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s by Category
- 145 - 聚焦一周|47人案判刑剖析
持續近四年的初選 47 人案迎來判刑之日。 45 名被告,因被指「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被判監禁四年兩個月至十年不等。判辭顯示,眾被告按角色分級、是否認罪、是否為控方作證人、是否對「法律無知」、受戴耀廷誤導等,獲不同量刑起點及刑期扣減。
案中的 45 名被告量刑起點由 7 至 15 年不等,法庭有哪些考慮?四名從犯證人區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林景楠,減刑結果為何?其中有四名被告,包括楊岳橋、鄒家成、張可森、梁晃維,被指較其他積極參加者做得更多等,量刑起點較重,他們究竟做過什麼?案中多名被告,他們何時能重獲自由?Tue, 19 Nov 2024 - 12min - 144 - 聚焦一周|性暴力案求助升近五成 報案數字反跌 為什麼? 風雨蘭剖析
性暴力危機支援中心風雨蘭最近發表研究報告,總結過去五年( 2019-2023年)的求助數字,發現機構跟進的過案有 1984宗 ,較對上一個五年,上升了 48.5%。不過,翻查警方有關強姦案的報案數字,19 至 23 年有 313 宗,較 14 至 18 年的 325 有所下降。在同一個時空,支援機構的求助個案升,警方的報案數字卻下跌,為何會有這個落差?
此外,風雨蘭求助者的報案率由 2009 至 2013 年的 56.8%,到 2014 至 2018 年跌至 44.1%,近五年再跌至 41.4%,當中有何原因?今集節目,風雨蘭總幹事莊子慧、資深研究主任邱志衡,為聽眾剖析求助趨勢。
除了數字及背後原因分析,風雨蘭一直有進行政策倡議,談及關於現行強姦罪的法例檢討,邱志衡指出,現時強姦罪的定義,是以「陽具插入陰道」,他舉例說,「以工具插入陰道交,好大機會可能會用非禮罪,即猥䙝侵犯(控告)」,最高刑罰為監禁十年,而強姦罪最高可判囚終身」。除了刑期,更重要是有關罪行描述的定義,是否可描述受害人經歷了什麼?「假設一個被工具插入陰道的受害人,佢係咪覺得自己純粹畀人非禮咗呢?我相信呢個答案件未必。」
其實,法律改革委員會,早在 2012 年 9 月,已發表《強姦及其他未經同意下進行的性罪行》,提出「有必要訂立新罪行以涵蓋非以陽具作出的插入式侵犯」,並在 2019 年發表《檢討實質的性罪行》報告書,也有指出,建議摒棄 “強姦 ” 一詞;把這項罪行的名稱定為“未經同意下以插入方式進行的性侵犯” ( sexual penetration without consent)。有關建議至今仍未落實。邱志衡指出,現行法律需要改善,更確準幫助受害人描述她們的經歷。
#集誌社Podcast #風雨蘭 #性暴力案求助 #報案率 #法改會 #插入式性侵罪
Mon, 04 Nov 2024 - 35min - 143 - 聚焦一周|院舍虐待事件背後 受障者、家長:我們的事,我們要參與
匡智會轄下職訓宿舍發生懷疑性侵事件,引來全城關注。事件由家長為兒子沖涼發現不妥而揭發,討論焦點集中在機構有否延誤公布、會否公開調查和交代、社署或院舍會否制訂制度,如利用閉路電視監察員工行為等議題。
事件發生後,嚴重智障人士家長協會主動聯絡《集誌社》,表示家長和受障人士,能有窗口表達他們的看法,訴說受障人士和照顧者,如何被剝奪知情權、決策權的情況;他們深信,除了改善院舍的營運質素,要真正做到保護受障人士,必須由尊重他們的參與權和決策權開始。
今集 Podcast,住了 50 多年院舍的輕度智障人士少霞,分享受障人士「有口難言」的感覺;嚴協主席 Renee 和家長歐陽太太,則講述了較少人知道的,原來在疫情結束、社會復常後,很多院舍仍以防疫和人手不足為由,採封閉式管理、嚴格限制家長的探訪日期、時數和範圍,令家長更難監察不當行為。
至於有自閉特色的倡導者阿傑(註:阿傑不認為自閉是一種「病症」,強調是一種特色),十多年前已到聯合國就香港履行《殘疾人權利公約》出席聽證,他慨嘆十多年後香港仍原地踏步,希望長遠而言,社會尊重受障人士的社區生活經驗,協助支援決策及確立第三倡議制度,在院舍而外,讓受障人士及其家友一起協助監察和保障自身權利。
#匡智會 #嚴重智障人士家長協會 #卓新力量 #我們要參與 #封閉式管理 #集誌社
Fri, 01 Nov 2024 - 34min - 142 - 聚焦一周|聲音演繹 7.1 金鐘暴動案戴嘉平陳情信
2019 年 7 月 1 日金鐘暴動案,4 名被告經審訊後被裁定罪名成立,包括當時年僅 14 歲的浸大前學生會前外務副幹事長戴嘉平,及其孿生兄長戴嘉正。四名被告昨日(25日)求情,戴嘉平呈上在獄中親撰的陳情信,其代表大律師讀出撮要重點,表示「我現在最大的盼望,便是能回家好好陪伴家人和重返校園完成學士學位課程。」
戴嘉平的社交帳戶在庭審後,上載了陳情信全文,今集聚焦一周會聲音演繹其求情信全文。
他在信中說「為甚麼我會坐監?因為政治…我關心政治,走上街頭,甚至干犯此案,都是出於我對香港的愛」。戴嘉平指去幾年有太多家庭在社運案件陰霾下,「因政治而受苦」,又指自己幾乎每日看到有人因社運案被定罪判罰,「比起看到判決彰顯法制公允,我更能感受到社會對年輕人的懲罰。刑期不只是數字,而是囚犯失去自由,無法回家和家人好好吃飯的時間」。他請法官判處他即時監禁、而非教導所,令他在利用空餘時間修讀大學兼讀制課程;他在信中最後說「我也堅信自己不論身處何方,都能積極生活,為未來奮鬥的同時,活好當下」。
Sat, 26 Oct 2024 - 09min - 141 - 聚焦.Podcast|規管「簡樸」劏房 業主點睇?
《施政報告》提出以「簡樸房」取締劣質劏房,官員指最快 2026 年底至 2027 年初可執法。香港業主會會長佘慶雲,是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的前成員,也曾經營劏房,因實施劏房租管,已退出劏房市場。面對「簡樸房」政策,他認為,市場上平租如二千多元的單位將會消失,不相信公營房屋供應可以銜接,認為不少最低下階層,恐會失去居所⋯⋯。
Wed, 23 Oct 2024 - 30min - 140 - 聚焦.Podcast|「簡樸」劏房Mon, 21 Oct 2024 - 34min
- 139 - 聚焦・Podcast|《施政報告》重點
行政長官長李家超今(16日)公布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今集Podcast 會為聽眾講解報告重點。
今年其中一個焦點,是解決劏房問題方案出爐。政府以「簡樸房」命名,要求劏房面積需不少於八平方米(約 86 平方呎)、必須有窗、有獨立廁所等。不符合標準的,寬限期後會被取締,業主若繼續出租屬違法。
政府預期有三成劏房被逐步取締,目前有 21 萬人住在 11 萬個劏房戶中,受影響的劏房戶將如何安置?李家超指當中六成人未來會上公屋,屆時將有「七成供應量應付四成需求」。
經濟措施同樣備受關注,政府提出減烈酒稅,但醫療衛生界漏夜反對、認為會危害公共健康;酒吧業界以及商會則認為受惠不大。另外,「新投資移民」計劃放寬至買 5000 萬以上房地產,可計1000萬元投資額;政府又擴大高才通大學名單等繼續「搶人才」。Wed, 16 Oct 2024 - 08min - 138 - 聚焦・Podcast|香港「鳥撞玻璃」報告 讓城市殺鳥黑點被看見
這個現像,在香港可能很常見,但近年才「被看見」。說的是「鳥撞玻璃」事件。香港高樓大廈聳立,玻璃幕牆處處,隨時成為雀鳥的「催命符」。在香港,鳥兒撞玻璃大廈的情況有多普遍?香港觀鳥會在 2022 年 9 月至 2023年 8月,動員近百名位義工和市民,在美孚、青衣、尖沙咀、中大、港大五個潛在「鳥撞黑點」,進行「鳥撞調查」。「全民監察鳥撞行動」搜集到 309 隻鳥撞個體,及 69 個「鳥撞拓印」。玻璃窗下,被記錄到的死傷鳥兒,有 13 種屬具保育級別的物種,共有 88 隻,包括全球「極度瀕危」的黃胸鵐(即禾花雀)。原來,玻璃幕牆反射得太好,或太透明,也有機會殺鳥。若是澄明如鏡,反射到遠方草木、藍天白雲,會令鳥兒誤以為是天空與樹林的實景,一飛沖向死亡;太透明的玻璃幕,雀鳥會以為並無阻隔,最終不過眼前的「奪命障礙」。
鳥兒的視覺、感官,也有別於我們。雀鳥的眼部多數在頭部兩側,視野雖較廣闊,但對前方部分的焦點,或較模糊,立體視野範圍較窄,影響對距離和空間的判斷。在香港,有那些大廈是鳥撞黑點?在建築工程上,可如何改善?有沒有成功的案例?今集聚焦一周,香港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跟大家解構,並想告訴大家,為何我們要關注這議題?
#香港觀鳥會 #鳥撞玻璃報告 #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 #鳥撞黑點 #保育級別物種
Thu, 03 Oct 2024 - 38min - 137 - 北角開槍案過後 《說書人》分享外地處理經驗 為面對精神健康挑戰社群發聲
9 月 15 日,北角錦屏街一個單位,一男 38 歲患思覺失調的男子,懷疑襲擊其母親及妻子。警員上門後,指他當時持菜刀、鉸剪衝向警員,向他開槍,男子送院後死亡。死者家屬質疑警方使用過度武力,警方指初步調查,警員開槍決定符合警隊守則。
致力精神健康倡議的組織《說書人》,對事件發聲明,表示感震驚、悲傷,指失去親人的痛苦是無法估量,事件令人痛心,及反思前線警員處理精神健康緊急情況時的指引和技巧,是否能有效地支援其工作,呼籲警方對事件進行公正和全面的調查,檢視現有相關指引和訓練。
今集聚焦一周,《說書人》成員曾善榆 Ella,跟聽眾簡介《說書人》的背景,解釋她們為何堅持為有精神健康挑戰的社群發聲。《說書人》搜尋了外地的資料,舉例指台灣衛生福利部成立了全台的「精神醫療緊急處置線上諮詢」服務,由精神醫學專業人員(如心理學家、有經驗的護士等)為全台警察、消防救護、警衛、社工等提供即時、24小時的電話諮詢,協助處理社區有精神病紀錄者的護送就醫事宜,包括立刻提供應對眼前有激動情緒人士的技巧等。這些經驗,香港會否參考?
北角開槍事件,對警方或相關部門,日後跟進市民情緒失控個案,有何細節可以檢討?過來人有那些較正面或負面的經驗? Ella會在今集節目分享。 Ella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講師和精神健康倡議者。她經歷了長達十年以上的精神健康挑戰,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難,到今天加入《說書人》,推動消除精神健康歧視,和作出倡議?
#集誌社 #聚焦一周Podcast #北角開槍案 #說書人 #精神健康
Mon, 30 Sep 2024 - 36min - 136 - 聚焦.Podcast|立場案判刑 林紹桐獲釋 鍾沛權收監
《立場新聞》被指煽動案,周四(26日)判刑,《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鍾沛權被判囚 21 個月,即時收監,要再服刑約十個月。前署理總編緝林紹桐因罕見病惡化,憂監禁若延誤治療,恐有生命危險,判囚 14 個月,再獲減刑,可即時獲得釋放。這是回歸後,首宗傳媒被控煽動罪的審訊及判刑,對新聞自由影響深遠。本集講及判刑當日情況,及對回顧判詞。
Fri, 27 Sep 2024 - 10min - 135 - 聚焦一周|18 分鐘了解 721 審訊結案重點
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與另外六人,在 721 元朗站襲擊事件,被控一項暴動罪;審訊自去年 10 月開始,至今橫跨近一年,歷時 51 日審訊,控辯雙方已完成結案陳詞。
律政司高級檢控官程慧明從七方面,指出首被告林卓廷的案情,反駁其辯解屬「不合理、不可信」,指林當晚行為與公職人員不符,甚至是濫用職權達到私人目的,又指事件「其中一個起因是歸咎於被告的發動和參與」;陳詞期間,林卓廷不時苦笑、搖頭。
至於其餘六名被告,控方亦指他們證供不合理、不可信,重申即使白衣人暴動唔會令黑衣人行為變合法;林卓廷一方陳詞反駁,指林到達元朗站後突有白衣人持棍「兇神惡煞」走近包圍,令情況立即升溫,閘內人士「冇得揀」,只能採取適當行為自衛。
其餘被告亦陳詞,包括指當日元朗出現執法真空期,無辜市民只能以合理武力對抗白衣人,是主觀、真誠相信使用合法武力,保護自己、他人和防止破壞社會安寧行為。案件將於 12月12日頒下判決。Sat, 21 Sep 2024 - 17min - 134 - 冼麗婷聲演|轉載|追月, 君再遊兮復何時?
漫畫家草日夫婦,在中秋午夜WhatsApp給我問候,有滿月小圖,祝願圓圓滿滿,當然包括小肥和漢堡包的賀圖,正所謂,舉頭望明月,低頭,捽個Mon。
兩夫婦好忙,深宵傳訊息之時,我早已入睡。翌日大清早七時多醒來,見到如此可愛中秋漫畫,當然再問:「喂,有冇追月畫啊,比我傳比朋友都好吖。」之後,我忙著食早餐,打理花草,不到三小時,草日傳來簡單線條畫,玉兔「一追再追⋯⋯」,主題是「追月快樂」,不過,他立刻補白:「冇帶顏色呀😂」。
「可唔可以用AI幫你加啲顏色呀?可唔可以傳呀?可唔可以放在聲演做插圖呀?」我打蛇隨棍上,草日這種人,當然是「可以。」草日風格,總是雲淡風輕,安逸,真誠。這幅追趕生命的月亮圖,放在追月夜,希望大家都有一點平安愉悅。
我總覺得,中秋之後的月亮,好像更靚更大。「呢幅畫,係咪你嘅新作?」我問。誰知,他回答:「你嘅。」意思是送給我的追月圖。他曾給我畫過〈我的父親〉和〈波斯尼亞小鎮大廚〉,這次隨意畫了簡單應節畫,是一種情宜啊。我當然想要簽名,他回答:「下次見畀比你。」
其實,望住月亮,你會想起甚麼?
