:神話、心理與占星學中陰性能量的重現——穀神星、灶神星、婚神星與智神星》譯者之一。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uld2t22zn8095880721ktm?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12 Nov 2021 - 5 - EP04|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梅酒.豆乾.麻竹筍.最親密的藝術旁觀者|可以不做藝術了嗎?—feat.李淑枝
來賓|李淑枝(劉媽媽)
主持人|劉星佑
未來,就算沒有機會上台領金鐘獎
平時,也可以感謝自己的爸爸媽媽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第一集
邀請到當代藝術最親密的旁觀者—李淑枝
人稱甲仙瑪莉娜,左營布爾迪厄
無差別藝評創始者,在帝寶旁邊曬過高麗菜乾
目前為劉星佑攝影作品專屬演員兼編劇與執行
這集說好不哭的
十秒落淚沒獎金
英雄不怕稿費低
少女到哪都少女
本集菜單:
學藝術的小孩不會變壞是騙人的
嘴巴說不支持,但身體其實很誠實
除了金援,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支持小孩做藝術
除了補助,還有很多層面的東西需要自我成長
下一次要講的主題是「得不得獎看作品,有沒有邀展看人品」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aqwipj1g9l0895jhzchkl7?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29 Oct 2021 - 4 - EP03|藝術百工圖|劇場・影像・展覽音樂裡的她|Dream和麵包,都幾?!—feat.王榆鈞
來賓|王榆鈞(音樂人、作曲家)
主持人|張玉音
藝術百工圖首集邀請協助「ARTbience.藝術環境音」Podcast節目台呼的創作者—王榆鈞,來談談她是如何以「音樂」和不同的藝術領域互動對話?包括去年底到年初為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 製作廣受好評的語音導覽與配樂,並入圍了2021年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專輯獎」,曾就讀台藝大的戲劇系的榆鈞,是如何串起戲劇與音樂創作的兩條脈絡?而表演藝術現場的配樂工作通常是怎麼展開與進行?舞蹈與戲劇配樂要素有哪些須留意的差異?而為VR作品配樂時,與一般電影配樂的想像是否不同?聲音設計、配樂、音樂創作是如何變成她可以賴以維生的專業?「ARTbience.藝術環境音」具有有機感的台呼配樂又是如何產生? 而榆鈞對於未來節目又有哪些敲碗名單?
相關影音:
V-Touch展覽|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王榆鈞的聲音導覽
《不朽的青春》展覽音樂專輯
關注 王榆鈞 Yujun Wang|FB
關注 典藏ARTouch|FB|IG|YouTube|官網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Fri, 08 Oct 2021 - 3 - EP02|編輯部臨時動議|策畫白晝之夜就是來修行的|總監的SOP筆記—feat.胡朝聖、林昆穎
來賓|胡朝聖(2018、19白晝之夜藝術總監、双方藝廊創辦人與胡氏藝術執行長)、林昆穎(2020、21白晝之夜藝術總監、豪華朗機工創始成員、2021文博會策展人)
值班主持|張玉音
本集邀請兩位 #編輯部臨時動議 來賓最大的共通點就是都曾經與正在進行式的擔任台北白晝之夜的策展人。台北的十月初總有一天如同神隱少女故事般的奇幻,有個一夜限定暢遊街區與文化場館的「白晝之夜」,這場潮流夜遊的核心即是為民眾創造接近當代藝術的機會。兩位前後任的白晝之夜總監,認為擔綱這樣內容的策展最需要具備何種人格特質?從2016到2021年白晝之夜的策展方法有何轉變?策辦的過程中既需要權衡大眾聚眾、打卡的需求,但同時又期待能在這樣的藝術節慶中討論深度的議題或當代藝術藝術的前衛性,在取得平衡中兩位如何權衡與妥協?不同世代的策展人面對白晝之夜的策展又對應出何種差異化的策展SOP?而白晝之夜又反應了何種台灣民情?
2021 臺北白晝之夜「線上感Interoperability」
完整活動|10.2(六) 18:00-10.3(日) 06:00
官方網站|https://nuitblanchetaipei.info/prequiz/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uitBlancheTP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Wed, 22 Sep 2021 - 2 - EP01|藝術滯留鋒|再會,獨立策展時代|機構與策展—feat.陳湘汶、莊偉慈
滯留嘉賓|陳湘汶(藝術總監/DAC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莊偉慈(策展人/C-Lab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持|吳牧青
本集邀請兩位各自在不同文化機構服務的機構策展人,來談談近年國藝會策展專案提案量銳減的現象,而「獨立策展」在這時代還有什麼機會?策展人為何會選擇進入機構,是保底的舞台?而當策展人進入機構,又該如何確立策展獨立的狀態?而機構策展人的策展作者權該屬於機構嗎?機構策展人應該合理享有類獨立策展人的機構外策展嗎?
