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rar por gênero

IC之音|心理學不學

IC之音|心理學不學

IC之音竹科廣播|陳永儀主持

《心理學不學?》這個節目探討心理學中的壓力、情緒,以及相關的家庭關係、親密關係,或談溝通的科學、精神的健康等,邀請心理學專家、中央大學陳永儀教授主持。曾任教於美國西點軍校,專攻健康心理學的陳教授,讓本節目的觀點具備學理上的根據。

32 - 心理學不學?壓力與情緒特輯:自我覺察與認知,和您一起享受情緒時刻
0:00 / 0:00
1x
  • 32 - 心理學不學?壓力與情緒特輯:自我覺察與認知,和您一起享受情緒時刻

    我們的生活因為「情緒」的存在而充滿色彩,對外它是我們理解他人、布置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指標。對內,經由感受情緒、調整認知,它是我們更加認識自己反應慣性的觸媒,是看待事物的第一態度,以及協助自我成長的好幫手。
    情緒發生的當下,你都如何面對處理呢?
    我們是該壓抑情緒?忽略情緒?轉移情緒?還是享受情緒呢?

    Tue, 28 Dec 2021 - 22min
  • 31 - 心理學不學?壓力與情緒特輯:感受情緒,讓生活精彩「不踩雷」。

    「情緒」常常被污名化!
    當我們說一個人有情緒、很情緒化,或者說某人情緒很強烈,往往被貼上負面的標籤。但其實情緒幫助我們更認識彼此、更掌握狀況。因為情緒會呈現於在意的事物上,所以情緒是一個溝通的窗口,藉由情緒反應理解對方的核心價值,幫助我們釐清與對方相處的原則,而不會「踩到雷」。
    心理學上有六種基本的情緒:快樂、憤怒、哀傷、驚訝、害怕與噁心。
    你知道這些情緒反應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人際互動嗎?
    本集節目我們一起感受情緒。

    Tue, 21 Dec 2021 - 20min
  • 30 - 心理學不學?壓力與情緒特輯:我的情緒我掌握-先從認識情緒開始

    你是什麼感覺?
    概括來說,情緒是感受的一種,當我們碰到事件發生,我們會透過認知覺察到跟原來的狀態不太一樣,進而影響情緒。
    認知、行為、感受三者會互相影響,但我們往往無法釐清認知與感受之間的差別。例如:被騙是一種認知,但感受卻會因人而異,可能是生氣、或許是悲傷、又或者是失望。而一旦認知改變,我們的情緒也會跟著轉變。
    情緒反應會伴隨著生理改變,並且連動到行為的傾向。而您是否能覺察自我的情緒反應呢?

    Tue, 14 Dec 2021 - 21min
  • 29 - 心理學不學?壓力與情緒特輯:管理壓力從改變認知開始

    人很奇妙也很複雜,同樣的一件事情可以用不同角度的詮釋,可以有不同的解釋方式。是刻意為難,還是無意為之但影響到了你?這些都取決於我們的認知與想法。
    尤其,在陷入壓力情境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偏向不符合我們心意的詮釋方式。主觀看待壓力事件,就會影響接下來的壓力反應。因此,壓力是可以管理的。運動幫助我們減緩壓力產生的生理影響,但我們可以在事件變成壓力之前讓壓力不變大,靠的就是我們的認知與心理方向。
    只是,回應壓力,一定要用正向思考嗎?
    還有,面對壓力,我們的大腦能產生一種「抱抱荷爾蒙」來幫助我們喔!

    Tue, 07 Dec 2021 - 20min
  • 28 - 心理學不學?壓力與情緒特輯:自律神經與免疫系統顯示你的壓力有多大

    你常常會頭痛?腰酸背痛?晚上睡不好?食慾不振?或者突然之間覺得很想吃甜食?
    這些症狀,可能與壓力有很密切的關係。
    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難免遇到有壓力的時候。適度的壓力可以幫助我們進步突破,但如果變成長期高壓,就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連帶的,平日幫助我們抵抗外來侵略的免疫系統,也會因為處於長期備戰狀態,進而回頭攻擊自己。
    從自律神經失調與免疫系統下降,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壓力帶來的影響。

    Tue, 30 Nov 2021 - 19min
Mostrar mais episódios