月亮,總是代表人的心。無論「明月松間照」,或是「海上生明月」,寫月亮,大都是寫人,寫人情。尤其今天的香港,當月亮可以變成回憶之時,對很多人來說,百感交集。表面有表面一套生活,心裏有心裏的想法。
今夜,想起寫過唐代詩人宋之問《下山歌》,「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遲遲。松問明月長如此,君再遊兮復何時。」一般理解,這詩描述離别時刻,牽着佳人,舉步遲遲,心中凄苦,不知何時能再與佳人相逢。
兩年前訪問前立法會主席黃宏發,領教他繙譯唐詩的造詣,也看了他華仁書院老師唐安石(John Turner)一部分析中國詩歌的英文書,這位愛爾蘭神父就說到《下山歌》的作者心理。詩中借松樹反問,月亮永遠都會掛在天邊,但幾時才可以跟你故地重遊呢?其實,唐安石下面對此詩的英文繙譯,已經看到他對作者心理的詮釋。
Down, down the Lofty Mountain( Many a time I sigh!)
Hand in hand with a bonny person,
Step by step went I.
The moon that shone between the pines
Is shinning to this day:
But never, never again , my dear,
Shall we go down that way
雖然發叔老實不客氣說老師未能把此詩原有格局及味道譯出,我的感受,唐安石英文繙譯宋之問的詩句,其實,是進一步繙譯了詩人心裏所想。大意是,與所愛的人携手下山,一步一步,感覺不安穩,月光穿過松樹之間,詩意背負哀愁,會不會永遠不能再次重遊若此?那不知何日重來的景與人,透出原始哀傷,這就是一種從心而起的原始與真摯,簡單直述,不修飾,不聯想,也是唐安石所說的psychological primitiveness。
唐安石認為中國詩歌有好高藝術成就,中國詩講意境,而我亦喜歡外國著重心理分析。詩不在乎長短,句短情長;文字不說優美,在理性發叔眼中,「文字,不一定說優美,是合不合適。」恰宜,就是美,這種層次,不是說要學習,我認為是個人選擇與修維。黃宏發也嘗試解釋老師的看法,認為用簡單的字,最扣人心弦。「古,反而簡單。好多人用典,或好多聯想,詩也有這特色,但最好的,好可能是簡單的字。」
中國詩特色之一,有時總是言不由衷,古人借詩表達對仕途或現實的不滿,不能「真情盡露」。天涯共此時,但看一輪明月,留係心裏面,都有相聚感覺。
Wed, 18 Sep 2024 - 06min - 133 - 冼麗婷聲演|轉載|資優生寫作班筆記(1) 小學生思想都要放電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是時候把一年多資優生寫作班教學經驗,化成筆記。一點一點,在WriteHouse寫字為家記錄下來。
作為人物專訪記者多年,從去年八月開始,我在中文大學資優計劃中開始兩組寫作課程,一組給中學,一組給小學,主題都是人物寫作。資優計劃的課程,由中大教育學系以自負盈虧方法運作,已有三十多年歷史。提供不同課程給中學及小學資優生,所有學生都要通過評估測試,一般學習能力及學科性向要達到一定水平。
過去一年,我開了五班,包括兩班中學組,三班小學組。老師上課所用的體力及腦力,絕不簡單,在我看來,像在三小時之內,跟十二個學生同時間做訪問。每上一次課後,不論中學或是小學,我都累得不想說話,不想吃飯。第一次,早上上中學課,分組於課後請中學生吃飯,然後,回到家,呆一陣,試過五時多,躺在床上至翌日清晨六時。之後我揀的都是下午開課,課後也會由當天的晚上七時多,睡到翌日早上七時多。
課程主任告訴我,做一次教育講座,等於連續做了幾小時gym。其實,不少朋友驚訝我去教小學寫作班,驚訝在於二年班、三年班、四年班的小人兒,能教他們寫作?現在的小朋友,不是愛手機,不愛文字?
小學生,能教不能教?
老實說,在這些寫作班裏,我遇到很多愛文字愛寫作的中、小學生。社會科技發展,是不是在剝奪你的優勢,或是文化發展,很在乎用甚麼思維應對。小朋友說話的銳利,反應的直接,如果能應付自如,基本上,你已經應付了一個表面的真實世界。有些令我重重撞擊,也令助教瞠目結舌的說話,我不想公開再挑動。但是,無論怎樣,我相信小孩子偏向善良,更重要是,帶他們走一小段心靈之旅,自己也要有堅實而健康的心靈。
怎樣成長,就有怎樣的人,一句有開啓性的說,播一粒種子,都是今天要努力的事情。這是資優計劃團隊讓我看到的希望。
女作家五歲開始寫下沙漠奇想
回到起點,其實寫作,能教不能教?那得從了解學生開始,就像了解巿場顧客一樣。而我覺得,寫作,是把一個人的想法,帶給另一個人,引伸另一種想法。把一個世界,帶去另一個世界。其實,那為甚麼會有年齡限制呢?只有願意不願意了解、聆聽及閱讀別人心底話。 從雜誌《Vogue》人物專欄開始寫作事業的美國已故著名女作家Joan Didion, 五歲時候,因為母親給她一本筆記本子,她便把自己對沙漠的幻想一一記下來。後來,她鍾情海明威,就默默抄寫他的文字,感受字裏的音樂與旋律。
回頭看,我想,我是從小喜愛寫作的。我決定嘗試教小學班,也是想引證,愛寫作,既是從小就會自然而然的出現,也可以後天培養。我有這樣的經歷及信念,因為,讀二年班之時,已經很有動力要把經歷的事情,寫出來。
那是第一次一家人回鄉,第一次看到大片禾田,也第一次看到,母親朝思暮想的外婆。外婆出場的過程,以及外婆怎樣在年近八十,仍然翻山越嶺跟我們返回父親的村莊短住,當中動用多少壯健男丁,又背又扶,勞師動眾,一切,都是為了重逢後的相聚日子。現在回想,我當時只是個小學二年班的小孩子,但一直像記者跟在焦點人物外婆的身邊觀察。
回港後,在搖到外婆橋造句上,寫了特長的句子,被班主任兼中文老師鄭永愛老師提醒,下次不要寫那麼長。她是鍚我的,二年班訓練我朗誦,四年班訓練我跳韓國舞表演。可惜,她很早因病辭世。但如果我現在回想,那次寫特長句子,並沒有得到鼓勵,反而有一種犯錯感覺。三年班、四年班,我沒有特別的寫作印象。一直至六年班,遇到很喜歡跟我們討論社會知識的退伍軍人陸老師,他很鼓勵我們寫作,會在班上朗讀同學的文章,他寫在作文簿上的評語,也很用心而到位。那段我視每一篇作文為一次重要表演的時光,奠下一生對寫作的感覺及看法。
讓小學生思想「放電」
所以,回答能教不能教的問題,我覺得,能教,可以教,也要教,問題是怎樣教?所謂教,是相信學生有話想寫,並且跟他們討論心中事,意中人,讓他們思想「放電」,自由自在的寫下來。這樣,跟繪畫和音樂,其實是相類的。問題是,怎樣耕耘一片適合的土地,培育幼苗。
於一九四五年創立創立史丹福大學創作創意寫作課程的老教授章樂士·史泰納(Wallace Stegner)講過:「學生不會無緣無故就互相學習,老師需要經營環境—這跟上帝經營氣候一樣困難。」
我的經驗及感受是,教這樣的聯校寫作班,比到學校教寫作班(我也有這方面的經驗),無論對老師或是學生,氣氛可能是比較好,互相學習,或者是比拼,令寫作動力比較大。在大學校園開中、小學的寫作班,令學生回來之時,已經有特別旅程的感覺。那種不一樣的感覺,先帶起了學習的動力。所以,我也很樂意跟中大資優計劃合作。很多收生考慮及行政工作,都有他們安排,「你只要教就好了。」不用擔心管理以及設備應用的無知,完全放心教學,有助教支援,所以,我跟課程的團隊,也是一次很好的「相遇」啊。
(資優生寫作班筆記及相關文章,在作者Patreon平台陸續刊登)
冼麗婷在 yahoo 新聞的相關文章:
見字如見人|記者教寫作(上) 從《小王子》的眼淚說到逃避 ISISTue, 17 Sep 2024 - 12min - 132 - 聚焦一周|被社工局剔出紀律委員會 謝世傑是誰? 見證臨屋居民向彭定康送老鼠的社工
新社工註冊局上任後,據悉有七名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的成員「任命失效」,除了捲暴動案的社工陳虹秀、活躍社運,正就新田發展環評提司法覆核的「抗河蟹」社工謝世傑外,據《集誌社》了解,另一名委員、大律師譚俊傑,也不獲「續任」。此外,47 人案罪成的被告鍾錦麟和施德來,上月中已被社工註冊局永久釘牌。今集聚焦一周,謝世傑談及不獲續任的感受,及他多年來為弱勢社群爭取權益的經歷。除了 09 年的社福界「抗河蟹」事件,在九十年代,他協助臨屋居民時,還親眼見證居民向未代港督彭定康送老鼠抗議的一幕⋯⋯。
Fri, 13 Sep 2024 - 43min - 131 - 聚焦一周|聲音演繹初選 47人案求情 — 林景楠、呂智恆
47人案最後兩名被告呂智恆、林景楠在日前(9 月 3 日)完成求情。庭上讀出林景楠親自撰寫的求情信,林指自己沒有意識到參加初選的嚴重性,直至聽到不同人士意見,意識到決定幼稚,是中了「別有用心的國家、團體、別人的計劃」;他又說自己和很多香港人,一直受到很多海外勢力或網絡傳媒的渲染,間接成為反中亂港份子。
呂智恆則呈上自行撰寫的 7 頁求情信,講述自己成長於破碎家庭,童年飽受困苦,長大後成為社工,一直工作直到因案被取消資格。《集誌社》今集為大家聲演兩人的求情信。
Wed, 04 Sep 2024 - 12min - 130 - 聚焦一周|聲音演繹初選 47人案求情 — 鄒家成、劉頴匡、楊岳橋、劉頴匡女友黃于喬、鄒家成女友
47人案最後一批被告、初選新東選區候選人 9 人今日(9月2日)起求情,包括受審後罪成的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以及認罪的劉頴匡、楊岳橋、范國威、呂智恆、林景楠。除何桂藍一方沒作求情陳詞外,劉頴屆、陳志全、楊岳橋、鄒家成、林卓廷、范國威今日已完成陳詞。認罪的呂智恆、林景楠求情陳詞將於明日((3日)處理。
其中,何桂藍一方除確認其沒案底外,表示沒其他求情陳詞;劉頴匡、鄒家成等親自撰寫求情信,亦在庭上呈上和讀出由女友撰寫的求情信。楊岳橋代表大律師望法庭考慮貢獻減刑三分一,在庭上讀出楊求情信表示對定罪感羞愧和悔意。《集誌社》今集為大家聲演鄒家成、劉頴匡、楊岳橋、劉頴匡女友黃于喬、鄒家成女友撰寫的求情信。(註:劉穎匡求情信以英文撰寫、楊求情內容在庭上以英文讀出,翻譯成中文聲演;楊岳橋部分為庭上述出內容)Tue, 03 Sep 2024 - 24min - 129 - 聚焦一周|聲音演繹立場新聞案求情 — 鍾沛權、林紹桐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案,經過 56 日審訊、三度押後裁決,案件在 8月 29 日裁決;這是香港回歸以來,首宗涉及傳媒被指煽動的案件審訊。
法官郭偉健裁定,三名被告Best Pencil (Hong Kong)Limited、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鍾沛權、立場新聞前署理總編輯林紹桐罪名成立;涉控的 17 篇文章,有 11 篇被裁定具煽動意圖。
今集聚焦一周 Podcast,《集誌社》為聽眾聲演鍾沛權和林紹桐的求情信。宣判一刻,鍾沛權表現平靜,他在求情信中指不少新聞工作者決意留守新聞現場,見證和記載真實故事,亦有很多香港人一直在各自崗位實踐信念,當中不少人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而如實記錄他們的故事,「是新聞工作者不可逃避的責任」。
林紹桐因身體不適缺席聆訊,獲法官批准由律師代表。他在求情信提到以曾與《立場》同事工作為榮,又說「新聞工作者捍衛新聞自由的唯一方式是報道,正如今天仍然緊守崗位的每一位。而我只是行業的其中一人,剛巧成為被告」。
Fri, 30 Aug 2024 - 06min - 128 - 聚焦一周|聲音演繹初選 47人案求情 — 梁國雄、伍健偉、張可森
民主派初選47人案,新界西8名初選參選人、新界東梁國雄和柯耀林,在8月27 和 28日完成求情陳詞。當中,社民連在社交媒體上載梁國雄予法庭的陳情書;伍健偉沒法律代表,親自在庭上陳詞;張可森由大律師在庭上讀出求情信最後一段。《集誌社》今集 Podcast,聲音演繹三人求情內容。(註:伍健偉庭上陳詞經節錄,省去法官期間發言或提問)
Thu, 29 Aug 2024 - 16min - 127 - 集誌背後|Intern「圍爐」訴心聲Fri, 16 Aug 2024 - 31min
- 126 - 集誌背後|五個月跟進武林盛舞嘉年華背後利益衝突、盛事成效
今年二至三月,記者Winsome揭發獲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批出$1,468萬公帑的的武林盛舞嘉年華,主辦單位之一唐婭藝術科技有限公司,其榮譽顧問正正是「盛事基金」副主席陳李藹倫,有利益衝突之嫌。政府曾回覆指已按機制申報,但涉事公職人員一直未正式回應。七月有關盛事開幕,記者Janice接力採訪,追問陳李藹倫回應時,被保安箍手阻採訪。Janice下午再次埋身,成功追訪。其後數日,實習記者Jimmy 跟Janice一起,再採訪這場盛事的成效,途中再受保安等監視阻撓。今集節目,講述揭發事件經過,及採訪困難。
Tue, 23 Jul 2024 - 16min - 125 - 聚焦一周|聲音演繹初選 47人案求情 — 梁晃維、余慧明、岑敖暉、譚文豪、王百羽、徐子見