來賓介紹|
莊偉慈
藝評人、策展人,前《藝術家》雜誌總編輯。在網路媒體尚未普及前從事新聞工作,投入藝文報導與藝術評論領域。近年轉向當代藝術策展工作,目前服務於半公家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策畫「Re:Play 操/演現場」、「勒法利計畫」等。主要關注領域為 藝術觀念及其展演技術的變貌,以及藝術史中的性別議題。
陳湘汶
策展人,自2019年起擔任臺北數位藝術中心(DAC)藝術總監至今。曾擔任藝術雜誌編輯、記者,而後以策展的方式將自己對藝術的觀察或評論以展覽的方式立體化呈現。臺北數位藝術中心(DAC)成立於2009年,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數位藝術基金會」開始營運,成立之初以數位藝術的研發實驗作為宗旨。2018年起,由「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簡稱視盟)承接營運,提供藝術家工作和展示空間、媒合技術專業人才,以促進優秀數位藝術計畫的實現與展呈。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Tue, 07 Sep 2021 - 1 - EP00|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開台賀歲片|啊扁零歲了|新朋友請聽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主持群異時空新春賀歲!】
為什麼開台?這個「台」和《典藏ARTouch》的網站媒體內容將會有什麼樣的內容關係?用「聽」的和用看的,對一個藝術媒體的差異性和樂趣將會有什麼不同?
【第一季節目】
① 藝術百工圖 主持人|張玉音
了解藝文社畜與獨立工作者的不思議幕後
② 藝術滯留鋒 主持人|吳牧青
藝術界突發爭議事件與氣象(?)評論
③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主持人|劉星佑
藝術親子問題、策展心得、文字書寫人生
④ 藝神星之音 主持人|嚴瀟瀟
用占星解開藝術的秘密
⑤ 華麗島當代藝文誌 主持人|陳飛豪
談「日治時期」的文學藝術與當代以日治時期為議題的藝文作品
⑥ 編輯部臨時動議 主持人|ARTouch編輯群
典藏ARTouch專題或特定高流量文章議題討論
⑦ 藝文藏書房 主持人|典藏叢書部與ARTouch編輯群
介紹華文世界的藝文好書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Sat, 04 Sep 2021
Podcasts similares a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 Global News Podcast BBC World Service
- Kriminálka Český rozhlas
- El Partidazo de COPE COPE
- Herrera en COPE COPE
- The Dan Bongino Show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 Dan Bongino
- Es la Mañana de Federico esRadio
- La Noche de Dieter esRadio
- Hondelatte Raconte - Christophe Hondelatte Europe 1
- Affaires sensibles France Inter
- La rosa de los vientos OndaCero
- Más de uno OndaCero
- La Zanzara Radio 24
- Espacio en blanco Radio Nacional
- Les Grosses Têtes RTL
- L'Heure Du Crime RTL
- El Larguero SER Podcast
- Nadie Sabe Nada SER Podcast
- SER Historia SER Podcast
- Todo Concostrina SER Podcast
- 安住紳一郎の日曜天国 TBS RADIO
- The Tucker Carlson Show Tucker Carlson Network
- 辛坊治郎 ズーム そこまで言うか! ニッポン放送
- 飯田浩司のOK! Cozy up! Podcast ニッポン放送
- 武田鉄矢・今朝の三枚おろし 文化放送PodcastQR
Otros podcasts de Arte
- La cocina de España La cocina de España
- Igaz történetek Podcaster.hu
- Słuchowisko w Radiu Lublin Radio Lublin
- Dj Volto di Marja Volto di Marja
- Un Libro Una Hora SER Podcast
- Muzika ir inžinėrija Emanuelis Ant
- Violencia En Latinoamérica Antropología
- Violin Adventures with Rachel Barton Pine Rachel Barton Pine
- Kahoot Madison Caballer
- Ola lola Alejandra Sierra
- Remix Claudia Clarke
- Café Del día LUNA MARTINEZ SALAZAR
- Umami šegrt Slobodan Radeta
- Lola lorena laurens villa
- Mellina Marcin MELLER
- Ooo Taka Taka NaotaKu ;3
- Radio Pod Pod - A Queen Podcast Sam Easton
- Entrevista En Ingles A Mi Papa ERIKA AIDEDT SEJA NOLASCO
- Ok Michelle Roda
- Ragged Scratch Podcast Ragged Fo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