民主派初選47人案進行分批求情,罪成的45人,至今共 26 人已完成求情陳詞。當中,小部分被告有親自撰寫求情信,並由代表大律師在庭上節錄讀出。《集誌社》今集 Podcast , 聲音演繹庭上曾讀出的求情信內容,來自梁晃維、余慧明、岑敖暉、譚文豪、王百羽、徐子見。(註:部分求情信用英文撰寫,由記者翻譯成中文讀出) 聲音演繹:展晴、Kenny Poon、CC
Fri, 12 Jul 2024 - 08min - 124 - 聚焦一周|47人案求情 港島、九龍東 12 人陳詞重點
民主派初選 47人案,上周和本周已完成港島區、九龍東參選人,包括袁嘉蔚、梁晃維、楊雪盈、彭卓棋、黃之鋒、譚文豪、胡志偉、譚得志等12人的求情陳詞。今集聚焦一周,用22 分鐘為大家講述庭外旁聽師的故事、以及庭內 12 人的陳詞重點。
Tue, 09 Jul 2024 - 22min - 123 - 聚焦一周|47人案首批求情 庭內庭外重點
民主派初選 47人 案,案件本周(25、26日)進入分批求情階段,首批求情的是被指為初選組織者的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吳政亨,五人從被落案控告違反《國安法》起,至今被還押已超 1200 日。
今集 Podcast,《集誌社》會為大家講述庭外一班「捱更抵夜」旁聽師的堅持;以及庭內五名被告的求情重點、法律爭議。另外,我們亦聲音演繹了不認罪受審罪成的吳政亨,自行撰寫的1500字求情信。Sat, 29 Jun 2024 - 15min - 122 - 聚焦一周|聲音演繹初選 47人案求情 — 吳政亨
2020 年民主派初選引發 47人 案,最終 45 名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案件本周(25、26日)進入分批求情階段,首批求情的是被指為初選組織者的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吳政亨,五人從被落案控告違反《國安法》起,至今被還押已超 1200 日。
「三投三不投」的發起人吳政亨,早前不認罪受審後罪成。受審期間選擇不自辯的他,由代表大律師石書銘朗讀由其撰寫、長達 5 頁約 1500 字求情信。在信中,吳政亨提到,相信公平恆常選舉,是對可能變成暴政的權力的最佳制衡,要用文明民主方式處理社會分歧才可令社會蓬勃發展,故支持香港民主運動。《集誌社》聲音演繹吳政亨的求情。
Thu, 27 Jun 2024 - 12min - 121 - 聚焦一周|47人案裁決 全方位跟進庭內庭外、判詞剖析
2020 年民主派初選引發的 47 人案,經過 118 日審訊後,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花了近半年時間,在本周四(30日)頒下 300 多頁、逾 7.6 萬字裁決。
16 名不認罪被告中,只有兩名被告李予信、劉偉聰脫罪;其餘 14 人罪成,包括吳政亨、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及余慧明。
今集 Podcast,《集誌社》會為大家重溫裁決日庭內、庭外情況;剖析判詞就關鍵法律爭議的裁決,李予信和劉偉聰何以脫罪不脫保,其餘 14 人又為何被法庭定罪?Fri, 31 May 2024 - 16min - 120 - 轉載|冼麗婷聲演|朗廈村的大耳仔
寫狗,也是寫人。之前寫貓,也一樣。
在元朗朗廈村偶遇唐狗大耳仔,跟牠走進了桃園士多,也聽了一個平淡卻有情的三代人故事。從種桃花開始,到現在經營士多,三代人感情,無論世事環境怎樣轉變,親情沒變。關於桃花王賴伯伯賴偉祥一家與大耳仔的故事,請看我在《Yahoo新聞》的訪問文章連結:https://bit.ly/3KhL7Wh
故事最觸動我的,是伯伯的兒子阿偉。本來是聽老人與狗的故事,慢慢,第三代卻說起自己的心事來。他四年前回到老家朗廈村,重新生活,經營士多,做過豬扒包及牛筋腩等色小食。好好過活,簡單生活,把過去的一切放下。
懂回頭,不後悔,不回望,但想起爺爺嫲嫲,村裏人的傳統基因,就完全表現出來:「如果早十多廿年,我可以孝順他們,多好,現在,不可孝順他們了。今時今日如果他們在,我會好孝順,帶他們飲茶,煮飯給他們吃。」
他明白,好多事情「返唔到轉頭」,現在父母還在,令自己「好好地」,才是讓他們安樂的良藥。「睡醒仍然見到你在,不用擔心。門響,知道你在屋中。」他數十年來未嘗入廚房,這幾年,應父親要求,買餸煮飯,弄幾味小菜給兩老。平日雖然不是同枱吃飯,有時煲湯煲糖水,會預兩老一份。外出買麵包、蛋撻、買父親愛食的燒鴨,通通預他們一份,這就是好好地生活。
珍惜跟吃飯的時間,因為,老爸身體日差。伯伯以往種桃花,可能不懂保護身體,灑殺蟲水時沒有做好防護裝備,傷了肺,現在經常氣促。以往爺爺同樣有此病,所以,農務幹活,不是這樣風花雪月的,也要有科技及保護自己的知識。
阿偉買過鱷魚肉、靈枝丸給父親保健,但是,父親感覺胃熱,通通不要,唯愛糯米酒,每天一杯半杯。走盡天涯路,回頭,阿偉心裏仍埋創傷。對所遇一切,內心有不憤。現在做士多,擺脫過去,賺到最多的,就是沒有壓力的生活。一切歸於平淡,過着隱居一樣的生活。他太太陳玉如,看到我們寫鄰居有利桃花,特別愛唐寅詩句「酒醒花前坐,酒醉花下眠」,也引用於桃園士多facebook裏。
目前,每天早起,讓父親看到自己,就是做得最好的一天。
Update:之前講過山村裏的街貓百億,有最新情況。牠因為以為餵牠的主人又把牠遺棄,兼且跌傷後腿,所以,一度不肯「回家」。最近,我路過這位鄰居 A 家門,看見他們和百億在傾偈,百億在腳邊轉來轉去的幸福場面,又再出現。原來,百億之前好瘦弱,所以,一直留在鄰居B家裏養病。現在,一切又再復完了,百億還跟靚靚菲傭姐姐和史納莎、雪橇犬散步。
相關聲演:
轉載|冼麗婷聲演|大時代老貓日記 百億等到好心痛?
https://bit.ly/45eghrz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Mon, 27 May 2024 - 11min - 119 - 聚焦一周|英倫諜案追蹤 億元跨境「追債」如何引爆
本周聚焦一周為大家分析英倫諜案的來龍去脈。英國警方公布在香港時間本周一公布,以違反英國《國家安全法》拘捕三名男子,涉及「協助海外情報機構」及「境外干預」。案情透露其中一名被捕人,為香港駐倫敦經貿辦行政經理袁松彪,他亦為退休警司。
案情涉及經貿辦直接付款約 9.55 萬鎊( 約 93 萬港元),用途包括監控遭香港國安警懸紅百萬元通緝的社運人士羅冠聰、蒙兆達、劉祖廸等人。
這宗懷疑諜案,原來是由一宗跨境、逾億元的追債行動所「引爆」。《集誌社》綜合控方案情資料、香港和內地公司文件,一齊了解債主究竟是誰?三名被告又是如何落網?Fri, 17 May 2024 - 12min - 118 - 集誌背後|《喵坊重生記》影像追蹤一年背後
《集誌社》本周推出了深度影像紀錄《喵坊「重生記」》,述說香港唯一一間紙包盒回收廠 MilMill 喵坊,在 2022 年不獲科技園續租元朗廠房用地後,如何在覓地難、資金不足等困境下求生和重生。
紀錄片由獨立製作人葉家文 Amy 、楊建邦拍攝,Amy 包辦編導和後製工作,前後歷時逾一年;有賴獲感謝喵坊創辦人 Harold 和 Nigel 信任,團隊自去年 3月跟拍至今年 4月,記下了很多重要的時刻,也見證了 Harold 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不過,要長期跟進一個攝製項目不容易,Amy在今集 Podcast 分享她的製作過程;自認是環保 L 的她,又希望透過紀錄片帶出甚麼訊息?
Fri, 10 May 2024 - 39min - 117 - 集誌背後|記者如何放蛇、跟進調查華豐大火?
4 月 10 日早晨,油麻地華豐大廈大火發生三級火,造成 5 死 40 傷。事故距今接近一個月,大火雖已熄滅,但是否代表事情就可以告一段落?
《集誌背後》很久沒有與聽眾見面了,今集Podcast 三名記者會講述過去一個月,就這場大火所作的追蹤報道和過程,包括如何放蛇揭發華豐法團前主席葉小紅懷疑經營無牌賓館;抽查油麻地五幢舊商住樓,全部有滅火筒過期等消防安全隱患。想知道究竟記者如何從一場大火,引申到之後的一連串報道?放蛇期間又有何迂迴曲折的經歷?立即收聽今集節目。Fri, 03 May 2024 - 25min - 116 - 轉載|冼麗婷聲演|大時代老貓日記 百億等到好心痛?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百億,是一隻黑花街貓,有人餵,無人養。
這隻貓自主性很強,只願意接納三戶人家布施。溫飽無憂之貓,任何人等,休想以「零食」、「罐罐」誘惑牠。
山上小村,一街無人不知道牠。向牠提供「食宿」的施主之一,替牠起名「百億」。不老氣,不庸俗,「百億」之名有貼地的用意,寓意帶來好運如意,百億千億,希望人人看見百億,都會歡迎。也期望歡喜生憐憫,憐憫生同情,同情生布施,布施生尊重,尊重生關懷,如此,貓貓生活就好過一點。
去年秋風起,村中來了一條有Benz般長的大網蛇,兩度現身,期中一次是在百億「家」門外,把夜班看更嚇得面青。據說,近馬路斜坡的無家小貓不見了,於是,幾日之間,手機「村谷」熱議,有人提出要小心讓百億留在「家中」,不要被大蛇吞了。
百億已被視為村中一份子,但是,問起百億到底幾多歲?暫時無從稽考。按我四年來觀察,看牠慢慢老去的貓樣,當知牠年紀不小了。
四年前搬來之初,隔壁校長鄰居住地下,經常買好貓糧,每次百億走來「喵喵」叫,慈祥菲傭就會開門給牠好吃。要記着,百億是來「開飯」,不是來乞米。我對校長喜嘆有如此好事,他說住這裏好心事的人多着。
後來校長不續租,慈祥菲傭也隨之搬走了。百億以往在鄰居門前「喵,喵,喵」的signal,將不會再有回嚮。百億雖然是隻貓,但貓也有貓的感覺與感情,一向可以依賴的人,不辭而別,教牠如何明白,如何調息?
道別,是深奧學問;如何跟貓道別,更難。每次想到百億喵不出慈祥菲傭,我就不敢想下去。
幸好,百億還有另一地盤,就是替他起名的鄰居A。從此,我經常看見百億在隔幾間屋的鄰居大門,有時在屋外蹲着,有時在屋內吃貓糧,有時主人與朋友駕着噴有「領養不棄養」字樣的房車回來,百億就會心情大好,說話特別多,喵喵喵,喵不停,又在主人腳邊團團轉,讓我看得心裏舒服。去年中秋,牠還跟我的年輕朋友仔說話,讓她掃一下,心情靚極。
一世貓,都要有朋友啊。其實,每天晚上八時吃了飯,美麗菲傭姐姐帶史納莎老犬、極害怕陌生人的高大雪橇犬外出散步,百億就會喵喵喵喵追在後面,像叫:「等埋我啊!」姐姐總會回頭打手勢,溫柔回應,「百億,come, come ! 」
深褐色混白色的雪橇犬,金色史納沙,黑色花貓,前前後後跟着菲傭姐姐,走在暗色街燈下,人狗貓飯後散步,我百看不厭,感覺是世上其中幸福畫面。
其實,百億不是不想有個家,我猜想。A曾帶牠入屋,讓牠看看喜不喜歡自己的地方,如果牠要留下,一定不會拒絕。只是,動物世界,跟人間一樣,也有排斥與猜忌。老史納莎不喜歡百億,怕事的大雪橇犬願意跟牠做朋友,在拒絕與接納中徘徊,百億選擇留在A戶鐵門內一個四方格空間,在那裏吃飯休息,在那裏避開門外風風雨雨。要去要留,完全自主。累了,回來找老窩避世,有時鐵門關了,主人上班未返,牠熟知原委的等一下,知道等着的人,總有回來的時候。總之,等到想等的人回來,是幸福的。
只是,這世上,有自由,也有壓迫。不知為何,每到晚上,百億就會極害怕的從窗中溜走。有食有住的街貓,其實要面對的困難,是一言難盡的。半夜,人影一晃動,百億就要離場。
正所謂,一道門關了,上帝永遠留你一扇窗,對百億來說,窗外,三幾呎之間,就是鄰人B的後園。那裏有遮有掩,有貓大屋,堪稱有吃有喝的百億大宅。去年天氣寒冷,只有攝氏幾度,B戶主還淘寶了一塊自動保溫暖板給百億。不過,這一切,都在我眼目之外,從無窺見百億的另一安樂窩。
幾年來,一條街的變化,百億的變化,道盡一個地方的變化。百億從高竇之極,至去年某一天,我路過喵牠一下,牠竟然應call,回一句喵。我大喜走近,牠瞳孔放大,看我動靜,最終成功摸牠頭頂一下,僅此一次。
其實,到我能摸百億一下之時,老朋友也移民走了。屋外種了暗色粉紅玫瑰住戶搬了,我樓下移民了,樓上也走了,但留下來的,也不是少數。百億仍然停留在等着主人回來的畫面,而我多是夜裏泊車後怱怱走在回家的路上才見百億一面,說實話,也沒有多少閒心跟牠玩。這一點,我認為百億是看得穿的,所以,過去大半年,牠沒有再理睬我。連望我一眼都省回,像一副AI生成的假貓圖。
真誠付出,是一隻貓的要求,如果你認為太高,也請不要對牠有期待。
感情在滋長,同時也在消失。社會轉變,人和動物,彷彿也變得特別敏感脆弱。幾年裏,百億老貓生活不斷在變化。蹲在鐵門外的恆常畫面,也不會是永恒。半個月前,我見到A戶與B戶兩個女主人,像發生大事一樣細細密密傾訴,當時,也不見愛麶主人的百億在現場,心想,有甚麼大事呢?會不會與百億有關?幾天前,我準備駕車到家姐家喝湯,路上碰到久未遇上的菲傭姐姐,始才知道百億近況不妙。
「老闆最近放假去了UK,百億以為自己又被遺棄了,悶悶不樂,加上本來年事已高,開始看不清了,連我走近,牠都咧嘴唬嚇,情緒很差,身體也瘦弱了,只留在B戶不肯回來了。」A戶主回港後,百億竟然視而不見,不理不睬,也不再回來吃戶主一口糧。我聽了,心在痛「啊!」,菲傭姐姐說:「我老闆也很傷心。」
心裏迴盪菲傭姐姐那句話:「百億以為老闆也把牠abandon,很傷心。」想起最近畫面,百億在黑夜中,獨自伏在鐵門外,對我晃動的身影不屑一顧,樣子比以前更高傲冷淡,心裏,到底有多落寞?
等待,在動物世界裏,如何能知道會有期限?人的缺席,對牠們只能是無邊的難過。「再見」這個概念,只能用時間,用行動,向牠們證明。朋友Louise最近歐遊,首次嚐到別離的年輕唐狗「陳皮」,極度抑鬱,媽媽告訴Louise,「牠晚上的一對眼睛,像苦苦思慮,一臉愁眉」。到主人回來,幸福的陳皮忘形飛撲到主人懷裏,只是,百億緣何對回來的主人視而不見,難道心痛變無情?
到底,要有多難過,一隻貓,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故事聽到這裏,這幾天,我走過,再也看不到百億的踪影。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Tue, 30 Apr 2024 - 11min - 115 - 聚焦・Podcast|4.22走塑風雲 超市壽司唔使用「盲盒」?
4.22 一覺醒來,飲食業界迎來巨變。面對前所未見的走塑變局,有食肆放下膠刀,轉用紙刀、木刀,有集團索性「走外賣」只做堂食。為配合法例要求,日式超市DONKI更推出「盲盒壽司」供顧客堂食,但大嘥鬼FB、環保署出稿,又有另一番的「解讀」。
#集誌社 #Podcast #聚焦一周 #走塑風雲 #422走塑Thu, 25 Apr 2024 - 10min - 114 - 轉載|冼麗婷聲演|SEVVA中環喧囂謝幕 香港個性微妙變化中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關於一個人、一個地方或是一個城巿,要有獨特個性,才會有人記着。正如,值得我們好好記着香港的,也是她的個性。
中環太子大廈頂樓餐廳 SEVVA 已於四月十七日正式結束營業。四月十六日晚上以一個喧囂的生日派對作為告別宣言。令人懷念的,不是那晚的星光熠熠,而是香港曾經有過的獨特個性。SEVVA令人想起的個性,亦是一種中環個性,香港一個時代的縮影。
這一個重心,猶如我在《Yahoo新聞》所寫的SEVVA:「人人能到訪的空間,裏面的故事,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如果一間頂樓餐廳盛載的是所謂的中環精英品味,那應該是各種觸覺與好奇(的總和),一個環境,更重要是一種態度,從上而下、從國際到本土,互相孕育而成的生活方式。」
SEVVA令我感興趣的,是地標性餐廳背後一對永安百貨老牌家族姐妹:郭志怡(Bonnae Gokson)和姐姐郭志清(Joyce Ma)。兩人憑努力與實力,在香港打造的時尚與高級餐飲品牌,是心血與個性,雕刻了香港一個時代的品味與行為。
郭志怡與姐姐郭志清,兩姐妹家業始於百貨,位於上環的永安百貨,建立於上世紀初,其後也曾於上海建立分店,家族還發展其他業務。郭志怡姐姐郭志清,嫁給先施百貨後人馬景華,七十年代初創立JOYCE Boutique ,隨後半世紀,她的時裝零售王國經歷盛衰。年前,JOYCE Boutique旗艦店從中環新世界大廈遷到金鐘;現在妹妹打造的SEVVA也結業了。
時間在於人,是建立與消失的遊戲,推陳出新,最初的意念有故事,留下的,也只能是故事。
Joyce Ma是受國際時裝界認同尊重的品牌代理人,九十年代中,她被納入意大利時裝界的Italian Hall of Fame。當年的公眾人物如鄧蓮如與唐明治、林燕妮與黃霑都是她的欣賞者。在香港,有點年歲的人,尤其是女人,或許,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JOYCE」故事。
九十年代初,我在新聞行業初出茅廬,記得Joyce Ma 在中環嘉軒廣場建立旗艦店The Galleria JOYCE 開幕時,向新聞界發放的press kit,優雅得令人耳目一新,不捨得掉棄。每次在雪廠街那邊看The Galleria JOYCE的正門,都有活在香港的幸福與新鮮感覺。妹妹郭志怡永遠有一種樂觀而自信的心態,這或許是香港人的其中個性,也因為這種個性,行走至今天,希望,也踏步繼續向前:
“I hold on to those beautiful memories of Hong Kong back then, and I tell myself to be happy that I lived that life,” she says. “But we have to keep believing in the future, one day at a time.” Bonnae Gokson
我寫SEVVA的文章及聲演,請看下面《Yahoo新聞》及《集誌社》連結:
https://zip.lu/36gcB
https://zip.lu/36hsw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見字如見人|SEVVA 明年五月結業 郭志怡與香港的大膽想像時代終結
見字如見人|吻別 SEVVA 中環回憶 永安姐妹的詩情畫意
轉載|冼麗婷聲演|中環太子大廈頂樓酒廊餐廳SEVVA宣告明年五月結業,中環真的已成「乜乜遺址」?Sun, 21 Apr 2024 - 10min - 113 - 聚焦一周|華豐大火五死 40傷 折射制度問題、人性光輝
佐敦華豐大廈本周三發生三級大火,造成五死 40人受傷,目前仍有 23 人留院、包括一名未夠一歲女嬰;直至12日早上,6人仍然危殆。
《集誌社》連日來派記者到場採訪,了解災民逃生、地盤工人參與救人過程;今集Podcast 歸納這場奪命大火背後,所揭發大廈多來沒遵從屋宇署驗樓令、消防處發出的消防安全指示。數據更顯示事故非個別例子,全港有近六成即 18 萬張消防安全指示未被遵辦,涉及逾 9500幢商住樓。
記者也在場採訪了當日冒險入火場救人的燒焊工人文哥、派飯予消防員充飢的齋舖老闆翁生,了解他們當日盡力協助的經過和心境。而在無名英默默助人之餘,不少讀者問到地區防火委員會,過去幾年做了甚麼工作?《集誌社》找到資料為拆解,發現防火會取得撥款不少用於慶回歸、中秋與國慶。Fri, 12 Apr 2024 - 14min - 112 - 轉載|冼麗婷聲演|夜來風雨聲 4月1日悼念張國榮
轉載|冼麗婷聲演|夜來風雨聲 4月1日悼念張國榮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四月一日前夕,夜半,聽到雨聲,想到風聲、花落。
香港四月一日,總令人心緒不寧。我不是張國榮迷,但當然知道也明白,好多人都為他着迷,而他自己曾經公開說過,最喜愛的電影角色是1987年《胭脂扣》裏的十二少。
當時張國榮大約三十一歲,風華正茂。至今去世二十一年,再看三十七年前他演那個殉情「縮沙」的男人十二少,與一個從開始,就不知道「被縮沙」的女人如花,命運,真有共同體?到底,如花於十二少是幻象,還是十二少對如花是夢一場。
每一個人,都得走自己的路。縮沙與被縮沙的都不好過。所有問題,都從希望擁有開始。十二少買下新大床送到綺紅樓,包起如花,宣示主權。大床在中庭往上吊起,要送去如花房間之時,煙炮聲火,鏡頭轉到十二少坐在綺紅樓一戶窗框,雙腳吊着踢晃,一臉自豪,幾分得意,幾分可愛。倒轉一個角度看,那是十二少最接近張國榮的形態。導演關錦鵬用這一個窗框,把張國榮的氣質鑲起來了,成了永恆的開始。
如戲裏十二少所唸兩詩句:「如夢如幻月 若即若離花」,也是故事主題,可以放進愛情、現實或是政治。
闊少迷戀名妓的詩意,要別出心裁。十二少跟如花相識於她易服女扮男裝,在他面前唱起《客途秋恨》,好像刺激了十二少的男色慾望。如花當然不比男色,但人的身份,像穿戲服,可以不停轉換。令十二少期待的是,「濃妝、淡妝、男妝、無化妝」,他都喜歡。他需要的是新鮮與變化,跟夫妻如衣服的境界不同,這是導演與編劇一種特別的演繹。如果換了鄭少秋演十二少,多情俊俏只會畫上鴛鴦蝴蝶,同志感覺,他未必浸得出來。
如花,也很現實的,她想完全擁有十二少。十二少母親(譚倩紅飾)用「雨前龍井」比喻,龍井清香,是因為由閨女趕在雨前採摘最鮮最嫩的葉片,放在乳兜,夾雜少女香汗,始才令茶葉更顯矜貴清香。大家長女主人再加一句:「這一種工作,你和我,都做唔來。」銳利一針見血,現實又得體。如花不示弱,表明自己「只希望埋街食井水,有住好人家」。但她不僅想從良,還想全權擁有一個男人。苦心計劃和十二少殉情自殺,約定來生再聚,以密碼 3811相認。
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寄望將來。數字,也曾經決定香港人往前走了半生。戲中如花死後,五十三年意志堅定不變心,追上陽間,一心尋找半世紀的承諾。只是,五十三年前得不到的十二少,五十三年後再見,不同時代找回相同的人,那還會是相同的人?桃花依舊,人面全非,這是現實的永恒風景。十二少已淪為一個苟且偷生的臨時演員,如花,不過是個壯烈犧牲的執怨孤魂野鬼。
離開沒有希望的世界,一切推倒重來,怎樣走,任君選擇。結尾,如花看見山伯臨終一段戲,也是從穿男裝相遇而起的愛情,結局是祝英台要嫁人,梁山伯為情病重將死,如泣如訴,相愛,合該如此。如花曾以男裝在十二少面前唱《客途秋恨》,初見,一席傾情,最終跟眼前《梁祝》結局迴異。
夢醒,她掉下定情信物胭脂扣,今生來世的咒語消失了,決心走自己的陽關路,剩十二少孤身在世。當年張國榮演十二少是懷舊,電影可以看成好多含意。1987年的電影與人物,在2024年再看,那個沒有向如花遵守承諾的十二少,在現實裏,選擇在2003年結束生命,同年十二月尾,梅艷芳因癌病去世。
大家對五十年的觀念有了看法,不同世紀、不同心態再看這一部電影甚或是張國榮,從未知的好奇所寄托的懷舊,不復存在了?喜歡David Lim在《胭脂扣》評論中的看法,時間流逝,再看這部執着於時間的電影,真會有更憂傷的感覺?電影,已成一縷鬼魂,也是時光機,是逝者的儲存庫,記錄了那些失去的,又或者,它是死後的另一種存在。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集誌社 #冼麗婷聲演 #張國榮Mon, 01 Apr 2024 - 09min - 111 - 聚焦一周|20 分鐘了解 721 非白衣人案 林卓廷辯方案情重點
721林卓廷等七名非白衣人被控暴動罪案件,已踏入第 39日審訊。去年11月我們曾錄製podcast 整理首 22 日審訊重點;案件3月初續審,至今第一至第三被告已完成作供。
案件涉及被告眾多,我們今集先歸納首被告林卓廷的辯方案情、控方盤問內容同辯方證人的作供重點,涉及九日的審訊。控方如何指控林卓廷入元朗挑起事端、火上加油?如何指林沒有嘗試與何君堯、白衣人和談?辯方證人案發時任元朗區議員黃偉賢,收到「鄉事吹大雞」消息後通知警方,警方有何回應?今集節目用20分鐘為大家整理一篇辯方案情。
案件將押後到5月初再訊,預期第四至第七被告都會作供。《集誌社》稍後會陸續整理其餘被告的辯方案情。
支持集誌社:
PayPal 年訂: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Patreon 年訂:https://www.patreon.com/thecollectivehk
PayMe 年訂:https://bitly.ws/3doj4
Thu, 28 Mar 2024 - 20min - 110 - 轉載|冼麗婷聲演|《愛在瘟疫蔓延時》,用愛周旋至最後
很感謝拍檔 George 替我訂購馬奎斯生前小說遺稿,即台灣的中文版《八月見》及英文版《Until August》,連運費寄來香港,不過二百三十元,首尾三天,書已到手。
只是,那天「出城」探人,剛好沒有駕車,乘小巴到大埔一個公共屋邨便利店拿書,步行了一段路程,在參天大樹下,看見幾個穿校服的少年男女,其中兩人十指緊扣;再看見一個只有小一小二的曲髮亞裔小孩,心裏,不知為何有陌生感覺。
第一次親自去拿書,乍暖還寒,明明在自己的地方,卻有無根飄泊的感覺。
回程,在一間老式糧油店買鹹蛋、雪耳、生熟意米和生花生,在旺區之時,又到粥店買了一條十一元的油炸鬼。日常都在山海裏,看見這些小東西,如獲至寶。買多了,又夾着一盒子書,最終經不起考驗,還是招手攔了部的士,快快回家。捧着兩本想看的書,才有了安慰的感覺。
急不及待看馬奎斯兩個兒子Rodrigo &Gonzalo Garcia Barcha 合寫的前言,和書後編輯Cristobal Pera寫的後記。把出書其中來龍去脈交待,包括馬奎斯2002年寫完自傳; 再用約一年寫完《苦妓回憶錄》;2003年中至2004年尾,續寫了《八月見》,除初稿,還有按時序排列的五版,也有一些後備改動及指示,存在他的私秘書電子檔裏。之後,他忙於其他事情,一直把此書擱下。至2010年再與編輯商討修訂時,Cristobal Pera說他的記憶已開始令他修改不能隨心所欲。
其實,資料所限,他患認知障礙症、創作與遺稿,細節與時序,要慢慢細看及求證。至於作品應否違反作家生前意願出版,每人都有不同看法。若說作品內容,每一個讀者總有自己的評價。
我感覺是,人生閱歷愈是豐富的作家,要處理的事情愈多愈大,每一件,非得嘔心瀝血才好完成,人生幾次嘔心瀝血之後,可能時間已經差不多了。
如果不是《愛在瘟疫蔓延時》,又那來動力細讀馬奎斯最後遺稿。記風華正茂,看《八月見》,像伴着故人,慢慢走到終結,也是一次難得的人生閱讀。
關於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文章,可看作者Patreon個人平台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相關連結
Sun, 24 Mar 2024 - 11min - 109 - 聚焦一周|23 條「全速」立法Fri, 15 Mar 2024 - 15min
- 108 - 轉載|冼麗婷聲演|人文、情感教育,可以為學生打一口「抗逆針」?
編按:
探討學生不快樂的原因,上一篇說到,世界政治、科技在急劇轉變,最大的學問,不論學生、老師、教授、每一個人,是要懂得如何自處。
這一篇,主要講人文與科學調和的好處。聲演裏,既講吳大琪成長的故事,也由他說出,缺乏情感教育的學生,可能面對的情緒及學習問題,他任教的香港科技大學,正正會對這方面的問題。無論從成長經驗或是心理科學探究,他相信,人文、情感教育,能為學生打一口「抗逆針」。
冼麗婷
說到學生情緒問題,中小學生情緒有問題,大學一樣會接收情緒有問題學生。
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吳大琪說,以科大為例,最少十多年時間,存在學生抑鬱及自殺問題,接受精神科藥物的數量也有增加,沒有 slow down 跡象。學生到了要用精神科藥物,教授已處理不到。他認為學生受精神科問題困擾,不一定跟遺傳或天生有關,否則不能解釋那十多年不斷增加的個案數字。
他指出,科大與其他大學相比,有一個缺陷。科大專攻理科、經濟及金融,沒有醫學院也沒有文學院,缺乏精神專科支援,也沒有很多人文、情感教育,校園氣氛相對冰冷。「中大、港大情況好一些,因為他們有醫學院專科解決學生精神科問題,科大過去十年,則不斷增加輔導人手。」
到底,人文以及情感教育,能不能為應付情緒及心理健康問題,為學生打一口「抗逆針」?這個討論,由他自身的成長談起。
吳大琪的個人成長,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人文與科學調和。他自詡比一般人懂得處理負面情緒。他的父親吳羊璧,曾在《文匯報》工作,寫很多文章、小說,跟香港文化界包括李怡和羅孚熟悉,但他跟某些左派文人下一代相比,並不擅長說話「吹水」。
「我是一個 scientist 的個性。」但是,父輩書稿人文薰陶,讓他心理素質不知不覺有了看不見的彈性。他說,人生中,曾經感覺朋友的虧欠,極度憤怒,最終,他的思維選擇原諒,為的是要放過自己。他不擅辭令,卻是從小願意接觸人的「怪人」。現在受訪吹水,耗費精力 make effort,「之後感覺好累」。其實,我跟他說話也「好累」。相關文章請看《Yahoo新聞》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W4qkP 。
(吳大琪曾任資優學苑院長六年,也是香港課程發展議會STEAM教育常務委員會主席。1991年科大創校加入物理系;2000年成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02年獲裘槎優秀科研者奬;2023年獲特區政府榮譽勳章)
(作者相關訂閱平台「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Sun, 10 Mar 2024 - 13min - 107 - 轉載|冼麗婷聲演|《4拍4家族》馬拉松上映電影原聲黑膠唱片將面世
編按:賴恩慈與法國男友Jacques的情人童話,聲演故事有新版本。除了加入女導演的最新動向,另一亮點,是邀請了Jacques,特別為讀者聽眾重新演繹他在《4拍4家族》裏僅有的三句法文對白。為了三句對白,他重臨香港;命中注定,三句對白發酵的,令兩人重新走在一起。這位戲裏「大茄哩啡」,是賴恩慈的真命天子,他的聲音演繹,戲裏戲外,都有點可愛動人。
冼麗婷
以原創音樂歌曲為特色的電影《4拍4家族》,繼續馬拉松式多方面推展,即將推出電影原聲黑膠唱片,以及 CD,即電影原聲音樂大碟 (OST : Original Sound Track),這些製作收錄了電影的絕大部份歌曲。 賴恩慈說,不少觀眾表示喜歡《4拍4家族》原創歌曲,期待推出原聲黑膠唱碟等製作。但因為版權或技術問題,其中兩首創作歌曲《Freedom》及《最後武士》未能收錄在今次的黑膠及CD製作。
她說,如果觀眾喜歡歌曲,仍然可以入場欣賞這部音樂電影。目前上映地點是葵涌的 Lumen Cinema,她目標是令作品能以馬拉松方式,在全港各區上映至今年十月十八日,那天是她的生日,如果成功,這將也是電影上映一周年。 正在英國倫敦教授戲劇的導演賴恩慈,持續在英國不同城巿為她這部作品主持影後座談,並正洽商在北美發行這電影。
到了四月,她將會回港出席香港電影金像奬頒奬禮。在票房上苦戰四個月的《 4拍4家族》,最終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四項提名,包括:最佳女主角謝安琪;最佳新演員陳諾𩃀;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毋忘》;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泰迪羅賓、戴偉。 不一樣的女導演,仍然充滿鬥志,《4拍4家族》將會參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芝加哥及新加坡舉行的三個國際電影節,包括: 新加坡華語電影節;荷蘭亞洲電影節 (阿姆斯特丹); 芝加哥亞洲躍動電影節 (美國),她亦會出席放映活動。 為了實踐「去到邊度,邊度就係舞台!」雖然《4拍4家族》已在英國完成上映,但仍然會在不同城巿做私人放影(private screening),恩慈也會去做影後座談。
另外,近期有些到英國發行的香港電影,邀請她做首影或是影後座談會主持,她說樂意為連結香港電影及英國觀眾盡一分力。
相關文章,可看《Yahoo新聞》這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H9s8i 。
(作者相關訂閱平台「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Sat, 02 Mar 2024 - 12min - 106 - 聚焦一周|財政預算案 千億財赤千億債解構
煙火救經濟?財赤怎解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28日)發表今屆政府第二份財政預算案。樓價去年跌 7%,陳茂波宣布,即日起樓市全面撤辣。財赤嚴峻,2023/2024年度綜合赤字為 $1016億,但原來扣除700幾億債券「收入」財赤已超逾 1700 億,而政府來年會繼續舉債 $1200 億。
庫房欠缺「子彈」,派糖措施「減甜」,薪俸稅退稅上限只得 3,000 元,是他出任「財爺」以來,最「手緊」一次。股樓不景,陳茂波想到以月月維港放煙火振興旅遊業。
開源方面,他的招數是向打工皇帝「開刀」,實施薪俸稅標準稅率兩級制。若以高官年薪作入息淨額計算,高官中只有行政長官李家超要多加稅約 $4000元。問責高官會否減薪共度時艱?陳茂波說,他們的薪酬對私人市場有影響,「希望打工朋友收入有所增加,所以唔想政府行為畀勞工市場、畀打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Thu, 29 Feb 2024 - 12min - 105 - 轉載|冼麗婷聲演|桃花依舊笑春風
編按:農曆正月,花開得靚。重溫買花、賞花的快樂日子,其實,是想講種花人的辛勤與希望。還有,年年此時,「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年,比一年明白。賞花與種花,都有心態。生活,要好好過;桃花,依舊好好地種。
冼麗婷
元宵剛過,春天時節,萬物生長,鄰居的紅色玫瑰開得又多又燦爛,山坡上自然生長的蝦肉色玫瑰,雅致古典又含蓄,路邊杜鵑花,深紫赤橙,開得像一團火。早一個星期,喜歡拍攝植物花卉的舊同事雷子樂,經過林錦公路,看見大遍大遍的桃花樹,仍然種在農場,無人收割。他也去過元朗的蓮花地,一樣還有大遍大遍未被收割的桃花留在原地。桃花林景,靚是靚,但亦代表今年桃花巿道麻麻,一定程度也反映社會消費行為模式轉變。
有朋友幫襯香港網站買蘭花,六株的大盆蘭花,連運費只是七百元。期間因為有幾片花瓣甩咗,或是有少少折斷了,換了通共兩次,最後一次,舊一盆,不作回收,七百元買了兩盆蘭花,一盆放廳,大盆放睡房,這樣子,連客人的心都買了,這種平價鎖售方式,的確對香港花農及零售做成很大競爭。
但我依然喜歡自己去農場揀桃花。感覺不同之處,是感情。自小看着新界農場種桃花,感覺是很特別的一門生意。因為喜歡花,雖不是花痴,但會被花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吸引。我已經四年沒買桃花了,點解?都唔使點解啦,總之,今年立春正日,和舊同事 Lousie 去元朗揀桃花,無非想開心下啫。當然,亦想支持香港農夫。碰巧那天立春放晴,希望真如傳統節氣推算,新一年風調雨順。
買桃花,看通一個道理:種桃花的講感情;賣桃花的看銷情;買桃花,看心情;賞桃花,要懂世情。如果為了人情、世情買花,花好,自然開心;若果花開不似預期,最少,送了辛勤農夫一筆人情。結果,我們在「有利花園」揀了心宜桃花。
第三代負責人阿俊說,今年明顯少了人買桃花。種桃花生意,不容易。他說真心話:「其實爸爸不是好想我們接手種桃花,他經常說這行超級辛苦,搵錢又不多,所以,不建議我們三兄弟繼續種桃花,可是,我們三兄弟好想傳承發展桃花產業。」他的桃花園的故事,請看《Yahoo新聞》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12M4p
阿俊前日告訴我,一年之始,又是時候重新打理桃花園的桃花,包括修整來年桃花王、照顧桃花幼苗、生長、除草及施肥等等。我問他,留下的桃樹夏天能結桃子嗎?能吃嗎?他覆:「桃花能結果子,可以吃,但不會吃,因為,不好吃。」
他的爺爺嫲嫲以前由內地來香港,先在元朗種菜維生,之後改種桃花。超過半世紀的桃花園,顧客摃桃花,種花人擔起種花責任。阿俊三兄弟各有正職,希望以part-time時間,full-time 精神,繼續送上種好花的誠意,年年歲歲,人面桃花兩不忘。
對於城巿人來說,香港還有人願意種好桃花,是優雅勤力的好心事。而且,一年一度桃花依舊,的確勾起年年歲歲情懷。阿俊有一班熟客,農曆年前來買桃花,爸爸問客人,「點解今年唔見咗靚仔啊?」啊,完來靚仔已經仙遊,但生前叮囑家人,希望農曆新年要繼續放一棵桃花在家。所以,他姐姐今年繼續來揀桃花。
其實,朋友看我在Yahoo寫桃花的文章,也抄來唐朝崔護詩句,年年此時,永遠動人:「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年年歲歲此花間,總有懷念的故人。生活,依然要好好地過,桃花,依舊好好地種。
(作者Patreon個人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Tue, 27 Feb 2024 - 12min - 104 - 聚焦一周|上海安洵被揭涉各地網絡攻擊 解構公司背景及目標Fri, 23 Feb 2024 - 10min
- 103 - 轉載|冼麗婷聲演|情人童話 當法國俊男愛上賴恩慈
農曆元宵很快又到,可以預先聽下賴恩慈的愛情故事。唔駛用腦,用情就得喇。另一相關文章,可看《Yahoo新聞》這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H9s8i 。 賴恩慈的生命經歷,是上帝之作。她和法國男友Jacques的故事,則是愛情童話中的童話。她為了令《4拍4家族》這部電影可以誕生,曾經失去Jacques。 嚴格來說,並不是她放棄Jacques,只是,電影夢與愛情,一時間,不可兼得,讓她失去性格、品德、心靈都契合,而且一樣愛大自然又一樣愛行山的靈魂伴侶。 問世間,甚麼夢想理念是沒有compromise 餘地?不如說,怎樣的人,不會放棄怎樣的理念。在某程度,我明白恩慈追求夢想的心情。訪問期間,因為一件簡單小事,她跟我說:「你驗證了,只要真心想做好一件事,個天一定幫你。」 真心想做一件好事,如有神助,我明白。但是,最終成功與失敗,本身就是有着不同界定與要求,所以,那不是做事的重點。成功是bonus,失敗是一堂課,也是繼續的推動力。所以,恩慈目前看電影《4拍4家族》的延續生命,多於看票房,「它會比我更長命。」 最終,賴恩慈的「童話」,是電影與情人兼得。此時此刻,在倫敦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教書的她,春風得意。這學院非常著名,位處倫敦巿中心 Barbican Center旁邊,恩慈教學自由度很大,教戲劇,不一定是莎士比亞,可以是關於香港,只是教學語言是英文。她工作還包括創作新劇,Jacques也會和她一起構思關於可能的環保電影內容。一對情侶由離合變得更融合,沒有比這種生活與目標更令人快樂,我認為。 教戲劇、亦創作戲劇,她擁有的財富,比法國大宅、名譽、家勢更大。從一個野孩子,她堅持做一個有自己的女孩子,得到情人尊重。《4拍4家族》去年十二月在倫敦上映後,Jacques也計劃在法國發行女友這部電影。何止個天幫她,好多人都幫佢。 #愛裏的自主,是互相造就,你讓我得到我,我讓你得到你,然後,你與我,才配得上互相擁有對方。# #到底Jacques是誰? 多年前,Jasque那位當首席大法官的爺爺,在法國北部諾曼第海邊,從「世界電影之父」盧米埃兄弟 即Auguste Lumière(1862∼1954)和 Louis Lumière(1864∼1948)手上買下大宅,聽說裏面的洗手間曾經是沖灑電影菲林的地方。Jacques的爸爸,是大公司行政總裁。恩慈能把Jacques的家勢、知識、品味都不當一回事,因為,Jacques在環保世界裏,也學會做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生活貼地,down to the earth,交朋友不看背景。兩人不時在海邊屋渡假,走盡法國、歐洲名山,到巴黎最好的博物館,可是,一切都沒能換取她為香港完成一部電影的初心。# 作者相關訂閱平台「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 sinlaitingMon, 19 Feb 2024 - 10min - 102 - 聚焦一周|美斯風波 香港缺陣 日本上場 議員指辱華?
本周焦點新聞,是球王美斯的香港、日本表演賽之旅。在香港大球場,美斯因身體狀況沒有落場,令在場近四萬名購票球迷失望,高呼回水,政府也相當尷尬,除了表示極失望,也多次要求主辦單位解釋。及後美斯在日本上場,踢足 30 分鐘,再次令特區政府、建制派提出質疑,,有議員指事件辱華,風波越演越烈。
Thu, 08 Feb 2024 - 11min - 101 - 聚焦一周|23條立法 回憶、立法詳情、觀察
21年後,《基本法》23條立法捲土重來,今之立法建議就「叛國」、「叛亂、煽惑叛變及叛離;具煽動意圖行為」、「竊取國家機密及間諜行為」、「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活動」、「境外干預及從事危害國安活動的組織」等五類罪行提出立法建議,諮詢期只得 30 天。立法建議跟 2002年的一次有何不同?有何值得留意及觀察?
Fri, 02 Feb 2024 - 19min - 100 - 【集誌背後】山下有人 記錄微塵
資深專題記者蕭曉華創立的一人媒體《山下有人》面世,新媒體「採訪人與事,和動物」,發掘社會上微弱而不被聽見的聲音。曾任職香港經濟日報、明周、立場新聞的蕭曉華,在今集節目,為大家介紹這個新媒體的運作,及她頭炮採訪八旬清潔員桂姐的故事。
Fri, 26 Jan 2024 - 38min - 99 - 【聚焦一周】 「學術交流團」台灣觀選 香港從未投票大學生感觸落淚
台灣總統大選在 1 月 13 日結束,民進黨宣布以 558 百萬票勝出、實現三連勝。 《集誌社》跟進報道台灣大選,訪問了首位參選立委的香港人徐百弟、首投的陳健民、台灣家庭如何一家兩代投三黨?
今集 Podcast 我們請來兩名大學生 Anson 和 Henry,他們參與了大學的「學術交流團」到台灣與當地政黨交流、觀察選舉活動和氣氛。Henry 的首投是 2019 年的區議會選舉,台灣體驗令他後悔當年沒有太認真看待自己手中的一票;Anson 更是未有機會投過票已遇上「完善」選舉制度,行程中台灣人對民主的熱誠、投入和參與,幾度令他感觸落淚。今集一起聽聽兩位年輕人的台灣體驗,以及所得到的啟示和反思。
Thu, 18 Jan 2024 - 40min - 98 - 【聚焦一周】 法律研究員黃啟暘剖析終院判詞、《私隱條例》 車輛查冊新安排涉越權?
運輸署未經諮詢下,實施車輛查冊新安排,只限車主本人、獲車主同意者,或受車輛直接影響人士如買賣車輛、追討欠款等七項指明用途,才可查車牌。至於新聞報道只能透過「例外情況」作詳盡書面申請,由運輸署長「把關」,只在公眾利益大於車主私隱權、「其他人和社會權益」下才會批准,如不利國安將拒批。
署方指,終審法院在去年6月就蔡玉玲查車牌案頒下判決,指出車輛登記冊個人資料涉及私隱,運輸署長有責任妥善管理、防範個人資料被濫用,政府因此推新安排「完善」制度。今集《聚焦一周》找來熟讀判詞的獨立法律研究員黃啟暘,一起從三方面剖析署方做法是否符合法律原則和精神。
總括而言,黃啟暘提出多項分析,指出署方做法有越權之嫌:
第一.終院蔡玉玲案判詞其實確立了「真誠的新聞報道」作為查冊目的之一,此應是查冊安排的起點。署方現時將新聞報道排除於查冊目的外、放入「例外情況」施加申請門檻,是背道而馳、可能越權
第二.考慮到《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對新聞活動的豁免,署方現時訂下「例外情況」的申請條件已超出條例框架
第三.運輸署長指只會在三種情況下批准「例外情況」申請,其中涉及公眾利益要「大 於 登 記 車 主 享 有 的 私 隱 權 及 其 他 人 和 社 會 的 合 法 權 益」。所謂「其 他 人 和 社 會 的 合 法 權 益」在過往案例下,已被界定為含混不清,不構成限制憲法保障權利的充足和清晰理由。而署方要求新聞工作者提供詳盡陳述,披露查冊對象和目的等資料,也與《私隱條例》中對新聞自由的保障,如豁免新聞工作者向私隱專員或資料當事人披露所持有資料的原則相違背。
Tue, 09 Jan 2024 - 33min - 97 - 【集誌背後】 Full Team 回顧Podcast 點滴Mon, 08 Jan 2024 - 31min
- 96 - 【聚焦一周】2023,到此為止
來到 2023 年,這一年,國安警兩度懸紅各百萬元,全球通緝羅冠聰等 13 位身在海外的社運人士。社運人士周庭、鍾𨌺林流亡、蘋果安開審、立場案判決押後,還有世紀暴雨、紅山半島僭建曝光、區議會改制等⋯⋯今集節目,為大家回顧 2023年的重要港聞。
Fri, 29 Dec 2023 - 17min - 95 - 轉載|冼麗婷聲演|中環太子大廈頂樓酒廊餐廳SEVVA宣告明年五月結業,中環真的已成「乜乜遺址」?
寫了兩篇關於郭志怡(Bonnae Gokson)及馬郭志清(Joyce Ma)的綜合文章,看資料時,對我來說,是很有趣,處處是驚喜,身邊經歷過的事物,像重新發現,也有原來早就認識的喜悅。第一篇除了說SEVVA,也節錄以往我在yahoo!新聞訪問郭志怡的文章內容 ,能看到她另一個面向;第二篇,加入了以往JOYCE 和 SEVVA留給我的中環回憶,都是關於「個性」 。如果會員讀者先看一下會更好。
除了在 90 年代JOYCE cafe 的快樂午餐,還有最近兩年才看過的一輯時裝設計師紀錄片《Dries Van Noten》,中文譯名「花漾年華」。那是述說比利時時裝設計師 Dries Van Noten 的設計與生活,那不是純設計意念的闡述,更大更遠是呈現設計師對生活與生命的態度,與其說顛覆,不如說他喜歡做自己喜歡的,找自己想走的方向,甚至時裝 fashion 這個名字,他都認為有必要、有可能找到更好一個字去形容,簡言之,從花與生活蕩漾出來的,不單純是一件衣服,是意念、熱情與藝術。
我最喜歡的一節是看到 Dries 走進他的大花園,割摘新鮮疏菜,包括紅菜頭等等,他會採摘新鮮的花卉,扛回家,放在古典大廳。脫掉一雙田野皮靴,走回室內時,肩上扛着花樹的大枝椏,枝椏上有鮮紫色花串與綠葉,啊,原來他準備這樣原始地把花樹一枝節,放在大花瓶,把自然融入生活,不費分文,一樣有滿室鮮花的奢侈。這些舉動,我靜靜看在眼裏,心裏就打開了感覺,去年十一月,也在海邊的野生杜鵑枝椏上,剪了幾小節花枝,回家,插在一個香檳瓶裏,算在自己的美學裏,從心欣賞,從行動到作品的完成,是自由的喜悅。
然後,是Dries設計的投入,選擇的布料,從觸感的柔軟,到花卉的美學,越是柔軟的布料,在身體上,越是沉墜。衣、裙、襪、履,要撞擊還是可以平衡?穿成一個村姑,還是一個時尚,這就是設計師心中一念。一件服飾,讓人想到過去,像Milan Kundera寫過衣服,有些傳統衣服,穿上去,就像過去一個鄉村教師的模樣。但在 Dries 設計意念的一整套思維與呈現,懷舊衣服,穿在身上,決不要成為過去,這就是創意的靈氣。
我喜歡從布料想像作品,而這齣紀錄片,有Dries追尋布料美學,派人專門到印度找傳統刺繡工人,重新打造炫麗又端莊的印度花布,放在鎂光燈下的模特兒身上,時裝秀,是設計師跟世界的說話,每一個穿戴的細節,都必須留下上帝的影子,這是精神上的奢侈服飾。
Dries那頭朱古力色的攣毛狗,會跟他去時展覽,也會一起上班去辦公室,伴着主人工作,啊,他的一切一切,都是我理想的創作人生活模式。近月,我也來了靈感,索性把這輯在收費電視上的紀錄片,開着不斷重播,讓充滿發現的好生活,伴着寫稿。這,不就是好好生活的方式?
原來,這位獨立於大品牌皇國、 追求個人藝術意念的設計師,跟馬郭志清與郭志怡姐妹都是年少相識的好朋友。這樣的確又會令我對兩人增加了好感,順理成章的繼續好奇認識與欣賞這對永安姐妹留在中環的記憶。
如妹妹郭志怡所說,我們都有過快樂的回憶,這已足夠。也很喜歡姐姐Joyce Ma在過往受訪時的說話,八十歲以後,她仍然對未來樂觀,那管所建立過的,已經從興盛走到平淡。如果相信自己,就不怕一切外在的消逝,這種智慧,很適合現在的我們去學習:
" This is what I'm learning as I get older, …..
Everything is nothing:
happiness is the new rich;
kindness the new cool;
health the new wealth;
Inner peace the new success.”
Joyce Ma
(錄自Ming’s People, 15 Jun 2018)
冼麗婷簡介: 曾在《蘋果日報》任職記者17年。2016年成為獨立記者/寫作人後,出版了人物專訪結集《見字如見人》。今天,仍然幻想能成為101歲女記者。建立Write House,寫字為家。 「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posts
Sat, 16 Dec 2023 - 09min - 94 - 【聚焦一周】中大炒吳樹培 國安拘捕訂閱者、再懸紅通緝
本周三(13日)中大校董會宣布即日解僱副校長、兼校董會秘書吳樹培,指對其「失去信心」;吳同晚發稿反駁指控對他嚴重不公,又指自己過調查過程中無機會作申辯。《集誌社》訪問多過校董,為大家重組吳樹培事件來龍去脈,分析一下今次解僱是否符合大學規程、程序公義?吳樹培又有甚麼背景值得留意呢?
國安警召開記者會,宣布拘捕了四名人士、指控他們透過網上訂閱平台,金錢資助被通緝的羅冠聰同許智峰,從事危害國安活動,涉及資助金額 1萬到12萬。事件引起關注,市民會否因訂閱或瀏覽網上資訊而墮法網?國安警同時再懸紅各百萬、通緝五名海外人士,他們是誰、做了甚麼、有何回應?
(註:吳樹培今晚再發聲明回應校董會補充資料,指校董會主席在十月中以書面通知就其投訴作調查、成立專責小組。此後,吳對小組人選、職責、具體指控等「全不知情」,又一直期待在校董會會議上,有機會就各指控和批評作出解釋和申辯。他指校董會補充說明、與個別校董言論,與事實經過存在明顯落差,他正尋持法律意見保障權利和聲譽。不過吳的聲明就未有回應校董會指,成員曾審視過包括他的詳盡解釋和抗辯的書面資料。)Fri, 15 Dec 2023 - 15min - 93 - 【集誌背後】38 篇區選報道是何煉成的?
區議會選舉終於塵埃落定。回顧過去繁忙的一個多月,《集誌社》為讀者帶來了 30 多篇區選報道,為大家剖析新選制。上月中起,記者們走遍八區,收集提名名單,又落區「捕捉」候選人、屢嚐「白果」。最後我們三位記者,阿升、Winsome 和 Janice,報道了五篇深度文章,揭發有前民主派轉投建制參選成功入閘、分析三會提名現象,及專訪只做了一屆區議員的民主派。
今集《集誌背後》,三位記者首度在podcast合體,為大家講述,採訪區選系列報道的背後細節,以及分享採訪經歷。記者們提到,採訪期間感受到挫敗、苦澀,也為四年間的變幻感到唏噓,像Janice 所說,五篇報道的採訪背後,正是記者工作的寫照與日常。到底多篇報道,是怎樣煉成的?今集結尾有彩蛋,記住聽到最後!
Wed, 13 Dec 2023 - 31min - 92 - 【聚焦一周】周庭流亡 揭被寫悔過書、遊深圳換取回護照
前學民思潮成員周庭,周日(3日)宣布已離開香港,到加拿大升學。捲入國安法案件的她,表示不會再回香港續保,又透露,這幾年因被捕情緒受困。她又指,香港國安警要求她寫悔過書、北上深圳一日遊,始給她取回護照。國安警究竟有否作出上述行為?如事件屬實,有沒有任何法理依據?特區政府這兩天如何處理事件?
#集誌社 #Podcast #周庭流亡
Tue, 05 Dec 2023 - 10min - 91 - 【聚焦一周】區選提名「清一色」?司法覆核案敗訴跟進
完善後的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政府繼續「無所不用其極」,公布在選舉前一日,辦區選繽紛日谷氣氛和投票。同時間,郭卓堅就區選新制下、選參選人要取得三會9個提名才能入閘,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頒令屬違憲、取消規定。高院今作出裁決,判定郭卓堅敗訴。當中有何理據?
記者阿升繼續區選系列的報道,他翻查了 8 個地區、180 個候選人、1183 個提名人的資料,發現被形容是「競爭激烈」、「五光十色」的選舉,不少參選人的提名人都是「清一色」,有無申報政治聯繫參選人與政黨「撞提名」;也有政黨參選人共享提名。究竟為何會出現這個情況、被提名人、提名人又有甚麼解釋?一起聽聽。
Fri, 01 Dec 2023 - 15min - 90 - 【聚焦一周】20 分鐘整合 721 林卓廷等七人被控暴動案審訊重點
721元朗襲擊事件,林卓廷等七人被控以暴動罪,審訊已踏入第22日,控方傳召了共11名證人。包括林卓廷在內的兩名被告本周陳詞,要求法官裁決表證不成立、毋須答辯。法官陳廣池最終裁決兩人表證成立,七名被告須答辯,案件押後至明年3月續審。集誌社每日都密切跟進案件,今集《聚焦一周》用20分鐘,為大家整理過去十幾日的證人作供重點、以及控辯雙方就兩名被告陳詞爭議。
Fri, 24 Nov 2023 - 19min - 89 - 【集誌背後】同樂運動會爭議--用四個月時間醞釀的新聞故事
《集誌背後》有好一陣子沒跟聽眾見面,今集由記者 Janice 講述,她用了約四個月構思及採訪,有關香港同樂運動背後的爭議。這報道是由一張反同運團體派發的傳單所引發,後來遇上什麼困難,令報道一度未能推進?Janice在節目中還跟聽眾分享同運會火炬手、跨性別人士羅小風的平權故事,當中提及小風和家人相處的感人一幕。
#集誌社 #集誌背後 #同樂運動會
Tue, 21 Nov 2023 - 22min - 88 - 【聚焦一周】誰主愛國、中大理大衝突四年、APEC日程
本周想跟大家講解三宗新聞,包括,區議會選舉,《集誌社》發現,有曾支持五大訴求的參選人成功入閘,究竟他是如何做到?中大、理大衝突四年,我們翻查了近二百份法庭紀錄,追蹤返被捕者的命運。APEC開會,在香港的特首李家超,及到了美國開會的財爺陳茂波,各自有何日程?
#集誌社 #聚焦一周 #Podcast #李家超 #陳茂波
Sat, 18 Nov 2023 - 15min - 87 - 【聚焦一周】APEC前夕 美國擬再制裁港官
下周舉行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前夕,美國國會議員提出新一份建議制裁港官名單,以國安法指定法官為主,包括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港府對於「制裁」表示「嗤之以鼻」,建制派指有機會牽動引用《香港國安法》 55條,令部分國安案件有機會交中央政府層面處理。今次被指入制裁名單之內的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如何回應?
#集誌社 #聚焦一周 #美國制裁 #香港國安法 #指定法官
Fri, 10 Nov 2023 - 05min - 86 - 聯乘|鄭思思|聲音演繹 3 呈現《立場新聞》案審訊最後一集
《集誌社》聯乘獨立記者鄭思思,聲音演繹《立場新聞》案審訊來到最後一集。
案件檢控基礎是 17 篇被指具煽動意圖的刊物,其中 9 篇是由博客寫的評論文章。今集解構相關文章被指煽動的三大理據,包括文章被指對政府批評「無事實基礎」、「無提出改善建議」、「無提供全面客觀事實 — Full Fact」。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還有兩周宣判。這是 1997 年以來,首宗傳媒被控煽動審判的案件,56日的審訊涉及大量攸關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思辯,啟發思考,更突破想像,值得好好「細聽」。11月15日的裁決會讓公眾知道,究竟法庭認為《立場》以及兩位總編輯是否有煽動意圖?17 篇涉案文章是否具煽動性?傳媒是否有新守則和指引?評論又有無新紅線?
在等候判決之際,歡迎大家重溫Podcast 第一集剖析控方如何證明《立場新聞》以及兩位被控總編輯的「煽動意圖」; 第二集剖析 8 篇人物專訪和新聞報道,如何被控方指證是煽動刊物。
聲音演繹: Kenny Poon, 展程,海,容思盈
Wed, 08 Nov 2023 - 29min - 85 - 【聚焦一周】區選、同運 建制矛盾五光十色Thu, 02 Nov 2023 - 09min
- 84 - 【聚焦一周】同志伴侶司法覆核平權之路Thu, 26 Oct 2023 - 54min
- 83 - 【聚焦一周】最「長氣」施政報告 究竟有乜嘢重點?
生仔派兩萬、印花稅減辣、投資股市$3000萬可成新香港人⋯⋯。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 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主題為「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面對樓市低迷,他提出額外印花稅(SSD)適用年期由三年減至兩年,外來人才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取消原來「先徵後退」安排。現有 22萬人居於劏房,李家超提出成立工作組,用十個月時間研究如何解決有關問題,包括取締劣質劏房。
為鼓勵生育,他提出了今日有嬰兒出世的家庭,即日起可獲發放兩萬元新生嬰兒獎勵金,排公屋亦可縮減一年輪候時間、購資助房屋亦可優先揀樓等11招「催生」。不過,施政報告也提出,將會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基本法》23條,也會在明年完成立法。香港人會否為兩萬元生B?我們訪問了夫婦、情侶,聽聽他們的意見。
#集誌社 #施政報告2023 #樓市減辣 #生仔派錢 #23條立法 #愛國主義教育
Wed, 25 Oct 2023 - 13min - 82 - 聯乘|鄭思思|聲音演繹 2 呈現《立場新聞》案審訊
《集誌社》聯乘獨立記者鄭思思,製作一連三集 Podcast,聲音演繹《立場新聞》被控煽動的審訊答辯。案件檢控基礎是 17 篇被指具煽動意圖的刊物,第二集會剖析其中 8 篇人物專訪和新聞報道,如何被控方指證是煽動刊物。
庭上的爭議涉及新聞自由、法例詮釋以及編採風格,讓我們逐一細聽,一起走進立場新聞案的法庭,在 11 月 15 日裁決前重溫案件的檢控基礎和辯護理據。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還有一個月宣判。這是 1997 年以來,首宗傳媒被控煽動的案件,56日的審訊涉及大量攸關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思辯,啟發思考,更突破想像,值得好好「細聽」。上周的第一集剖析了控方如何證明《立場新聞》以及兩位被控總編輯的「煽動意圖」。
聲音演繹: Kenny Poon, 展程,海,容思盈
Mon, 23 Oct 2023 - 35min - 81 - 【聚焦一周】721 非白衣人暴動案審訊重點Fri, 20 Oct 2023 - 13min
- 80 - 聯乘|鄭思思|聲音演繹 呈現《立場新聞》案審訊 1Wed, 18 Oct 2023 - 29min
- 79 - 【聚焦一周】曾憲哲尋回 民間搜救隊憶打風摸黑搜索經歷
17歲拔萃男生曾憲哲,失蹤第八日,在沙田老鼠田坑一帶的山野被消防尋回。憲哲媽媽Amy 在社交媒體表示,這八日來,憲哲完全沒有進食,喝溪水求生。她又指,兒子八天完全沒有進食仍然在生,「這是神蹟」。
今次成功尋回憲哲,除了官方動員,民間搜救隊連日來也摸黑、冒八號風球登山涉協助尋人。參與志願搜索的香港守望者服務團創辦人Anson,在今集節目,憶述這幾天通宵摸黑,冒著颱風暴雨搜索過程,及介紹他們的成員,是受過什麼訓練。
Fri, 13 Oct 2023 - 38min - 78 - 【聚焦一周】紅山半島 僭建調查2
《集誌社》紅山半島調查已推出四篇報道。今集節目為大家解構,在僭建霸地問題上,政府多年來究竟做了甚麼?團隊先利用衛星圖還原幾間「山泥傾瀉屋」的霸地史;整理時序,原來現任發展局長甯漢豪當時正執掌地政總署。另外,屋宇署資料也顯示多間獨立屋早有僭建「前科」,而被頒清拆令及釘契,包括其中兩間「山泥傾瀉屋」;而多間釘契屋,有三間屋更是年半至三年仍未遵令,也有獨立屋在清拆令發出後多年被暫緩管制行動及銷令。
Fri, 29 Sep 2023 - 12min - 77 - 【集誌背後】記者如何查冊、睇圖則 找出紅山半島懷疑僭建單位?
《集誌社》第三位記者Winsome剛剛加入團隊,就要接手紅山半島懷疑僭建的調查報道,她如何與時間競賽,在十多日內,翻查大量圖則,對比地圖、航拍圖片,在烈日下行山視察,及請教大批專業人士,找出22個懷疑僭建單位,當中有業主是港區全國政協兼選委會委員。
Thu, 28 Sep 2023 - 12min - 76 - 【聚焦一周】紅山半島 僭建調查1
一場暴雨揭發紅山半島僭建、霸官地情況,《集誌社》發表一系列地毯式調查報道。今集為讀者剖析紅山半島兩種常見的僭建方式,包括有近廿個應只有四層的獨立屋,在擋土牆身出現玻璃門窗、冷氣機等,懷疑僭建地牢;另外有多個只有三層的單位,疑向下挖多一層,更涉及港區全國政協兼選委會委員。《集誌社》也會在今集為大家重溫經典僭建和判罰例子,探討現行判罰制度不足之處。
Tue, 26 Sep 2023 - 17min - 75 - 轉載|冼麗婷聲演|波斯尼亞小鎮大廚11.7 塞族組織武裝 穆斯林蒙在鼓裏
編按:不少人,都曾經活在自己的幸福花園裏。這集的《波斯尼亞小鎮》,老闆阿卜杜拉和太太,八十年代,在如銀閃爍的Srebrenica,建立家庭和事業,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怎想到九十年代初,會跌入波斯尼亞殘酷的戰爭之中。三家餐廳、湖邊別墅、遊艇,全都失去,最終一家倖存,已是上天絕大的恩典。
故事中有兩種人,有一種人,虎視眈眈,早就準備開戰;有一種人,毫無警覺性,相信和平。可是,「相信和平,愛好和平,不等於就可以身處和平」。
戰爭,教曉老闆仔阿德如何裝備自己:「在於我,我解決前途的方法,是盡量接受更多的教育,我已經完成大學,甚至完成碩士,也接受正式廚師訓練,即使萬一再次流離異地,也有一技之長。若果你懂得廚藝、理髮或是會計,到那裏都有人請你。所以,我的人生目標是在某一個方面做到極好、極專業,盡量學習更多,趁我還未結婚。」
希望你在周日有空閒的十分鐘,聽一下遠方的故事。
備註:故事按2009及2011年訪問寫成。
冼麗婷
Sun, 24 Sep 2023 - 08min - 74 - 【聚焦一周】世紀暴雨跟進 北區災民直擊
上周四、五的「世紀暴雨」,全港多區受嚴重破壞,紅山半島的僭建問題「傾瀉」。今集節目,跟進面對暴雨及深圳排洪的北區災民最新情況,剖析排洪與北區水浸有否關係?
Fri, 15 Sep 2023 - 17min - 73 - 轉載|冼麗婷聲演|無可救藥地愛一個城巿Sun, 10 Sep 2023 - 12min
- 72 - 【集誌背後】塌石屎舊樓追蹤Mon, 04 Sep 2023 - 18min
- 71 - 【轉載|冼麗婷聲演】記李立峯專訪 新聞界的深谷迴音
開學前打風,我都諗,如果人生沒有風雨多好?早前訪問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院長李立峯,當然是談新聞,也談香港。講到希望,他不敢自欺欺人,如果講到好有希望,恐怕只會被笑「你有冇咁傻啊?」他暑假出版的新書《閱讀新聞—專業價值和媒體批判》,新聞系學生或非新聞系學生,都值得細閱。那次訪問,是一次愉快經驗。作為記者,跟有學術理論基礎、了解新聞操作、掌握新聞人想法與憂慮、又有相同理念與價值觀的學者,討論新聞可以怎樣做下去,路可以怎樣走下去,提一堆拷問過自己的問題,他按理論分析,即時回答,此時此刻,好過看一次心理醫生。攝影:陳奕釗、製作:George Lo冼麗婷
冼麗婷簡介:曾在《蘋果日報》任職記者17年。2016年成為獨立記者/寫作人後,出版了人物專訪結集《見字如見人》。今天,仍然幻想能成為101歲女記者。建立Write House,寫字為家。「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posts
Sun, 03 Sep 2023 - 10min - 70 - 【媒體聯乘】冼麗婷聲演|波斯尼亞小鎮大廚:斯雷布雷尼察九成警察是塞族人Sat, 26 Aug 2023 - 10min
- 69 - 【聚焦一周】禁日水產(下)特約記者東京直擊 何以批發商說「香港是東京不可分割的第24區」?日本人冷待排核廢水?
第二節聚焦一周,有特約記者陳亮均分享在豊洲市場直擊的所見所聞,尤其是受影響魚產批發商形容「香港是東京不可分割的第 24 區」,為何他有此一說?今次香港十都縣禁令對公司帶來甚麼打擊?
陳亮均又會為大家分享在日本的觀察,今次日本國民重視甲子園結果多於排核廢水安全問題;中國日前宣布禁全日本魚產,國民意見兩極,日本網民甚至表示禁令一出,大家終於有便宜的魚和帆立貝可進食。
Fri, 25 Aug 2023 - 22min - 68 - 【聚焦一周】禁日水產(上) 壽司店仍大排長龍 背後科學理據探討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經稀釋的核廢水,本周四(24日)開始排出大海,香港禁止來自福島、東京等十都縣的水產入口。排核廢水及「禁魚令」,未減港人對日式魚生的熱情,有壽司店如常大排長龍,有食客笑說,「香港好多勇者」。今次禁魚令,有何科學理據?內地擴大禁令,將日本水產全禁,港府今次如何回應?
Fri, 25 Aug 2023 - 10min - 67 - 【媒體聯乘】轉載|冼麗婷聲演|人生小確幸——聽余英時朗讀胡適詩句
有些人物,見過一次,點點滴滴,足夠嘴嚼一生。2018年1月21日寒冬,在美國普林斯頓森林小宅採訪余英時教授。因為他正式生日是陰曆正月二十二日,外間一直以為新曆一月二十二日是他生日,所以訪問當天,我到Brooklyn 滙合攝影師曾漢棟,他帶我去華人社區一間港式茶餐廳,特意挑了兩隻玫瑰黑燒鴨脾,簡簡單單,想帶些港式心意給余教授夫婦。
訪問余英時教授點滴(1)
攝影曾漢楝、製作George Lo冼麗婷簡介:
曾在《蘋果日報》任職記者17年。2016年成為獨立記者/寫作人後,出版了人物專訪結集《見字如見人》。今天,仍然幻想能成為101歲女記者。建立Write House,寫字為家。
「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postsSun, 20 Aug 2023 - 10min - 66 - 【聚焦一周】移民潮下香港人口增? 賑災撥款 詳情欠奉
聚焦一周】移民潮下香港人口增?賑災撥款 詳情欠奉
移民潮下,加上香港的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今年中的香港人口達 749萬人,增加了 約 15.2萬人,當中,「流動居民」增加近十萬人,究竟他們的身分為何?
華北洪災,賑災基金撥 6500萬元給九個團體賑災,但各個團體各自獲多少撥款,《集誌社》兩度追問,政府也沒有透露。這九個組織,有多少救援經驗?背景為何?今集節目為大家一一拆解。
Fri, 18 Aug 2023 - 13min - 65 - 【媒體聯乘】轉載|冼麗婷聲演|波斯尼亞小鎮大廚 用一隻牛換一盒香煙
編按: 今回故事講生命的投資。在斯雷布雷尼察戰時、戰後,人身安全及政治都不穩定的時代,投資一盒香煙或是投資生命財產在一個地方,結果,完全可以是出人意料的。 冼麗婷
冼麗婷簡介: 曾在《蘋果日報》任職記者17年。2016年成為獨立記者/寫作人後,出版了人物專訪結集《見字如見人》。今天,仍然幻想能成為101歲女記者。建立Write House,寫字為家。 「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posts 支持訂閱集誌社: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PayMe 訂閱連結(請在訊息欄填寫電郵接受每周電子報):https://qr.payme.hsbc.com.hk/2/BbUFG15x3D11Lcp4J7w68R
Sat, 12 Aug 2023 - 10min - 64 - 【聚焦一周】612 基金十人被捕、 國安近月查 46人;冧石屎背後的危機
國安警周四 (10日) 大規模搜捕 6 .12 基金共十人,包括前職員葉寶琳、卓佳佳等,及與「國難忠醫」相關人士。《集誌社》整合,基金自成立至停運前,支援逾兩萬被捕者和傷者,至今共16人被捕;由七月至今,最少有46人遭國安警通緝、拘捕、問話。
旺角達57年樓齡的新興大廈,石屎墮落擊穿巴士車頂幸無人受傷。自七月初至今,最少17宗冧石屎事故、已傷四人、毀七部車,部分涉未有遵從強制驗樓令的舊樓,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伴隨樓宇老化的檢查和維修問題,又如何解決?Fri, 11 Aug 2023 - 13min - 63 - 【媒體聯乘】轉載|冼麗婷聲演|波斯尼亞小鎮大廚 旅館少東哼起陳百強的歌
我一直渴望用聲音表達自己的感情及想法。網上媒界,可讓我們實現個人愛好。今次為一個自己採寫的故事做聲演紀錄,是新嘗試,以「長篇連載」方式播放,日子久了,就會看出它珍貴之處,所以,我會堅持,會等待。 十多年前,我曾三次到波斯尼亞採訪。去年開始製作了《波斯尼亞小鎮大廚》聲演系列,至今集已是第 14 章,第一節。這一章,開始由小旅館老闆兒子阿德Avdo,敍述他的心聲。 每一次他見我們在酒店出現,眼裏就藏着好奇。黃皮膚中國香港女子,我是第一個住在他小旅館的香港人。在一個陽光猛烈的下午,我們又在歇息了。阿德守在水吧那裏,聽他的波斯尼亞現代音樂。他說,我們可以挑選喜愛的音樂光碟。 「也可以播放我們從香港帶來的嗎?」我問他。 「當然可以。」阿德說。 結果,在悠然山區小旅館,放下哀愁故事,播了久違的香港流行曲,陳百強的《幾分鐘的約會》⋯⋯。 冼麗婷簡介: 曾在《蘋果日報》任職記者17年。2016年成為獨立記者/寫作人後,出版了人物專訪結集《見字如見人》。今天,仍然幻想能成為101歲女記者。建立Write House,寫字為家。 「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posts
Sun, 06 Aug 2023 - 09min - 62 - 【聚焦一周】鯨魚之死 歸因人類的貪婪?Sat, 05 Aug 2023 - 32min
- 61 - 【集誌背後】 大坑西邨重建 實習記者初試啼聲 細說「畢業作」Fri, 04 Aug 2023 - 27min
- 60 - 【媒體聯乘】轉載|冼麗婷|WriteHouse聲演|愛在布拉格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讀後感想 下篇
【《集誌社》「媒體聯乘」頻道,會與小媒體、獨立記者合作,以轉載或聯合報道形式,一起跟進不同議題】
「上回提到,小說的女主角Tereza,失望地離開瑞士,帶著狗狗返布拉格。其實,她是有點想試探,(男主角)Tomas對自己有多重視。Tomas在太太離開的頭五天,是很快樂,享受異地的雙重自由。政治上,他不用受極權統治;身體與感情,過著可不負責任的生活。但是,這一種輕飄飄的快樂,原來正正就是他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冼麗婷簡介:曾在《蘋果日報》任職記者17年。2016年成為獨立記者/寫作人後,出版了人物專訪結集《見字如見人》。今天,仍然幻想能成為101歲女記者。建立Write House,寫字為家。
「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posts
Sun, 30 Jul 2023 - 10min - 59 - 【媒體聯乘】轉載|冼麗婷|WriteHouse聲演|衝破受困的時代、受困的地方、受困的關係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讀後感想上篇
【《集誌社》「媒體聯乘」頻道,會與小媒體、獨立記者合作,以轉載或聯合報道形式,一起跟進不同議題】
「我從旅程認識布拉格,從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寫的小說了解自由。法國捷克裔作家米蘭昆德拉於 7 月 11 日,在巴黎辭世。我早前閱讀了他寫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去年底,一位年輕前同事要送出舊書,我選了他在大學時代,用十元買回來的一本英文書,就是米蘭昆德拉寫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第一次看這本書,就覺很吸引,數天內看完。故事講述捷克首都布拉格,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民主政治改革之後,共產蘇聯駕駛坦克入侵首都。在政治變天裏面,布拉格的人點樣適應新生活?小說描述大時代的人,在感情、政治其實都受著壓迫,在一個被困的時代,被困的地方,被困的關係,人,是如何尋覓出路呢?」
冼麗婷簡介:曾在《蘋果日報》任職記者17年。2016年成為獨立記者/寫作人後,出版了人物專訪結集《見字如見人》。今天,仍然幻想能成為101歲女記者。建立Write House,寫字為家。
「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posts
Sat, 29 Jul 2023 - 09min - 58 - 【聚焦一周】《願榮光》禁制令何解不獲批?美方拒李家超出席APEC會議跟進
政府上月入稟就《願榮光歸香港》歌曲申請禁制令,高院拒絕批出禁制令,提到自言論自由、國家安全等等因素。《集誌社》為大家解讀判詞,法官是基於甚麼原因,拒絕批出禁制令。
《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官方消息指,美方決定拒絕讓李家超出席11月的APEC會議,報道內容是甚麼?中方和港府有何回應?我們又盤點一下,歷屆特首與美國的距離。Fri, 28 Jul 2023 - 12min - 57 - 【集誌背後】外賣車手的辛酸
集誌社七月初曾報道,快遞平台 Zeek 車手,入稟追討欠薪,成功在法庭奪回僱員身分。今集節目,記者阿升邀請了年逾六旬的外賣車手慶叔,及外賣員權益關注組成員麥德正,講述車手工作的風險與辛酸。慶叔雖然是電單車手,但平時也要以拐扙輔助,原來,他曾因送外賣而遇車禍受傷⋯⋯
Wed, 26 Jul 2023 - 40min - 56 - 【集誌背後】7.21 的壓力和焦慮
集誌社上周發表了721 四年深度報道,透過首曝光的元朗站閉路電視片段,重組和還原當日的襲擊事件。不過,團隊在思考如何報道、找尋新角度中,一直𢲷爆頭,充滿壓力和焦慮。即使最後取得關鍵的片段,也只是報道的起點,要在有限時間,精確和公允地報道,為編輯室帶來了無盡的討論。而 7.21 後,參照不同獨立媒體的報道,又為我們帶來甚麼反思?
Tue, 25 Jul 2023 - 39min - 55 - 【聚焦一周】跟進國安通緝 回顧首半年集會
《集誌社》繼續跟進國安警懸紅通緝八名身處海外社運人士的進展,通緝通告,在本周貼到華富邨;而國安警以涉嫌協助在逃人繼續從事危害國安行為為由,帶走羅冠聰父、母、兄長、前眾志常委林淳軒等人助查;律政司也正式向大律師公會和律師會投訴郭榮鏗和任建峰專業失當,事件繼續在國際社會發酵。此外,我們又整理過去半年,獲警方批不反對通知書的公眾活動內容,發現大部分都是宗教和籌款活動,而在三、四、六月都有些特別發展。
Fri, 14 Jul 2023 - 14min - 54 - 【集誌背後】無家者的閃亮時刻
五月初,《集誌社》曾報道,食環、民政等部門,在大角咀櫻桃街行人隧道及旺角塘尾道的行人天橋,放置了近千個膠馬,「佔領」半邊行人路,驅趕無家者。被驅趕的人,背後有什麼故事?協助他們的同路舍高級項目經理吳兆康,在今集節目分享,他們協助無家者的經歷。無家者當中,有前大學教授、有被發現原來充滿藝術細胞的更生人士。在吳兆康眼中,每位無家者,都有他的「閃亮時刻」。而不同區域聚居的無家者,也反映出醫療、精神狀態、尋求庇護人士等,香港不同的社會問題。
#集誌社 #集誌背後 #無家者 #同路舍
Thu, 13 Jul 2023 - 48min - 53 - 【集誌背後】精神病人照顧者辛酸和掙扎
接二連三的社會事件令公眾關注精神健康,《集誌社》早前報道過來人成立「聽聲網絡」自助。本周《集誌背後》邀請了作家譚蕙芸和藝術家陳可樂,他們在成長期間都曾面對患有精神病的家人,難以處理的家庭困局,帶來巨大的創傷,他們如何走出陰霾?除了照顧家人外,他們近年更要面對自己的情緒和精神問題,兩位在節目坦誠分享,同時作為家屬和病人,他們在幫助家人、自我治癒過程中所面對的種種辛酸和掙扎。
Wed, 12 Jul 2023 - 53min - 52 - 【聚焦一周】百萬懸紅 海外通緝 國安警行動剖析
國安警首度懸紅各人 100萬,通緝八名身處英、美、澳的社運人士。通緝令一出,香港警察可如何拘捕?翻查資料,上述三地已跟香港中止了司法互助;百萬懸紅,賞金原來比許多謀殺案件更高。海外通緝無寸進,國安警在香港則搜查應用程式懲罰Mee的辦公室,並拘捕五人。今集節目從法律、高官、被通緝者回應等角度,為聽眾剖析國安通緝事件。
#集誌社 #國安警 #通緝 #百萬懸紅
Fri, 07 Jul 2023 - 16min - 51 - 【集誌背後】重建系列 報道背後的「痛苦」Wed, 05 Jul 2023 - 24min
- 49 - 【聚焦一周】蘋果日報停刊兩周年、立場進展、香港電台下架
《集誌社》本周以新聞自由為主題,多篇報道回顧過去幾年,傳媒業界發生的變化。兩年前的 6月24日,《蘋果日報》停刊。日前編輯子樂重回蘋果大樓,眼前的一片荒涼勾起他兩年前的回憶。兩年過去,蘋果人過得好嗎?他們如何治癒創傷?
除一眾蘋果高層失去自由外,前《立場》新聞煽動案,原定本周結案陳辭因主控染疫而押後;在《頭條新聞》被腰斬三周年,《集誌社》因讀者報料,揭發港台將逾三千集節目從網頁下架。
Fri, 23 Jun 2023 - 25min - 48 - 【集誌背後】彭定康《香港日記》・政治遺產篇Fri, 23 Jun 2023 - 49min
- 47 - 【集誌背後】《頭條新聞》腰斬三年吳志森、曾志豪「合體」訴心聲
2020 年 6 月 19 日,香港電台《頭條新聞》播出最後一集,節目主持吳志森和曾志豪先後移居英國、台灣,繼續月旦香港時事。三年過去,他們對《頭條新聞》被腰斬有何感受、回憶?香港電台進一步下架網站「敏感」節目,他們如何看?在海外評論香港時政,兩人又遇到甚麼掙扎和困難?
Mon, 19 Jun 2023 - 36min - 46 - 【聚焦一周】拆解外勞數據、追問警六四翻閱市民手機法理依據
本周有兩宗新聞值得留意,包括政府想一口氣輸入兩萬外勞。兩萬外勞是什麼概念?翻查資料,建造業界過去十年,成功輸入外勞的總和都不夠五千人。另外,我們會為大家跟進,警方在六四 34周年,扣查多位市民,有人被警方查閱手機內容,究竟警方這舉動,有沒有任何法理依據?
Fri, 16 Jun 2023 - 13min - 45 - [集誌背後」彭定康《香港日記》.政改篇 中方直通車VS英方靈車Thu, 15 Jun 2023 - 48min
Podcasts similar to 聚焦背後
- Global News Podcast BBC World Service
- El Partidazo de COPE COPE
- Herrera en COPE COPE
- The Dan Bongino Show Cumulus Podcast Network | Dan Bongino
- Es la Mañana de Federico esRadio
- La Noche de Dieter esRadio
- Hondelatte Raconte - Christophe Hondelatte Europe 1
- Affaires sensibles France Inter
- La rosa de los vientos OndaCero
- Más de uno OndaCero
- La Zanzara Radio 24
- Espacio en blanco Radio Nacional
- Les Grosses Têtes RTL
- L'Heure Du Crime RTL
- El Larguero SER Podcast
- Nadie Sabe Nada SER Podcast
- SER Historia SER Podcast
- Todo Concostrina SER Podcast
- 安住紳一郎の日曜天国 TBS RADIO
- TED Talks Daily TED
- The Tucker Carlson Show Tucker Carlson Network
- 辛坊治郎 ズーム そこまで言うか! ニッポン放送
- 飯田浩司のOK! Cozy up! Podcast ニッポン放送
- 武田鉄矢・今朝の三枚おろし 文化放送Podcast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